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

作者:楚剑吴钩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二百二十、见微知著


      自秣陵取道陆路西行,纵使日夜兼程,也仍需十余日方可抵达荆州境内。顾宸晏在得了正式的诏令文书后,便当即携御史台属官一路疾行,待抵达襄阳郡南郊的官驿时,也已是嘉安元年的八月末了。
      他利落地与桓佑派来的掾史简单交涉过此行的公务,而后便将风尘仆仆的随行属官们在官驿中安顿妥当,嘱咐他们今日好生歇息。
      只是顾宸晏自己却又无心偷闲,他在收拾过行李后,便信步离开了官驿,向先前两国交战的城北郊野而去。
      彼时山岳层林尽染金翠,在秾艳的残阳里如泼墨一般浓墨重彩地压在城池楼阁之上,河水也早已收尽了夏日时的威力,静静地倒映着斑斓的秋色蜿蜒东流。而在这一片金翠霜红的景致之间,唯有襄阳城北的郊野依旧是一片战后的萧索,枯草于倾颓的棚户与折断的刀戟间瑟瑟地摇曳轻颤,又在顾宸晏举步踏过之时被靴底碾得倒伏。
      他在一处棚户前驻了足,侧耳听着沔水奔流东去的浪涌之声,俯下身抬手拭了拭木桌之上斑驳隐约的血迹与油渍,一时默然沉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也正是在此时,桓彦之与一名戴着幂篱的贵女低声交谈着走出北城门,循着官道向此处而来。
      他展眼眺望着天际的长河,微笑问道:“梦之堂姐新婚,怎么忽然也来了襄阳?莫不是追随顾御史而来?”
      “是,但缘由并非如你所想。”那名贵女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道,“长宁接下这差事倒未必有何私心,但道元可曾想过,顾太宰因何而默许?顾氏与桓氏结姻亲之好,自然是一荣俱荣。叔父身为襄阳郡守,未必能够置身于外。”
      “原来堂姐是为了游说?其实不必,桓氏在襄阳行端坐正,原本也绝不会隐瞒什么。”
      “不是隐瞒,而是……呵,襄阳之战中的一些隐情你们未必知晓,但朝堂之上的某些人却未必相信。倒不如乘此机遇协同御史台调查,免得来日被动。”
      桓彦之心知对方是在提点自己,一时沉默着思忖起来。琅琊王死得蹊跷、襄阳之战败得蹊跷,而秣陵的始作俑者,极有可能已将桓氏一同视作了知情之人,只待时机成熟,便将除之后快。
      “堂姐,秣陵有何异动?”
      “我只觉内讧恐在所难免,道元,你与叔父或当早择良枝。”
      桓彦之听得此言,免不了生出了几分不知所措的犹疑:“这……”
      而那名贵女却是在此刻抬了抬手,向他遥遥地一指顾宸晏的方向,笑道:“道元,今日可巧。”
      桓彦之回过神来,亦是微微颔首,当先调转了步子:“也好,这便探一探他的口风。”
      郊野之上的晚风簌簌而起,吹动遍地的蔓草窸窣摇曳,拂得顾宸晏的衣袂翻卷如云,一时倒是更显卓朗峻拔的风姿。
      他在风声中循着异响微微侧目,便正望见了信步上前的二人,目光很是讶异地在那名贵女的幂篱之上停驻了片刻:“……梦之?这位想必便是桓家公子了。”
      桓彦之便也从容见礼,笑道:“在下桓彦之,表字道元,久闻顾御史之名。听闻顾御史前来彻查襄阳之战的真伪传闻,在下也愿略尽绵薄之力。”
      “桓公子多礼,称我长宁便可。这本是朝廷的决议,我也不过是奉命而来。”顾宸晏暗自打量着二人的神色,一面回礼,一面忖度着桓氏的立场,“朝廷的疑虑大多在于议和前后的公文往来与战事部署,说到底,便是仍旧怀疑此事是否的确是别无转圜。”
      桓彦之思忖片刻,应声道:“文书与布防图如今皆封存在襄阳郡的官署之中,长宁明日自可前去调用,若是需要新城郡那边的记录,父亲也可代为引见。”
      一旁的桓梦之斟酌良久,也在此时开了口:“我还有一事相问……也与朝廷公务有些关联。”
      “……请说。”
      桓梦之若有所思地抬手拨弄着幂篱上垂落的轻纱,徐徐问道:“长宁是仅仅打算查明朝廷交代之事,还是打算寻到更为有力的证据,驳斥那些无稽之谈?”
