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作者:澹台逍遥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0444章 宝贵山皮


      森林地区之所以多雨。

      主要是因为森林地区水汽多,森林地区水汽多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

      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利用根系不停歇地吸收地下的水分,经过生理作用,又将水分不间断地通过枝叶散发到天空,有人计算过,林木在长大发育的过程中,形成一份重的干物质,一般大约需要蒸腾300~400份重的水分。

      也就是说1亩山阔叶林。

      一个生长季节,需蒸腾1860000公斤水。

      这样强大的蒸腾作用,好像抽水机一样,将水从地下抽上来,再喷向空中去。

      这就大大增加了林区上空的水汽。

      原始生态的森林地区的表层土壤,是经历了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残枝落叶的在生物和微生物不断腐蚀分解,逐渐形成了厚厚一层松软的富营养层,由于山皮的营养丰富,就使得大量的植物根系分布其中。

      经过日积月累。

      形成了水吸附能力极强,而且松软的海棉状结构。

      赵卫东在植树造林大会战劳动中,也发现了这个情况,几乎所有的小型根系,都充斥在这个土壤中。

      十几公分的黑色山皮内。

      下面就的黄土,就根本看不到小型根系,当然比较大一点的树木根系,才会深入到黄土的深处,当然越大的树木,根系就越庞大,扎得也就越深,可以想象森林延续的时间越长。

      那层肥沃的山皮,才能越肥厚。

      由于可见。

      赵卫东当时正在挖掘的,肥沃山皮是何等的金贵,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恩赐,也不为过。

      这绝对是几千年乃至数万年。

      甚至几十万年积累下来,才能形成的产物,更为难得的是,这层肥沃的山皮,有非常完整的生态链,充满生机和活性,虽然说小型植物寿命有限,不能成为千年万年的古木。

      小型植物短暂的生命结束后。

      遗体又成为养分补充山皮。

      让山皮越来越肥沃,腾出来的根系空间,又有新的根系补充其中,让这一层山皮。

      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层如同海棉般的山皮,渗水性和保水性也很强,在降雨的时候,小雨、中雨,基本上就被这层,厚厚的海棉体吸附了,根本不会流下山来,这也就是过去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的时候。

      虽然河岸的不是很高。

      更加罕见有专门修筑堤坝的,却很少发生洪水泛滥的问题,,下比较长时间的大雨,河水也没有明显上涨。

      很长时间不下雨。

      河水的流量还是很大,所以过去由于交通不便。

      很多的河水都能行船,成为重要的交通通道,赵卫东是十分清楚,可是后世,洪水越来越大,堤坝越修越高,可是还是不能避免,洪水泛滥成灾,旱的时候特别旱,涝的时候特别涝。

      很明显,就是现在不科学。

      违背自然规律的植树造林方式,为将来的社会埋下了祸根,严重的森林破坏,特别是毁灭性开发方式。

      带来极为严重的恶果。

      再加上单一的植树造林模式。

      由于过度的功利目标,而忽略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一直到到几十年后,林业部门才从无数的自然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才改变了持续几十年的植树造林方式。

      其实那种植树造林方式。

      也是受时代限制,现在的人们没有水土保持观念,也没有什么生态平衡的意识。

      当时的专家认为。

      植树造林前把所有杂木,全部砍掉。

      并把所有的经济价值不高的,五花八门的大小树木砍下,爆晒后进行炼山烧毁,希望把草木的灰烬,做为日后种植的经济林,提供肥料,供经济林快速生长需要,另外还通过焚烧,还能消灭森林害虫。

      减少森林病虫害。

      还有把肥沃的山皮,全部翻过来,把肥沃的山皮埋到下面,就不会被雨水冲走。

      有利于经济林木对营养的吸收。

      便经济林生长得更快。

      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种植的都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杉木、松木,可惜当时的专家谁也没有想到,大量种植的两种经济林都是针叶树,是耐旱林木,水分蒸腾量非常少。

      这就造成林区上空的水分大量减少。

      也就大量减少了林区的降雨量,其实为了增加肥力而采取的练山、翻山,实际带来的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充满生机活力的宝贵山皮。

      经过炼山、翻山之后。

      完全失去了活性,所有的根系都死亡腐烂,把山皮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关键一环断了,象松软的地毯般的山皮,因此也就成了一堆,松散的泥土,再也无法发挥它们神奇的作用了。

      地毯般的山皮。

      是大山水土保持的最佳载体,也是大山的最好的皮肤,如果失去这层皮肤的保护,自然大山也就变成伤痕累累了。

      这也是后世自然灾害频发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破坏掉极为宝贵的山皮。

      就是山上的林木被砍光了,在山皮内还留存着无数的种子,而且海绵状又充满腐植酸肥的山皮,吸水性又特别强,肥沃、湿润、松软的山皮,是所有种子发育生长的最好温床。

      用不了多长时间。

      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就是说只要山皮没有被大面积破坏。

      大山恢复自然生态会容易得多。

      对于山皮的重要性。

      就是到后世,认识到的人都不多,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发现,山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山皮内,丰富的活性根系网络,把整个大山连成一体,就很难会出现,山体滑坡的自然灾害。

      这个对于亲身参加过。

      植树造林大会战的赵卫东来说,是身有体会的,因为当时在翻山的时候,想要把山皮翻过来。

      就必须斩断里面的根系才行。

      不然就是把锄头柄折了,也翻不过来。

      可见这层山皮的,根系之间拉力有多大,有这么大的拉力在,山体滑坡发生的可能性,绝对减少95%以上,后世山体滑坡之所以频发,首先是没有山皮拉住,又没有大树的根系固定。

