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

作者:南葶苈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辟谣及简述几条与武曌相关的基本知识


      【辟谣及简述几条与武曌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一、名字。

      (1)我习惯称呼武曌,“曌”字是“照”字的武周制改新字。由于“李重照”改名避讳,因此暂不确定武曌是否原名“武照”。(2)“则天”是武曌退位后的尊号,不是名字。(3)《新唐书》“赐号武媚”,很大可能摘自野史。李旦贤妃名“王芳媚”;武周时期墓志“大周故刘郡君墓志铭”称墓主人名“刘媚”;从显庆直到武曌称帝期间,“媚”字完全不需避讳。(4)《新唐书》“武氏讳珝”,“珝”字是“曌”字的网络排版错误。(5)通过避讳错误推测包括“武华姑”、“武约华”、“武约”等。影视剧《无字碑歌》“武华姑”,是对避讳武曌祖父“武华”的误读。同样地“武约华”、“武约”,是因“武士彟”的“彟”读作“yue”。(6)影视剧《武媚娘传奇》“武如意”纯属虚构,武周时期有年号“如意”,武曌不会不避讳自己原名。(7)“武元照”、“武元华”,中间“元”字取自武曌兄长“元”字辈,古人起名男女行辈不用同字。

      第二、年龄。

      (1)武曌神龙元年(705年)去世,《唐会要》“年八十一”,《旧唐书》“年八十三”,《新唐书》“年八十一”。古人通常使用虚岁,以最早《唐会要》为准,武曌生于624年。(2)有人猜测武曌属鼠(628年),以及武曌怕猫。萧氏诅咒本就子虚乌有,整篇故事纯属瞎编。《旧唐书》和《太平御览》只记载到“缢杀之”。封建史学家对武曌的污蔑,诸如王氏萧氏违背生理学常识的死亡方式,以及杀死亲生儿女,我早就写过文章澄清了,此处不做赘述。

      第三、无字碑,无字不是出于武曌意愿。

      无论是说武曌自谦、自大,还是说武曌“任由后人评说”,都是非历史专业的文人或者现今网友的个人臆想。

      无论皇帝,还是普通人,墓志向来不是自己书写,不会有人活着时说自己要立什么墓碑。

      有一段历史时期,皇帝陵寝立碑,间隔还有一段时期不立。武曌当年恰好为李治立了“述圣纪碑”,乾陵东面需要对应有一块碑。《旧唐书·韦思谦传》记载:“子(韦)承庆......制撰《则天皇后纪圣文》,中宗称善”。《则天皇后纪圣文》与《述圣纪文》几乎同义,极有可能就是无字碑的碑文。但由于后来政权屡次更迭,统治者无暇顾及,而且对武曌的定位也发生变化,因此碑文并未刻上去。

      第四、武曌跟儿子们关系不好吗?李弘为姐姐求婚遭到武曌嫌弃?李显、李旦整天害怕被武曌杀掉?

      (1)李弘是最温良的孩子,不像某些电视剧中瞎编的,跟母亲武曌作对。李弘自幼病弱,因此受到李治和武曌许多额外关照。李弘为姐姐们求婚,武曌欣然同意,并且没有因此对李弘产生任何意见。当时李治只有40岁,李下玉和高安公主年龄至多20岁以上。太平公主尚且17岁才嫁出去。李世民终于想起出嫁一直被他囚禁的侄女李婉顺时,李婉顺17岁。武曌后来临朝杀李素节、李上金时,仍能放过李下玉和高安公主。李世民也杀侄子,留下侄女,毕竟古代不需提防女性后嗣的政治威胁。(2)唐代还未出现武曌杀子杀女的污蔑之言,李显、李旦完全不需像看过宋代史书的穿越者那样,整天担忧母亲武曌杀了他们。(3)只有李贤跟母亲武曌关系不好,因为李贤企图政变推翻李治和武曌,所以事前找寻各种理由,假装为谋反树立正义旗帜。

      第五、某些影视剧声称因为武顺之死,武曌与母亲杨氏关系破裂?

      武曌与母亲杨氏关系一直很好,这也侧面印证武顺之死与武曌无关。无论生前身后,武曌跟母亲杨氏不曾有过一点矛盾。(1)杨氏病重时,武曌派女官刘氏前去慰问。杨氏去世后,武曌从驾幸少林寺作诗感怀。武周长安二年,这时已立李显为太子,武周时加封尊号即将自然消亡,武曌又想起有必要为母亲留下记录,因此立碑纪念杨氏。(2)杨氏三观很正,与武曌没有矛盾,同理可证武曌三观很正。顺陵碑文记载杨氏早年宣言:“当使恶无闻于九族,善有布于四方。”武曌与母亲杨氏相处融洽,这也证明武曌并未做出让杨氏无法接受的“使恶有闻于九族”的事情。

      第六、听说还有一条特别沙雕的误解:居然有人以为武曌在感业寺(永徽初)认识了隔壁白马寺僧怀义,因此早就建立了感情基础。

      (1)白马寺在洛阳,感业寺在长安。现在分别在河南、陕西省,怎么会被说成隔壁?(2)薛怀义如果当时已经成年,到武曌临朝时,那有多老了?还能用吗?

