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之破译红楼密码本

作者:东南一语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反证



      但只过了一天,弟弟又来汇报说脂评里面写到“西”或“西堂”两字都特别敏感,而曹寅的书斋名叫“西堂”,他自称“西堂扫花行者”,所以有人认为还是和曹雪芹有关。

      若荷说,“一个‘西堂’不可能推翻整个结果。他们说曹寅和“西”字有关,那我们也找一个更合理的。”

      《红楼梦》中确实几次在脂评中出现“西”字的评论:

      第二回,“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一句侧批处有两条问答式批语道: “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

      第十三回,作者写“秦可卿丧事”,“另设一坛于西帆楼上”一句眉批处写道:“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

      第二十八回,宝玉与薛蟠众人喝酒,宝玉提议“发一新令,违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此处脂批写道:“大海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

      先看字面,酸鼻、落泪,一个“西”字就有这么大的反应,背后一定曾经有着一段悲惨故事,而且还让评阅者共鸣了。

      看第二句,是作者用了“西”字,评阅者对“西”字敏感,若是因为作者的爷爷的书斋叫西堂,评阅者的这个敏感点似乎够遥远的。

      看第三句,似乎是评阅者曾经历过在西堂饮酒的经历,那么西堂应该是个地方。

      再查西堂,查到了三处,一个是曹寅的书斋,一个是尤侗的号,还有一个是嘉定侯家三兄弟(江南三凤)读书处。

      明末清初那段时间,候家经历了悲惨至极的事件。

      嘉定侯家是当地的望族,和苏州冯家为世交,苏州的冯家最出名的大概是冯梦龙。

      《吴郡文编》卷二三四收录有冯氏(从年龄看,应该是冯家老三冯梦熊)为侯峒曾弟弟侯岐曾的《侯雍瞻西堂初稿序》所写的序,记录了当时冯家兄弟和侯家三兄弟(被誉为“嘉定三凤”)读书的情形:

      往与三瞻读书西堂也,盖《靴靴編》初行后云。豫瞻及梁瞻倶弱冠,如渠亭、仙从二人。或指曰:此子房,此子渊。而雍瞻则雪跨霜悬,总角片语,夺尽前辈名家扇簟,虽予当年剑气弓声,不敢略割韩彭右地,实有孙伯符英雄忌人之顾,非徒以暮出端门,花满洛阳,发燕公年位可致之叹也。而荏苒至今,尚与余困诸生间。一旦尽刻其平生之课,而以初稿属弁曰:西堂一会,俨然未散也。因忆西堂读书时,璆城名士,卷帙过从,固无虚日。即黄门先生犹未谒选 ,时共卧起一室。

      三瞻指的就是侯家三兄弟。

      侯峒曾在一篇《友人冯杜陵集序》中也写到与冯家兄弟一起读书的事,此文收录在《忠节公全集》卷十:

      呜呼,此余故人杜陵冯君之作也。君初名梦熊,字非熊……往余兄弟与杜陵同事笔墨者累年。

      因而证明两家兄弟曾在西堂一起读书学习,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然而到了1645年,清军入侵,剃发令下,嘉定民众起义抗清,侯家老大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坚守十余日,至七月四日(8月24日)不幸城破,他与二个儿子均殉国。

      永历二年(1647年),陈子龙联合鲁王朱以海抗清的计划败露,遭到清廷的通缉,投靠老三侯岐曾。侯岐曾先后将其藏匿在仆人刘驯、女婿顾天逵家中,并谋划助其逃往浙江。不幸踪迹被官府察觉,他与陈子龙一同被逮捕,遇难于松江。抗清义士夏完淳、顾咸正同时被杀。

      侯岐曾妻子李氏在岐曾就义后,绝食死。

      所以侯家满门忠烈,仗义为人,在当时反清复明的朋友圈内应该引起很大震撼。

      吴伟业也曾有一首《贺新郎》,里面有一句:

      “故人慷慨多奇节”,吴的故人,多为复社义烈之士,上面说到的几位全部在列:松江陈子龙,华亭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嘉定侯岐曾、峒曾兄弟,皆于“日匿霜零,天崩地析”之季,慷慨捐躯,甘为国死,义无反顾。

      所以若荷更愿意相信这才是“西堂”的故事,让这些明末遗民们见到一字就要落泪。

      另一位“西堂”尤侗是明末清初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被康熙誉为“老名士”,有《西堂全集》。

      而尤侗取号“西堂”,是否也是因为要纪念侯家,或者他也是脂评之一?

