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各种风俗礼仪资料

作者:风倾玉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清代民间饮食习俗


      中国是个“烹饪王国”,至清代,饮食习俗更趋丰富,并与城市文化相
      融,形成独特的城市饮食习俗。北以北京饮食习俗最特,南以苏州有名。
      1.各领风骚的南北名吃
      清代,熟食小吃逐渐涌入城市民间,形成与消遣文化相合的一种不为正
      餐的零吃食物,北以北京小吃最具特色,南以苏州食吃享有盛名。
      (1)杏仁茶
      清朝诗人纪晓岚曾做诗称赞京都杏仁茶的好味道。杏仁茶是用甜杏仁精
      加桂花、大米面、糖做成糊状,然后再放入开水锅里煮熟而制成的一种风味
      小吃,具有清香爽口,解酒消渴的功能。通常烧饼铺有售,也有挑担串街叫
      卖的,喝:“杏仁儿——茶哟!”有买者,则盛碗、加糖。
      (2)奶酪
      奶酪,又称醍醐、乳酪,唐代就已有记载,它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习
      俗,并未广泛为汉族接受。至清代,它不仅成为皇亲贵族的主要冷饮食品,
      而且流入市场,为京人所接受,成为京都又一风味小吃。北京最有名的奶酪
      店,开业于清末。位于现在的东安市场,名叫“丰盛公”。奶酪是用牛奶加
      白糖煮开、晾凉、过滤、加江米酒、文火加热、发酵、置碗中半凝固等多道
      程序后制成,有“饥者甘食,渴者甘饮,内以养寿,外以养神”的神奇功效。
      (3)小窝头
      据传说,慈禧太后在庚子事变后逃往西安的途中,饥肠辘辘时吃了民间
      百姓的窝窝头,觉得胜过御膳中所有食品,回京后,令御膳房的厨师做。厨
      师精心制做出小甜窝窝头,随后传至民间,成了人见人爱的小食品。小窝头
      是用细玉米面、黄豆面、白糖、桂花加温水和面、捏制、蒸熟而成,一般一
      斤面可捏100个小窝头。
      (4)艾窝窝
      它是用煮烂的江米放凉后,包上豆沙或芝麻焰,团成圆球,再粘上一层
      熟大米面制成,通常是现包现卖,多在春季销售。清人有诗:“白粘江米入
      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做艾窝窝。”
      (5)肉末烧饼
      传说慈禧太后有一次做梦吃烧饼,偏巧第二天清晨的早点有肉末烧饼,
      慈禧太后特别高兴,认为这是给她圆了梦,便重赏了厨师。由此,肉末烧饼
      价倍增,并传到民间,成了北京又一风味小吃。烧饼圆形、空心,饼底周围
      有一道突起的边,好似马蹄一般,正面沾有芝麻,内夹精心炒制的猪肉末。
      (6)萨其马
      原为满族的一种食品,《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萨其马为满州饽饽,
      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烘炉烤熟后,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这种小吃于清代流行于京城,深受人们欢迎。其工艺做法也越来越精细。
      (7)炒肝
      炒肝最早是将猪的肝、肠、心、肺用“熬”、“炒”的烹调方法制成。
      到清同治年间,炒肝的原料除去了心、肺,专用猪肝和肥肠。它的制作方法
      是将洗净的猪肠切成四分长的小段,把猪肝切成菱形片,将肠、肝放入猪骨
      头汤中旺火煮,酱油调色,加大料、黄酱、味精、蒜泥、姜末调味,用淀粉
      勾芡,烩制而成。清道光年间,在京都前门外鲜鱼口有专售炒肝的会仙居和
      天兴居,生意甚是兴隆。
      (8)臭豆腐
      是京都人爱食的一种腐乳制品,以王致和的臭豆腐最为有名。传说清康
      熙年间,王致和在前门外延寿街开了个豆腐坊,一次豆腐受热发酵,他洒了
      些盐,不料过后味道奇香,从此,王致和便与臭豆腐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
      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而且越吃越香,所以京都人都爱吃臭豆腐。
      (9)北京饽饽
      饽饽即为糕点,是北京人对它的俗称。它是用面粉、糖、油等原料精制
      而成,品种甚多,有细馅饽饽、硬面饽饽、寿意饽饽、片儿饽饽,以及大八
      件、小八件、自来红、自来白等。它原为清宫的祭礼供品,后传入民间。清
      末,北京城出现了饽饽铺,专卖各种糕点。
      (10)酸梅汤
      《清稗类钞》记载:“酸梅汤,夏日所饮,京津有之,以冰为原料,层
      梅干于中。其味酸,京师卖酸梅汤者,辄手二铜盏,颠倒簸弄之声,锵锵然,
