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

作者:楚剑吴钩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二百七十三、雾隐云谲


      嘉兴围城得解的消息不过数日便传入了钱塘,彼时苏敬则正倚在廊庑之下远眺庭中残雪,见驿使前来,便仍是微笑着接过了书信,借着明丽的天光细细地翻阅。
      谢迁走出厢房转入廊下时,便望见雪后的晴霁天光自松柏间细细筛下,在苏敬则的衣袂之间洋洋洒洒地摇曳出迷离的碎光,越发衬得他别有一番沉敛隽秀的风流。
      “崇之,是嘉兴那边的消息么?”谢迁在一旁静静地立了片刻,直到苏敬则看罢书信中的内容后,方才开口发问。
      苏敬则循声侧目,见他今日气色稍好,便笑道:“不错。怀真退来钱塘已有数日,近来伤养得如何了?”
      谢迁亦是笑了起来:“那原本也并非什么致命伤,只是季长史关心则乱,偏要我来此休养。”
      “听闻山阴郡一带的海寇近来连连败退,怀真不必担忧。”
      谢迁摇了摇头:“崇之,你可知道我最终为何答应退回钱塘休整?”
      “是因为猜到两方贼寇打算在此会师?”苏敬则缓缓地折起手中的书信,从容反问,“又或者,你也觉得,那位连环坞的主人会暗地里直奔钱塘而来?”
      “……果然瞒不过你。”谢迁轻叹一声,又道,“既如此,你可有应对之策?如今不知直奔钱塘的连环坞匪寇究竟有多少,随我来的人手也未必足够。”
      “怀真既已想到了连环坞的动作,为何便不曾留意到……”苏敬则笑了笑,略微压低了声音,“钟侍郎当真是去了吴郡么?连环坞的这番算谋你我都猜得到,他为何会猜不到呢?”
      谢迁愣怔了一瞬,随即也好似明白了什么,半晌方才沉沉道:“这也是崇之决定留在钱塘的理由么?”
      苏敬则不置可否,只是问道:“怀真还记得离京前我与你提及的那件事么?”
      “当下的确是个动手的好时机,但……你有把握不会波及无辜?”
      “怀真将此事想得太过复杂了。连环坞的匪寇若是当真突袭钱塘,我们该做的也无非是将李从训现身的消息尽快散播出去,此后只管恪尽职守便好。”
      “坐山观虎斗么?崇之想看他们两败俱伤?”
      “连环坞可未必有与朝廷官兵战得两败俱伤的能力,他们敢在越地起事,必定是赵雍有所允诺。但如今看来,赵雍亦是在拖延着时日,想借朝廷之手先行削弱连环坞。”
      “看来赵雍也有把柄在他们手中。不过我想,荆州生乱也是迟早之事。”谢迁思及此处,轻叹一声,道,“既如此,我先去整合一番钱塘的人手,以备不时之需。”
      他说到此处,略微顿了顿,好似想到了些什么,又道:“说起来,昨日知玄也送了信来,他大约也是猜到了连环坞的布置,说……他有了些克敌制胜的头绪,若是那些人当真在钱塘现身,便南下来将我换回京口。”
      苏敬则听得此言,略有些讶异地抬了抬眼眸,旋即却已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她是又与清溟观中的那位见过面了。”
      谢迁偏了偏头,却似乎已对这等场面习以为常:“真不知道你们二位在暗地里究竟都谋划了些什么。”
      苏敬则亦是笑了笑算作默认,正欲再说些什么时,余光却已瞥见门外有官署的掾史匆匆而来。他索性敛去了几分笑意,起身走下石阶看向了来人:“何事?”
      “苏舍人,谢校尉。”掾史闻声驻足,在向二人行过礼后,方道,“江州牧之子陈归远调遣陈氏部曲自鄱阳郡前来,以颍川陈氏之名协助越地平叛。因此事并非朝廷之命,故而下官们拿不定主意,请二位裁夺。”
      “以颍川陈氏的名义么……”苏敬则低声喃喃,旋即思虑已定,抬眸颔首道,“他们如今到了何处?”
      “已在武林山下。”
      谢迁尚在犹疑思忖之时,苏敬则已然颔首应道:“有些意思,请他们入城吧。若是那位陈公子得了空,便邀他来官署一叙。”
      “是。”掾史应声领命离去。
      谢迁略微蹙了蹙眉头,正欲发问之时,却见苏敬则亦是微微侧目,向他笑道:“怀真,你瞧,我方才便已说了,连环坞绝无与朝廷争个两败俱伤的可能。”
      谢迁叹了一声:“陈归远以颍川陈氏一族的名义携部曲而来……这很有趣。”
      “毕竟如今沿海的建安、晋安二郡皆属江州,陈却自是有唇亡齿寒之感。但太后和陛下既然都这么沉得住气,他自然也不便妄动江州驻军,否则岂非正给了赵雍起事的由头?”苏敬则说到此处,不觉极轻地嗤笑了一声,“相较于是否会伤及无辜,怀真如今该斟酌的,或许是届时如何才能将李从训和他的亲信们平安放出钱塘。”
      “那恐怕已是知玄需要头疼的问题了。”谢迁笑道,“我看越地的局势虽是混乱,却终究难成倾覆之势——只要荆州与江州的防线中不会生出意外。”
      苏敬则却不知是想到了何事,神色略微淡了几分,半晌方才微微颔首,仍旧抬眸看向庭中的残雪与松柏:“……但愿如此。”
      ——
      此刻千里外的随郡正落着细细的雨雪,赵雍负手在窗畔静伫许久,直至赵粲在亲信的引领之下推门而入时,方才回首道:“来路之上不曾引人注目吧?”
