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余的爱情

作者:木耳朵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清园子



      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可是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
      年轻的一代人很快成长起来,郭余他们这一代人都成了老人家。年轻的一天一天长大,读书,工作,渐渐远离的农村这个淳朴的大环境,可是离开的,不仅是身体,还有那些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些原有的精神因素和淳朴的文化传统。
      在村子里,在郭余的那个时代,对老人不孝就是一个天大的耻辱。就像发才老人,为了一份愚孝,不敢反抗凶悍的母亲,以至于失去了结发的妻子;像郭余,为了父母身边能有个人照顾,也就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农村,当别人都在打工赚钱的时候,郭余也就长在了这片土地上,守在父母身边,直到父母离去。
      郭余一生为了成家娶妻生子而苦苦挣扎,但从未对父母有过怨言。可是,像小钱,仅仅为了自己娶媳妇比同龄人晚一些,就抱怨父母没本事,甚至在母亲辛辛苦苦为自己操心盖房子娶媳妇的事上,稍有不顺心,就恶语相向。
      人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在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迁中,变得面目全非。
      似乎,乡村,不再是那个乡村了。似乎,一切的美好情愫,都随着那些渐渐老去的人而逐渐消失,在村子里,给人的感觉就是,这里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了,已经不再是那个心中的童年乐园和青年时代让人常常怀想的地方了。
      那些新时期的年轻人,一到长大成人,就纷纷出去打工,只要挣了钱,要么进城买房子,要么到镇上安家做生意,很少有人愿意真正像父辈那样再回到农村,回到祖祖辈辈曾经淌汗曾经眷恋的地方,也很少有人想到自己的成人正是父母的衰老,当然也就意识不到,老去的父母是需要孩子的照顾。年轻人飞离了村庄,结果就是村子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些老人,最年轻的也就是郭余和留根那样五十多岁的和将近五十岁的了,而且,就连这样的岁数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村子的上空弥漫着衰老而苍凉的气息。
      那些房子也渐渐老去,就像留在村里的老人一样,任岁月挽留,也留不住那曾经勃勃生机的一天天远去。村子周围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地因为缺少劳动力都承包给了外来的承包商,那些心有余力不足的老人家,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宝贝了一辈子的土地在那些人手里折腾不止。他们大把大把地撒进去化肥,掺进去农药,这样就可以用很少的代价换来更高的收入。那些外地的承包者没有谁相信农家肥的养地效果,也没有谁愿意去为那些农作物捉虫子或者伤脑筋,大家有的是现代化的先进手段和那些让真正的庄稼人心痛的掠夺性生产方式。那些土地一旦到了那些外人的手中,就像农民嫁出去的女儿,从此就成了泼出去的水,而且覆水难收,一任人家肆虐。
      农村年轻人的机集体逃亡,在每个村子里重复上演,他们很少考虑身后的爹娘一年又一年望眼欲穿的盼望,在农村,那些“养儿防老”的想法遍地都是,可是,孩子一旦长大,他们眼里就只有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孩子,对爹娘,是“眼不见”,但未必“心不烦”。
      因为,老人还有对儿女割舍不了的思念。他们需要孩子的养老。
      陈老富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先是到大儿子打工的地方去溜达了一趟,他以为儿子就是他养老的金库,可是,儿子只留他住了半个月,儿媳妇就问啥时候回老家,还说房子小,公公媳妇住在一起不方便。陈老富这才知道,城市,不仅是污染空气,水和天的地方,还是一个更严重污染人心的地方。陈老富从城市回来以后,就病了,他看到了不久的未来,自己凄凉地躺在床上,跟前一个人也没有,那就是农村人常说的“不得济”,也就是到老人咽气,孩子都不能在身边守候。
