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

作者:楚剑吴钩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二百八十四、银台金阙


      嘉安二年十二月二十八,太极殿中。
      百官在踏入太极殿的那一刻,便已隐隐猜到了今日殿上的不寻常之处——属于陈定澜的那一方玉座珠帘已被撤去,在钟磬雅乐中徐徐登上御座的,唯有年轻的帝王一人。
      一些心思活络的臣子已暗暗地交换了一个眼色,隐约猜到了朝中将有的变动。
      殿中百官照常行过朝礼后,卫琰环顾一番殿中众臣,便徐徐开口道:“国中大事初定,其命惟新,朕诏诸公入都参议政道,是为令诸所因革,皆务尽事中。故今日朝会,便由议定平叛之功过,陟罚臧否而始。”
      殿中众臣皆口称赞词以为应答,卫琰待得众人诵过后,方道:“便依照旧例,先诏各方主将入殿叙职,其间细致之处,再由其下各级官员将领阐明。”
      “是。”
      侍立于殿中的通事舍人领命而去,未过多时,便当先引着慕容临与陈却趋步入殿。
      二人入殿后自是齐齐向御座叩首行礼,而后,陈却便率先开口请罪道:“臣忝为江州刺史,却未能明察秋毫,致使江水南北群虏寇攻,士庶黎民罔受诛戮。今日特入朝待罪,请陛下明辨功过,以慰天下之心。”
      卫琰不着痕迹地轻嗤一声,旋即不紧不慢地说道:“陈将军不必如此妄自菲薄。昔年中朝倾覆士族逃散,将军独能固守汝南一城,此后王氏逆乱为祸荆扬,亦仰赖豫州驻军与各方协力平乱。如今陈将军与诸方将领再立战功,朕怎可苛责?”
      待卫琰说罢后,慕容临亦是从容上奏道:“陛下圣明。彼时赵雍所谋甚远,且此前又有海寇乱民滋扰越地、祸及江州,即便陈将军未及察觉西藩的异样,亦是情有可原。”
      陈却若有所思地侧了侧眼眸,随即再次向御座的方向行礼道:“臣自觉未能尽职,而江州居于险要之地,其间戍守之事再容不得半分差错。臣请陛下为国都安危计,另择有识之士领江州军政,以安四方。”
      卫琰高居于御座之上一时不语,只是眸光淡淡地打量着二人,似是在斟酌着什么。陈却不敢妄动,只是垂眸盯着太极殿地面的白玉石砖,略有些忐忑地揣摩着台城之中或许会有的变故。
      良久,卫琰方才缓缓颔首道:“如此,陈将军倒不妨仍领豫州刺史。颍川陈氏于大宁中兴居功甚伟,陈将军亦颇擅用兵之道,如今继续为国镇守豫州边境,可算是得当。”
      陈却暗暗地舒了一口气,而后施施然叩首道:“臣谢过陛下宽宥。”
      “陈将军平身。”卫琰顿了顿,转而看向了慕容临,问道,“朕听闻此次奔袭盆口关东西夹击的战略,是出自于临贺郡侯之手,可是如此?”
      慕容临应声行礼,言辞之间却是多了几分镇定的笑意:“臣不愿见战火如王肃之乱一般蔓延日久,心急之下故出此险策。幸得陈将军与荆州诸郡守,以及玄朔军的荀将军调配人手倾力襄助,此战方才未有疏漏,还望陛下切莫见怪。”
      卫琰好似对此中的调度颇有几分兴趣,淡淡追问:“不知临贺郡侯可否详谈此战的各方调度?”
