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溪十二里

作者:荷尖角(焱蕖)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怀颖坊】·一



      他记得。
      他记得那个春末的傍晚,那个无人的小院,他第一次仰躺着看天。
      天色铅灰。一丝云也没有,只是灰,黑白恰好对半。

      天底下是一棵光秃秃的樟树。
      樟树很老,甚至连坊间最年迈的老叟也说不上它的岁数。然而老叟爱讲故事,每每等到坊中小童都聚集过来,老叟总要扑摇蒲扇,细细唠叨一番这树当年枝叶婆娑的模样。那时,最淘气的孩子便会跳上竹凳,一边嚷,一边去揪老叟长长的白须,说他扯谎。
      老叟没有扯谎。
      这株樟树原本生得平平安安,静度春秋,偏偏有一年祸从天降,四更天的一道响雷不偏不倚正打在树冠上,大火遂起。卜筮的道婆说那是天怒,切不可用水泼灭,众人只好任由它烧了整整一宿,直至破晓火势才渐渐退去,可惜树干早已成了一团焦炭,裂作两半。
      火熄了,树亦死了,开春后再没有抽出过芽苞儿来。

      石墙拆了又砌,砌了又拆,到他这一代已经过了几十年。
      他不知道自家的院墙最后一次重砌是什么时候,只知道在他懂事之前,这棵枯死的樟树便已经在那里了。
      儿时,左邻右舍的玩伴们常常聚到树下戏耍。稍稍年长的孩子总喜欢踩着裂开两半的树干向上爬,如果爬得高了,还可以将头比过院墙,威风凛凛好不得意,叫那些年纪小的孩子一脸羡煞。
      他也十分渴望自己能有这样威风的一天。
      八岁那年,他终于勉勉强强够着了高度,却又怕被大人们逮住了骂,只好等到晚膳时分,众人忙于厨事,无暇顾他,他趁机偷偷爬树试练一番。
      有没有最终将头比过院墙,他不记得。
      只记得自己有那么一瞬间两眼一黑,天是旋的,地是转的,等天与地回归静止,他已直挺挺地躺在树底的泥地上。

      樟树低头看着他。
      树的枝桠罩过头顶,像一滴墨点在纸面上发散,缓缓张开漆黑的枝条,那种冷眼旁观的模样叫他害怕。春末的草尖儿扎着后背,却毫无痛觉,一片湿冷的东西黏黏糊糊地连着衣服和皮肉。
      脸上也有。他轻轻动了动头颈,眉角果然滚下来一行又甜又腥的东西,一颗接一颗打在眼睛里,里面映出的天空顿时被打碎了,摇摇欲坠。他以为天要塌了,一时间慌得很,拼命伸出手想把压下来的天推回去。
      他没有抓到天空,有一只手先抓到了他。
      “别动。”
      他说不出话,有什么东西一下子从眼睛里涌出来,越流越急,直到那一刻才懂得开始发抖。
      “别动。”灰色的天空被一个人的轮廓遮住,而人的面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声音亦是如此,“小鱼,别动——大娘她们正往这边赶呢。”
      五指收拢,牢牢扣着他的手。
      手心很暖和。
      声音很暖和。
      两手相握处有东西突突鼓动,每一下都从那个掌心中偷出一丝温暖,给他冰凉的身子送过去。
      他闭上眼,昏沉沉没了意识。

