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

作者:楚剑吴钩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三百三十四、繁华竞逐


      十月十五,叛军水师顺流北行,声势浩荡地开赴江畔白石垒。
      当这一则战报传入城南营垒中时,一众将领尚不及为此而稍稍松上一口气,便骤然望见查浦的方位有浓烟火光滚滚而起,直冲云霄。
      “怎么回事?”
      两三名将领先后蹙着眉惊呼起来,桓彦之思忖一番后,却是当即沉声道:“或许只是佯攻,但也或许……江上水师方为牵制我方主力的疑兵,而他们的精锐实则皆在城南——派些斥候,去探一探查浦的情况。”
      帐中待命的斥候营长官当即行礼应声:“是,末将这便去安排。”
      一旁的将领中亦是有人看向了桓彦之:“桓小将军打算如何应对?”
      “自是固守城南三垒,再向台城与白石传讯,确认叛军的真实意图。”桓彦之应声站起,又向着众人一行礼,道,“我这便设法派人联络台城与白石垒,诸位若是有意留在此处等候消息,也请留意药园、廷尉二垒的战况。”
      “如此甚好。”
      “桓小将军早去早回。”
      ……
      几名将领并无异议,桓彦之见此自然也不多耽搁,当即动身离开营帐,在远处渐转激烈的喊杀声中纵马赶往北面的朱雀浮航。
      朱雀浮航为往来白石、台城与城南三垒的枢纽,各方皆会留下斥候在此传递前线战报。桓彦之将将策马抵达浮航左近时,便见几名将士亦是在望见他的身影后匆匆迎了上来。为首的长史当先向他行了一礼:“桓小将军,城南是否有变?”
      桓彦之认出这一行人的装束皆属于慕容氏的部曲,便也舍去了客套之词,直白地应道:“叛军焚烧查浦,似有进军之意。本将难以确认其中虚实,故而紧急来此询问白石垒的战况。”
      长史答道:“这几日探到的消息,皆是孙嘏有意率全军乘舟北上,自白石进攻秣陵。因而叛军舟船一动,君侯便也领兵北上迎战。”
      桓彦之轻蹙着眉头听罢,摇了摇头:“不妙,只怕进军白石的那些舟船的确是疑兵……有劳诸位尽快将城南之事报与君侯。”
      “这是自然,末将这便遣人分别向台城与白石送信。”那长史亦是当即明白了其中的紧要之处,在向随行的几名士兵低声交代过数句后,便又郑重地向着桓彦之一回礼,问道,“不知桓小将军可需要末将随行,以便……”
      他的话语倏忽一顿。
      桓彦之见他蹙眉不语,立时便循着他的目光回首望去,亦是免不了一惊:“叛军这么快便与城南大营交战了?怎么可能……”
      长史当即又向那两名受命传讯的士兵补充交代了一番,待二人匆匆应声各自离去后,方才叹道:“桓小将军,一同回去看一看吧。”
      “……嗯。”桓彦之略一颔首,当先翻身上马策动缰绳,“有劳长史了。”
      那名长史亦匆匆牵了马随行而去,循着朱雀浮航前的官道直向城南诸营垒赶去。待二人赶到城南大营门前时,已能遥遥望见远处郊野之上短兵相接的战局。桓彦之当先径直策马入营,向着慌乱迎上的裨将扬声问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裨将语调恭敬地匆匆答道:“桓小将军,孙嘏的主力焚毁查浦进军张侯桥,方才已有小股叛军在大营附近出没,徐将军……他看不过,便领兵出击了。”
      桓彦之扶了扶额,末了唯有长叹一声:“我自是不敢号令各位将军,但固守不出的命令,可是临贺郡侯亲自下的。如今敌我实力颇有些悬殊,一旦战局失利,此事的责任他当真担得起?”
