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二纪事

作者:陶莲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章 1928年—关雎(一)


      她耐着脾气,稍稍等了一阵子,仍没见秀秀回来。

      这是怎么了,拿个东西这么慢。她等着等着,便猜想定有什么事儿绊住了秀秀。宋如一也不做声,换上布鞋,蹑手蹑脚地悄悄出了房门,方才秀秀是转右边走了的,右边是奶奶、哥哥和五表姐的屋子,她猜左不过这三个里的哪一个又留她做些什么去了。

      所谓的做些什么,不是去干活,而是当做背景板一般,吃吃在姑姑屋子里的茶点,听听五表姐在奶奶的房间里和奶奶聊天顺便哀伤地叹一下她的妈妈和奶娘在河北老家生活上的困难罢了。

      如果除了那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之事外还有什么能让她们有话题可聊的话,或许就是大哥罢。虽然这个年代各方面经历着变化,接受新的思想,新事物,大学生们和文士们立志于刨除迂腐的东西,但是在一些盘根错节,抱团生活的大家族里,这些旧东西是一时半会抛却不了的。

      宋家住在西厢房里的宋老太太就是这么一位守着老旧事物的人。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变换,但是女人的思想却惊人地尤为牢固和一致,受父母,家族甚至社会的桎梏。

      直白点说,就是奶奶对着五表姐的时候慈眉善目,经常言语中赞赏她大方得体,修养好,是个“可以安分持家的女人”。

      听听这句话,其中的意味多明显。加之自从五表姐一来到家里就被安排住进右边的院子里,和大哥的房间毗邻,这种事就是再愚钝也看出来了。宋如一想到这里,不由得撇了撇嘴,这种表哥表妹的事情还真是可怕。

      轻轻地,小布鞋在青石板上一步一步敲打着,清脆的声响在回廊上蔓延开来,时下是一月,虽春寒料峭,但也偶有阳光明媚的时候,今日天气暖和起来,正好一阵微带着凉意的风吹进了东厢院,逗得回廊上挂着的轻白纱飞起。

      这时已经是早上七八点,正是太阳东升的时候,冬日里的阳光都是冷冰冰的,只见一条宽阔走廊,挂着的纱幔随风摇动,廊外扎在正房前的两棵柿树沙沙作响,这一丛那一束的丁香并海棠也左右摇摆,煞是好听好看。

      厚实的大衣下,牙色的兜胸衫略有些宽松地套在宋如一身上,底下的大摆裙看着像水墨的色儿,大概是新买的缘故,样子很是好看。宋如一迈着步子穿过走廊,那头就是东厢。这本就是个不很大的四合院,灰瓦顶,方砖地。

      因是围起来的房子,正房前头的天井很大,正中有个石头鱼缸,整个做的莲花样式,直径能有好几十厘米长,夏天时从走廊上看去,一枝荷花探出缸,水面上应当还飘着几片绿油油的荷叶。前些日子刚得了妈妈的允,五表姐投了几个小鱼仔进去,现下应该长得有些模样了,天气好的话,透过窗能时常看见五表姐拿着一个小瓷瓮在喂鱼。

      东西厢房隔得并不很远,是以走廊不长,为了避开一直忙碌的内院仆人,宋如一绕着正房走,路过精巧的垂花门,再走几步就是东厢了。

      宋如一没有一会儿便到了西厢奶奶的屋子门前,这门并没有关实,约莫谁进去时留了门。

      微微犹豫了几下,她没有即刻闯进去,便是这一点时间的功夫,里头隐约传出来说话的声音,宋如一侧耳听了一会墙角,可垒实的青砖和去年刚修葺过的木板门挡着,什么也听不着,不好猜在聊的什么,她干脆扬手在木门上敲了两声,又落下手臂,悄悄清了清嗓子。