      第七、武氏诸王没一个好人?武氏诸王都是废材?武氏诸王在契丹叛乱时拖后腿?

      (1)封建史学家抹黑武曌时,顺带也抹黑武曌亲戚,让人以为武家女人都是淫/妇,武家男人都是奸夫。比如笔记小说描写武三思跟女妖谈恋爱。贺兰敏之一系列性犯罪行为,别的或许确有其事。但如果真跟祖母杨氏乱/伦,恰恰会被严格保密,后人别想知道。(2)从《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系列,可见武氏诸王文采斐然。再比如,可以看一下武三思撰文《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文并序》。武氏诸王是否无能?至少文采方面足够优异。(3)契丹叛乱总共历时十三个月,武曌对契丹可谓速战速决,这让武氏诸王如何去拖后腿?契丹叛乱期间,与契丹人杂居的一些武周百姓确有接受契丹贿赂,帮助传递消息,属于卖国贼性质。因此需要严格执法,进行一定恐吓。

      第八、上官婉儿因为男女关系遭到毁容吗?上官婉儿参与过神龙政变吗?

      (1)《旧唐书》仅仅记载“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因为二张出自明清艳/情小说《控鹤监秘纪》,因为宰相出自野史《北户录》,皆不可信。或许当时上官婉儿牵扯到谋反事件中,不论她自己是否自愿,律法上要求必须诛三族,但是武曌不舍得杀。又或许整件事纯属文人编造,后来被宋人写进史书。(2)从神龙政变后出土宫女墓志碑文来看,哪怕是当时的宫女,只要有利于政变也会被记上一笔。但是上官婉儿墓志碑文完全不记载她对神龙政变有功,因此上官婉儿没有参与神龙政变。

      第九、武曌四名男宠,没有一个好下场?武曌对待男人,听话就留着,不然直接弄死?

      (1)薛怀义之所以被杀,不是因为小的过错。存在较大可能性,薛怀义故意焚毁明堂。官方虽声称明堂自然火灾,但武曌在一定程度上心虚。火灾发生后,武曌创作《明堂灾手诏》,其中“制书”的“制”改回“诏”字。《春秋》对有过者直呼其名,武曌自言与“曌”同音的“诏”字,用以表达罪已。薛怀义火烧明堂,触犯“十恶罪”之二“谋大逆”,即“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薛怀义触犯律法,已是死罪,遭到诛杀实属正常,责任当然不在武曌。(2)明堂大火后,正史没有记载沈南璆具体去向。侍御医属于正七至从六品正经公务员,猜测其后或许自动退役,或许与二张共侍一妻但宠眷不深。明代小说《如意君传》声称沈怀谬(第二字错误,第三字活字印刷导致错录)为满足武曌强烈欲望,服用丹药暴亡,只是为了迎合读者恶俗趣味进行虚构创作。加之小说创作时距离人物生活年代久远,不足为信。凭借侍御医专业水准,不会服用对身体有害物质。况且武曌年纪大了,哪来这么强烈欲望?因此沈南璆不可能是被武曌玩死。(3)张易之、张昌宗政变被杀。主谋是五王,甚至包括李显。武曌也是政变受害者之一,二张之死,责任更不在武曌。

      第十、二张吃烤活鹅吗?二张尸首被人吃了吗?武曌为了二张逼杀孙子孙女吗?二张的妻子被武曌杀了吗?奉宸府(控鹤监)里有三千美男吗?