      ◆

      醒来后日子如常,只有一件东西变了样。
      他喜欢上那只手。
      也不问手的主人愿不愿意,只要碰见,无不欢欣雀跃,乐颠颠地奔过去拉住那只手不放。

      十岁的时候,他顾得上拉那只手,却顾不上看清脚下的门槛,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
      十一岁的时候,他闹着别扭,硬是不让那个人丢下自己出门,百般耍赖不说,还死死拖住那只手不肯放。结果对方反手把门一关,他被困在屋里,饥肠辘辘了一个下午。
      十四岁的时候,他在学塾里悄悄将手伸过案底,捻住那只袖子一角,才要往上摸索,却猛地抬头瞧见夫子那茬气得颤巍巍的山羊须。手心没抓到想抓的东西,反倒挨了一顿板尺。
      十八岁的时候,他搬入师门,被新拜的师父逐进房中,闭门苦读辨物估价的典籍。窗口揭开一道缝,塞进来一碗水引饼,拌了鲜鸡汤和碎肉末,热腾腾刚出的锅。他又惊又喜,下意识去抓那只手,却险些被洒出来的汤水烫着。
      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学了乖,挑了坛好酒,挑了个好日子,挑了桌家常好菜。月昏黄,花暗香,喝得淋漓尽兴,终于在那个人扣下他酒坛的时候反手抓住。他傻笑,待要慢慢回想当年树下的一情一景,却不幸地醉倒在酒桌上。
      转眼数载春秋,那只手他已是越来越难握上一回。

      “连他手上有没有新结的茧,我都不知道了……唉。”他语调沉重,朝自己对面沉沉叹了口气。
      对面全无反应。
      他诚恳地望过去,问话字字殷切:“好歹你们俩跟了他那么久,倒是说说,我若现在去抓他的手,他会怎么想?”
      对面仍旧一片死寂。
      他悲戚的眼神缓缓朝正前方一递,哀怨十足:“喂喂,你们是铁石心肠吗?枉我掏心掏肺地说一回心事,居然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真是世风日下。”
      墙下两只埋头苦吃的猫终于慢悠悠地抬起头,深深鄙视他一眼,继续啃食。
      他轻轻一咂舌,蹲在地上将两只猫儿由头到尾打量一遍,失望地摇了摇头:“吃,就只知道吃——真是孺猫不可教也!”
      说罢,抄起折扇便在它们头顶“啪”、“啪”各打一下!
      两猫大怒,丢下口中嚼剩一半的鱼骨头,登时双双扑腾过来,一只咬手,一只抓脸,倏然天下大乱,撕、挠、卷、颠全用上阵,场面好不热闹。
      幸亏他这些年攒足了经验,左推右挡十分纯熟,倒也能和两只猫儿斗上几个回合。不料厮打正酣,廊下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他一愣,立刻一手逮住猫颈,一手扒下猫爪,于电光火石间将两团圆滚滚的毛球按回地面!
      果然数不到三下,人已拐出墙角。

      他站得笔直,目不斜视,只是地上那两只小家伙仍在锲而不舍地狠狠啃他的鞋子。
      他用脚把猫儿挤开,猫儿扭头又扑上,再挤,再扑。那个人也不言语,眼睛淡淡一瞥地上闹腾的两堆毛团,这才不紧不慢地问:“蔡申玉,你又打我家的猫了对不对?”
      “胡说。”两个字信誓旦旦,恬不知耻。他佯装镇定地让扇子在手上打了一个转。
      “的确胡说。”那人微微一笑。
      突然,腕子被人生生擒住!
      他大吃一惊,还不及挣扎,对方手里的劲道一下子上来,五根手指居然不听使唤地狠狠一抖,只闻“嚓”的一声清脆悦耳,折扇大开。那人牢牢扣住他的手,让那柄扇子定住不动。

      扇骨上的爪印一目了然,扇面上更有三两处破皮。
      他右眼皮一跳——祸事,祸事了。

      “蔡当家,”那人笑得客气,五根暖融融的手指按上他的手背,指甲掐起一块肉的动作却是一点儿都不客气,“从明日算起,三天别进我家的门。”