      陈老富的二儿子在他生病期间也来了一趟,不过不是来看老父亲的,是想着和父亲商量一下,准备在城里为陈老富的孙子买房子,问陈老富能不能凑些钱,因为村里人都知道陈老富有钱,所以儿子准备在为自己的儿子买房子这件事情上“啃”一下七十多岁的老父亲,也好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
      陈老富的“养儿防老”成了泡沫。
      村里人开始对男孩子的农村地位怀疑,大家掰着手指头算过,留在村子里的老人,过的最惬意的就是有女儿的人家,而且女儿越多,就越是活得滋润,这一下就颠覆了三十年前那句“生个闺女粪堆都撅三天嘴”的重男轻女的说法。
      其实在村子里,不止一家遭遇了儿子养老成空的事情。
      村子里有一个名词叫“清园子”,不知道什么意思吧,就是说儿子长大以后,老人辛辛苦苦为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待到儿媳妇闹着分家单过的时候,老人是不可能在和儿子一家住在一块的,这时候,老人一定要搬离“儿子”的家,不管建这个房子老人费了多大的劲,到时候仓皇离开的,就是老人,这就是“清园子”。村里被“清园子”的人家,太多了。其中就数张怀理最惨。
      张怀理是个很有头脑的种菜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带着老婆辛辛苦苦种菜,没黑没白的,就像一头干劲十足的老黄牛一样。他早早地就挣下了一份家业,也就早早地给两个儿子都盖上了新屋娶上了媳妇。大儿子的是前出厦,二儿子的是两层楼,这在当时都是最赶形式的房子。张怀理年纪轻轻的就做了爷爷,张怀理原以为这下就可以看看孙子享享清福了,哪知道,儿子有了孩子以后,儿子媳妇就决定不再出去打工,而是回家来在村口开个农资经营店,张怀理满心以为好日子要开头了,最后却是被“清园子”了。
      那是个很冷的深秋,儿媳妇一大早起来就到处扫地抹桌子,忙得不亦乐乎。张怀理媳妇邓红云就很奇怪这个平时懒得不行的儿媳妇咋着就反常了呢。平时都是日上三竿还不起床,每次邓红云做好了早饭都像是请娘娘起床一样隆重地一遍一遍伺候,先是照顾媳妇穿衣,再是要负责给孙子穿衣,然后还要抱着孙子请儿媳妇先吃饭,等儿媳妇吃完啦,邓红云才能慌慌张张地吃的早饭,吃完啦收拾好还要赶紧去地里伺候那些养家糊口的菜。媳妇的反常让不明就里的婆婆有些不知所措,就说,别忙了,过一会儿我收拾就行了,你去看孩子吧,我去做饭。
      那知儿媳妇把抹布一把摔在桌子上说,不用你不管,反正你也不能赖在这儿一辈子,我早晚都得自己干。
      婆婆邓红云一听,立时就明白这是要“清园子”的架势。邓红云也是个有性子的人,她找到正在忙活的张怀理就说,咱走吧,别招人烦,行不?
      张怀理一愣,说,大清早的你发啥神经,咱去哪儿?
      邓红云就红着眼睛说了儿媳妇要“清园子”的事情,张怀理也不是赖人,他就说,你收拾收拾咱俩的东西,我去找郭余,把那几间小学的破教室先借给咱住一段时间,红云,你跟了我大半辈子,放心,我不会叫你老了老了就住在露水地里。我明年春天就给你盖房子。
      郭余为张怀理搬家的时候,对着张怀理的儿媳妇就说,妮,听着,人呢,都有老的一天,你也是有两个儿子的人,将来早早准备好自己的房子,免得到时候再找我借小学的破教室住,到时候有没有我,那几口老房子在不在,都不一定喽。
      郭余说完,狠狠地摔上了张怀理家的大门,对张怀理说,爷们,也就是我说句不中听的话,原先我老是羡慕你们这些有儿有女的人家,现在看来,你们这样光有儿子的人家,还不如我这个光棍汉混得好,至少没人清我的园子。
      张怀理苦笑着,没回声。郭余也觉得这话重了些,也就没再说什么。
      这,也是农村的父母越来越热衷于给自己的孩子在外边买房子的原因,那样虽花的钱多一些,但总算保住了自己养老的地方。
      村子一天一天的老去,村子里的人也一天一天地减少,每到我回家的时候,走在静悄悄的路上,想着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在这些小小的胡同里追逐嬉闹,趁着朦朦胧胧的月色捉迷藏,每到月上三竿,家家户户的大人就扯着嗓子喊各自的孩子回家睡觉,那时候,此起彼伏的声音是而今再也听不到的天籁,也是那些回不去家的孩子的心灵的永远缺失。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就产生了想喊伙伴们回家,喊那些比我年轻了好多的农村孩子不要迷失在城市的霓虹灯了忘了回家的路,也喊那些忘记了自己有一天也会变老的年轻人别忘了做人最起码的轮回,谁都会变老,别欺负老人,那是你的爹娘,那是你的根本,忘记了根本的你,将来你变老了,还回得去吗?