      她这番话的弦外之音已是不言自明——此行究竟是为朝廷,还是为故人?
      顾宸晏略有些讶异地沉默了片刻,而后笑道:“这原本便是同一件事。”
      桓梦之复又追问道:“那么,朝廷想要的‘真相’,于长宁的故人有利的‘真相’,以及此事真正的本末……是否会有共通之处呢?”
      顾宸晏一时默然。
      桓彦之立时也明白过来,不着痕迹地接过了二人的话语:“若是如此,长宁不妨在朝廷成命之外,查一查两次辎重粮草的失窃案。”
      “正有此意。”
      顾宸晏含笑默认,心下明白这番话经由桓氏子弟说出,便又多了一重意蕴——毕竟粮草辎重于调拨途中失窃,于度支尚书桓修而言亦属不利。
      “长宁一路奔波,为何不在官驿中早些休息?”
      “听闻此战惨烈,我心下感念,故而来此一观。二位也有意同行么?”
      桓彦之不觉笑道:“我似是不该来此。”
      桓梦之无奈地瞥了他一眼,随即微笑道:“我原本意在拜访叔父论些私事,只是因他尚在官署,方才来与道元四处走走。既然二位也有事相谈,我便就此回城了。”
      说罢,她便向二人略一颔首,而后径自转身,向城内缓步走去。
      顾宸晏若有所思地停驻了片刻,心知桓梦之多半是代京中的几位桓氏官员前来与桓佑商谈族中事宜,便也不再多问。他再度举步走入倾颓的棚户之中,抬手轻轻擦拭着木桌之上的痕迹,叹息道:“兵燹之祸,竟至于此么……”
      “毕竟粮草屡次告急,前线又颇为吃紧。纵然有新城郡等地帮衬,也终归难治其本。”桓彦之自然明白他所指为何,亦是不觉黯了黯神色,轻声道,“好在战事结束得及时,否则……敌军继续这样围城下去,恐怕总有一日,军中也会搭起这样的棚户。不过,听闻前些年中原战乱之时,这等景象在淮水以北已是寻常。”
      “是么……秣陵倒是一直可算是太平。即便昔年王肃叛乱之时,也远不及别处。”
      “那毕竟是秣陵啊……”桓彦之颇为感慨地长叹一声,良久,又道,“长宁来了此处,或许能有些不同的见闻。无论外人如何议论,襄阳郡的属官与将士,都是感谢那几位的。”
      “我见递入太极殿的奏疏中说,沔水北岸良田尽毁,南岸亦受到波及。新野郡南部数县原本尚在大宁掌控之中,议和过后,便也入了敌国之手。”
      “蝮蛇螫手,壮士断腕。世上没有那么多两全之法,襄阳之事,皆是如此……只是新野诸县的百姓,大约的确会从此恨上我们了。孰黑孰白,我不敢定论,长宁,我只能告诉你,在那时的局势之下,保全重镇襄阳,便是最为紧要之事。”
      顾宸晏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来日……还有机会么?”
      “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来日之事缥缈,还是保住当下吧。”桓彦之无奈地摇了摇头,忽又问道,“那么,长宁可有决断了?”
      顾宸晏颔首:“明日我会先行调阅官署中的文书舆图,再请当初的将士与属官做证词,约摸两日过后,便需请道元与桓郡守协助我调查粮草之事了。”
      “……真快。”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如今我需要寻找的不过是些紧要的佐证。何况太后若当真有心下杀手,便不必多此一举命我来此了——暗处的敌人,才更危险啊……”
      “朝中人大多以为是太后设局谋害琅琊王,她自然不甘枉受恶名,只是我也不信,她在此事中当真一尘不染。我听闻长宁秉性耿介,但方才堂姐所问的话……长宁恐怕也的确需要慎思。这并非关乎清浊曲直,而是幕后之人是否会因真相而选择鱼死网破。”
      顾宸晏沉吟良久,方才退让道:“此后这段时日的调查自当秉公而行,我想桓氏既行事无愧,想来也不惧于此。不过……待回朝呈表之时,我会仔细斟酌奏疏的措辞,有些猜测,或许的确不当此时道出。”
      桓彦之亦是明白如此退让已可算是极限,便也不再多言,只是抬眼眺望着天幕之上四合的黛蓝夜色,笑道:“长宁,时辰不早,我们今日且回城休息吧。自明日起,桓氏会竭力襄助朝廷的调查。”
      “如此,我代御史台谢过桓氏高义。”顾宸晏施施然长揖,而后含笑侧身相邀,与桓彦之一同循着来时的官道,披着半天的夜色,向城中折返而去。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002949/22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