沉沙

作者:楚剑吴钩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三百四十二、也恨飘零


      六月中,夏山青碧,炽日煌煌。水光山色也被这烈阳照耀得熠熠生辉,在这一片燥热之中几乎令人目眩。
      谢遥抬手遮了遮日光,极目远眺着天际的山川,直到冷不防地被人拍了拍肩,方才回过了神。
      “啊……知玄?”见来人正是谢长缨,谢遥旋即顺势舒展了一番臂膀,笑道,“荥阳的天气可真热啊……我们何时才能入城歇歇脚?”
      “远书说得如此轻巧,不如下一次便由你来攻城?”谢长缨抬手搭上他的肩头,漫不经心地笑了一声,“如今荥阳城中可是有实打实的六万羽林,再算上上党、虎牢赶来的先遣援军,便只算其作战兵员,林林总总恐怕也有十余万人。姜曜虽说一路收拢旧部降将,到此也有近六万兵马,可毕竟不是自己人,用起来也比不得玄朔军的精锐顺手。”
      “不过是两战不克而已,知玄怎么便有了些丧气的意思了?”
      “天气炎热,连带着将士们的斗志也被消磨了不少,我可不敢托大。”谢长缨悠悠地说到此处,却又是话锋一转,正色道,“等一等青州的消息吧。”
      “自五月末起,我们便几乎探不到那里的真实情况了,如今各路真假消息甚嚣尘上,也不可信。”
      “消息纷乱难辨真假,也算是一则可靠的消息。”谢长缨轻笑一声,问道,“此前呢?”
      “在此之前,昭国彭城守将北逃,三千玄朔军与一千徐州军合兵向北追击,经由兰陵远郊向西折行,最终于承县驻扎下来。这是我哥派人传来的消息,应是可靠。”谢遥循着她的话语思忖了片刻,旋即道,“这一条行军路线的确不甚寻常,兰陵城中或有变故。而在如今,昭国的兵力若是已在青州占了上风,那么我们在荥阳的行动,只会更加困难。”
      “聪明。”谢长缨再次笑问,“那么以远书的聪明才智,也当想得到,我们该当如何了吧?”
      谢遥若有所思地望了望无云的晴空:“但愿能有一场及时雨,那样的话,事情可就好办多了。”
      二人正在闲谈之时,苏敬则亦是自军营的方向趋步而来,含笑道:“原来二位在此处,倒是令我好找。”
      谢遥循声回首,当先问道:“崇之?莫不是那位昭王殿下有了什么新奇的打算?”
      谢长缨似笑非笑地看向了苏敬则,却并不急于询问来意:“远书,严格来说,那位该是叫‘陛下’了。”
      “他算哪门子‘陛下’?大宁的陛下如今正坐镇台城,便是他们昭国的陛下……也该是去了邺城的那位。”谢遥自语似的低声讥讽了一句,而后方才正了正神色,“所以……究竟是何事?”
      “的确是他有意召集诸将商议战略。至于缘由么……”苏敬则略微垂了垂眼眸,淡淡说道,“简而言之,若我们继续向北用兵,朝廷的补给便很难保证了。”
      谢长缨眸光一凛,不自觉地便与谢遥交换了一个眼色。
      ——
      这一日的青徐边境之间亦是日色炎炎。
      自东面而来的使者在亲信的引领之下跨步走入了承县郊野的军营主帐,恭敬地向谢迁行了一礼:“谢将军,兰陵城中的粮草补给已断了数日,君侯遣在下来问,玄朔军在承县驻守至今,可是有东进之意?”
      “兰陵本是萧氏故地,本将自是不宜无故染指,徒增误会。”谢迁打量了一番使者的神色,便客套而疏离地微笑道,“不过,本将倒是有一事需得提醒乐平郡侯,兰陵城中只是补给断绝,还未到存粮告罄之时。而在此之前,本将也有些好奇,倘若元海执意率军向西突围,城外的那些义军有几成把握能拦得住他们?”
      使者不曾想到他会如此反问,不由得默然了片刻。
      “本将并非质疑乐平郡侯的能力,只是若元海得以突围,那么无论你我,布局皆是前功尽弃了。”谢迁自是补上了几句解释,方道,“请使者回报乐平郡侯,便说城中守军士气仍盛,还当谨慎应对。徐州主力眼下尚且尽在淮南,本将如今在承县也不过仅有数千兵马,终归是难以放手一搏。”
      听得谢迁提及徐州主力,那使者目光一转,随即想到了临行前萧望之的另一番交代,忙心领神会地追问道:“话虽如此,但如今大宁的北伐主力限于荥阳郊野,谢将军想必也不愿坐视青州的局势继续僵持吧?说服徐州的兵力越过淮水北上,对您而言并非难事。君侯也早已有了吩咐——淮水以北,自彭城至此,皆可奉还。”
      “好,”谢迁听到此处,反倒是敛去了笑意,仍旧眸光淡淡地打量着他,“那便一言为定,请乐平郡侯拭目以待。”
      ——
      数日后,兰陵城郊果真又添了围城的兵力。待日色西沉之时登楼远眺,便可远远望见青山之下旌旗猎猎、烟尘滚滚,一派严阵以待的肃杀气势。
      军中的牙门将循着守卫指引将将登上城墙时,便见元海正稳步徐行于雉堞之间,好似正在检视调度着四方城楼的防务。那牙门将一时不敢怠慢,忙趋步追了上去,向他低声禀报道:“将军,据末将派出的斥候所探,近几日城外所增兵力皆是自徐州而来,旗号甲胄也与慕容氏一系相符。”
      元海听罢,只是略微顿了顿脚步:“别处如何?”