      吱嘎几声,门从里面被拉开,一个脸略尖,细长眼睛的小丫头朝门外探出头,正是出门就不回来了的秀秀。

      见是二小姐,秀秀一双眼睛笑笑的,嘴角往上扬了扬,侧身让出空间来。宋如一进去,房间并不大,正中放置一张月牙桌,上面铺了鹅黄色的桌布,花纹图案辨不明,鲜艳复杂,是绣上去的。

      桌上放置着一整套的紫砂壶茶具,一个小木盒子半掩着放在桌边,定睛一看,是个十几厘米高的暗红妆奁箱。几个木的八足圆坐墩围着桌子散放着,抬眼一瞧,上头坐着的,可不是奶奶和五表姐钱白熙。

      奶奶正与表姐说话,看见是她,登时笑道:“哎呦,是小丫头来啦。来,坐这。怎地这样早起来了。嗳,这是我让鸣翠去外头买的豆面糕,你不是最爱吃的吗,今儿是年三十,可难买到了,鸣翠又是个慢的,还是我念叨着鸣翠,让她紧赶慢赶,一早就去买了。这不,让秀秀去接的鸣翠,不然还要晚上一会儿的。”

      宋如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坐在了紧挨着奶奶的右边凳子上。

      奶奶对着旁边站着的秀秀努努嘴,秀秀忙从平头案上端起一叠豆黄色的糕点,放到宋如一面前。这豆面糕软软蠕蠕,一口咬下去,里头抹着的豆沙馅很甜,混着黏黏的糯米面,每次吃都是一大满足。

      宋如一看着面前的糕点,就要动手:“我以为现在是过年,买不到了呢,没想到奶奶您还记挂着这事儿。”边说着,捞起筷子下手。奶奶呵呵笑着,一副拿她没办法的样子。

      一旁端坐着的五表姐钱白熙笑笑说:“我还想着老太太留着这一盘子甜食做什么,原来是给你呀。今早起床的时候,看你房里没亮灯,以为你还在睡就没去找你,先来这儿了。没想到你倒是贪嘴,前脚鸣翠把吃的送来,你就后脚到了!”

      五表姐声音脆脆的,大家都说好听,可惜宋如一并不喜欢这样有点尖利的嗓子。她总是心里琢磨着五表姐这样远道而来,从河北那穷地界坐火车至北平,大过年的时候这样奔波的目的是什么?就只是来探亲戚的吗。宋如一才不信。

      她低头扒拉着白底彩色花卉小瓷碟里的剩下几块豆面糕,说道:“哪有,我很早就起了,今天是年三十,家里头这么忙,我想着等会儿去帮阮妈做点事儿呢。”

      这番话为的是讨长辈们的喜欢,平日里的宋如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会吟诗作画,不懂针线装扮,也不怎么通古文和诗词,唯英文能说几句,只学过五子棋和国际象棋,围棋早忘光了。幸好舞蹈略行,爸爸宋昭先眼光长远,在前几年年便意识到新的潮流必会是洋人的东西越来越受欢迎,一早在宋如一还十四、五岁时送她去学了拉丁,芭蕾和交际舞,这些都是一个“新知识女性”应该要有的必备条件。

      从原本的宋如一的回忆中抽离,奶奶温和的呵呵笑声传来:“怎么,平时什么事也不干的如丫头突然这么勤快了?”宋如一有心撇开话题:“过年总要有精气神嘛。五表姐今年过年来了北平,到时候可一定要去体验一下庙会,可热闹了,整条街上卖零嘴儿或小玩意儿的,游街的,上香的,可得劲呢。”

      五表姐温和地看着宋如一,说道:“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去,不过柏豪表哥过几天会在家里和朋友们聚会,听说还有作诗的,我倒是很有兴趣。”

      听罢,宋如一心里一沉。放假的时候,学校不上课,大哥都会约人出去一起玩,很多次都是宋如一跟着他们的,这次莫不是要多一个人了。

      多便多了,有时候就她一个女孩子跟他们玩也不高兴,但是近来钱表姐总是粘着宋柏豪,叫人不得不疑惑她的心意是什么。

      奶奶倒是很高兴:“好呀,如丫头跟柏豪玩的来,你也跟着如丫头和柏豪去玩玩罢,左不过你也这么大了,不好老养在家里。”

