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变之大宋皇位

作者:闲听竹林细雨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朝政变动(一)


      日出东方,一道朝霞出现在天空。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朝局也要从今天开始了。
      长公主乘坐半副銮驾,左右有两个儿子护送,带着一千人的卫队护送开始了华山之行。上轿之前她朝宫城的方向看了看,这里面有她太多地不舍,有她太多地期望。她一回首在婢女的搀扶下坐进大轿,启程奔华山。
      此时晋王府门口跪着所有在京的官员,以丞相赵普为首,跪请晋王进宫登基。
      第一次晋王推辞不敢受
      第二次晋王仍不接受
      第三次晋王仍婉言拒绝
      第四次晋王终于同意,接受各位大臣的跪请,进宫登基。其实他不是不想进宫登基,只是这是古礼必须三请之后才能可同意。登位的时辰早已经由钦天监策算好,据说吉时利于国运昌隆。
      吉时已到,晋王在万岁殿先皇棺椁前登位,赵普率群臣向新皇行三跪九叩之礼。礼成,晋王赵光义的地位终于名正言顺,他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宝座,他终于成了天下之主。
      此刻他的心情是激动的,因为他的愿望实现了,他已经是天下的主宰了。同时他的心情也是矛盾的,因为即便是他坐上了皇位,但是跪伏在他脚下的人却不都跟他一条心,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新皇的亲信,相比之下他的势力很孤单。最重要的是他登位不是先皇的遗诏,也不是合法册立,是他姐姐凭自己的威信扶他上位的。他内心最担忧的是是他自己毒害了自己的亲哥哥才得以登上皇位。所以虽然众人跪伏在他的脚下但是他的内心十分心虚,只是表面不能显露。
      于是一场朝廷的动荡就不可避免。
      登位大典结束以后时间已近正午,于是各大臣归政事堂用膳。新皇赵光义进崇政殿用膳。午膳后以宰相赵普为首的执政大臣入崇政殿议事,这一场议事不知道要关乎多少人的命运。
      政事堂的各位大臣各有各的心事,都在做自己的打算。太阳已经稍稍偏西,时辰差不多了,以赵普为首的执政大臣进入崇政殿议事。参加这场议事的人有:新皇赵光义、首相赵普、次相沈伦(原名沈义伦,避赵光义讳改名沈伦)、参知政事薛居正、枢密使石守信、枢密使曹彬、枢密副使高怀德七人。
      行礼毕,赵普率先上奏:“启奏陛下,先皇驾崩依制当由老臣出任山陵使。请陛下允奏,让老臣辞去中书之职。”
      赵匡义道:“先生请起,先生乃是护国柱石。朕刚刚登基,还望先生不弃辅佐朕。”
      “启奏陛下。陛下辅佐先皇已有数年,对政事甚是熟悉。再者在此诸位大臣都是护国柱石,定会全力辅佐陛下。老臣年岁已大,再者近些年身体越来越支持不住,已经不能在政事堂坐堂理政,是先帝眷顾才不允老臣致仕。新皇登基,朝堂应该有新气象,老臣已不合时宜。”只见他跪下,在此恳请致仕。
      本来赵光义就想让他致仕,听到此话他内心十分高兴但是不能表露出来。此时赵光义赶紧让内监扶起赵普,看向站在书按前的人问道:“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次相沈伦道:“请陛下允赵相所请,可让老臣颐养天年。待赵相身体转好再入朝理政不迟。”他知道赵光义的心事,他们二人的关系不睦,赵光义肯定不愿赵普依旧高居相位。沈伦心中从三个方面分析此事,所以他才同意。一者,可以让新皇高兴;二者,赵普身体确实不好,需要休养;三者,如果赵普致仕,沈伦便可由次相升为首相。想到这诸多好处,他才出班上奏。
      赵匡义道:“其他大臣以为如何?”
      众人奏道:“谨遵陛下旨意。”
      赵匡义接着问赵普:“先生致仕以后由谁任宰相合适?”