      谓之敲冰盏,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酸梅汤发源于北京,清以前就有用乌
      梅煮汤的传统,后经清宫御膳房改进,成为“清宫异宝”,并流传到民间,
      最早的店铺和小贩是前门外的九龙斋和西单邱家的酸梅汤,后名声最大的是
      琉璃厂信远斋。
      (11)苏州食吃
      “叫化鸡”是苏州的名食,传说清乾隆年间,常熟有个叫化子拾到一只
      鸡,怕别人发现生疑,便偷偷跑到山脚背人处,将鸡涂上泥巴,置火堆上煨
      烤至泥干鸡熟,掼碎泥壳,鸡毛随之脱落。其异香扑鼻,引来附近张大户家
      的两个仆人,他们与叫化子夺食此鸡,吃罢回家报告主人。张大户听后立即
      召见叫化子来家传授此法。从此,“叫化鸡”便在民间传开,至清同治二年
      (1863年)常熟长华馆名厨师黄培璋才将此鸡引进店内,创立了“叫化鸡”
      的牌子。
      苏州小吃糕点分春饼、夏糕、秋酥、冬糖四类,时令性极强。许多食吃
      是节日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年要吃“糖年糕”;清明节要带着“青团子”
      去踏青、扫墓;等等。
      (12)广东太爷鸡和及第粥
      清末新会县最后一位知县周桂生创制的“太爷鸡”将江苏的薰法和广东
      的卤法结合起来,制成既有苏州特色,又有粤菜风味的鸡菜,人称“太爷鸡”。
      后被六国饭店以重金买得其制做、销售权,成为六国饭店的招牌鸡。
      “及第粥”,相传是广东状元林召棠早上爱吃的粥,因其与名人状元有
      缘,流传市肆,名传遐迩。“及第粥”原本叫“三及第粥”,称粥内所用肉
      丸为状元,猪肝(本用牛的脾脏,广东人称为牛膀)喻为榜眼,把猪粉肠(剞
      两刀,煮熟后有点花样)喻做探花。由于取名吉兆,用料新鲜,买卖非常好,
      久盛不衰。
      2.民间饮食秘密语
      清代,随着民间秘密语的发展,饮食秘密语俗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如称
      用饭为“馨”,酒叫做“海”,茶叫做“讪老”,鸡叫做“咬翅”,鱼叫做
      “河戏”,吃食叫做“碾”,吃饭叫做“咬人”,吃粥叫做“人俨希”,吃
      肉叫做“咬刘”,生鹅叫做“菜”,酒叫做“山”,活鱼叫做“水上儿”,
      鸡肉叫做“德剉”,猪头叫做“刘官纱帽”,鹅肉叫做“高头剉”,生鸡叫
      做“矮婆子”,鸭肉叫做“低剉”,醋叫做“哮老”,面叫做“鲍老”,酱
      叫做“中军”,果叫做“木老”,等等。
      馄饨是一种传统食吃,全国大多地区都有流行,其叫法也多异。广东称
      做“云吞”;四川叫做“抄手”;江西谓之“清汤”;北京说成“馄饨”,
      而且最有名气。由于人们喜爱吃馄饨,此行业经营甚好,因此也就出现了“斜
      包”(馄饨)的隐语行话。清代北京街头,常有人担着馄饨担子走街串巷,
      夜间在街头设摊叫卖“馄饨开锅咧——”买卖馄饨多用隐语,如馄饨担为“早
      桥”,风炉叫做“老相公”,锅为“井圈”,吹火筒为“焰头”,竹梆为“唤
      客”,碗为“亲嘴”,匙为“卤瓢”,酱油为“墨水”,胡椒为“辣粉”,
      馄饨皮为“片子”,肉为“天堂地”,粉丝为“白索”,柴为“助火焰头”,
      水为“三点头”,虾籽为“红粒”,刚出担为“放衙”,返回为“回衙”,
      生意好为“热烘烘”,生意不好为“冰清”,买客为“挨老”,大街为“大
      夹”,小弄为“小夹”,下雨叫做“天哭”,天晴叫做“天开眼”。
      豆腐亦是人见人爱、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传统食俗,清代也形成了一套隐
      语行话。豆腐叫做“水板”、“水判”、“水林”,在豆腐坊里,它的制法
      及工艺程序的隐语为:浸豆叫做“过宠”,火为“二点头”,水为“三点头”,
      缸为“阔口”,豆腐包叫“车儿”,锅叫“仰天”,炉灶叫“作热”,榨床
      叫“压架”,豆腐板叫“承盘”,切豆腐刀叫“虎头牌”,豆滓叫“白屑”,
      黄豆为“小圆”,石磨为“车心子”等等。制成的豆腐也各有自己的隐语名
      称,豆腐叫“白字田”,干豆腐叫“千张”,大油豆腐叫“块方”,小油豆
      腐叫“小方”,油豆腐条叫“寸子”,豆腐干叫“香干”,臭豆腐干叫“臭

      ①参见曲彦斌文《民间秘密语与民族文化》,《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5、6期合刊。
      方”等等。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944369/1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