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作者:澹台逍遥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0443章 会战奇迹


      那时大队都经常有参加各种会战,大队社员都非常清楚,都是十八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就不要参加。

      可是赵卫东才插队第一年。

      根本不懂这个情况。

      认为自己已经高中毕业了,来下乡插队,就是成年人了,也就主动准备好柴刀、锄头和被子等生活用品,爬上大货车,到了植树造林大会战现场,也就成了年纪最小的参与者。

      当时那场面真是宏大无比。

      公路上客车、货车、拖拉机,就象是一条长龙,路边还有很多人,举着红旗排着队,赶赴会战地点。

      看样子是县里找不到。

      那么多的车辆。

      只能够是离会战地远的,会战指挥部安排车辆接人,而近的地方的就只能是,走路赶往会战地,所以在村里上车的时候,只有十几二十部大货车,越往会战地,汇集的车辆就越多。

      前面看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

      车上全部满载着全县的社员,全县所有的青壮年,都往一个地方汇聚,真是人山人海气势非凡,也是热闹非凡。

      在靠近会战地的路上。

      满眼看上去,所以的路上都是车辆,都是红旗飘飘。

      是看到的每一条的路上,都是如此,所有的车流、人流都汇集到会战地,那种情景给赵卫东带去震撼,实在是无与伦比,他平常看到很多人的场面,就是在学校的操场上,电影院的广场上。

      几百人的聚集已经是很壮观了。

      可是数万的会战大军,汇聚到一起,那给人带来的视觉震撼,真是无与伦比的。

      可以想象解放战争时期。

      数百万的支前民工,支援前线的民工大潮。

      眼前只有几万人的会战大军,就如此的规模宏大,那么数百万的支前民工,那规模是何等的宏大,给人的震撼更是惊人,就连见惯了千军万马的陈元帅,对数百万的支前民工,也被震撼到了。

      来到会战目的地。

      大家全部都住在,社员的家里,每户社员家都住几十个上百个人,晚上所有的楼板上,都密密麻麻的躺满了人。

      楼下就木材铺在地上。

      被子放上去,就是睡觉的床铺。

      因为赵卫东年龄小,生产队队长特地给自己,安排一个小竹床,给自己晚上睡,从那之后的两个多月,赵卫东就一直睡在那,只能睡一个人的小竹床上,由于当时条件限制,能有个床就不错了。

      只是竹床特别冰。

      夏天睡是个享受,但是冬天睡就是受罪,因为参加植树造林大会战的人实在多。

      据说有几万人参加会战。

      生活条件肯定是无法保证的。

      草席对于农村社员来说,肯定是没有人带,大家带的只是被子等,一些基本生活用品,没有草席的竹床,冬天睡的滋味还真不好受,只能用被子垫在下面,不然冷冰冰的根本躺不下去。

      前世的赵卫东。

      个子小多了,瘦瘦弱弱的,很多人家把大门板,都拿下来当床睡了,每到晚上寒风刮得又很起劲。

      因为到处都睡满了人。

      赵卫东只能安排在,门口进来的过道上。

      晚上寒风凛冽,只要有一个缝隙,风都能钻进去,赵卫东只能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才能感觉到一点温暖,只是睡着后,根本就没办法保证,稍微一翻身,不是被子缝隙露出来。

      就是身子落到,冰冷的竹床上。

      每个晚上都要被冻醒几次,到早上洗漱也是人挤人,所有的人都是紧张忙碌的,做好自己的事。

      吃完饭后。

      第一天所有的人,都拿着柴刀上山。

      参加这样的会战,对赵卫东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他不懂得要怎么做,他就观察社员,他们怎么做,他就怎么跟,社员们拿什么农具,他也拿什么农具,最后他看到所有的社员都脱下鞋子。

      光脚出工。

      赵卫东也脱掉鞋子,赤着脚去山上,他跟本不知道,他自己与社员不同的地方。

      社员脱鞋子主要是怕把鞋子穿坏了。

      而且那个时候农村。

      还是穿布鞋居多,布鞋是不防水的,因此无法穿着鞋子去田间劳动,再则布鞋都是手工做的,非常费工,做一双布鞋要很长时间,所以村民都很珍惜,平常也就养成了赤脚的习惯。

      因为长期在劳动中。

      赤脚走路习惯,脚上都长有厚厚的老茧,形成很好的保护,就是冬天他们在劳动中也是如此。

      因此在冬天赤脚。

      也根本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赵卫东从小,在干部家庭长大,很少赤脚走路,更没有在冬天赤脚走路的经历,在刚下乡插队时,开始也不习惯赤脚走路,都是穿鞋到田里参加双抢,看到大家都没有穿鞋。