      “家主放心。”
      “昨日朝廷遣使者送来的诏命,我也有所耳闻。”
      “朝廷召晚辈入京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又擢家主位列特进,尽快回京领职——先前是挑在南阳赵氏领兵西征巴蜀时清查钟氏旧案,如今又要削去南阳赵氏的兵权,事势如此,恐无生路。”赵粲微微颔首,又道,“南阳城中一应事宜俱已准备停当,江陵的内应也已就位,只待家主一声令下,如今南阳赵氏麾下可调动的十三万将士与部曲便可向东进发。”
      赵雍淡淡地应了一声,却并未授意他何时动手,反倒是追问道:“连环坞呢?他们先前信誓旦旦地说着已与东海的孙嘏结了盟,如今越地情势又如何了?”
      “如今新安江南北皆生民乱,其间成员似乎并不仅仅是孙嘏的海寇和李从训的连环坞,一些常年受豪强盘剥的越地百姓亦是随之揭竿而起。”赵粲稍作斟酌,又道,“不过,孙嘏派出的一支海寇据说是在鄮县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尉吓破了胆,连带着上虞山阴这一线的作战都受了阻,如今他们转道向南,会同孙嘏的主力占了鄞县剡县,又与临海、永嘉二郡的流民与海寇合了兵,如今正驻扎在诸暨一带。”
      赵雍听到此处,却是略微咬重了字音:“……名不见经传的校尉?说说看,究竟是谁?”
      “晚辈对此人亦是不甚熟悉,听说是出身于东山的谢氏旁支,叫什么……”
      “……罢了,你继续说。”
      赵粲应声道:“连环坞在新安江以北联合各个城池中的内应起事,如今海盐、娄县乌程、安吉等地俱已被他们所占。只是他们原计划南下至钱塘与孙嘏会和,却是在嘉兴被那位水部的陆尚书郎还有赶来的徐州驻军所阻,如今向南占了盐官后便似乎再未向钱塘行军,反倒是向西占了防守不严密的故鄣、怀安等地。”
      “……不成气候。”赵雍微蹙着眉头轻哼了一声,然而冷静下来沉默了半晌后,却又说道,“你方才似乎并未提及李从训身在何处。”
      “是,晚辈的人手未能探到他的踪迹。”
      “果然……”
      “家主有何见解?”
      “越地民变此起彼伏,却因嘉兴与鄮县的失利未能尽快相合。如今南面北面各成燎原之势,朝廷的驻军与援军亦是因而各自为战,那原本应当受两军夹击的钱塘便反倒是成了后方之地。”赵雍说到此处,忽地冷笑一声,“如今江州驻军不动,徐州援军仅在吴郡一带征战,那里能留有多少兵马?依我所见,李从训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赵粲凝神思忖许久,问道:“但若是如此,为何钱塘一带至今相安无事?”
      “不止是钱塘,如今越地纷乱却未有倾覆之势,恐怕便是因为无论孙嘏还是李从训,都在观望我们的动作。”赵雍说到此处,转而又叹道,“据我留在东面诸州郡的人手所知,陈定澜仍旧命陈却的江州军原地待命,反倒是调了江北驻军前去平乱,是么?”
      “家主所言不错。”赵粲应声,“如今南下越地的是慕容氏麾下的数千江北驻军,此外,玄朔军也调了人手去新安江以南与原先留驻的那千余人会和。”
      “原想再拖延几日自乱中取渔利,如今只怕是不能了。”赵雍说到此处,却反倒是颇为讥诮地笑了起来,看向了窗外的细雪,径自低声道,“陈定澜,而今棋布错峙,我倒想看一看,你如今转而调动慕容氏麾下的驻军,是否也是错算一着。”
      赵粲心下了然,便只开口问道:“家主有何打算?”
      “军中使者从随郡赶到江陵,通常需要多久?”
      “若是加急,约摸一日便可抵达。”
      赵雍颔首道:“传信给江陵,明日午夜两郡一同起事,留五万兵马防备桓氏与钟氏,余者六万由水路沿江南下,两万转道江北取道小径由陆路东行,在宣城、丹阳一带合兵后共同向秣陵进发。”
      赵粲目光微微一凛,向他恭敬地长揖行礼道:“是。”
      ——
      嘉安二年十一月初一,太后诏征伏波将军赵粲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又以右仆射赵雍位特进,以赵氏旁支代领部曲。雍素疑太后欲害己,乃谓粲曰:“往者国危累卵,非我不济。狡兔既死,猎狗理应自烹,但当死报造谋者耳。”于是遣参军结江陵旧部谋为乱,而以讨太后牝鸡司晨为名,率众万人,乘风济自江水,破浔阳,入彭蠡泽。
      ——《十二国春秋·后宁卷》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002949/27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