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31

作者:梁原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安东


      流浪的生活在崔棉棉的期盼中并没有持续太久,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东北,三九天也不是那么好过的。
      崔棉棉醒的时候刚过了山海关,那里的气温比起真正的东北真的是小巫见大巫,虽然彼时觉得天气冷,雪也大,但那时候逃荒的人们穿上了厚重的棉衣,再加上每天不停的行走,夜晚一家人挤在一起把所有的行李都盖在身上,虽也有人会冻病,但除了老人和婴孩,大部分人都可以挺过去。
      可是越往北走,气温就越低,原本只是到脚踝的雪,越往后走就越深,尤其是过了锦西之后,还没到奉天,大雪最深的时候已经没过了小腿,行走变得越发困难。
      一路上看到病倒的人更多,有些人睡着前还好好的,一觉醒来却已经没了呼吸,路上的老人和孩子更少了,大多数老人和孩子在缺衣少食的冬季熬不过去死在了路上。路上还能坚持下去的,不是青壮就是家中还有些“余资”的,但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走到最后。
      快要接近奉天的时候崔棉棉的身体总算是好利落了,终于能走能跑了,也能毫无负担的对着父母兄姐喊爹娘姐哥了,那时候跟着他们一起前行的人已经没有太多了,一部分人是永远留在了荒山野岭的雪地里,一部人则是在有人的城镇停留了下来。
      出来逃荒的人,大多没有明确的目标,只不过为了活着,不得不离开羁绊了自己半生的土地,外出寻求活路。以至于他们走走停停,在哪里看到了活路,就在哪里落下脚,或是垦荒,或是走山,亦或是淘金,再不济还可以扛活,只要能活下去,给家人挣口吃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大部分人觉得大雪已经严重影响了行路的时候,那些不是有明确的奔头的,几乎都暂时的停止了流浪的脚步。
      崔棉棉的家人也决定暂时停驻在一个叫安东的县。从山海关往北一路走来,崔棉棉觉得其实奉天省的山还是很多的,尤其安东县的山,和前世自己见过的山还不太一样,山不是多高,而是很“秃”,即使是冬天,崔棉棉也能看出来,这山哪怕到了夏天恐怕几乎看不见太多的植被,唯一多见的就是一种不太高的树,冬季叶子落光了,她也分辨不出来是什么,而且就算夏天,自己不是学植物学的,恐怕也认不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一定不太适合耕种,她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留在这里,还是后来听爹娘说话才知道,这里的山是石头山,耕种是不能了!但是这里矿多!是绝佳的淘金的好去处!而且这里还有一面临海,受海洋气候影响,冬季这的温度比更北要舒适些,起码和老家山东温差并不算太大,人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因而很多一起来的人都决定留在这里。如果不是崔家有自己的去处,崔爹也是想在这里落脚的。
      哦,忘了说,崔棉棉经过一个月的了解,总算知道了自己的姓!很幸运,她不用改名又改姓,她这辈子还姓崔。这是在崔爹崔娘和周围一起逃荒的人偶尔的交流中知道的,说起这个,崔爹他们几乎是闷头赶路不大和周围人交流的,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虽然老乡见老乡本该更亲近,但是这年代下,肚子都吃不饱了,也就别指望良心还有多少人留着了。不是没有人在路上看见别人可怜拉了一把,结果最后却被人坑了性命的。有时候,仅仅是为了一口吃的,人是可以变成魔鬼的……
      但不和人交流也是不和那些不熟的陌生人,有些一个村子出来的,路上还是会相互照应的。就比如当初崔爹救的那个,后来崔棉棉才知道,其实他们是认识的,那人姓赵,名铁,就是因为他们是一个村子的,所以出了事,崔爹才会去救人。
      其实那家也是可怜,本来做人是很厚道的,原本路上和崔家也差不多,都还是比较宽裕的,可是谁让自己好心遇见了驴肝肺,赵家的老娘在路上见不得有一家三口大的生病,女的生小的难产没奶,男的到处讨粥。他们家同情心泛滥给了一把米给那家……结果当天晚上就被人惦记上了。人刚睡熟,就有几个年轻力壮的扑过去抢了粮食打了人就走了!赵铁的媳妇为了护一代小米被一榔头敲破了脑袋,当时就没了。赵铁气红了眼,仗着年轻和人拼命,结果寡不敌众也被打坏了腿,赵老娘惊怒交加也一病不起,没几日也没了!剩下赵铁一个,拖着伤腿,也不好琢磨吃的,人险些没饿死!所以看到崔爹弄到了鱼才会也想去捞鱼,没想到因为腿脚不好,冰面滑,凿冰的人又乱凿一气震了个大冰窟窿掉了进去。
      周围人见他家这样下场,更不敢散出吃的,本就不多的粮食藏的就更严实了。否则崔家几个也不会连吃窝头都偷偷摸摸的,一天才敢吃一顿稀溜溜的。不过也是这样,他们家里的食物到比别家吃的更慢些,撑到了过了山海关还有吃的。别家早就开始琢磨山上的树皮和老鼠洞里的了!
