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巫奇谈

作者:梧凤之鸣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众神之殿,天彭云阙 (上)


      鱼凫王凝望着北方的新月台地,那里矗立着祖宗祠、王宫瞿上以及天神殿。
      “瞿上”王宫之名乃是由第一代蜀王蚕丛所取。
      蜀族有这样的传统,后世蜀族在建造新王宫后,无论在何处,皆要沿用“瞿上”之名。
      王宫瞿上居中,祖宗祠居左,天神殿居右。
      尤其是巍峨的天神殿,抬头仰望,便能看到一阶阶美石铺出的阶梯,似乎是向天上铺去。
      路程并不长,却给人一种神圣遥远之感。
      往上看去,天神殿巍峨飘渺,仿佛天宫临世。
      主殿与两侧副殿呈“山”字形,殿顶白雾缭绕,犹如在昭示世人,已身处山界,不在凡尘,即将到达天界。
      这石阶,远远望去,有三级,实际分为四级:从上至下分别象征天界、山界、人界、冥界。
      其中山界是天界与人界的过渡界。
      而象征冥界的级段与地宫沧海迷城相连,不在地面上。
      至于地宫的入口只有历代大祭司以及鬼巫长知晓,所以整个天神殿的阶梯在地面上看起来只有三级段。
      传说地宫机关重重,其内城收藏着可以掌控六界的传世谜物——《琴书神卷》。
      石阶每隔一阶都有蜀巫分列两旁,男左女右,相对而立。
      女巫双唇紧闭,温和恬静;男巫神情凝重,庄严肃穆。
      他们颈带翠绿深灰的玉珠项链,发髻上别有楠木簪子,腰间佩有铜花铃。
      他们皆是三脉蜀巫中的天级弟子:从上至下依次为神巫弟子、灵巫弟子、鬼巫弟子。
      神巫弟子身着白衣,手执白玉璧,伫立在象征着天界的级段上。
      玉璧是祭天的祭器,象征天圆。
      灵巫弟子身着青衣,伫立在象征着山界与人界的级段上,且有所不同:
      山界级段上的灵巫弟子皆双膝跪地,双手执玉璋。
      玉璋是用来祭祀南方之神与山神的祭器。
      蜀地的玉璋有三种,第一种是斜边平口,此类璋名曰“边璋”;第二种是前端开叉、似山峰的峰峦般起伏,此类璋名曰“牙璋”;第三种则是鱼形玉璋,其璋身酷似鱼身,这是蜀地特有的玉璋。
      灵巫弟子所执之璋便是牙璋,而且他们的左手小指还微微上翘。
      处于人界级段上的灵巫弟子,他们的双手则恭敬地捧着黄玉琮。
      玉琮外方内圆,中间贯通,是祭祀大地的祭器。
      而象征冥界的阶梯却在地面之下,不见踪迹,那里正伫立着奉命镇守地宫的鬼巫弟子。
      鬼巫弟子黑衣黑袍,男巫手中捧着黑色的玄璧,女巫手中捧着黑色的玄琮,但在这玄璧中央的孔中和玄琮中央贯通处多了一朵赤色的曼珠沙华。
      玄璧玄琮也曾作为殓玉(葬玉),一是为保存尸体,二是其具有与鬼魂沟通的能力。
      鬼巫一脉向来神出鬼没,少见其影,一般出现在亡灵游荡之地。
      所以纵然如此盛大、似乎全民都应参与的祭祀大典,鬼巫也极少出现在世人面前,而是隐藏于地宫之下。
      仪式继续,鱼凫王随着灵巫长祈月沿着宽阔的中轴道路向天神殿行进。
      这条路很长,途中还乘船渡过宽广的马牧河。
      雒城的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很多地方还有渡口、码头、连接河道的壕沟等,雒城堪称“水上之城”。
      鱼凫王面目肃穆,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到达天神殿。
      踏上石阶,缓缓登入天神殿。
      殿门两侧是神兽冥守的石像。
      冥守的形貌奇异:独角前卷,双立耳,猪形鼻,矩形眼,独翅,蹄足,独尾,兽身上还有类似卷云以及漩涡太阳纹等古朴繁复的纹饰。
      冥守为混沌元气所化,原本是后土大帝的神兽。
      六合八荒唯有两只,且为永生。
      冥守奉后土大帝之命和土伯一起镇守冥界幽都。
      后来这对神兽各用三分之一的神力化出一对小冥守。
      大冥守依旧镇守冥界幽都并且跟随后土大帝,小冥守则镇守蜀地地宫沧海迷城。
      进入天神殿后,仿佛置身于宏大的星空之下。
      殿顶星光闪烁,满天星斗,是布满星宿的星象图。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处处萦绕着神秘的气息。
      神殿庄严肃穆,偶有少许紫光闪烁,清香弥漫。
      神殿的四壁上还刻画着各种精美繁复的具有蜀地风格的纹饰:漩涡太阳纹、神树纹、兽面纹、云雷纹、花鸟鱼虫等。
      似水墨般与黑夜星空融于一体,如同幻壁。
      墙壁之下还铺有白色的鹅卵石,乍看之下,如同置于黑夜白雪、阴阳无极之境。
      墙壁前依次矗立着铜人像。
      铜人像的样貌相似,皆为方脸刀眉,高鼻阔嘴,但姿势大有差异。
      它们有的体形较小,头戴三翎兽首冠,右手小指还略微外翘;有的铜人形体较大,头顶铜尊,双膝跪地;有的铜人头顶四根带神龙的觚形天柱;还有的曲身鸟足铜人生得纵目獠牙,并且头顶朱砂彩绘的觚形尊,同时将双手撑在一个带方座的铜罍上......