      “有谢氏部曲的踪迹,不过只是零星。更多的仍是先前来路不明的叛军,他们的甲胄形制不一,只是以红巾缚于左臂为标识。”
      “障眼法罢了,叛军的背后究竟是何人,当初猜不到,如今还会不明白么?”
      元海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当初只是不敢去赌青州的局势,也一度以为萧望之在当下不会贸然做那首恶之人。
      牙门将叹息道:“将军如今有何安排?”
      “斥候营的将士屡次往城外探查,不知如今可有潜行突围的把握?”元海思忖片刻,又补充道,“本将的意思是,由西北方山地绕过承县一带的封锁,设法向邺城与滞留在琅琊郡境内的后方部众传信。”
      牙门将凝神斟酌过一番,颔首道:“或可一试。”
      “做好安排,今夜行动。届时本将亦会在城上反攻敌军,掩护你们行动。”
      牙门将立时意识到此行紧要,便也不再多问其他,郑重行礼道:“是,末将这便去挑选人手。”
      元海微微一颔首,待牙门将离去后,方才再次抬眼看向了城下远郊的猎猎旌旗。
      ——
      谢长缨略微翘首,望见墨色的旌旗于头顶迎风翻卷,天幕之上的浓云亦是堆叠着奔涌如浪,而更远处的荥阳城楼中盾甲列阵、寒光凛凛。
      “洛都内外的兵力已开始集结备战,谢将军,留给我们的时间或许不多了。”
      谢长缨收回目光,于马上循声一行礼:“……陛下。”
      姜曜自是微微颔首:“方才朕与苏侍郎见过了洛都的使者,一切并未有太多进展。”
      “倒也在意料之中。”谢长缨笑了笑,语调恭敬地说道,“请陛下放心,此战玄朔军必当全力以赴,若克荥阳,必能震慑虎牢守军。只是待到我等入了京畿地界,便不得不设法应对关中或是晋阳的精锐援军了。不知陛下可有打算?”
      姜曜兀自忖度片刻,不答反问:“近日可有邺城的消息?”
      “暂无确切消息,末将可以确信的是,那一带并无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倘若他仍被牵制在邺城,这所谓‘精锐’的战力,便要大打折扣了。”姜曜说到此处,不觉笑道,“谢将军莫不是以为,大昭朝堂便是上下齐心?若是如此,你们便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谢长缨不置可否地一笑,在言辞间有意流露出了几分讶异:“竟是如此么?末将原以为,如今领兵镇守各方的皆是嫡系。”
      “拓跋部的单于若无野心,当年便不会准许拓跋明月随使者同去前线,拓跋明月本人自是更不必说。元海与其说是忠于姜昀,倒不如说只是忠于御座之上的人。至于白崧……”姜曜见各方军阵仍在集结,便也索性多说了几句,“依据朕当年的见闻,白崧的确可算是与姜昀有几分投缘,多年来也一直可算是他的心腹。但他毕竟是羯人出身,能够如此迅速地投入姜昀麾下,也不甚寻常。”
      这番话听来好似推心置腹,实则话中所言皆是浅尝辄止的往事。谢长缨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仍是一派不失礼数的从容:“寿阳大捷后,末将也曾与苏侍郎谈论过其中胜负的缘由。除却陛下方才所言诸事,朝中多为武将,而无修齐内政之文臣,个中隐患难以平稳根除,方才触之即溃。”
      “二位的见解倒也有趣。”
      二人闲谈之间,各方将士均已集结完毕。三军阵前,谢遥引一行精锐前锋策马而来:“陛下,谢将军,三军整备完毕,只待二位下令。”
      “好。待军中一鼓之时,前锋乘势登城压制守军,二鼓之时,主力自会全线压上城门作为后继。”谢长缨自是微笑应声,复又向姜曜行礼问道,“陛下以为如何?”