      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特殊。

      后来才慢慢学会赤脚下田干活,那个时候的夏天,赤脚走路虽然很不舒服,但很快也适应了,脚上的老茧也长了一些。

      但由于恢复高考。

      又回去几个月复习高考。

      回家肯定就没有赤脚了,自然老茧也就消失了很多,当时看到社员都连冬天也赤脚去干活,赵卫东也犹豫了一下,但又想自己一个人搞特殊化也不好,也就脱下鞋子上山了。

      赵卫东真是第一次。

      体会到赤脚的艰难,夏天赤脚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温度高,皮肤比较柔软。

      虽然说赵卫东。

      在下乡之前很少赤脚。

      所以脚底根本没有什么老茧,赤脚走路肯定不习惯,也不太舒服,但在夏天赤脚走路问题还不大,很快就适应了,可是冬天就大不同了,没有鞋袜保护的脚,在凛冽的寒风中,脚显得特别的脆弱。

      那个时代农村。

      根本没有什么水泥路,都是沙石路,路上的有棱有角沙石,就象是一个针头扎到脚底。

      真是好痛好痛。

      到了山上,就开始劈山。

      所谓的劈山,就是把山上,所有的大小树木、杂木、茅草全部砍掉,那时的赵卫东经过了,在农村插队时的磨练,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劳动能力都有大幅的提升。

      虽然有些重体力活。

      跟社员有些差距外,技术活也差一些,至于劈山这样,在技术要求不高的农活。

      赵卫东的差距并不大。

      在第一天的劈山劳动中,并没有拉下多少。

      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中午就没有回驻地吃午饭,而是将饭送给山上吃,吃完饭后,又马上开始干活,还好是强体力劳动,血液循环好,否则赤着脚,在零下几度的环境中,冻伤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劳动产生的热量。

      让所有的人都是大汗淋漓,也就不可能被冻伤了,只是没有想到才赤脚干活一天,晚上洗完脚后才发现。

      两个脚都是伤痕累累的。

      看样子明天。

      不能再赤脚了,搞特殊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本来所有的社员都是赤脚劳动,赵卫东也是想,同样赤脚劳动的,只是在冬季,又是在山上劈山,漫山遍野的小树茬、茅草茬,在刀锋过后,都是尖锐无比。

      一不小心就刺到脚上。

      他那双没有经过,长期锻炼的脚底,根本没有厚厚的老茧能够保护,所以从第二天开始。

      赵卫东只能穿着鞋子出工了。

      当等山劈到。

      只剩下一个个,孤岛般的小树林后,随着孤岛面积的不断缩小,竟然有很多的野生动物从藏身之地跑出来,最多的就是野猪、山獐、野兔、山鸡等许多的野生动物。

      到了这个时间漫山遍野都是人。

      只要野猪、山獐、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只要跑出来,那根本的无路可逃。

      就是会飞的山鸡也逃脱不了。

      因为四周到处都是人,层层叠叠一望无际。

      只见那些动物如无头苍蝇一般,跑到这边被人轰一下,就往另一边跑,被另外一边人轰一下,又跑另一个方向,就这样跑来跑去,根本无路可逃,最后只能跑到跑不动为止,被人活抓。

      赵卫东的大队。

      也抓到一头的野猪,几头山獐,每个生产队都分到十几斤的肉,社员们也是吃得不亦乐乎。

      等到全部劈完山后。

      就开始炼山。

      把所有的砍下的东西,全部烧掉,因为是冬季非常干燥,很多的茅草都很干,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十万亩的大山才炼完,当时真是火光冲天,到晚上把整个天空,都被大火映红了,真是夜如白昼。

      炼完山后。

      就是把所有的山皮翻过来,估计当时的林业专家是考虑,把所有的杂木杂草害虫都消灭干净。

      排除了争夺营养的植物后。

      再加上炼山后。

      还有大量的草木灰,如果不埋到土下,下雨一冲就冲光了,通过翻山可以把表层肥沃的土壤,还有炼山后的大量草木灰,都埋到土下面,能给经济林提供更多的养份。

      保证经济林的快速生长。

      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对于炼山、翻山等方式,应该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而种植的树种。

      都千篇一律的选择,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松木和杉木。

      其实生态就是一个系统,就象是人类,或者说的动物、植物,每个有机体都是由数量众多的,各种元素构成的,如果缺少某种元素,动植物就会生病,不能健康成长,如果缺乏的元素更多。

      后果将更严重。

      其实大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山的岩石就如同人的骨骼,大山的表层土壤,就如同人的皮肤。

      泉水就如同人身上的血液。

      大小河流就如同人类的大小血管。

      森林植物,就如同人身上的毛发,破坏了生态平衡,肯定会造成生态的恶化,很明显,随着原始森林的,不断被过度大量采伐,阔叶林面积大量减少,阔叶林对水分的蒸腾作用是巨大的。

      水汽的多少,是降水多少的重要因素。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669578/44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