      她又皱了眉头,瞥一眼正咬着最后一块驴打滚儿(豆面糕)的宋如一,说道:“白熙你也不要跟着如丫头他们学,如丫头就是给宠坏了,现在的女孩儿懂得太多,也不知道分寸的在外面瞎混,劝了也不听。如今变天了,老的东西统统不作数了咧。”

      这话说着就带了点悲凉的语气在里头,宋如一忙放下筷子,安慰道:“哪儿的话,奶奶是家里顶有威严的人,可不要在说什么老啊之类的话了,我最近还跟着大哥学写毛笔字呢,等过几天练得好了,用一张红底洒金的纸写了送给您当纪念。”

      奶奶叹了口气,脸上却不是之前那副愁容了:“练字练字,哪里是朝夕之间就可以练成的。往后不要再那么贪玩,多跟我身边的鸣翠学点正经的,现在连根针都穿不好,以后可怎么办。喏,白熙也懂一些,你可以时时请教她。过几日记得和柏豪一起带着白熙去庙会看看。”

      若是平时,宋如一肯定是不依的,但是她的余光瞄到钱白熙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宋如一转性了似的,说道:“好吧,我去跟大哥说一声,商定个时间出来,到时候告诉五表姐。奶奶,我先走啦。”

      宋如一起身时装似不经意地扫了一眼桌上的那只本来半开着的妆奁箱子,可惜本半开着的箱子已经不晓得什么时候被人不动声色地合上了,里面放的物件儿也没看到。

      她暗暗记住了妆奁长什么样子,面上笑着出去了。过了一会儿,钱白熙也借口换衣服出了奶奶的屋子。

      被宋如一叫去厨房的秀秀走在院子里,身后的钱白熙叫住了她。

      那钱白熙温婉地笑着,站在和秀秀好几步远的走廊上,问道:“秀秀,宋表妹的裙子你知道是哪里做的妈?我看城里面很少女孩子穿这个面料的呢,颜色也新鲜。”

      秀秀虽然奇怪,但见钱小姐这样温婉说话,打开了话夹子道:“这裙子是前不久新定做的,做裙的新料子据说是宋二小姐的二舅从城中顶有名的陈师傅处定制的,可贵着呢。”

      “这样稀罕的料子,真不多见了。”钱白熙说道。

      秀秀本就很觉着这条裙子珍贵,现在有人问起,更是巴不得都抖擞出来,炫耀一二:“那是,陈师傅还为着他儿子小陈和制衣铺子,咬咬牙买了个美国牌子的缝纫机,叫个甚么胜嘉。听阮妈说,那老头儿很是心痛了一阵子,每次阮妈去定衣服,都要絮絮叨叨跟她说为了这么个小破洋玩意儿花了他六十大洋。可你猜怎么着,因为陈师傅的‘壮举’,小陈转了性子似的,格外孝顺他老子,连牌都不赌了,连着好几日勤勤恳恳做衣裳,倒让陈师傅也不再说什么了呢。”

      说罢,秀秀惊觉话太过了,有点惴惴地带着探究的眼神看了一眼钱白熙,见这位钱表姐依旧是笑意盈盈的模样,仿佛没有丝毫的介意,秀秀这才放下心,跟钱白熙道别后去了厨房。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有提到五表姐钱白熙的老家是在河北,不是有意要黑这个地方,是因为在民国时期,除了一两个比较出名的,比如北京、上海之类的地方比较富裕和先进以外,其他很多地方都是很穷苦的,甚至连年闹饥荒,普通百姓饿死的不计其数。至于之后的章节中宋家人说五表姐的老家是上海,则是很庇护钱家的人,宋父和宋母为了不让钱白熙在大城市里被瞧不起,故意说钱白熙是来自宋家的老家上海的。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742332/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