      ◆

      “三天……”他拨了自己的三根指头不下十遍。
      看了又看,算了又算,最后只把第一个掰下去,余下两根仍旧直挺挺竖着。
      他叹口气。
      “今天才第一天——还有两天,唉。”
      学徒铜板儿耳朵尖,只当他要查赎期,立刻从票台大桌上抱起一沓账簿乐颠颠地跑了过来,殷勤道:“当家的,您是要看典簿、草销簿、还是留利簿?”
      “哟,什么时候学得这样伶俐啊?”蔡申玉咬住笔杆的牙磨了磨,冲铜板儿粲然一笑,“不如今年除夕值夜就你了吧——”
      铜板儿的满面红光被他一句话抖了干净,脸色惨白。
      外缺的三柜和四柜憋不住“噗哧”一声,可脸上仍是一派严肃,手中的活计片刻不停,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把铜板儿晾在一旁,叫他好不狼狈。
      二柜是个行里做了三十载的老熟手,由他们各自嬉笑,自己则斜斜瞟了蔡申玉一眼:“当家的,您还有心思逗铜板儿,这个时辰恐怕要忙起来了,赶紧招呼伙计们做正事去吧。碾子这趟回家也不知道要折腾多久,等他媳妇把娃娃生下来,他还得请完娃娃的满月酒才能回来呢。如今您这外席身兼头柜,一个人算两份账,眼看着年关就在那拐角上了,等您见着它,多快的腿脚都赶不及跑——”
      “是是是,老前辈教训得是。”蔡申玉微笑着应了,继续核对草账上的抄录。

      “寔丰库”是怀颖坊尾的一间典铺,吴碾子则是“寔丰库”的外缺头柜,专管前台验货,无事则迎客送客,有事则息事宁人,练出了一套好刚口。他成亲好些年了媳妇都不见喜,好容易夏初的时候怀上了头胎,阖家庆贺。昨日乡下忽然来人,带口信说他媳妇差不了就这几天生,吴碾子慌忙告假返乡,蔡申玉暂顶其位。
      想到此,二柜自个唠叨上了:“那娃娃倒是会赶吉利,指不定能赶上正月初一落草。可碾子一走,我们铺里就忙惨了。年关人人都缺钱,买卖大大小小数不过来,难免忙中出乱。”
      这时,蔡申玉淡然笑了笑,眼不离手,只慢悠悠地说:“忙便忙吧,我顶上就是了。媳妇生孩子,当爹的怎么好不守在身边?”
      二柜深深看了他一眼,正欲说什么,挡门屏风后面忽然绕出一个人来。

      来者年事已高,灰白的头发乱糟糟地胡乱盘起,腊月天却只穿了一件秋日夹衣,愁眉锁眼,神情战战兢兢。老翁头一回来到归溪五里,见到怀颖坊处处奢华,人人富态,吓得两腿发软。幸好眼前这家质库门面清朴,好歹叫他稍稍缓了一口气。
      蔡申玉端详至此,再往老翁怀中一看,但见他揣着一件七成旧的老式棉袄。
      那老翁抬头仰望高出平地三尺多的柜台,猛地瞧见几个人盯着自己看,愈发窘迫,慢吞吞地行至台前,低头将那团卷好的棉袄紧紧搂住,然后又放开了,这才端上去,对站在最前面的蔡申玉憨笑两声:“掌柜老爷,这衣服还劳烦您给瞧瞧,能换多少钱……”
      未等他把话说完,蔡申玉已经忍不住笑了,转头问其他人:“‘老爷’?我像‘老爷’么?”
      “您要是老爷,我就是太爷。”二柜板着脸回答。
      剩下的人都没憋住,齐声大笑。
      那老翁从未见过这等阵势,正是惊惶不定,二柜却不温不火地开口道:“这位客官,论年纪,他还得叫您一声爷,您只管叫他小哥便是。”
      “哎?这、这怎么好……”老翁憨憨地再笑两声,语气虽然恭谨,可明显比进门时放松许多。
      笑毕了,蔡申玉规规矩矩接过那棉袄细看。其实他方才远远地已经看出个大概,此时从近处端详,布料有些脱色,想必有不少年头了,而且棉料包得不均匀,做工一般,显然是贫寒人家过冬用的寻常衣物,并不值什么钱。
      他默不作声,转手将东西递与二柜,由二柜验过后再交由三柜推敲价格,最后从四柜那儿折了回来。老翁悄悄看了他一眼,心里干着急,脚尖在地上挪来挪去。
      正看货的那会儿功夫,屏风后又绕出一个人来,贼里贼气地瞟了一眼那老翁,遂在堂中的一张板凳上坐了。蔡申玉的目光往那人身上扫过去,却没招呼,只对那老翁微笑着点点头:“这个我们可以收。”
      老翁如释重负,面色稍稍缓和,却仍是苦笑。
      “还按老规矩报价?”几位外缺都拿眼看着蔡申玉,二柜则习惯性地伸出一边手掌,五指张开晃了晃。
      蔡申玉不答,沉思片刻,吐出两个字:“拜佛。”
      三四柜都挑了挑眉,但没有表示异议。二柜倒在意料之中,马上就接嘴道:“方井弯腰,独掌拜佛。”
      三柜和四柜一个说“方井弯腰”,一个说“方井弯腰,炉腿拜佛。”
      蔡申玉想了一会儿,仍是笑笑,朝那三人递了眼色:“我想……还是独掌弯腰吧。”
      老翁显然听得一头雾水,茫茫然观望着蔡申玉等人的神情,连那个坐在板凳上等候的人也蠢蠢欲动,频频往柜台上看,耳朵竖得格外卖力。
      二柜很爽快地用指关节敲了一下案板,其余两人也跟着在桌上敲了敲。蔡申玉这才转回头,笑容可掬:“老大爷,我看这棉袄……就五百文罢。利钱按月收,一分五厘。您看这价钱合适不?”