      “可由参知政事薛居正为相。薛大人忠正纯良、历任地方,可备位中枢,辅佐天子。”
      赵匡义并没有当堂表态,或许也是一种默许吧。就这样针对中央官员的调整这些人一直讨论的黄昏时分。赵匡义留下了赵普,让其他人都退了下去.
      赵匡义问道:“先生可想到有今日?”
      赵普道:“不曾。”
      赵匡义接着问:“先生可后悔昔日针对朕的举措。”
      赵普答道:“老臣不曾做错。”
      “哦?先生为何不后悔,如今朕是天子你是臣下,你就不担心朕报复与你?”
      “不担心。天子既然贵为天子自然有天子的容人之量,也有天子的用人之道、治世之方。陛下与老臣当年都曾是天子的臣下,但是老臣并没有为权势而迫害大臣,也不曾对任何人用过阴谋诡计,此点老臣相信陛下是清楚的。再者陛下当年与老臣只是治国方略不同,并没有其他仇怨,陛下与老臣都是为了大宋王朝的国祚。因此,老臣说,不曾想到会有今日,因为老臣从未考虑谁为即位之君而迎奉与他。老臣自然也不会后悔当年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是光明正大无可厚非之举。还请陛下明察。”
      赵匡义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和蔼,站起来拉起了赵普的手说道:“先生请受我一拜。”
      赵普赶紧跪下道:“老臣不敢。”
      赵匡义亲自将他扶起来吩咐太监:“看座。”
      “先生就是先生,朕当谨记先生的教诲。当年先太后曾让朕与先生多亲多近,但是建国之后却因施政方针的不同渐渐与先生疏远,确是朕之过。”
      “老臣愧不敢当。”
      “当年朕确是曾怨恨与先生,为何常常针对朕。可是每次事情结束细细想来,先生确实有先生的高明之处,先生针对的并非是朕而是事情本身。再想来其实或许也是先帝的制衡之术,不想让朝堂成为一言堂。”
      “陛下圣明。但是朝堂之上需要的不单单是制衡之术,而是王霸道杂之之术。若只注意制衡之术,朝堂便会有党派之争,朋党之争前朝之鉴啊。陛下要以仁心而治臣下,臣下自然以仁心报陛下。”
      赵匡义点点头,“可是先生为何执意离开朝堂?”
      “请陛下恕老臣直言。一者,身体年迈体力不支,已经无力承担中书省的繁重事物;二者,老臣政见与陛下不同。老臣更适合在战争年月中掌政,眼下的形势老臣该当退隐;再者,新皇登基要扶植一些自己的亲信,老臣得腾出位置,这样才能保证新的政令顺利推行。老臣讲的都是肺腑之言,还望陛下明察。只是……”
      “先生但讲无妨。”
      “老臣这一走,只怕要陛下担上驱逐先帝近臣、排斥异己的嫌疑了。”
      “先生何出此言啊,你为我大宋江山担了多少千斤重担啊。”
      “老臣最后再多言一句,朝中有事尽可请教大长公主殿下,公主殿下虽然已经多年不理朝政但是阅历、见识、眼力当今无人能及啊。”
      “爱卿所言甚是。”
      “既如此,老臣告退。明天早朝老臣会递上辞呈,还望陛下早日批准恩准,让老臣在先帝葬礼之后回洛阳颐养天年。”
      “爱卿放心。”
      赵匡义看着赵普苍老的背影走出大殿,此时他的内心也是百感交集。他内心清楚自己登上帝位的途径不正,需要施行一些政策笼络人心,保证自己皇位的稳定。这个背影的离开只是刚刚开始,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地人离开朝堂,他要把自己潜邸的人都拉上朝堂。他内心里想着只有这些人会全力辅佐自己,另一方面得着手开始培养一批自己提拔的人才,这些由自己培养的人也会死心塌地地辅佐自己。于是如何治理内政在他心中已经有一些模糊的影子。
      第二天早朝,这不是乾元殿上的第一位即位的皇帝也不是即位的第二任皇帝。却是宋朝即位的第二位皇帝,开始了王朝一个新的时代。百官跪拜毕,由王继恩宣读了新朝一道诏书:

      朕以易名之典。抑惟旧章。所以昭著圣猷。传示来世。流芳垂裕。永永无穷。此百王不易之道也。伏惟大行皇帝禀上圣之姿。君至尊之位。契三灵之眷命。开万世之洪基。应乎天而顺乎人。声为律而身为度。奄宅区宇十有七年。以乃圣乃神之功。守克勤克俭之德。躬决庶务。则日旰忘疲。广览群书。则宵分辍寐。外诫畋游之乐。内无耳目之娱。揭进善之旌。悬敢谏之鼓。解衣推食。悯战士之勤劳。薄赋轻徭。念农人之疾苦。万古皇王之道。平窥于掌握之中。三方僣伪之君。生致于阙廷之下。威加四海。德合二仪。三辰顺而天道无差。兆民康而年谷屡稔。功已成矣。理已定矣。而犹小心恭己。诘旦视朝。既勤倦以劳神。致寒暄而遘厉。马归华岳。方臻偃武之期。龙去鼎湖。遽促上仙之驾。今虔遵旧典。上易尊称。谨案谥法。道德应物曰英。除乱静难曰武。穷神知化曰圣。经纬天地曰文。阴阳不测曰神。功成民用曰德。若乃坐筹决胜。训卒练兵。复吴蜀之土疆。吊交广之生聚。畏天威者不召而至。慕皇风者重译而来。岂不谓之英武乎。又若兴起学校。搜访隐沦。广延儒雅之徒。乐闻俎豆之事。明王圣帝。靡不葺其祠宇。名山大川。靡不奉其禋祀。岂不谓之圣文乎。又若宸谋不测。睿略遐敷。先天而天不违。作事而事无愆。素功侔造化。智识洞元微。万灵归指顾之中。六合入牢笼之内。岂不谓之神德乎。太者表极尊之称。祖者彰开基之德。洪惟清庙。永配昊天。上大行皇帝尊谥为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所谓盖棺定论,短短数百字概括了宋太祖的一生。他的一生风云际会由一个最底层的武官竟然最终荣登大宝,创建了宋朝。俗话说“守业更比创业难”。其实这句话要从不同的方面来讲,创业或许可以风云际会守业却是不可能的。但是创业远比守业要艰辛地多,只有做到皇位上的人才可以明白取得皇位的不易。那是一朝的开创之功,赵匡胤是可惜的他并没有完成一朝的创建,但是他在位十七年奠定了这个朝代的基础。他一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不能让宋王朝成为第六个短命的王朝。
      所以后来有“唐宗宋祖”之称,就武功方面来讲宋太祖不能与唐太宗相比。唐太宗开创的大唐王朝的开国气象是恢弘的,而宋太祖开创的大宋王朝气象却是萎靡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唐太宗在文治方面并没有给后世留下太多的记忆,而宋太祖的文治却影响了此后一千多年的历史。
      宋太祖或许可以称得上是明君,但是从赵匡义开始他开创的政绩开始走上另一条路,越来越偏离了以后的轨道。

      随后赵匡义宣布了赵普任山陵使,并且提出致仕的申请。王继恩宣布了新朝的第二道旨意:
      赵普出任河阳三城节度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以薛居正为首相加左仆射,沈伦为次相加右仆射;卢多逊为参知政事加中书侍郎、平章事。枢密使曹彬、石守信加同平章事,楚昭辅为枢密使,高怀德仍枢密副使。
      宣读完毕,这些人出班跪下谢恩。
      赵匡义对朝堂上的众臣说:“先帝创业未半中道驾崩。然先皇生前并未立嗣,以国家安危计由朕登基,此事大长公主昨天已经言明。朕虽登位但是坐卧不宁,为保皇位永固,先帝子女仍称皇子、皇女。朕百年之后由先皇之子即位。王继恩,宣旨。”

      旨意:太祖长子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次子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赵德昭、赵德芳在为父亲守灵,并未上朝,因此王继恩宣德完旨意以后便派小内监去宣旨。
      随后赵匡义让王继恩颁下了第四道旨意:大赦天下。
      下朝之后赵普去政事堂收拾东西,给新任的宰相腾位置。可是他看了好几遍以后才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是朝廷的都是皇帝的恩典。于是他换下自己的官府,穿上了一身素服准备回家收拾行李,先去为先皇守灵待先皇下葬以后再回洛阳养老。洛阳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