      裨将自然也唯唯称是:“只是……徐将军以为此战在所难免,一味回避不过徒壮贼寇声势,与他一同受命的沈将军都劝不住,我等自然也是无功而返……”
      “……罢了,你代我去寻沈将军,告诉他我先行去做移防秦淮河以北的准备,还望他调些人手配合一二。届时即便前线失利,也不致损失过多。”
      “是。”
      一旁随行而来的长史亦是免不了向桓彦之一揖:“兹事体大,需尽快报与君侯裁夺,末将便不与您同去了。”
      “如此,还请长史尽快动身吧。”桓彦之一颔首,又低声道,“此战凶多吉少,若无君侯下令,只怕也处置不了轻敌之人。”
      长史了然应声,二人各自策马散去。
      ——
      因前方尚在交战,桓彦之与另一名主将只得权且调动城南大营的冗余人手,将粮草辎重先行向秦淮河北岸转移,又派遣士兵向别处营垒示警传令。
      待到向晚时分,前锋果真在叛军精锐的围攻之下中伏大败,残兵得退至秦淮河两岸的将士们策应,方才得以稳住战阵。此后,城南守军凭依两岸水栅奋力反击,又得台城派禁军来援,终是在第三日的中夜时分逼得叛军后撤,回到丹阳扎营对峙。
      而在战事暂告一段落后,那名奔走于各处的长史便手执一卷青纸走上前来,对一众将领道:“各位将军,陛下听闻此处战事后便传了手令,命末将待退敌后执行。”
      几名将领不由得相视片刻,而后先后应声行礼:“长史请说。”
      长史自是展开了手中的青纸诏:“贼声往白石,而盘桓城南,其情可知。诸将众寡不敌,且淮栅甚固,当如临贺郡侯言,守险以待之。若有冒进不从者,当以擅兴发兵之罪斩之。”
      几人一时默然,那名擅自用兵的将领却是当先开了口,好似对这罪名颇有些不以为意:“长史,此战在所难免,临贺郡侯虽有命在先,本将却也不能坐视敌军于营前挑衅窥探、挫我士气。陛下坐镇台城,对此处战局难免有所不知,还望长史代为陈情。”
      长史摇了摇头:“陛下有言,无论有何内情,皆依照律法处置。”
      那名将领微微蹙眉:“临贺郡侯之意如何?此战不过小失,本将要问过临贺郡侯的调度。”
      那长史还未及应声,侧方便忽有人冷笑道:“临贺郡侯之意?自然是遵照陛下圣谕。”
      众人皆是一惊,先后循声向来者行礼:“……见过临贺郡侯。”
      慕容临在数名亲信的护卫之下手执长刀趋步而来,见得众人行礼,也只是微一颔首,脚步未有停顿地向着那将领而去。
      将领忙不迭地再次抱拳行礼:“临贺郡侯,末将……”
      “哧”!
      他的话语在喷涌的鲜血中戛然而止。
      “天子既有诏令,本侯如何敢不从?阁下何人,也敢在大军阵前出此挑拨狂言?”慕容临反手收刀归鞘,冷冷地瞥了一眼地上无头的尸体后,复又淡笑着看向了此处的一众将领,“为处理江上的敌军楼船耽搁了不少时辰,本侯来迟,还请诸位将军见谅。今夜本侯的行踪,还有劳诸位严加保密,在京口的援军抵达前,不可向外泄露半分。”
      京口的援军……
      桓彦之思忖片刻,率先回过神来,引得余下几人亦是纷纷应声:“是。”
      慕容临随即吩咐道:“这几日如常固守,留戍京口的玄朔军与慕容氏部曲,会同退守西岸的湘州军皆会在这几日里乘夜驰援,届时有劳诸位领全军出朱雀浮航,夜袭敌军大营。敌军楼船已毁去半数以上,此战务必一战而克。”
      众人心下微凛,当即齐齐抱拳:“末将领命。”
      ——
      十月十七,公焚贼舟船,密率诸军驰归,斩擅兴发兵之将。解甲息士,洗浴饮食之,至于十月廿六,乃陈兵南塘。命参军桓彦之率劲卒勇士千余人过秦淮,其时长刀矛铤,精甲曜日,奋跃争进,结阵冲锋。贼短兵弗能抗,会京口部曲及湘州刺史桓佑回援,于是死伤太半,乃退走。
      ——《成书·宣武帝纪》
      ——
      “……十月二十六城南大捷过后,孙嘏便退回新亭查浦一带固守。只是临贺郡侯虽能领兵遏其攻势,京畿兵力到底仍是不足,至今尚难反攻。若是继续如此拖延下去,秣陵的粮草辎重终归会有告罄之日,因此陛下在听闻寿阳捷报后便加急传令,请各位将军分兵回援。”
      寿阳大营中,受诏出使的顾宸晏简短地向几人交代了一番秣陵的战局。谢长缨凝神听到此处,方才笑了笑:“先前斥候那一句‘秣陵告急’当真是唬人,好在并非交战失利,此刻回援,胜算不小——说起来,陛下既已下达了诏令,想必临贺郡侯也已定下了反攻的计策吧?”
      “不错。”顾宸晏颔首,“临贺郡侯之意,是在陆路反击之余,另派一路人马由海路直取番禺。如今留守京畿的人手,并不足以完成这一次奇袭。”
      卫景辉听罢,当即说道:“这自然并非难事,倘若陛下应允,江州兵马随时便可回师秣陵,协助奇袭。”
      慕容蹇在听得“陛下”二字时不着痕迹地瞥了他一眼,此刻亦是应声:“徐州军亦然。”
      “若二位将军有意驰援,寿阳一带的局势便不妨交给我们善后。”荀峤思忖良久,方才提议道,“如今昭国主力尚在青冈,寿阳这里……总该有所震慑。合南兖州与豫州的兵力,当可足以令他们心生忌惮。”
      顾宸晏向三名主将一揖,答道:“陛下与临贺郡侯之意,是此中调度由诸位将军裁夺。只有一点,回援之事不可耽搁太久,至多七日之内,援军必得动身南下。”
      卫景辉自是朗然笑道:“既如此,若诸位将军并无异议,待休整三四日后,本王便与慕容将军调兵回援,务求全歼岭南叛军。”
      其余几人自是应声:“谨遵谯王殿下之令。”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002949/33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