      那老翁吓了一跳。
      岂止合适?他起初买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这个价,可穿了这么多年,穿不破也该穿旧了,怎么还是一样的钱?况且都邑之内,私家质库的月利没有不收过三分的,这儿居然只有一分五厘。真是闻所未闻——
      早些时候曾听说,这家典铺在富商云集的怀颖坊上最不风光,最没面子,居然被行内人讥诮为“五里之内最穷的典铺”。从此富人不上门,往来皆贫汉,实乃怀颖之耻也。
      做生意做到这份上,岂不丢脸?
      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当真上了门,所见俨然不同所闻。老翁又惊又喜,说话都开始打颤,面皮涨红:“好,好,当然是好。”
      “既如此,我要按规矩唱票了。”蔡申玉依然含笑。
      说罢,拿起那棉袄在半空里抖了一抖,清亮地喊了声“写”,柜房那头的中缺便麻利地铺好一张帖子,然后摸出一块竹牌,提笔抄下牌上号数,等着蔡申玉唱票。
      蔡申玉缓缓开口唱述:“半新旧绀青色棉袄一件,略有污渍,时古适中,无缺襟,无短袖。腊月二十三日质铜钱五百文,月利一分五厘,‘来’字号票帖。”
      双方商议好赎期之后,由铜板儿将东西抱到罩壁后面打包,卷当,再送还到中缺那里串上竹牌。老翁喜之不尽,一迭声道了谢,随着铜板儿往内缺管账的那儿点钱去了。
      这时候,坐在板凳上的人终于按捺不住,一骨碌跳了起来,精神抖擞,捞起包裹便三两步跨到柜台前。
      蔡申玉慢悠悠地用手在台面拂了几下尘,又不紧不慢地把账簿一页页抹平,最后用一方票押压好,这才抬起眼,对上那张已经十分不耐烦的脸。他恍然一张嘴,活像刚刚才见到人一样惊声高呼:“哎哟,这不是黄老板嘛——真对不住,刚才忙,没瞧见,失礼失礼。”