      孩子的背叛并不能阻止老人疼爱孩子的心,有一些老人就是听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
      村西头的陈老四突然就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打电话的人一上来就问,你是陈长锁的父亲吗,你儿子出事了,在工地上摔伤了,要送医院,大老板说工期不到,不能结账,现在他身上连看病的钱都没有,你赶快想办法,要不,你儿子可就没救了。
      陈长锁出去打工都好多年了,除了过年的时候,给老父亲带两瓶酒来看看,其余的时候,基本没见过他的人影。他每次回来,板凳都没坐热就说,还有事,就匆匆离开。有一次他娘看他回来了,慌慌张张地想给他冲一杯糖水喝,结果,糖水端来的时候,他的汽车都发动了。
      陈贵锁在工地上还是个小包工头,每年据说也能整个十几二十几万的,和他一起在外包工的人都说,他已经给自己的儿子在城里买了一套房,他自己也有一套,看样子是不打算回老家来住了。可是陈老四却不懂这些房子或者大老板小老板的事,他知道的就是儿子陈长锁出事了,他和老伴辛辛苦苦一辈子是积攒了一些养老的钱,现在要救儿子。就赶紧的全都拿出来吧。
      陈老四怕吓着了老伴,就撒谎说自己想喝镇上的羊肉汤,老婆子就骂他烧包,还说再有一会饭就做好了,喝啥羊肉汤,他也不还嘴,急匆匆地就骑着个破电动车上路了,老婆在身后喊他带上帽子,他都没听见。
      陈老四出门以后,就直接上了去镇上的大路,那是一条新修的村级水泥路,不宽,仅仅可以行开一辆半车的空,也是凑巧,正好有个铲车也从这儿路过,老人也不知是没听见,也不知是心里急手不管乎,在错车的时候,一下就被铲车带到了路沟里,铲车一看出事了,就逃之夭夭。
      也是陈老四命不该绝,就在他刚刚栽倒路沟里没多久,他的电话又响了,电话一响,正好有人路过,就看到了路沟里的陈老四,这样,陈老四就被送进来医院。这本来就不复杂的案子很快就真相大白,铲车司机也找到了,连那个电话的来源也查到了,原来是个骗子,想骗老人家的钱。
      闻询赶来的陈长锁,看着病床上昏迷的老父亲,听着警察说老父亲是因为要救自己急急忙忙要到镇上去取钱的事,陈长锁像个失去了珍贵的东西的孩子,“哇哇”痛哭,一边哭,还一边“呱唧呱唧”扇自己的脸“我不要脸,我不是人,我不要脸”,大家伙拉都拉不住。
      陈长锁对自己的儿子说,以后,咱家建筑队里的事,我是不管了,都给你。我也给你买了房了,娶媳妇的钱,你自己挣吧。我呢和你娘就回家,陪你爷爷奶奶养老,你爷爷奶奶也这么大年纪了,我不能光为了自己的孩子忘了自己的爹娘,要是这一次你爷爷为了我不在了,我就是死一百回也换不来良心上的亏欠。
      陈长锁的回家,陈老四的车祸,是村里中年人回家的一个契机,虽然像陈长锁那样回家定居的还是不多,但逢年过节的时候,村子里的中年人年轻人明显多了起来,也有很多人围着老人亲亲热热过年过节,而不是丢下东西就匆匆走掉。现在,老年人的乐趣就是凑在一起吹自己的孩子,他们也像小孩子一样攀比,一个要是说孩子买了新袄,另一个准也会揪起来身上的衣裳让对方看看 摸摸厚不厚实,孩子刚刚给买的。
      我有一次回家,就看见几个老头在我家门口晒太阳聊天,他们一看我来就说,看,闺女又来送给养了,这回,闺女,送的啥?
      我扬扬手里的袋子说,没啥,就是些牛肉,人家都说牛肉汤大补,这不,我送来点,叫俺爹俺娘煮汤喝。
      村西头的大爷爷就说,你爹刚刚还说猪肉吃腻了,就盼你来换换口味呢,还是闺女好,心细。
      我冲我爹挤吧挤吧眼说,“十个罗刹女比不上一个踮脚儿”,是吧,爹?