      “臣谨遵圣命。”慕容临向御座再拜叩首,而后方才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南阳赵氏举兵东侵之时,臣麾下所调徐州驻军已大致平定了吴郡一带的叛乱,加之水部尚书郎陆希声、玄朔军校尉谢迁与陈将军之子陈归远合力稳住新安江以南局势,而周霆虽为赵雍党羽,此刻终不敢贸然反叛朝廷,故而越地虽未平定,却已非道路阻绝之地。臣因此效法前事,率麾下轻骑兵与步兵经由越地疾行绕往柴桑,与顺流而下的襄阳郡守桓佑合兵,袭击叛军后方。而陈将军所率江州军主力则佯败诱敌一路退至历阳,与射声校尉谢明微所率玄朔军合力自东面与叛军交手。此战水陆并进,叛军首尾难顾,一战而溃。”
      “原是如此。”卫琰一颔首,又微微侧目,对侍立的内侍与通事舍人吩咐道,“朕欲细问越地诸事,传自此入京的官员与玄朔军的将领入殿。”
      通事舍人自是恭谨领命,不多时便穿过殿外尚且沉凝的夜色,领着陆希声与谢长缨趋步上殿站定。二人依礼向御座叩首,而陆希声率先肃然道:“臣水部尚书郎陆希声叩见陛下。如今越地百废待兴,钱塘亦不例外,故而其余人等眼下不便与臣同道入京叙职,还请陛下宽宥。”
      “免礼。朕听闻陆尚书郎奉命在钱塘主事许久,应当知晓越地乱象之中的各方功过。”
      陆希声思忖片刻,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四下里暗暗留心的百官,末了只是如实向卫琰叙述过了钱塘官署中一行人应对越地变乱的始末。及至说到谢迁回京养伤、苏敬则奉命调任前往石城之事时,他方才不自觉地停顿了片刻,方才继续道:“此后陈公子自愿携部曲留驻钱塘,季长史南下前来接替谢校尉在钱塘的公务,而苏舍人因接到了钟……侍郎的书信与调令动身赶往石城。故而此后的钱塘公务皆由臣等三人处理。”
      “石城?”卫琰耐心听罢后,忽而笑了一声,目光微微一转看向谢长缨,“朕记得先前谢校尉送入秣陵的战报中似乎提及,苏舍人与那位玄朔军中的校尉,似乎最终都去了历阳横江浦协助战事。这又是何缘故?”
      此事若要编造理由其实并不算难,但若想应对卫琰的追问,却难免会出现纰漏。加之陆希声亦是敏锐之人,她自然不敢冒险托大。
      谢长缨敛眸应答:“陛下,臣因横江浦南岸的陆路官道一带人手不足,故而向荀将军提请转调谢迁在后方布防以备不测,此事文书具备,荀将军亦可作证。至于苏舍人……此中缘由颇有些复杂,若由臣来转述,只怕难免会生出谬误之处。”
      “好,此事倒是不急,待朕问过陆尚书郎越地诸事后再召人入殿也不迟。”卫琰轻轻颔首,复又看向了陆希声,道,“陆尚书郎既已历经此事始末,朕自有一事相问——年初遂安县的诸事你应当也有所了解,依你之见,周明哲与钱卓侵吞田产官粮、乃至图谋刺杀朝廷命官的背后,究竟是何人指使?”
      陆希声心下微微一惊:彼时他们皆是心知肚明,周明哲与钱卓这等小喽啰闹不出这样的动静,只是那时周霆便未留下任何亲自主事的把柄,他今日即便出言指正,也大有朋党攻讦之嫌。纵然卫琰不将此事视为攀咬,华亭陆氏与义兴周氏同在吴郡,日后岂非少不得因此而交恶?以华亭陆氏如今的式微之象,这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又或者,卫琰原本就意在于此?
