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之破译红楼密码本

作者:东南一语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姽婳


      若荷说:“林四娘,就是林四娘。”

      看大家都不解,老妈也张着嘴,若荷开始解释:

      “第七十八回的时候,作者‘很突兀’地插入了一段林四娘的故事,宝玉被父亲叫去要求根据衡王和林四娘的新闻作一首《姽婳词》,纪念为报答衡王恩情而奋勇杀敌的姽婳将军林四娘。

      这一回的后面宝玉又写了悼念晴雯的《芙蓉女儿诔》,而晴为黛影,悼念的就是黛玉。巧的是,同一回里面,当时宝玉去找宝钗时,宝钗又刚好搬走了,离开了大观园。

      所以,林四娘的暗示、黛玉的‘死’、宝钗的离开,这一切都是关联的。”

      若荷现在已经完全熟悉作者的套路。

      四娘姓林,来自青州,青即黛,合“林黛”二字,腰间又是绑着“丁香结子芙蓉绦”。

      “但是怎么跟董小宛关联上呢?” 弟弟这个问题问得好。

      林四娘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明末,她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当时的林云铭在《损斋焚余》的《林四娘记》,还有王士祯、蒲松龄、陈维崧都在作品中提到了她的事迹,如宝玉所言:“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宝玉作的诗的名字就叫《姽婳词》

      而冒襄在《亡妾董氏小宛哀辞并序》中称董小宛:神犹姽婳。

      这篇哀辞中还写道:“屡欲详述子生平,学为诔以吊之。”他还说:“余业为哀辞数千言哭之,格于声韵不尽悉。”

      冒襄说要给董小宛做一篇“诔”,但翻遍《冒襄全集》,却没有这样一篇诔文。

      《芙蓉女儿诔》是不是很像呢?那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像。

      1)《芙蓉女儿诔》里面写:“妪媪咸仰慧德”。但这句好像与晴雯无关,晴雯在书里可是经常得罪人,即使是黛玉也没有做到让人人敬仰贤惠。

      2)里面还写到:“复拄杖而近抛孤柩”。拄着拐仗怎么都不像是宝玉。

      3)还有“及闻櫘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要死后共穴,怎么也不像十几岁的宝玉跟一个丫鬟的盟约。

      所有的都可能是冒襄对着已入宫的董小宛说的。

      若荷说:“这篇《芙蓉女儿诔》,我觉得是《红楼梦》里通篇最精彩的,那些措辞、文笔简直是。。。我不知怎么形容了。”

      (备注:此诔文八引《离骚》、《楚辞》,六引《庄子》。)

      “天哪,还真有可能呢,怎么有点像在说《古墓盗影》的感觉。”老妈笑着赞道。

      “嘿,我觉得是《达芬奇密码》。”弟弟也开心地说。

      这一说倒让若荷有点不好意思了。

      “那北静王是谁呢?”老妈依然惦记着这个问题。

      ”对,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主要还有一个小说人物创作的原因。《红楼梦》的甲戌本里北静王叫水溶,作者取名都是有含义的。

      《说文》里面解字:‘溶,水盛也。’

      又《楚辞·九叹·远逝》里面解字:‘彼淫淫而周流兮,鸿溶溢而滔荡。’‘溶”泛指盛大。

      所以,水溶即水流很大,与洪字意思相同。

      所以,董小宛入宫与洪姓之人有关?”

      只从书中内容分析的话,若荷得出这样的推测。

      “会是洪承畴吗?”老爸称奇道,“看来网上传董小宛入宫一说并非空穴来风。以前看到一个消息说,学者黄侃在大学讲授清史时曾说:‘小宛入宫,实顾亭林(即顾炎武)主谋,有献西施沼吴之意’。黄侃治学严谨,若他真说过这样的话,那可能性比较高了。”

      “老爸,历史上是怎么评判洪承畴的?”若荷急需信息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

      “他应该是明末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他作为明朝重臣,是难得的军事将领,却在松山之败后降清,沦为了贰臣。那次松山战役中,原本他是主帅,但当时的辽东监军张若麒不断干预指挥,在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时,各部总兵官又主张南撤,等到约好一起南撤时,大同总兵又提前率部出逃,总之,乱成一锅。再加上当时明朝国库亏空,无法支援粮饷,因而最终溃败。后来洪承畴投降后,指挥清军连战连捷,对于清朝来说,他是开国功臣,在推进汉文化以及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方面,他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很难用好人或坏人来判定他。”

      “那,有没有可能多尔衮的死与他有关呢。我查他的时间,他1647年因父丧,回乡守制。1648年四月奉召返京,再次入内院佐理机务。摄政王多尔衮对其慰劳备至,宠信有加。到1650年12月多尔衮突然打猎中摔下来死了。那年多尔衮三十九岁,一个常年征战的军人出去打猎却死了,不是很蹊跷吗?接着,顺治清理多尔衮党羽,但洪承畴并没有因为与多尔衮走得近而受到牵连,顺治依然很重用他。所以会不会是顺治利用洪承畴用计除去多尔衮的?不过这完全是我的推测,我没有证据的。”

      “这个确实没法证实了,不过这个想象力很丰富。”老爸笑着这么说。

      “好的,我懂了。我得再查资料去。你们放心,作者为了让我们看懂,埋的线索一定远远不止这些。”若荷开心得赶紧回房,她要趁着思路清晰,把线索都记下来。

      她觉得以前所有查的信息都在急剧汇拢过来。

      《红楼梦》书中的《芙蓉女儿诔》和冒襄写的 《影梅庵忆语》交替出现。

      1)《芙蓉女儿诔》: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

      从清朝入侵(浊世)到董鄂妃去世,正好16年:1660-1644。

      2)《影梅庵忆语》中还出现了杨贵妃的暗语:

      长生私语,乃太真死后,凭洪都客述寄明皇者,当日何以率书,竟令《长恨》再谱也!

      3)《影梅庵忆语》中,董小宛尽心尽力照顾生病的冒襄,董小宛曾说:“竭我心力,以殉夫子。夫子生而余死犹生也;脱夫子不测,余留此身于兵燹间,将安寄托?”

      后面还有一段话,姬谓余曰:“我入君门整四岁,早夜见君所为,慷慨多风义,毫发见微,不邻薄恶,凡君受过之处,惟余知之亮之,敬君之心,实逾于爱君之身,鬼神赞叹畏避之身也。冥漠有知,定加默佑。但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备历,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

      前面那段话在说董小宛愿意为冒付出生命,后面那段看着却像临别之语。

      若荷想起第七十回林黛玉写的《桃花行》,分明也是一首道别诗。宝玉一看眼泪就流下来了,认定只有林黛玉才可能写出如此诗句。

      这首诗: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一首诗中前面五句里面,就出现了8个“帘”字,这个帘作者一定把它赋予了含义。

      她继续查“帘”字的含义。

      A)古诗中有“一帘明月”的措辞。帘把日、月光都挡住了,日月不就是明吗?

      这就对了。

      B)《桃花行》诗中“东风有意揭帘栊”,东风是探春,影射了郑成功,郑成功当年率领大军北伐,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就是在“有意揭帘栊”。

      C)书中跟“帘”字相关的还有“杏帘在望”。出自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由黛玉帮宝玉写好了,偷偷扔了字条给他。这个杏又是指的探春。

      这是在盼着郑成功的复明。

      D)第十八回的回目“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也是用一个帘字隔断亲人。

      哇,一个“帘”字,作者就花了这么多心思。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898900/4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