      这是我父亲年轻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自己喊明的,就是稀罕儿子,说闺女早晚是人家的人,不顶用。后来村子里出来“清园子”的事,我父亲整日庆幸他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还说一个换一个还剩一个呢,要不,三儿子,还不得把这把老骨头卖喽。
      大爷爷说,那些老话都过时了,现在儿子是客,早晚来看看,闺女是自己人,经常来看看,要不是怕老了没人“摔老盆”,这儿还真是没闺女有用。
      那几个老人就七嘴八舌的说,现在好多了,比起前几年的日子,真是强八百辈子了。逢年过节也能看见个人影了,那几年也不知咋啦,人人都扎钱眼里去了,爹不是爹儿不是儿的,过得真没啥劲,这几年,真好。
      一个声音清亮的老人说,听电视上讲,说要是长时间不来看有年纪的爹娘,政府还判刑,真的假的?
      一个说,咋的,还有哪个真舍得告自己的孩子,孩子再不是人爹娘也不舍得走那一步,嗨,你没听那句老话“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谁家不是呢。
      大家有唠唠叨叨说起地东家长西家短的那些事,我就问正在忙忙叨叨的母亲,现在村里的老人是不是都有儿女照顾。母亲说,这几年真是好,就从你陈四爷爷出事,好多了,大家伙都知道,自己年纪再大,也得有爹娘,有爹有娘,就有人真心实意疼你,想着你。
      我就说,也是这个理,不过你看发才爷爷家,就比这个还好,那门奶奶可不是梦龙叔的亲娘,梦龙叔都把她照顾的那样好。有发才爷爷是那样,现在发才爷爷不在了,梦龙叔还是那样,真是个好人。
      我娘就说,梦龙是个好人,这在咱村是公认的。还有你不知道的,你也知道你东平大爷出事了吧,就是上回你回来给你说的他清早出去卖菜结果就翻车了,成了植物人的事,他儿子在外边恁挣钱都不干了,两口子都回来了,天天擦屎端尿的,连儿媳妇都不嫌弃他,村里人都说现在世道真是变好了,大家都说日子有盼头了。
      东平大爷是个老菜贩子,都六七十岁了,还是个闲不住。他就一个儿子一个闺女,都成家了,儿子带着媳妇说是在青岛码头开了一家小饭馆,专门给那些码头工人做包饭,可挣钱了,平时一回来都大包小包的给东平大爷带好多好东西。东平大娘前几年因为心脏不好走了,就剩东平大爷一个人,儿子也说要接他走,有陈老富被儿子从城里撵回来的例子,村里的老人都不热去城里养老,东平大爷也是。
      可是,东平大爷毕竟上了岁数,眼神不好,反应也慢,有一次清早起来赶集卖菜就出事了。为了伺候成了植物人的老爹爹,东平大爷的儿子就把经营的挺好的饭店都盘出去了,他还说,经常看电视上说,植物人照顾好了,也说不定有一天就能醒过来呢。再说,老父亲也那么大年纪了,早该回来了,现在有点晚,可也是补补良心吧。

      村里的孩子大都在悄悄的变化,只有陈老富家的孩子,还是那样,也不经常回来,陈老富就常常眼巴巴地看着这家的孩子回来,那家的孩子回来,看的眼都酸了,也没盼回来一个,就连当初哭着喊着来求助的陈二妮都不常来,陈老富彻底蔫了。

      可是村里人都说这是报应,因为陈老富就不是个孝顺的人,说来村子里的“清园子”。陈老富是个始作俑者。
      陈老富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都早早地分家过日子了,他就守着老宅子和爹娘一起过。后来,陈老富要结婚的时候,他大哥就问他给爹娘在一个院子里中不中,要是中,将来就不能分家,哥哥姐姐保证帮你盖屋子娶媳妇,你保证照顾爹娘,当时想娶媳妇的陈老富胸脯拍打震天响,指天赌誓说要是我将来坏了良心,要给爹娘分家,就叫我不得好死,天打雷劈。
      陈老富就这样和爹娘一个院子住了好几年。开始是,孩子小,需要照顾,爹娘年纪也不老,还能给他家干农活,再加上陈老富的媳妇有一点懒,正好有爹娘帮衬着,家里地里都能兼顾,一家人倒也和和睦睦的。可是,陈老富的孩子都长大了,爹娘也老了,不仅干不动活了,还时时需要人照顾,这个时候,陈老富就开始翻脸了,先是说一些风凉话,什么别吃那么多,又干不了活,消化不动还得吃药,那不得花钱呢。后来,就脸上脸下的,鼻子不是鼻子眉毛不是眉毛的,出门就说哥哥姐姐坑他,都不想管老人,就坑他这个老生儿子。他哥哥和姐姐就给他理论,问他当初咋说的,陈老富就说,当时我年纪小,都是你们几个捏咕好的坑我一个,你们坏不坏良心?