      后来山上山下,河里土里能吃的都被蝗虫过境一般的难民划拉个遍,再也没吃的了,便开始有人宰牛杀驴,反正人都没得吃,畜生就更是没得吃了,连草皮都快拔光了。最后连代步的也吃没了,就有的开始卖儿卖女……也有人饿很了,去割新死的人的肉来吃。到后来有饿红了眼的,甚至偷抢孩子去吃……
      崔棉棉没亲见过,但只是想就觉得那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也正是这样,好多人因为自己家里全是妇孺,男人们生怕自己一个不留意家中娇妻幼子便被抢了去吃,所以出去找吃的也不好走远,当时的崔爹也是如此。
      眼看连窝头也没得吃了,出了山区,崔爹便开始商量着崔娘和大妮二妮看是不是先找个地落脚,等过了冬天,再走。
      崔娘被崔棉棉当初差点要了命的一场大病心有余悸,早就不想走了,大妮对寻自己未婚夫一家并没有太过强烈的感觉,所以也点头同意了,二妮更是一切听爹娘的。至于剩下几个小的,对不起,没有发言权……
      因而在一个比较晴朗的冬日,崔家七口人,在安东县城里停了下来,崔爹在裤腰里翻出了藏了很久的两块钱银元租了个小院子,院里有口水井,旁边一个石磨,房子后面有个不大的菜园子,就是房子小,包括厨房以内只有两间房的房子。
      但好歹,总算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
      定下来的第三天,收拾利落了新家,几口人也终于得以好好收拾下自己之后,崔爹就出去找活了,当天便定下了在一家米行抗米的活,一天供吃一顿,一个月二块钱。随后崔娘也带着大妮二妮在外面找了给人洗衣服的活一个月干得好了,也有一块五的收入。
      崔棉棉和四娃子就交给了三妮照看,每天早晨崔娘会煮了玉米粥或者蒸了窝窝头(四娃叫馍的食物……)再带着大妮二妮走。而他们三个小的,只需要关紧门窗,老实的呆在屋子里别乱跑就可以。到了吃饭的点儿,三妮会去烧火热窝窝头,四娃和崔棉棉就在旁边给递柴禾。
      也差不多这时候崔棉棉才搞清了几个姐姐和唯一的哥哥的年纪。
      大妮长得瘦,五官长得虽然清秀,到身材没怎么发育,干干瘪瘪的,其实过了年就十六了,好在个子不矮,在这年代甚至过于高挑了,快和崔爹也差不太多了,目测有一米六五左右,确实是个大姑娘了,也难怪逃荒也奔着娃娃亲去,在乡下人家,这个年纪确实该嫁人了。二妮长得其实比大妮好,但是身体是真的有点营养不良,看起来只有十一二岁,其实也十四了,但比十六岁的大妮矮了一头,能有一米四几的样子,再加上瘦,真是很单薄。三妮比二妮还不如,看着像七八岁,但是已经十岁了!哪怕是最小的四娃和自己,也四岁了!没错,四娃和崔棉棉,是一样大的,他们是龙凤胎!
      也难怪四娃那不长心的小吃货会让自己格外亲切,原来是双胞胎之间的感应……
      在安东定居的日子难的的平静,如果不是偶尔能听见城外的枪声就更好了!开始的时候崔棉棉还会在半夜被吓醒,但很显然,家里的其他人早就已经习惯了!也是,崔棉棉过来的时候正在逃难,之前一直在荒山野岭里走,连难民之外的人都少见,好容易遇见了村镇,也都很小,人口少,条件也差,没有人,自然没有冲突,当然也不可能在难民堆里听见枪声。但崔家的其他人却不一样,山东军阀多,常年各路混战,那里的人是听惯了枪声的,现在的情况,恐怕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听惯了这些要命的声音的,也就崔棉棉,半路占了小丫头的身体,没经历过从中原大战的战场上逃出来的日子,从来了就一直躲在山里,没见过大世面,不知道世道乱成了什么样……
      到了安东却不一样,这里是奉天省的大县,除了治安队和警察,还有小股部队驻扎。听说隔江就是朝鲜人的地方,两边也会偶有冲突……
      有枪声,再正常不过。
      说到底,这还是个乱世……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捉了几只虫,伪更了~请大家见谅!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891101/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