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作者:澹台逍遥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0568章知人善任


      项羽也不相信谋略,所以他强大的军队。

      被刘邦弱小的军队,一点一点的削弱,最后彻底失败,很明显,没有伯乐之才,是无法成就大业的,就是当上去了,也会被人拉下来,这也是为什么韩信在项羽手中,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而在刘邦的手中。

      就能够发挥出,战必胜攻必克的无敌才能,但人才难得,可是刘邦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

      真正聪明的人。

      他对人才的取舍,与众不同。

      别出心裁,用人不问出身,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也都能用,更重要的是会用,而且敢于破格重用,并且能够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一种统帅的艺术,也是一种天分,一种灵感。

      一种从大脑深处。

      自然萌发的智慧结晶,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然后才是善任,知人首先要知己。

      知己方可知彼。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人生最大聪明。

      刘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有多大能耐,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不在于自己本领大小,而在于自己要有这些的智慧,能够判断真假,懂得好坏的能力。

      做为军事集团的统帅。

      他决定了整个集团的前途和命运,他可以不懂军事,但他必须拥有识别手下,许许多多的将领中,那个最有才能,这样才能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对的人,同时又要防备将领掌握指挥权后,你指挥不动他。

      因此刘邦。

      做为统帅不仅要有识才的本领,同时还必须有用才的能力,能够掌控手下的人才。

      如果他没有。

      用人的眼光和智慧。

      那他如何去判断,那个人可以指挥军队,那个人能出谋划策,如果用错了,那就是灾难性的后果,绝对会导致彻底的失败,所以,不管刘邦有没有才能,但他必须有识人的智慧,用人的魄力。

      才能成功。

      没有这个才能,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统帅才能不是说,要自己亲力亲为去做事。

      事必躬亲的领导。

      绝非好领导。

      作为领导只要掌握人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各自的积极性,知道自己下属有什么才能,有什么性格,特征,长处和短处,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这是领导最大才能,一旦确立了自己核心地位。

      事业就成功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自知之明,也就是知人之明,想了解别人,先认清自己。

      常言道。

      真人不露相,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多少能力。

      这就非常考验领导人的领导水平了,就象是三国的马谡,他做为参谋人员,确实非常合适,但是让他独立带兵,则非常不合适,事实无可辩驳的证明了这一点。

      蜀后主建兴六年。

      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

      占据箕谷。

      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

      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之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并具体指示让马谡:

      “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可是马谡到达街亭后,认为自己精通兵法。

      不按诸葛亮的指令。

      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

      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我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

      马谡不但不听劝阻。

      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都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

      “手不能书,知何兵法?”

      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

      “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

      便火冒三丈说:

      “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

      王平再次义正辞严:

      “我对主将负责。”

      “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我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还是固执己见,坚持将大军布于山上,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将马谡占领街亭。

      立即派骁勇善战。

      曾多次与蜀军交锋的,大将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

      心中大喜。

      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

      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结果张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

      诸葛亮也在战后。

      做了反思,评价街亭之战,失败的原因是:“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却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

      “是在一人耳。”

      其实对于马谡,在刘备临终时,曾慎重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刘备对马谡。

      如此评价,并且告诫诸葛亮。

      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务交托于他,并且要对他多加考察,但是诸葛亮向来,对马谡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顾众人的反对。

      将马谡任命为。

      北伐魏国的先锋,授予他大任,但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不听旁人劝谏。

      一意孤行。

      导致了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

      马谡因此也获罪,被诸葛亮挥泪斩首,时年仅39岁,很明显,不管诸葛亮的才智有多高。

      有一点可以肯定。

      他不是一个统帅的人才。

      诸葛亮不是伯乐,他只是一个高明的军师而已,他对人的看法经常失之偏颇,不能准确把握驾御人性,做到用人之长,才会出现街亭之失的严重后果,但是刘备确不同,他虽然出生卑微。

      军事谋略上。

      还有在指挥才能上,刘备跟诸葛亮相比,肯定是差距非常大,可以识人用人上。

      诸葛亮跟刘备的差距。

      同样也非常大。

      刘备能通过与人谈话,观察他人的才能、气度,就能清楚的知道他人,是不是一个可用之才,而且是从别人,都不会注意的细微处,发现他人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善于用人之长,避免用人之短。

      所以他能够。

      让手下的能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制止手下能人,尽量少犯错误。

      刘备起到了。

      非常关键的舵手作用。

      就象是马谡,做为参谋,刘备并没有反对,如果是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想让马谡担任主将,刘备肯定第一时间,否决诸葛亮的决定,也就不会出现重大失误,同时他也了解诸葛亮品性特别了解。

      他知道诸葛亮。

      看不清楚马谡的长短之处,对马谡有可能出现,不恰当的使用,因此就在临终前还特别交待。

      让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

      可见刘备察人入微。

      早先他见到徐庶,对诸葛亮推崇备至,他虽然求贤若渴,但也没有因为徐庶的推崇备至,就毫不保留的,相信诸葛亮的超凡才能,他必须自己亲自考察过才能放心。

      他也知道。

      越是有才能的人,就越是有自己的骄傲,其实他更清楚,自己在考察诸葛亮的同时。

      诸葛亮也在考察自己。

      如果自己没有,优秀统帅的眼光和才能。

      就是自己的姿态放得再低,对他再尊重,也不可能获得他的投效,如果自己在诸葛亮的眼中,并非是一个明主,那他是不可能得到,这匹“千里马”,当然如果经过他的考察,诸葛亮并非是最好的军师人才。

      他肯定也不会。

      把第一军师的重要职位交给诸葛亮,因此刘备放低姿态,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

      刘备如此的求贤若渴。

      成为了千古佳话。

      可见他也是深知,用人之道和驭人之术的,他用真诚、尊重和求贤若渴,打动诸葛亮后。

      在见面时刘备又虚心求教,让诸葛亮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再通过认真观察了解,诸葛亮的性格品性,让自己对诸葛亮,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确定诸葛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谋士。

      刘备才决定。

      把最重要的军事指挥的,大权交给诸葛亮,其实这充分说明了,刘备能够成就大业。

      关键是他。

      有超人的能力,他有常人没有的眼光。

      更为重要的是他,有识人之明,用人之才,驭人之术,从他临终前的慎重交待就知道,他的眼光高明,他知道诸葛亮很器重马谡,他清楚马谡,并不是一个独档一面的将才,同时他也清楚诸葛亮的才能。

      但是,知人善任。

      并不是诸葛亮的强项,刘备知道诸葛亮很器重马谡,担心诸葛亮会重用他,因此他才会在临终前特别交待: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提醒诸葛亮,马谡存在的性格弱点。

      刘备曾经与马忠谈过一次话,就说马忠这个人是个人才,还讲过一句名言“世不乏贤”,说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贤能的人,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人才的眼光。

      这也就证明了。

      千古不易的一个真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刘备自己就是一个难得的伯乐之才。

      他才能够说出如此名言。

      他才能识得千里马。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669578/56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