      陈老富的哥哥姐姐实在没办法,就叫来村干部分家。那时候郭余还年轻,也不够格,但发才爷爷是亲身经历的,后来,发才老人没少给郭余叨叨这个事,就发才爷爷那好脾气的人都说,看着吧,陈老富不知要遭啥报应呢。
      原来,村干部调解说,陈老富家的老宅基地都给了陈老富,也就不能再有盖新屋的宅子了,再说,爹娘年纪也大了,就是盖了,又能住几年呢。也就别花那个冤枉钱,还是就在老房子住着,不过,陈老富和两个哥哥要轮着养,轮到谁家谁给老人送饭。
      陈老富不愿意,不过还装着孝顺的样子,就说,俺俩哥都住得远,热天还好说,要是天冷了,拿饭送到还不就凉了,俺爹俺娘吃了还不生病。
      那时候,农村的住房都不宽裕,再加上孩子又多,都是一大家子挤在三间屋子里,要是再住两个老人确实挺困难的。可是陈老富说的也在理。没办法,村干部就问陈老富想咋办,陈老富就说,不如就给俺爹俺娘盖个厨屋吧,再顺便在俺的屋和俺爹的屋中间加一道墙,那样轮到谁家谁家就来做饭,不就行了。
      李发才是会计,脑子好,就知道陈老富又要算计他哥哥,李发才就问陈老富这个盖厨屋和院墙的钱谁出?
      陈老富说,当然是俺俩哥出了。我最小,才结婚没几年,孩子还小,手里要钱没钱要东西没东西,俺哥不出,还叫我出不成?
      陈老富的哥哥气得半死,可是也没办法,为了不让村里人看家里的笑话,那时候,不孝在农村就是最丢人的事,也是最叫人家戳脊梁骨的事,陈老富的两个哥哥的儿子都快到了说媳妇的年龄,可是丢不起这人,这样会不受打听,一旦坏名声传出去,儿子也就只有打光棍的份了。陈老富大概就是算准了这一点,也就趁机占两个哥哥的便宜。
      这还不算,前头我们也说过,那时候,农村的女儿是不参与养老的问题的,最多也就是逢年过节拿着东西来看看爹娘,平时买身衣服做双鞋的就是不错的女儿了,养老的事,全靠儿子。可是,陈老富偏不肯放过姐姐,他说怎么能是三个儿子平分一家四个月养老呢,爹娘明明有四个孩子,哪个不是十月怀胎生的,难道儿子怀的十个月,闺女只怀一个月不成?姐姐也得算一个!
      村干部分了那么多次家,没见过连女儿也算上的,气得都说陈老富不要一点脸,就连李发才都生气了,后来每每说到这一节,发才老人都会对郭余说,等着看陈老富吧,看他咋养老?
