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之破译红楼密码本

作者:东南一语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穿越


      随着冒襄的资料的完整,他的故事也出现在了游戏的第二个模式那里。这一晚,像是穿越了一样,若荷见到了1639年的他们。

      那一年,董小宛16岁,因家道中落而沦落青楼,凭着“天姿巧慧,容貌娟妍”、“女工织绣,弹唱茶道,样样精通”而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同为“秦淮八艳”。但她“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

      那一年,冒襄29岁,去南京应考,好友方以智告知,说董小宛“才色为一时之冠。”

      于是冒襄慕名前往,第一次却没能见到,那一次,董小宛因厌倦纷乱世事回了苏州。

      第二次,冒襄在考完回家前再次拜访终于得见,董小宛薄醉刚醒,在母亲的搀扶下与冒襄相见于庭院曲栏边。

      在冒襄的眼里,董小宛“面晕浅春,缬眼流视,仙姿玉色,神韵天然”。在董小宛的眼里,冒襄满腹才学,风流倜傥,又正直不阿,是“复社四公子”之一。

      两人一见钟情。

      但两人再见,已是三年之后的春天,这期间,两人家庭均有遭难变故,冒襄父亲深陷险境,董小宛母亲去世。与冒襄见面时,董小宛已经病了十多日,但两人的见面,却让她病好了一大半。

      第二日,冒襄去和董小宛告别,董小宛坚持登舟随路相送,这一送,“由浒关至梁溪、毗陵、阳羡、澄江,抵北固”就送了27天,冒襄劝她回去也劝了27天。

      船行至镇江金山,那一日,董小宛穿着一身“洁比雪艳”的红色薄蝉纱,飘飘如潇湘妃子,以致周围游人均以为仙女下凡。她对着滔滔江水发誓:“委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她不想再回苏州,希望追随冒襄。冒襄以要考试、父亲“滞危疆”等家事推脱,让她等到夏天他去考试再相约去南京,然后再做商量,董小宛“掩面痛哭,失声而别。”

      董小宛返回苏州后,“茹素不出,惟翘首听金陵偕行之约”,盼着冒襄履约前来一起前往南京,但冒襄却一直没有出现。等他不到,董小宛雇了一条小船自己前往南京,不料半路遇到盗贼,她躲在芦苇中好几天,船也损坏了,还断了三天的粮,好不容易逃脱来到了南京的三山门。

      为了不打扰冒襄考试,她又等多了两天才去见他,冒襄的同社好友都赞赏董小宛的深情及勇敢,为她写诗作画作为鼓励。

      当时冒襄的父亲也来到了南京江干,看到父亲平安脱险,冒襄“喜出望外”,无暇顾及董小宛,就随父亲的船去了銮江(仪征,即提过的吴扣扣的故乡),在那里等待考试发榜。

      董小宛再一次雇了一条小船去追冒襄,在燕子矾遇到风浪,“几复罹不测”。

      过几天,考试发榜,冒襄只中副车,一时沮丧离开。董小宛“痛哭相随,不肯返”,冒襄以严父要求速归以及赎身事件复杂而推脱。

      冒襄朋友也说:“辟疆夙称风义。固如负一女子耶?”认为冒襄不该负她。

      好在钱谦益柳如是夫妇闻知此事,立刻筹钱为董小宛赎身,并买了船送董小宛去如皋。

      因为落籍的事非常细琐,一直到了10月底才算完毕,这是后话。

      董小宛千辛万苦来到冒家,到如皋的那天已是薄暮降临时,她一切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就如林黛玉刚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冒襄正好陪父亲在拙存堂喝茶,不敢立刻起身去迎接。这一喝居然喝到了四鼓半夜2点。好在冒襄的原配苏氏见他不来,就把董小宛安顿在别室。

      至此,董小宛洗净铅华,专研女红,她绣工别致,“针神针绝,前无古人”;专研饮食,别出心裁做出董肉董糖秋海棠露等等各式食谱;服侍家人,管理家中应酬、日用之费;督促冒的两个儿子读书,帮助冒襄整理资料。

      闲暇时与冒一起赏月观花品香饮茶。

      春天,看满园梅花飘香似雪;夏天,一起月下纳凉,“与幼儿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秋日赏菊,人在菊中,菊与人俱在影中;冬日两人静坐香阁,细品名香。董小宛“每慢火隔砂,使不见烟,则阁小皆如风过伽楠、露沃蔷薇、热磨琥珀、酒倾犀斝之味,久蒸衾枕间,和以肌香,甜艳非常,梦魂俱适。”

      可惜好景不长,战事纷起,一家逃难流落在外,数次遭遇盗贼。

      路上,冒襄一手搀扶母亲,一手牵着苏氏,他回首关照董小宛一定要跟紧了,董小宛跌跌撞撞,跟着后面连夜赶路躲避盗贼。

      这一路,“或一月徙,或一日徙,或一日数徙,饥寒风雨,苦不具述,卒于马鞍山遇大兵,杀掠奇惨”,全家只逃出了八口之人,所带财物均遗失了。

      随后,冒襄几度病重,董小宛悉心照顾,“横陈榻边,寒则拥抱,热则被拂,痛则抚摩”,“汤药手□□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而病中的冒襄时时会发怒,“失常性”,董小宛“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

      董小宛说:“竭我心力,以殉夫子”。

      冒襄感叹:“余何以报姬于此生哉!姬断断非人世凡女子也。”

      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细细描述他和董小宛所经历的种种细节和他对她的以前的态度,毫不顾忌后人会怎么评判他,他说:“余得燕手报姬,姬死无恨,余生无恨。”

      他在《影梅庵忆语》的最后一段还写到了他的梦:

      三月之杪,余复移寓友沂友云轩。久客卧雨,怀家正剧。晚霁,龚奉常偕於皇、园次过慰留饮,听小奚管弦度曲。时余归思更切,因限韵各作诗四首,不知何故,诗中咸有商音。三鼓别去,余甫着枕,便梦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姬;急询荆人,不答。复遍觅之,但见荆人背余下泪。

      余梦中大呼曰:“岂死耶?”一恸而醒。姬每春必抱病,余深疑虑,旋归,则姬固无恙,因间述此相告。姬曰:“甚异!前亦于是夜梦数人强余去,匿之幸脱,其人尚狺狺不休也。”讵知梦真而诗谶咸来先告哉?

      冒襄梦见董小宛死了,赶紧跑回家,董小宛也告诉她做梦梦见被人抢去了。然后通篇悼文就突然结束了,突然结束得让人生疑。

      老爸昨天在从水绘园回来路上也说起过:“我发现冒襄挺迷信的,看资料介绍,他很相信与董小宛抽到的那个同样的诗谶,他还特意写过一篇梦记讲自己梦中的神奇经历,还有他母亲生病的经历也写的很神。”

      那个诗谶是什么呢?

      冒襄说:得“忆”字,盖“忆昔兰房分半钗,如今忽把音信乖。痴心指望成连理,到底谁知事不谐”。

      这个诗谶董小宛也抽到了,他们的朋友测他们俩的事时又抽到了。

      冒襄觉得“痴心指望成连理”那句话不吉利。后来冒襄曾把“比翼”、“连理”刻在董小宛的手镯上。

      他自己这里也说难道梦是真的?用诗谶提前来暗示?

      但是这样的说法,却是把梦中“被抢”当作了诗谶的结果。等于承认了董小宛被抢?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898900/3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