      黄付额前的一根青筋动了动。
      众人见状,都免不了打心底暗暗叫一声好。
      这黄付家中开的是漆店,三年前与表舅贾年达合谋讹诈城中木匠,被送官后仗着家底殷实,居然出钱摆平了这笔糊涂账,名声却也因此大臭。偏偏此人生了一张厚脸皮,依然时不时干那偷梁换柱的勾当,招摇撞骗最是拿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黄付最近又吃了官司,然而他家漆店生意惨淡,想贿赂衙门里的人都拿不出一个像样的数目,只好忍痛将家中的绫缎珠宝拿出来典当。他方才入店时正好碰上他们报价,本来一件明眼人都知道破烂的棉袄,蔡申玉居然两眼昏花,给出个五百文的价钱,再一听利钱才一分五厘,他不由心花怒放。
      肯做这等亏本生意,他也懒得在待客方面跟蔡申玉斤斤计较了,直接把包裹丢上桌,利索地打开,滚出好些东西来。
      “财神鱼,我来照顾你家生意了。”黄付五指合拢,漫不经心地拍了拍柜台,阴阳怪气地说,“瞧瞧,都是些好东西——我押好物,你出好价,咱们这笔买卖要成了,利钱我决不会少你半个铜板!”
      “财神鱼”取自谐音,被人唤来唤去也便渐渐成了他在典当一行里的绰号。
      “黄老板肯屈尊前来,蔡某不胜荣幸,岂敢不谈买卖?”蔡申玉一脸的受宠若惊,“我这便给您估价。”
      说罢,微微一笑,往其他外缺那儿丢了一记眼色。
      二柜向来应答有速,眼都不眨一眨便报:“炉腿。”
      三柜和四柜闻言唇角皆是一抽,终究还是没敢笑出来,一个个摆正脸色,叩桌表示赞同。蔡申玉倒是笑得肆无忌惮:“好,炉腿。”
      黄付恍惚记得他们给老翁报价时也用了这个词,可又觉得哪里不对,奈何不知其意,只得瞪圆了眼睛,直勾勾锁住蔡申玉。

      殊不知凡是做质库这一行的,间间铺里都有自家的暗语,尤其当牵涉到金钱交易时,为了避免纠纷,方便当面议价,所有数字都另有一套叫法。
      以“寔丰库”为例:“针眼”为一,“鸳鸯”为二,“炉腿”为三,“方井”为四,“独掌”为五,“骰宝”为六,“鹊桥”为七,“卦像”为八,“登高”为九,“拜佛”为十,“弯腰”为百,“牛鼻”为千,“天岁”为万。或借喻义,或取谐音,唯有自己人才能一听会意。
      若无特殊情况,一般都按实价的一半报数,行内通称“值十当五”。
      那老翁的棉袄若按五成给,当然不值五百文钱。只不过这隆冬腊月,天寒地冻,自己尚且冷得哆哆嗦嗦,居然还拿最最紧要的棉袄换钱,必是实在没法子应付生计了才不得不这么做。蔡申玉知他拮据,故意出足十成的价。
      至于黄付,他只给三成。

      蔡申玉轻轻把面前横着的几件绫衫一拨,但见右边衣袖袖口朝上,另有袴褶数条,皆是折过三折。再看包在绢布里的金银首饰,果然都有一道几乎辨认不出的磨痕。
      典当行内常常为了压价而串通一气,经手之物都做过一些手脚,只要认出暗号,同行的人都知道要往低价报。蔡申玉见了暗号,心知黄付刚刚已经去过别家典铺,大约是嫌别人出价低,又贪他这里月利低,才最终绕到他门上。
      他微微一笑,拿定主意。
      “唔,黄老板,您这件皮裘……”他拎起一件颜色鲜亮的小绫袄子裘,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半晌方道,“我看能值三百五十文钱。”
      黄付勃然大怒。
      “财神鱼!你眼瞎了吧!你说我这皮裘还不如那老头的一件破棉袄?”
      “嗳,黄老板先别动怒,我出这个价自然有我的道理。”蔡申玉一脸无辜地看着黄付气鼓鼓的腮帮子,半个身子探过柜台,特意将东西递过去同他一起看,“您看看,您看看,这可不就是毛病?”
      先扯襟口:“其一,大小宽窄不合适。领口过大,下围过窄。”
      又描绣花:“其二,花样纹路不时兴。籽绣打得粗糙,左右不对称,收边尚有瑕疵。”
      再抚裘皮:“其三,毛子摸下去手感极差。不够润泽细软,也不够平整光滑,倒像是九分旧的皮货。”
      末了,埋怨自己一句:“三百五十文给多了。”