      光怪陆离,叹为观止。
      此外,每两尊铜人像之间还置有一盏高柄铜制明灯,名为“青幽影”。
      其焰为青莲巫火,无燃料却有火焰,且不会在铜器上留下烧灼的痕迹,名为“无根火”。
      灯身金黄,青焰明灭,似在非在,如同幽幽魅影。
      而其底座竟是由一只小小的铜虎作支撑。
      此铜虎憨态可掬,虎身中间呈圆形凹状。
      此铜虎虽小,却使整个青幽影立得十分稳当。
      另外,此灯顶部栖一铜制羊头形龙,是蜀地灵怪“羊龙”的形貌。
      只见它抱一圆柱,昂首仰面,角顶灯火,两只前爪攀于器顶,下身垂于器壁,龙尾上卷,仰天哮吼。
      此外在各盏青幽影前交错落有一个铜罍(lei)或铜尊。
      器身上基本为兽面纹,还嵌铸有龙、虎、鸟等奇兽,且涂有朱砂。
      有的铜罍上还镶嵌有名贵的绿松石。
      尊和罍在黄河流域的商人那里皆为酒器,亦作祭祀礼器。
      但在蜀人这里则是装满了海贝和精美的玉石器(璧、瑗、环)等,皆是敬献给神的供品。
      神殿正中央矗立着一个高大的铜人像,正是后土大帝的神侍之一——“神人”的造像。
      神人头戴莲花状的回纹高冠,蜀巫认为莲花是光明的象征,亦将莲花视作圣花。
      但真花容易凋谢,因此蜀王的莲花回纹冠是由鸟羽模仿莲花制成。
      神人的面相为方脸刀眉,高鼻阔嘴,威严肃穆,令人不敢直视。
      其脑后别笄,因此高层蜀巫会模仿“神人”在脑后别簪子。
      此铜人是按照真人身高铸像,却比真人要夸张许多。
      神人像的衣袍共有三层:最外一层是一件单袖半臂式连肩衣,衣上的花纹亦是繁复,呈卷龙纹和兽面纹,还有回纹、虫纹、目纹点缀其中;中衣最短,为窄袖鸡心领;最长的是内衣,前裾短而平正,后裾长且两侧垂至脚踝,这裙底还有八只变形鸟纹。
      神人像双手戴有手镯,赤足戴有脚镯,立于兽面台座上。
      从侧面看,支撑此台座的灵兽实为四个相连的大象头。
      而这神人像的手势更是奇特得令人费解,此乃祭祀的标准手势。
      双手握成圆圈,双臂呈交握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中空无一物。
      此手势被称作“祭神诀”。
      “神人”乃是后土大帝的神侍之一。
      后土大帝共有两位神侍:神人、土伯。
      神人的职责本是守护蜀地,并向蜀族传达后土大帝的神谕,因此蜀人也供奉其为天神之一,并仿其形貌铸造了一尊铜大立人像。
      即使后来,后土大帝神隐,神人也随之消失无踪,但蜀人始终相信神人是在暗处守护他们。
      后土大帝的另一位神侍名为“土伯”。
      传闻他虎头牛身,三只眼,头上生有利角,手里还拿着九条绳子,守卫着冥界之门。
      在神人像的周围还围绕着四座石山,此石山是由二十一件大小不一的石璧由下至上、从大到小叠置起来的。
      四座石山意寓镇守东、南、西、北四方。
      但在平常,这二十一件石璧连同石磬乃是蜀巫的祭祀乐器。
      再往前走,两侧便是钉挂在木柱上的各种铜人头像,放眼望去,似是悬挂在半空中。
      铜人头神情肃穆,阔脸方颐,皆貌似“神人”。
      耳垂有耳洞,戴平顶帽或者无帽圆头顶或者戴有双翼方形面具。
      辫发或笄发,其中辫发居多,笄发较少。
      它们皆眉眼青黛,口缝涂朱。
      特别是有几件戴金面具的铜人头像更是光彩夺目。
      抬头仰望,墙壁四周还订挂有很多铜制眼形器和铜制兽面具。
      尤其是眼形器十分显眼,眼形器意为天神之眼。
      有完整菱形的、也有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菱形、还有带勾的眼睛......这些眼形器唤曰“天目印”。
      它们皆俯视着你,让人真实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举头三尺有神明”。
      除此之外,正对前方,呈阶梯状放置有三排铜面具,皆是貌似“神人”的面具,且双眉双眼涂有青黛,嘴唇涂有朱砂。
      还有几件,其额头正中央嵌铸有一件变形夔龙状的冠饰物。
      此外,还有些额头中央和耳旁上下有方孔者皆被钉挂在墙壁上。
      而在最上层的正中央置有一件巨大的铜制纵目面具。
      这纵目面具威严孤寂:只见他双目呈柱形突出,双耳大如鹏翅招风,双唇微启,舌尖外露,似在微笑。