      他走出政事堂的时候所有的同僚都来给他送行,他在宰相位置上坐了十多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满朝文武基本上都是由他提拔的。看到这么多人来给他送行,他激动地热泪盈眶,本以为或许没人来给他这样一个致仕之人送行的。他想给这些人说些什么,但是脑子稍微一冷静,什么也没有说。人多口杂不论他今天说什么,都会传到新皇帝的耳朵里,都会成为有心人的把柄。所以他只向所有的人拱了拱手就匆匆离开政事堂回府等待消息了。
      到家以后他直奔后宅去告诉夫人下一步行动计划。
      魏夫人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一个人在屋里站着望向窗外。让自己的贴身婢女守在门口,一有消息立即通报。看见风尘仆仆进来的老伴,她没有关心他的身体,而是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都办妥了,你这两天就赶紧起身去洛阳。我明日也要去为先皇守灵了,三个月以后我就可以到洛阳跟你们汇合。”
      “没想到竟然这样顺利,明天上午城门一开我就起身,免得夜长梦多。”
      “不要太心急,以免被人看出破绽。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安排了几个可靠的老家人在这里看家。行李我也收拾地差不多了。”
      “好,我明日扶陵出城,你后日再离开吧。不知道长公主和宗儿怎么样了。”
      魏夫人安慰道:“老爷放心,会一切顺利的。”
      新皇登基的第二天,赵匡义率领百官将先帝的棺椁送出开封城。由赵普扶陵奔永昌陵而去,永昌陵距开封大约五日的路程。还是赵匡胤生前自己为自己划定的陵墓。
      就在赵普扶陵到永昌陵的路上,赵匡义由颁布了一道旨意:

      朕猥以眇躬。嗣守鸿业。托于人上。奄宅域中。继先朝不拔之基。副率土乐推之意。神器大宝。既负荷以维艰。薄冰深渊。寔怵惕而为惧。自登宸极。再易朔辰。躬亲虽览于万几。德泽未周于四海。而中外胥悦。遐迩谧宁。顾寡昧以何堪。赖宗社而垂祐。今者千官在列。万国来庭。被衮冕以临朝。顺乾坤而布政。改元更号。举前古之旧章。荡秽涤瑕。洽普天之大庆。可大赦天下。改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云云于戏。为君之道。无先于克俭克勤。致理之由。必赖于同心同德。矧惟眇质。初嗣宝图。敢忘驭朽之怀。庶致垂衣之化。允资卿士。共竭谋猷。沃心造膝者。无恡谠言。求瘼班条者。勉扬善政。百职各思于振举。兆民俾乐于和平。同施翊赞之劳。永保延鸿之祚。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赵匡义竟然要在即位以后立即改元,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即便是新皇登基也应当沿用先皇帝的年号,等到第二年再行改年。可是他竟然这样等不及,在即位以后就要改元,究竟是为了什么。
      赵普看到京里传来的消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眉头紧锁。
      张匡义让人把京里所有的大事都派人给去华山路上大长公主送过去了。他的意图有两个一是打探长公主的消息,另一个是看看长姐对自己施政的看法。
      长公主看到张匡义派人送来的消息,她就猜出了自己弟弟的意思。她没有忤逆弟弟的意思,接过来新皇送来的公文。她没有打开看,而是告诉送信的官员:“以后不必再送,你若再来老身便不接了。你带话给官家,老身叩谢皇恩。”先皇在位时大长公主便不必行君臣大礼,现在说出这句话显然是稍微有些生气。吓得送信之人赶紧退了下去。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870764/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