      “你——”一串行话头头是道,愣是把黄付讲得面色铁青,颤巍巍地指住蔡申玉的鼻头,却多骂不出一个字。
      “来来来,你们看看我说的对是不对。”蔡申玉顺手把东西往后一丢,二柜一边忍笑一边接了。他又转过身,捻起一支如意形福寿纹的金簪,在试金石上轻轻划出一道黄金粉末,对着光左看右看,大叹一声,“样式虽然可以,但金质成色不好,掂量起来轻飘飘的更像是金包铜——六百文。”
      抛了簪子,又去拣木椟内的几粒珍珠。
      在黄付几乎要冒出火来的忿忿瞪视下,蔡申玉轻轻一笑,乜斜着桃花眼:“看珠子,必看圆白与否。这几颗珠只得三面光洁,最后一面稍显逊色,若是镶嵌在金器上还能哄哄人,可惜外实内空,在桌面上滚两下就知道轻重不均——到底只算是三等珠,我每颗出个两百文吧。”
      他将余下的东西也一一过目,等算盘打完,掌心朝桌面一拍,敲定价钱。
      “这些加在一起,我顺便把零头也给您凑个整数——总共八千五百文钱,月利二分五厘。您是要兑成银子还是全用五铢钱?”
      黄付终于咆哮起来:“财神鱼!别以为老子没听见!你给那老头出的明明是一分五厘,怎么到我头上就二分五厘了?你挑我东西的毛病也便罢了,可月利这一条我不服气!凭什么老子要比那老头多出整整一分!”
      “啊呀,您没听过我们这一行有‘贵人得高利’的规矩吗?”蔡申玉故作惊讶道,“难道黄老板要跟一个庄稼汉平起平坐,只付得起穷人的利钱?”
      一句话断了所有退路。
      黄付几乎气绝,于是粗鲁地把包裹一下子揪回来,噼哩啪啦将东西一并卷走,嚷嚷着“老子还偏不做你家生意”,大步夺门而出。
      “当家的,人真的走了。”二柜没所谓地摇了摇算盘,“其实他也算是个难得的肥客。”
      蔡申玉随手把票押往桌上一搁,指着一旁斜斜照下的阳光笑道:“打赌。不等日头挪到这木头上,黄付定会回来。”

      还真像见了鬼似地准。当日光堪堪移到离票押仅剩一寸的时候,黄付黑着脸迈进了门。
      蔡申玉冲他笑了笑,一脸不计前嫌的模样。
      五六里内所有私人质库的月利他比谁都清楚——最低也有三分五厘,最高则有五分,近年关时更甚。他虽故意挑三拣四,然而对黄付所持之物的评价却有七成真。物值几何,黄付自己心里有数。若是能在别处求得到高价,讨得到低利,何必上他的门?
      “我改变主意了,财神鱼!”黄付咬牙切齿,高声强调,“想你们这儿也怪冷清的,要是走了我,年关的喜钱还不一定有着落呢!得,就当是积阴德,做善事——你说二分五厘就二分五厘吧!我黄付可是照顾了你们这‘怀颖之耻’啊,给我记好啰!”
      “晚辈记下了。”他微微笑着,眸中细光流转,“只不巧,您方才一打转的功夫,我也改了主意。月利涨了,三分整,无还价——黄老板,您是典还是不典呢?”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修改版的风格已经改变,和【南柯】不同,和原来的【怀颖】也有很大差别。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喜欢。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方寸
    恢弘之中可见脉脉温情。



    剑点梅间三分雪(小说修订版)
    世事无常,江湖无底。回头一顾大梦初醒,江南无所在。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26819/1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