      可不,这不就是报应,所以,郭余恁好管闲事,就是不管陈老富家的,那一次陈二妮出事,要不是发才老人逼着,郭余都懒得管。
      现在,发才老人不在了,可是老人早就把这些是讲给了新的村干部郭余听了,要郭余心里有个数。发才老人还说,郭余爷们,你要明白大爷不是咒陈老富,咱农村有句老话,就叫‘吃瓜留个蒂,一辈传一辈。’孩子都踩着大人的脚后跟哩。就是说,当老人的啥样,孩子也会有样学样,你要是不孝顺自己的爹娘,孩子也就会跟你一样,这句话,郭余就记着,准备借个机会,好好在村里讲一讲,特别是像张怀理家儿媳妇那样的,一定要讲给她听听。
      郭余一直等着这个机会。
      不久,机会真来了。
      东平大爷最终还是没醒过来,半年以后,终于还是走了。东平的儿子小镇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自己就该早点回来,要是能早点回来,爹就不会出事。小镇哭得村子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忍不住陪着流眼泪。正好陈老富也在场,他哭得比谁都伤心,开始是坐在板凳上哭,后来就坐在地上捋着脚脖子哭,哭得那个痛,叫人家都以为他跟东平是好朋友。
      这时候就听陈老富一边哭一边说,爹哎娘哎,我不孝顺,我不孝顺,你咋就不领我走哎,叫我活着现世,叫我活着丢人。人家的孩子都孝顺,我的孩子咋没一个孝顺哩。爹哎娘哎,你咋就不领我走哎。
      郭余就在旁边说,晚了,陈老富,现在老啦知道孩子不孝顺难受了,你爹你娘连骨头渣都没了你才想起来你不孝顺,要是他们活着你能好好端一碗水送一回饭,少给他老两口吃点啃不动的剩馍馍。你也算是孝顺了。你是现世报应,等着吧,到那边,阎王爷还得下你油锅,叫你“清园子”叫你不孝顺。
      郭余一边说还一边拿眼瞟着那些曾经“清园子”的小年轻人,那些人都往人后头退退,就怕郭余看他们。
      东平大爷的事过后,村子里的气氛明显有了改变。
      后来,郭余又趁机加了一把火,就彻底烧掉了那些“清园子”之类的歪风的根。上边来了扶贫项目,郭余作为村干部就说,,这个项目就给那些因为爹娘在不能出去挣钱的孝顺孩子,谁都别争,争了也没用,这回事一票否决。那些平时对爹娘不好的就给爹娘说好话,想哄着爹娘帮忙去争这个有好处又有名声的项目,爹娘自然是不计较孩子的错处,可是郭余就是想借这个机会杀杀那些歪风邪气,他就说全村人投票呗,结果投来投去,就投给了小镇,大家都羡慕小镇的时候,小镇就说,我不要。爹娘都不在了,我不符合条件,我觉得应该给留根叔,他这些年一直在村里照顾陈奶奶,虽说这几年陈奶奶也不在了,可是留根叔也是个孝顺的人,这一点我相信村子里的人都是看到了,郭余叔也是心里有数吧。我呢还回去干我的老本行,放心吧,我没事,大不了再从头开始。我年轻,有的是力气。
      大家都服气,说小镇仗义。后来大家一商量,就觉得应该帮留根在村头建一座超市,村子里老人太多,买个东西动不动就要到镇上的超市,确实挺不方便的,要是村里有超市那可就便宜多了。留根激动地许诺,东西一定要好,而且不方便的老人就打电话,还负责送货上门。丽华还补了一句,谁要是取钱不方便,说一声,进货的时候就替大家伙捎着把钱也取了,保证不泄你的密不盗你的卡,一席话说的大家伙都哈哈大笑,说干脆叫你“二银行”好啦,从此,丽华就被大家叫作“二银行”。
      郭余的这个举措,不仅警告了那些不懂事的年轻人,也确实给上了岁数的空巢老人带来了好处。这个村子,似乎,又恢复了以前那种乐哈哈的气氛。那些老头老太太经常聚在留根的超市门口聊天逗乐子,也顺便在村口等大路上来的汽车电瓶车。每来一辆,大家就会猜是谁家的孩子又回来啦,猜准了,就乐,猜不准,要是那车从村口过去了,大家伙就说,准是堤南的李家庄的,在那些老人心里,那些从外面来的车里一定就是回家看爹娘的孩子。
      这些看车逗乐的人里面,没有陈老富。
      再后来,郭余忙完了留根超市的事,就去了陈老富的闺女陈二妮家,他絮絮叨叨讲了一些村里的事,末了还说,二妮,你也不想想你爹咋对的你,你出事的时候,他那么大年纪了,跑前跑后的,为的啥,不就是怕你受亏。他再不好,对你们几个孩子也是好的吧。你也有孩子,你也知道孩子咋对的你,你不难受?把你的事讲给你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听听吧,也把我给你说的咱庄上的事说给他们听听吧,别到老来再给你爹一样后悔,这天底下,后悔药可是有钱不好买的。
      陈二妮红着脸,直点头。
      八月十五的时候,陈老富的几个孩子一块来了,这是我从超市门口过的时候,“二银行”讲给我听的,我觉得,真好,这样过下去,我的村庄才是那个小时候的完美的天堂,才是我记忆里最可爱的村庄。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924489/1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