      还没有大量的阔叶林。

      大量蒸腾作用。

      使得山体内的水分,很难出现过饱和现象,大量泥质山体滑坡,主要的引起原因。

      就是山体因为长时间下雨。

      山体内的水分过多,达到超饱和状态,这时山体就会变得非常脆弱,此时如果含过度饱和水分的山体,有韧劲很大的山皮拉住,还有根深叶茂的大树固定,再加上大量的阔叶林的大量蒸腾作用。

      山体内的水分。

      就不容易出现,有过饱和水的问题。

      就是偶尔有出现,有山皮根系的牵拉作用,也就很少有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

      而且失去活性后的山皮。

      在不断的风吹雨打中,所有的养分在三五年间,也会流失怠尽,因此山更贫瘠了。

      所有裸露的土地,夏天在太阳直射之下,温度又高,很容易灼伤林木,而冬季在严寒之下,又容易冻伤林木,事实上如此的植树造林方式,不仅不能加快经济林木的生长,而且事实上造成生长缓慢的后果,而且林木的死亡率也不低。

      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而现在,大量的原始森林还没有被坏。

      这就为森林植物的蒸腾,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正常年景,普遍都是风调雨顺。

      而在林区降水时。

      雨水先经过林冠后,再落到地面上,这层如同海棉状的山皮,能够大量吸附水分,含水率非常高,而山皮之下的土壤,在山皮的保护之下,很多树木死亡后根系腐烂形成通道能够长期保存,使大量的雨水通过根系网络快速渗透到大地之中。

      可以在山皮和土壤中,涵养大量水分。

      这也是现在大山内到处有泉水。

      不管雨季还是旱季,泉水不断,这一层充满树根、草根的宝贵山皮,有效的保护水分和土壤。

      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赵卫东知道,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还有就是更早的时候,因大量的原始生态还没有被破坏,森林能够大量涵养水分,同时在干旱的时候,又能将涵养的水分大量蒸腾,很好的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下大雨,河水不会暴涨。

      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水不会暴跌。

      就是发大水,河水也不会变成黄河,水不黄就说明水土流失极少,因此常年溪流流量都比较稳定。

      很明显,森林未被破坏地区。

      通常河水的流量都非常丰沛,成为早期交通不便地区,对外交通的首选。

      有丰富森林的地区,由于太阳直射少,温度变化缓和,冬季融雪时间比无林区长,雪水也能慢慢地渗入土中,林地上的植被,如枯枝落叶和草丛等都有很强的吸水能力,特别是松软的山皮组织吸水能力更强。

      这样,原始生态的森林地。

      能够积蓄大量的水分。

      源源不断地供给,森林植物蒸腾和生长的需要,其次是林区降雨,一部分雨水被林冠阻截,停留在枝叶上。

      可直接蒸发到空中去。

      增加了森林上空的水汽,研究表明,同等的阔叶林面积里,在温带一个夏季蒸发量旺盛时期,蒸发的水分,比同等面积的针叶林区多20倍,再者是森林地带,与森林外边的无林地带。

      夏季在太阳强烈照射下。

      受热后增温程度不同。

      容易发生局部对流,使空气上升,这也是成云致雨的条件,另外森林比平地高,森林又是空气流动的障碍。

      平流的空气向森林区移动时。

      受到起伏不平的林冠的阻碍,就会在动力作用下被迫上升,使森林上空的空气垂直交换运动加强,林冠表面的空气温度迅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因气温降低,湿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大量凝结出来,会导致局部降雨。

      因此原始生态保护好的地区水汽多。

      垂直运动相对强。

      所以这个地区降雨也就多了,当地的小气候,也就特别容易出现,风调雨顺的气候。

      很明显,现行的植树造林方式。

      是对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的方式,如果把经过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才能培育出来非常珍贵的山皮组织,瞬间就毁灭掉,这是非常可惜的,给自然生态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其实原始的山皮内。

      不仅有生机勃勃的根系,各种植树的种子。

      还有完备的微生物体系,分解枯枝落叶,分解一切动植物尸骇,使之成为养分再被植物吸收。

      可以说山皮内存在的微生物体系。

      就是一个完备的,小型微生物加工厂,对维护森林的生态平衡,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也是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环。

      总而言之,整个森林内,有完整的生物链,从森林中落下的枯枝残叶,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成为易于吸收的养分,再被植物吸引,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植物生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经过炼山、翻山后。

      珍贵致极的活性生态山皮。

      就完全失去活性,失去涵养水源,失去保护水土的功能,更失去大量的微生物、昆虫对森林生态循环的重大作用。

      剩下的只有肥料的作用。

      等到山皮内那些根系死亡腐烂之后,那个通过无数的根系织就的完整水土保持屏障,也就彻底消完,这也就是后世,森林资源被毁灭性的开发利用,错误的植树造林方式。

      使得无数的河流都变成黄河。

      每年全国的水土流失问题,

      越来越严重,造成无比巨大的,水土流失问题,洪水泛滥成灾,堤坝越修越高,可是洪水越来越大。

      可是造成的损失。

      也是越来越多,这是破坏生态带来的恶果,还有就是山间品类繁多的各种野果,也几乎消失不见了,各种以野果为生的动物,也就自然大幅减少,很多甚至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采取如此方式的植树造林办法。

      完全可以说利少弊多。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669578/44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