      **

      那写着“雪芹校字”的曹寅家的藏书又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书名是《书史纪原》,是明代夏兆昌编纂,由蒋源镌刻,天启四年(1624年)石印本。

      内容为介绍每位书家在书体、书法方面的创作、发展及书学论著编纂在里面,时间是从中国三皇五帝开始,截止于中国元代。

      该书的序出自董其昌亲笔,董其昌落款处也用了钤识章:“宗伯学士”(阴文)、“董其昌印”(阳文)。还有其他印章,如“栋亭曹氏藏书”印章、丁氏藏书章以及一方阴文篆书闲章“长相思”。

      卷末有“雪芹校字”手书四字。

      栋亭即曹寅。

      若荷看到新闻里“震惊”两字又笑了。

      弟弟问:“你还是怀疑跟上次一样,是游戏的Ai作假。”

      “Ai还不会高级到写出震惊这么吸人眼球的字眼。而且这个新闻也是在陈述事实,只不过这个事实只能证明雪芹校过字的书被曹寅收藏过。”

      弟弟说,“现在论坛里面很多人表示:大家洗洗睡吧,别折腾了,作者就是曹雪芹了,这是铁证。”

      “是曹雪芹没错啊,只不过不是真名,而是笔名罢了。”

      “那这本书在这里,我们怎么证明呢。”

      “我没办法证明,我只能做一些推理。你把其他资料都提供了吗?做了最后确定了吗?“若荷问弟弟。

      ”还没有,不是一下又出了这么多新闻吗?我觉得我们至少也要分析一下。”

      “好,那你别管了,安心去上课,有结果了告诉你。”若荷催着弟弟去上学。

      **

      若荷发现,分析这本书,得上溯到万历朝。

      这里有个重要人物: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

      《 明史》 卷二八八“文苑(四)”有传:

      万历朝,董其昌曾为皇长子朱常洛(即光宗皇帝)的讲官。光宗立(公元1620 年),召为太常寺少卿。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升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参加编修《神宗实录》。天启三年秋,升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侍郎。所以他自称“宗伯学士”。本传中说他的书法“始以宋米为宗,后自成一家”,“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为重”。

      这里说,对收藏家来说,董其昌的片语只字就已经很珍贵。

      董其昌在《书史纪原》做的序全文如下,可不是片言只语:

      学书而不知书家原委,犹与同学共席一堂而不识其娃名也。是编搜辑前代书家,无人不备,可谓有功于书家不浅。夏君授梓成帙,固以贻余,故为书数语于后。昔姜尧章云:学书者须略考篆文,使知点画原委。夏君此举,不愈进于尧章也欤!
      (甲子长至后二日,华亭旧史官董其昌识。)

      写了董其昌的序的那页纸,大出书本好多,不是适合刻印的大小,是另外特别装订的!

      书中一共有20处被校改。

      曹寅(1658年9月7日—1712年7月23日)出生时董其昌已经去世。

      去网上搜索,发现曹寅曾搜罗“董华亭墨迹”,即董其昌的字。康熙年间书法家程京萼的儿子程廷祚写的《先考拔斋府君行状》有详细记载。

      如果是曹寅的孙子,看到爷爷留下来的有董序的古本,他会直接就去校字?再留下自己的大名?

      而校字的含义: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首先这么薄薄一册如果刻印后还多达20处错误就很奇怪,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还没刻印前进行校对。

      只有书的主人,在刻印前才会这样做,所以这是笔名“雪芹”校对过的《书史纪原》被曹寅收藏过!

      那么谁有可能是这位“雪芹”?

      1624年,冒襄虚岁14岁(1611年-1693年),那年,他的第一本诗册《香俪园偶存》刊印,作序的就是他的书法老师董其昌。

      《书史纪原》上有长相思印章。

      冒襄著作有《长相思》三首(虽然这条理由不是很充分):

      《长相思》(选之冒辟疆全集):

      长相思
      长相思,不得绝。千丝万缧鸳鸯结。癡若云,志若玦。繁绪生春草,悲声和啼。天地有消归,此情无洧滅。
      其二
      长相思,愁对鏡。镜中之人何处病?清光兀自相照映。玉台不忍生,高咏侬薄命。寸心此冰轮,迴环莫可竟。
      其三
      长相思,在天末。远天不似愁心阔。无奈风波难骤越。饮恨且吞声,离怀强自拨。入君網罗中,魂离心不夺。

      这本书反而证明了冒襄曾经有“雪芹”这个笔名,至于为什么姓曹,董小宛的草字头加上冒不就是曹吗?而且他又叫巢民,草、曹、巢都谐音。

      但是这接二连三的事情冒出来,若荷觉得不象是偶然发生的独立事件。跟密室的信息有关系吗?若荷想到了密室那个神秘的灯光,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898900/5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