      这正是蜀人心目中第一代王——蚕丛的模样。
      因为蜀人们相信他们崇拜的青衣神“蚕丛”耳聪目明,拥有看透一切听清一切的神力。
      鱼凫王手持金杖,平视前方,虔诚地朝着中间的蚕丛神像跪拜三次。
      接着祈月带着鱼凫王从左绕过,继续前进。
      映入眼帘的景象便是神殿里矗立着八棵围成一圈、高矮不一的铜制大神树。
      神树们直入星空,似已通天。
      其中有一棵神树尤为高大,高约四米。
      此树大体上依照九丘建木铸造而成:神树枝繁叶茂,三层九枝,生长着奇花异果,而每颗朝上的仙果上都站着一只精巧优雅的太阳神鸟。
      全树一共有九只相同模样的太阳神鸟。
      更令人称奇的是,树干一侧还攀沿着两条十分古怪的神龙:双身交缠,共享一头,龙身上还长有利刃般的羽翅。
      腾云驾雾,似在下凡接引众神。
      其底座为山形座,且呈穹窿状,象征昆仑山。
      还有一棵铜树,高约两米,三层九枝,也有九只太阳神鸟。
      三层树枝上挂满了各种造型的铜铃、铜挂饰以及金箔。
      铜铃有鹰形、花形、兽面等,金箔则是鱼形、璋形、虎形等,风曳清响,叮叮当当。
      其底座也为山形座,但三面为实面镂空花纹,且这三面还各有一个跪坐人像背靠神树,虔诚恭敬地面向前方。
      另一棵铜树的树枝皆扭曲成辫绳状,还贴有金箔,其枝头栖息着更为小巧的人首鸟身像......
      总之,这八棵神树是形态各异。
      此外,这八棵铜树是按照伏羲八卦“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排列,卦序分别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其中,最高的仿照九丘建木铸造的那一棵通天神树占“乾位”。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注:
    祭祀场景、巫术等皆为虚构。现实遗址中,宫殿被考证是在遗址的北面。古时宗庙宫殿的排列位置是“左祖右社”。因此把王宫瞿上设为中心,左边是供奉蜀王室的祖宗祠堂,右边是供奉天神社稷的神庙。
    瞿上:古籍载“蜀山氏,其始祖蚕丛,纵目,王瞿上。”后世蜀族沿用“瞿上王宫”之名为虚构。
    神兽冥守:参考三星堆青铜神坛上代表着地界的两只神兽。“冥守”之称为虚构。
    玉璧玉琮作为葬器:《周礼》载“疏璧琮以敛尸”。
    玉器:《周礼》早有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璋在《周礼》中记载的作用有三种:一是祭祀南方之神,二是祭祀山神,三是作为符节、类似兵符使用。蜀地有一种特别造型的玉璋——鱼形玉璋。文中灵巫弟子的持璋姿势参考三星堆出土的一件青铜持璋跪坐小人像。但有些学者根据考古发掘,认为书上的这些定义有错。例如良渚的玉璧,发现是在尸体下,如同殓尸器物,玉琮也是与人葬在一起。虽然有争议,本文也采用《周礼》记载的说法。
    青幽影:其原型文物为羊头形龙和青铜虎的组合,但原型文物不是灯具,有学者认为是杖,此处作为灯具是衍生。
    大立人像脑后别笄:即别有簪子。原文物青铜大立人像脑后并未发现簪子,只有两个小方孔,但极像有簪子别发。
    青铜大立人的手势含义:现在不得而知,本文设定为一种手诀“祭神诀”。
    神人:参考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神人”此名为虚构。
    土伯:《楚辞·招魂》中载土伯“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铜面具、铜人头像、铜人物像:参考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头像、青铜人物像。
    通天神树:参考三星堆出土的通天神树。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皆是被古蜀人砸碎和焚毁,目前不知其因,可能是一种仪式,发现时神树的顶端是残缺的。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498614/15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