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春秋

作者:谭真邦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0020章圣评谏诗


      落月潭北向一路廊檐玉阶,间或假山、池榭、曲桥、林苑参差,雕楼亭阁林立,三大殿次第往北。东西两向亦回廊转阁,雕栏玉砌。

      李世民携家眷只沿主甬道走至含元殿前逗留片刻,也不进殿内,走曲尺庑廊,转翔鸾、栖凤两阁,便折走兴安、建福、望仙、延政诸门,穿廊过榭,绕园转桥,便走了半个多时辰,也只走了永安宫十之一二,遂觉乏了,便朝东往北折回,至水轩榭停下小憩。那水轩榭正临落月潭西角,主榭宽敞能容百十人,偏榭曲桥连带,翘檐雕拦,也皆有一两长见方。

      主榭中设方桌椅凳,可供议事小憩。那时李世民在主榭中凭栏远眺,只见浩月当空,淡云疏星,天潭一色,微风拂面,惬意骤生,顿有感慨无限,遂得一诗曰:

      月涌云潭极目秋,
      江山秀色一望收。
      谐和天下人同乐,
      不废君心万古求。

      吟毕,便有御史大夫杜淹上前纪录,不日,此诗便镌刻于水轩榭中,水轩榭亦改名为“龙吟轩”,数年后,“落月潭”则更名为“月涌潭”。
      那时,房玄龄在一旁微笑道:“难得圣心欢愉,皇上之才,经天纬地,一吟便成警世之句。”李世民知是逢迎,亦笑道:“随心而已,随心而已。”因转向房玄龄又道,“爱卿不妨也即兴吟来如何?”
      房玄龄听了,略显为难,苦思片刻,亦得一首云:

      新宫筑向帝城北,
      山川潮涌向南开。
      果有万代昌隆世,
      长因庶子负载来。

      李世民听着,暗暗笑道:“这房爱卿也真是,吟诗也忘不了隐谏。”遂又朝众臣道:“各位臣工,今夜游览新宫皆有感慨否?何不趁此月明星稀之夜,灯火阑珊之时,对这宜人美景,抒怀吟诵。”

      众臣中听李世民说话,有人雀跃,有人畏缩。便有太监把早备好的笔砚竹简置于长桌上,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要员皆应科般就轩中长桌作诗。

      高阳公主和几位皇子也凑了热闹,各作一律,一并呈上来让李世民过目。自然这官员中良莠混杂,那呈上来的诗作,有文采飞扬,玉落金声之作,亦有平庸浅淡、拮拙滞窒甚至狗屁不通之作。

      李世民粗略过目,那些平庸拙劣之作让尚书省和吏部几位要员细品,只挑出几首诗让各部司要员欣赏,遂一边说道:“这几首诗和房卿所吟,可作新宫志庆之作,镌刻于此轩中,权作念。”简后几诗曰:

      明宫悬月魏征
      夜落长安绣成堆,
      阊阖千门始渐开。
      秦时宝鉴明宫宇,
      紫殿金辉月伴来。

      太平调高士廉

      七月秋来色似春,
      金霄紫阁筑始成。
      疑是瑶池天上落,
      更凝祥华月下匀。
      皇都西顾戎狄偃,
      万国朝来紫气蕴。
      大唐当奏昌隆曲,
      从此天下宴太平。

      瑶池不待高阳公主

      秋沐皇都气象新,
      山川秀色入画屏。
      帝心不向瑶池住,
      只喜人间小瓦琳。

      举世霖恩承乾

      御宇初成就,
      长安景色新。
      江山沐恩厚,
      举世庆太平。

      月旁秋雁李恪

      翠凝锦阁玉生烟,
      侧影横城浸皓轮。
      一行秋雁旁月过,
      指待前程路八千。

      秋声远寄李治

      造化生成万物春,
      天宫入夜月初沉。
      应是人间生意满,
      别寻秋色听萧声。

      众臣赏毕,李世民道:“诸位爱卿,既欣赏了,也便说了好处来。”

      众臣便都道:“自然是皇上、高阳公主和几位皇子的诗吟的好。”

      李世民知是奉承,笑了道:“朕倒觉得是魏卿这首吟得最好,众位爱卿知道魏卿这诗好在哪里?”

