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之破译红楼密码本

作者:东南一语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笑话


      (接上)
      4)对于宝玉写的《芙蓉女儿诔》,林黛玉听到后脱口而出说可以和《曹娥碑》媲美。

      而《曹娥碑》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它隐含着中国第一个离合字谜,

      话说三国时,曹操和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最后还是杨修破译了这个谜语,说答案便是“绝妙好辞”。

      他给曹操解释说: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辞”。

      所以“曹娥碑”有“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图腾,字谜的鼻祖。

      《影梅庵忆语》写到董小宛选废钟学《曹娥碑》

      这是不是侧面暗示书中、文中有大量的字谜?

      5)《影梅庵忆语》里写到他和董小宛花前月下饮茶,“静试对尝,碧沉香泛,东坡云:“分无玉碗捧峨眉。”写到了苏轼。

      而《红楼梦》中,妙玉招呼黛玉、宝钗、宝玉喝茶时,也讲到了苏轼。“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爮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峨眉”、“苏轼”,连这么细小的一件事,《影梅庵忆语》也写到了,是凑巧吗?

      “爮斝”“晋王恺珍玩”也藏着信息:西晋的王恺是文明皇后之弟,石崇是大司马石苞之子,当年两人斗富闹得沸沸扬扬。“爮”字藏着“苞”,“斝”藏着两张嘴和一个“斗”字。这个杯子是和宝钗有关的,但是目的是石崇还是王恺呢?

      现在看来,《影梅庵忆语》简直就是冒襄改《红楼梦》的写作提纲,全是code。

      若荷突然想通了前面薛潘讲的唐寅的笑话了,

      作者实在是高,吴门四子他专门漏了文征明,他不是要写庚黄,也不是要写唐寅,而是为了暗示文征明的笑话“庚寅”。

      笑话是这样的:

      文衡山,生年与灵均同。因取“唯庚寅吾以降”句为图书。有一守自北方来。闻知衡山善画。因问人曰:“文先生前更有善画过之者乎”或以“唐伯虎!”对。又问:“伯虎何名”曰:“唐寅。”守即跃起曰:“文先生屈已尊人如此!”人问何故,曰:“吾见文先生图书曰:'唯唐寅吾以降'。”闻者喷饭。

      文衡山就是文征明,唐寅就是唐伯虎,灵均就是屈原,“唯庚寅吾以降”是屈原描述自己出生年月的一句话。文征明也出生在庚寅年,因而就取了屈原的那句““唯庚寅吾以降”题图。这个笑话的笑点,是文盲太守把庚寅二字错认成唐寅二字。

      这跟薛潘把唐寅认错成庚黄一样的,薛潘最后还嘴犟说管他“糖银,果银”的。“果银”其实也是在暗示“庚寅”。

      那为什么要暗示庚寅?那个年代的庚寅年是1650年,也是前面提到过的虎年。这个时间一定是作者在意的。

      1)《影梅庵忆语》中几次提到这个年份:“客岁(客岁指去年,则1650年)新春二月,即为余抄选全唐五七言绝句上下二卷。是日偶读七岁女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之句,为之凄然下泪。至夜,和成八绝,哀声怨响,不堪卒读。余挑灯一见,大为不怿,即夺之焚去,遂失其稿,伤哉,异哉!”

      董小宛抄写的唐诗名为《送兄》,表达的是分离之痛,哀叹自己不能象雁一样归来。和书中宝钗的诗意相通。

      2)还有:“客春(依然是1650年,跟后面他四十岁相符合)三月,欲重去盐官,访患难相恤诸友。至邗上,为同社所淹。时余正四十,诸名流咸为赋诗,龚奉常独谱姬始末,成数千言,《帝京篇》《连昌宫》不足比拟。”

      但这里有漏洞。

      一)冒襄宣布的是董小宛1651年1月份去世,1650年的三月怎么会让朋友“谱姬始末”,末字代表了完结。

      二)龚奉常其实是1670年写的,他拖了20年才写成,前面已经分析过,他写的时候称还债。所以冒的这篇忆语只能是更后面。

      所以这里:冒襄说谎了,龚应该不是那个时候写的,董小宛也不是1651年“死”的,而应该是1650年离开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影梅庵忆语》并不是他在董去后2个月完成的,而是后面又补改了。补改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让大家读懂《红楼梦》。

      甚至不惜在开头描述陈圆圆,因为小说也是从香菱开始的。

      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不留痕迹地改还是能做到的。

      《帝京篇》是骆宾王描绘唐朝帝京繁华的长诗。连昌宫是唐代皇家最大的行宫之一,这首诗是元稹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提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

      这里特意提到这两首诗的名字,是在暗示京城、皇宫吗?