      他心中思绪一瞬千回百转,片刻后斟酌了字句正欲回禀之时,却已听得身侧不远处忽有一人执笏出列,朗声道:“陛下,事涉遂安,臣亦有一事上奏。”
      卫琰亦有一瞬的讶异,随即颔首:“准奏。”
      谢长缨了然地循声侧目,便果然见得顾宸晏跨步行至陆希声身侧,向卫琰端正行礼道:“陛下,臣于今岁初夏时曾受命南下,代为查阅以往越地海寇侵扰的卷宗。却不料行至遂安县时,恰恰遇上一件与都督周霆颇有干系之事。”
      当然,她也不出意料地见到了顾荣面上复杂的神色。
      而御座之上,卫琰不着痕迹地扬了扬唇角:“顾御史自可畅所欲言,不必顾忌。”
      “谢陛下。”顾宸晏再拜叩首,而后方正色道,“彼时臣有意一探遂安灾情,却不料正在码头处撞见了都督府麾下的士兵肆意扣押百姓粮船、罗织海寇罪名。臣向那些士兵问过话后,方知是周都督传达了郡守与朝廷特使命令,为截断近海海寇的粮草,便令遂安的运河禁止私贩粮食,违者扣船逮捕。不巧的是,那日与臣同去码头的苏舍人可是明确说过,他参与了郡守与特使的议事,而他们从未有过这样的决策。”
      说到此处,顾宸晏略一侧目,淡淡地瞥过朝中几名出身义兴周氏的官员,却是毫不在意他们暗含不悦的神色,仍旧从容道:“陛下,臣以为若非周都督明言示意,那些士兵不会胆敢冒用朝廷命官之名如此行事。臣在遂安不过逗留了一日,不敢妄言陛下所言之事究竟真相如何,但扣船一事事出蹊跷,若非臣出手阻拦,更不知这些米粮会被何人以公务之名收入囊中。故而恳请陛下乘此彰善瘅恶之际,详查此中曲直,或许对于彻查陛下所言之事亦有裨益。”
      ……吴郡顾氏的这位公子,还当真是如传言一般。不过如此一来,倒也省去了许多麻烦。
      陆希声在一旁认真听过了这番陈词,自是暗暗放下心来,此刻亦是在仔细思忖过后,适时地以一副颇为中立的辞令开口道:“正是。陛下,兹事体大牵涉甚广,只怕难以在朝会之上有所定论。臣亦恳请陛下调派人手彻查此事,以明辨赏罚善恶。若有需要,臣亦可从旁协助。”
      卫琰略微凝眸思忖起来,他尚未出言之时,已有一名出身义兴周氏的官员颇为不忿地执笏上前,问道:“二位口口声声说着‘明辨曲直’,却全然不曾给义兴周氏一个辩驳解释的机会,甚至当事的越地都督周霆竟不曾被召入京——这当真不会令人寒心么?”
      “……周尚书此言不妥。”陆希声不紧不慢地看向那人,他自是与京中诸官并不相熟,只是依照对方的服色辨认出此人当是领祠部尚书一职,便暗含讽刺道,“您或许是久居秣陵,不知地方之事。如今越地将将经历战火百废待兴,莫说周都督,便是玉郡守,还有钱塘的那几位也不可放下官署公务入京叙职。更何况,下官方才也已说得明白了——这一切还有待详查。”
      顾宸晏亦是颔首:“正是此理。陛下素来明察政务,若能查明此事与周都督无关,自可澄清他的名誉,可周尚书方才不论青红皂白便如此急于辩驳,又是何缘故?”
      祠部尚书被这二人捉住了言语中的漏洞,一时自是无从应答,半晌方道:“哼……但愿如此。不过顾御史可得仔细些,莫要什么人的话都敢信。”
      顾宸晏颇为不悦地瞥了他一眼,却终究未曾多说什么。陆希声自是在一旁将他的这一番神色尽收眼底,若有所思地沉了沉眸光。
      御座之上的卫琰颇有几分兴致地观赏着几人的争论,直到此时方才施施然开口:“诸卿所言皆是不假,朕自会调外都督曹的侍御史与陆尚书郎同去详查,一切皆当慎重处置。”
      几人听得卫琰发话,又见殿中几位位高权重的官员亦未有半分异议,便先后叩首应声道:“陛下圣明。”
      而陆希声却又在话音方落之时继续道:“陛下,遂安、钱塘一带自春季时便因河堤决口伤民无数,至如今又受兵燹之灾,其间景象,观之惊心。臣请于赴越地调查之余,领郡中之职,行安土息民之事。”
      “陆尚书郎忧国奉公,此心可嘉,朕自当应允。”
      “臣谢过陛下恩典。”
      卫琰微笑颔首,又道:“此事已定,不妨厘清方才谢校尉所言的石城与横江浦之事——召苏舍人入殿吧。”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002949/28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