      诸臣不敢言。李世民道:“魏卿这诗好就好在诗如其人,毫无阿谀奉媚之气,魏卿是谏官,时时不忘自己职责所在。诸位爱卿或许觉得天下太平了,大唐要兴旺发达,什么万国来朝呀,举世太平皇恩广厚呀,此念皆不错,朕日思夜虑亦正为此。”
      “诸卿可曾想过,历朝历代,无一朝代没鼎盛之期,无一朝代非盛而转衰,然转眼倾覆淹没缘为何者?朕曾想不再踏进这新宫半步的,诸臣安排今晚这游宫活动,朕亦知诸卿之意,朕不驳你们情,也就顺兴看看新宫,你们不就是想让朕住这新宫来吗?”
      “可朕能够住进来吗?我大唐多年战乱,休养生息也不过几年,可这新宫便建得如此豪华,奢靡耗费空前绝后。我大唐正百废待兴,诸事纷繁等着去做,民未富国未强,朕便带头住了这新宫来,往后上效下仿,奢靡之风岂不泛滥成灾!”
      “官弊民苦,此为亡国之祸也。魏卿那句‘秦时宝鉴明宫宇’吟得有来历,吟得好,此诗当如警钟长鸣呀!诸卿可还记得新宫奠基之日挖出的那面秦镜否?”
      “传说此镜可辨忠奸。秦人以一面铜镜取人,滥施酷刑,不计民生疾苦,故天怒人怨,最终倾覆淹没,朕岂能效之!以铜为镜,止能正衣冠,以人为镜,方能知兴替。”
      “秦人是一面镜子,朕从中可知兴衰之道,魏卿也是一面镜子,朕可从中知正误。朕想,此新宫朕不能住,此宫名也得改改,权作警鉴,便改作‘大明宫’如何?”

      众大臣听了皆跪叩山呼:“我主英明!”

      傅弈和几位老臣涕泪横流,那傅弈跪泣道:“臣当初以地理玄学之谬理误导圣意,可新宫建造期间,我大唐灾患连绵,此可见玄学之谬,谬可误国,臣万死而不足洗其罪矣!”

      李世民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却又觉得这傅弈忠直可爱,便笑了道:“玄学为百家之一言,朕未加褒贬,无蛊惑民心,扰乱社稷之妖言怪理向不须禁者,况且朕岂为玄学之谬理而误入歧思乎?起来,起来,莫哭哭啼啼的,有失大臣体面。”
      傅弈遂起身一边抹泪去。

      当夜,至戍时时分,李世民携家眷回宫,诸大臣各自散去,李世民心里惦着“贞观策要”的拟稿情况,便想明日早朝后召集诸位重臣商议,尽快形成初案。

      李世民想着这些,便撑着倦意写了商议稿。那时侯,他一边捉笔拟稿,一边梳理着心中万千头绪。

      对于均田和租庸调制,他觉得在废除所有与此赋税制相抵触的苛捐杂税后,该制行之有效,持行该制,并不伤民。

      若让杂户、工商业者及返俗并现有僧道都作为授田的对象,将使大量荒芜土地得以耕种,国家税收也会增加许多。

      至于工商业,以放开为前提,洛阳模式也好,四川模式也好,只要有利于富民,有利于税收皆不行禁,农、工、商及杂户诸人,皆农商自由;边境口岸一律开放,大唐及外域商民往来不须约束。这样的局面一经形成,大唐之强盛必指日可待!

      李世民想着这些,心里兴奋起来,倦意顿消。
      李世民想到这些年来,朝政中的诸多失误,这些失误实际上多都是他自己一意孤行造成的,诸如选吏急于求成,造成四川等地官吏间买卖官职,酷吏、贪吏肆行以至民怨鼎沸。
      永安宫的建造,实是奉旨而行,耗资巨大,以至国力无法应付突发的天灾,造成大量饥民饿死现象,对这些事情,他李世民已是刻骨铭心,他觉得因他一人失误便致祸天下,这样的悲剧不该再重演了,而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唯有把他的皇权下放,若让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监署方可施行诏令,必能杜绝他这个皇帝因一时头脑发热造成的过失。

      至于吏弊,尤以贪墨、酷吏为最弊之首,李世民想,历朝以苛刑治此弊亦治标不治本,苛刑既施,而弊风照行,贪墨、酷吏无有减者,原因大都由选吏引起。

      人无德而有才,用之必入贪墨之流,无才无德之人入吏,必行贪墨而更有酷行者,唯有德才兼备之人方可用之,而才德者先以科举取人,而后必以行观之。

      法不暴且严,疑贪必究,据实以示清白;小贪不用,大贪必惩,上至朝廷,下至乡县,不拘贵贱,法不等分。

      贞观六年秋,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左仆射、温彦博为右仆射、长孙无忌为司空、魏征为侍中、候君集为兵部尚书。

      钦命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诸人编定“贞观政略”、“唐律”、“卫禁律”、“新礼”等策法纲要数百篇,并诏令施行。

      同年举行秋闱大试,分男女选试,取七品以上官员万人。
      诸馆及州县以下如太史、历生、天文生、太医药童、卜师、千牛备身、进马、斋郎、屯主、副千、折冲、府录事、府吏、校尉、亲事、账内、集贤院内书、史馆典书、尚药童、卫坊、府史吏凡六万三千七十人。

      数年之后,天下大盛,民偕尚礼,路不拾遗。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448163/2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