      而《红楼梦》书里,作者也一直在暗示:

      1)黛玉判词“堪怜咏絮才”,咏絮之才的是会稽才女谢道韫,原来以为是指谢道韫的文才,其实谢道韫还有手持兵器、带着家丁和女眷抗击贼寇的事迹。她也是现实版的林四娘。

      2)黛玉抽到的芙蓉花签,上刻“莫怨东风当自嗟”,是宋人欧阳修著名的《明妃曲》中的诗句,该诗的结尾说: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而王昭君(即明妃)是去匈奴和番的。

      3)黛玉在诗社的称号叫做“潇湘妃子”,当初宝玉给潇湘馆最初题的名字是“有凤来仪”,都暗示了她可能成为皇妃的结果。

      4)她写的五首诗《五美吟》写了五个女子(西施、王昭君、虞姬、绿珠、红拂),每个人都是坚贞的女子,但结局都是死亡或别离:

      林黛玉又叫颦颦,颦者西施也。西施入吴宫为吴王夫差之嫔妃以“惑其心,而乱其谋”。

      虞姬坚忠不渝,生死相随项羽。

      西晋歌女绿珠是石崇的宠妾,被当时专权的赵王司马伦身边的孙秀看中,对方派兵强取,于是为感激石崇之厚恩,绿珠跳楼自杀以保节。这里的石崇就是前面妙玉的杯子提到过的石崇。

      红佛女有眼光,看出识穷途的英雄李靖,理解并且愿意奉献一生。

      这5首诗放在董小宛身上,

      1,红佛女,有眼光,认为冒襄是英雄。 (董小宛对冒襄说:早夜见君所为,慷慨多风义,毫发见微,不邻薄恶,凡君受过之处,惟余知之亮之,敬君之心,实逾于爱君之身。)

      2,绿珠,被人看中,要被抢走。 (当时一直有清兵把秦淮乐籍美女掠去敬献宫内的做法,当时秦淮八艳已所剩无几,而冒襄当时也不在朝廷为官,没有势力保护董小宛)

      3,王昭君,保全冒家。(董小宛对冒襄说:竭我心力,以殉夫子。)

      4,西施,入皇宫,肩负使命。(宝玉在晴雯死后,对着芙蓉花道:我就料定他那样的人必有一番事业做的)

      5,虞姬坚忠不渝,最后自杀。

      若荷又去游戏中以薛宝钗的身份进入。下面这二个看戏的片段,以前看时完全不知何意,如今深解其意。

      1)第一个片段是第二十二回,在宝钗的生日时上演的《鲁智深醉打五台山》有一支《寄生草》,宝钗解释给宝玉听,令宝玉“拍膝画圈”佩服不已。宝钗念了整段: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
      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2)第二个片段是在宝玉的生日宴上,芳官唱了《赏花时》:

      “。。。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芳官唱这支曲的缘由是因为宝钗抽了寓为花王牡丹的花名笺,然后建议她唱一曲。

      而宝玉听曲时的举动是:

      只管拿着那签,口里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是书中把戏曲的唱词原句大段抄下来的唯二的两个地方。

      《寄生草》含了董小宛的董字(是千里草),鲁智深“遇林而起”,林是林冲。若荷不确定这两点是不是作者也在做暗示,但第一曲的意思很明白,在感叹“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第二曲则是讲“别忘了自己的使命,别忘了自己的归处”。

      宝玉颠来倒去念的“任是无情也动人”那一句出自唐代罗隐所作的《牡丹花》,是在指宝钗的“无情”离开是有原因的。这一句的后一句是:芙蓉何处避芳尘?而紧接着黛玉就抽到了芙蓉花。是在指黛玉在那样的乱世没办法避芳尘。

      薛宝钗还有一首词是颂柳絮的:

      《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蜂围蝶阵”这是乱世纷纷,这里也提到了“芳尘”,但这里宝钗表达的却是并不一定堕入泥尘的结果。

      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天。

      读着,有一种洒脱和勇气。

      所以这一阙柳絮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

      《临江仙》的词牌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后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用以凭吊水中仙子湘妃。

      宝玉曾经在王熙凤生日那天偷偷跑出去一直跑到水仙庵凭吊金钏儿(金钏儿影射了宝钗,这一点后面详细说)。

      一首词,就把宝钗、黛玉、湘妃、金钏儿都关联了。

      那么当时黛玉咏的柳絮又是怎样的呢?

      开头就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其中“粉堕百花洲”又是典出石崇、绿珠。前面说过的石崇在金谷园百花洲建高楼藏纳绿珠,后来绿珠在百花洲跳楼自杀。

      又是石崇和绿珠。

      *******

      《红楼梦》书中暗示了与洪姓之人有关,《影梅庵忆语》暗示了时间应该是1650年,顺治说董妃是1656年秋入的皇宫,那么这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898900/4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