      姜曜眺望着远处的荥阳城楼,亦是颔首:“便如谢将军所言。”
      谢遥抱拳:“是,谨遵二位之命。末将这便领前锋先行,定当速克荥阳。”
      在得到二人首肯后,他却又并不急于发令行军,反倒是收紧缰绳调转马头,向着那千余精锐扬声道:“我等北伐至此,攻城略地、斩杀敌首,实为不少,与荥阳之敌将藩王已为仇雠。玄朔军之精锐不过七千,而索虏之众十余万,故而今日之事,义不图存。我等不可与索虏骑兵力争于平原,唯有乘敌军未尽至时平其城垒。诸位切莫互相猜疑,自贻屠脍。”
      随行的前锋精锐一时皆是昂然应答:“是!”
      谢遥向着谢长缨轻轻一颔首,随即扬手一挥,在震震而起的鼙鼓声中领着前锋当先奔赴荥阳城下。
      二人亦是各自传令军中主力列阵待命,当谢长缨引玄朔军中的数千精锐上前接应之时,已可见阴翳的天幕渐转昏暝,而荥阳的城墙之上蓦地燃起一片冲天的耀目火光,火光之下,正有前锋中的勇士逾堞而入,拔刀迎战。
      ——
      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遥乃宣喻前锋,一鼓悉使登城,有数十壮士逾堞而入,遂克之。
      ——《十二国春秋·后宁卷》
      ——
      四方叛军攻伐作乱,令荥阳陷落的消息也未能及时传入关东各地。六月末,当宁朝北伐的兵力逼近虎牢关时,潜行离开兰陵的斥候们也终是带回了些许别处的消息。
      这一日向晚时分,城头的战事稍稍止歇,元海自是回到了门楼之上,召来代为打理各方消息的几名将领询问各方势力如今的动向。
      “将军,辽东一带的叛军声势不小,虽说他们因陛下坐镇前线暂且不敢再有大动作,却也令邺城的对峙相持难下。陛下命人传给末将的话是,青州战局皆可由将军自行裁夺,不必拘于一时得失,只是绝不可令宁朝的北伐主力与青州叛军会师一处。”一名裨将端正地向元海行过一礼,又是不掩忧色地开口道,“留在琅琊郡境内的后方兵力因久久不得将军的消息,便已有了猜疑之心,后来大约是叛军着意派细作散布将军身死的谣言,致使不少将士溃散。此外,约摸十余日前荥阳陷落,此后虎牢关守将望风而逃,只怕宁朝的北伐主力已挟伪帝进逼洛都。”
      “陛下在晋阳与长安以重兵布防,原本便是为了设这样一个局,既不至误了平叛的战机,也可在诱敌深入后及时回师反击谢家乘虚而入的兵力。设身处地来想,陛下如今的确不宜自邺城回师作战,毕竟洛都之事大将军与皇后依旧足以从容应对,只是未必还有全歼的把握罢了。如今的局势代表不了胜负,你们不必担心。”元海凝神斟酌了片刻,在思虑既定后徐徐开口,见几人的神色此刻也稍稍纾解,方才继续道,“如陛下所言,当务之急是阻止两方合流。他们虽绝非同道之人,眼下也必然会因利相合,若是如此,先前的布局便未必堪用了。对了,本将若不曾记错,先前镇守睢阳的济阴王并未战死,可有他的消息?”
      “他原先是随守城主力一路北退与谢明微作战,不过自荥阳失陷后,便领兵向东暂避锋芒了。”负责打探西线战况的校尉自是应声如实作答,但说到此处时也蓦地明白了过来,不觉试探着问道,“将军的打算是……?”
      元海沉声吩咐道:“你派可靠的使者设法联络济阴王。谢明微这一次领兵是孤军深入迅疾作战,以他如今的行迹,绝无余力去稳固沿途重镇的战后治理,更没有援军替他推进东西方向的展现。若本将能在晋阳与长安出兵之时切断大梁或是荥阳的退路,他又当如何?”
      那名裨将已然对他的安排心领神会,只是仍免不了心存疑虑:“但……如今将军困守兰陵,当真能够破局么?”
      “本将方才也说了,谢家的将领与青州叛军绝不可能同心同德,落在谢迁或是慕容蹇身上也是一样。这些日子,他们在配合叛军作战上颇有保留,远不及昔年对垒时的棘手。既已探得琅琊郡兵力尚在,你便领人循着那些斥候的方法离开兰陵赶往琅琊,破除谣言、动员行军。届时本将亦会不计任何代价,向西突围,与济阴王合兵,也请留在城中的诸位务必警醒,配合本将作战。”
      裨将心下一凛,忙行礼应道:“是,末将这便去做安排。”
      另几人亦是随之行礼:“末将从命。”
      “去吧,一切小心。”元海轻轻一颔首,待几人先后趋步离开后,方才略微阖上眼扶了扶额,继而凭阑抬眸,望向了西方天际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川。
      而在这片重峦叠嶂之外,在遥不可及的司州京畿之地,谢长缨正策马引兵,在时隔多年后当先穿过虎牢关的隘口,又一次踏上了故都的土地。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002949/34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