      (1)二张吃烤活鹅出自野史《朝野佥载》,在《唐会要》、《旧唐书》、《新唐书》与《资治通鉴》均无此记载。二张侍奉武曌多年,难道不清楚武曌心思?武曌刚开“禁屠令”,就敢虐待动物?这么做肯定失宠。因此,所谓“二张吃烤活鹅”纯属小说家言,后人污蔑。(2)《旧唐书》只记载到二张首级悬于天津桥为止,没记载尸首被吃。《新唐书》为了宣扬李唐正统,提高神龙政变效果,抄袭来俊臣的结局,故意加上这则污蔑。吴宓反对批判《红楼梦》时曾经比喻“解剖尸体不必拿美人的遗体解剖。”对于美男的遗体,人们难道下得去口?二张又不像来俊臣让人深恨,因此不会被百姓报复。(3)武曌从不因言杀人。在武周朝,臣子即使上疏批判酷吏,也不会被杀。武曌在697年诛杀来俊臣后,再也没有宗室、大臣被诛。当时民间调侃二张,唱淫词艳曲《契苾儿歌》,尚且不被定罪。孙子孙女外孙当然不可能因此而死。李重润作为嫡长孙,杀之动摇继承顺序。即使为了政治稳定,武曌也不会杀李重润。三人可能调侃过二张,武曌提醒李显教育孩子,李显教育过度逼死李冲润、武延基,而李仙蕙明确记载死于难产。也有可能三人之死完全跟此事无关,后世为了强调神龙政变正义性,将之附会成因二张获罪。(4)鉴于古人早婚,二十岁应该结过婚,但史书没有记载二张先前婚姻状况。可以试想,如果杀死别人妻子,再把人放在枕边,难道这人不存在潜在危险吗?因此可以推测,二张对妻子是走正常渠道离婚。(5)侍奉女皇总要一心一意,但奉宸府(控鹤监)其他官员仍有家室妻儿,而且兼职其它官位。设立奉宸府(控鹤监),主要目的是为二张争取好名声。奉宸府(控鹤监)的真实性质是乐团、诗会,具体职责是作曲、编书,学术成果有《三教珠英》。

      第十一、武曌丢失领土很多,对外战争“十战九败”丧权辱国?杀程务挺和黑齿常之是自毁长城?

      古人重视内地农业生产,从不将不受中央管辖的都护府视作领土。近年出现这类说辞,纯属大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对待历史着重强调领土问题。那些企图批判武曌的人,总能找寻各种理由。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曲解“都护府”的概念,从而混淆领土的概念。他们又故意强调武曌丢掉的芝麻(漠北,今外蒙),忽略得到的西瓜(安西四镇,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1)这些人用以攻讦武曌丢失领土的地图来自一张视频截图,该视频时间跨度极大,制作不精细。其中存在许多错误,也有许多中间过程帧数不够、跳跃过大。比如后突厥不是突然变大。实际上,根据杜佑《通典·边防》,后突厥据地万里是到唐代景龙年间(707-710年)。(2)根据我在【武曌执政时期的对外战绩】中详细统计,武曌执政二十一年间对后突厥九战七胜,对吐蕃七战四胜(其中一次战败疑似非正面冲突,因而或可作六战四胜)。那些造谣“十战九败”的人,难道不识数?(3)后突厥是在高宗时期独立,不是在武曌临朝时期,也可以被说成武曌丢失领土?看来在某些人眼里,好的功绩都属于男人,出现纰漏归结于女人。(4)武周时期能打胜仗的将领包括唐休璟、郭元镇、王孝杰、张仁愿、李多祚、沙吒忠义等,甚至还有出将入相的魏元忠、娄师德等。武曌杀程务挺是在敏感时期,为了政治稳定非常必要。而黑齿常之死于酷吏政治影响,与武曌没有直接关系。朱由检也杀边关大将,而且是亡国之君,却被某些人大肆赞扬,这群网友双重标准的神逻辑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第十二、武曌执政杀人很多吗?武曌擅长内斗?外战不行?

      (1)武曌执政期间内斗所谓“成果”,根据《旧唐书》、《新唐书》与《资治通鉴》全部累加统计,被杀宗室、大臣加起来总计一百二十九名。其中包括许多与历史不符或者存在争议,以及触犯律法、罪有应得的人。《新唐书》与《资治通鉴》大肆罗列武曌杀人记录,尚且仅是这样低的数据。武曌杀人数量不多,比武曌杀人多的男皇帝数不胜数。武曌实在算不上暴君,那些比武曌杀人数量多的男皇帝尚且不被历史学舆论定位为暴君。当你发表这种观点攻讦武曌时,你已经在性别双重标准了。现在是公元21世纪,人们依然热衷于批判女性、宽容男性的性别双重标准,可以想见公元7世纪的性别偏见到底多么严重!当时武曌施行酷吏政治实属无奈,毕竟女人称帝阻碍太多。封建士大夫对女性偏见很深,对于谋反问题,武曌不得不紧张对待。但凡当时环境能允许女性顺利继位,武曌绝不会这么做。酷吏政治并未破坏国家法治,也未产生过坏影响,详见我的文章【武曌执政时期“酷吏政治”的真实情况】。另外,武曌杀的人不是很多,但放的人更多。根据《旧唐书·本纪》统计武曌执政21年间大赦24次,根据《新唐书·本纪》统计则多至28次,平均0.75-0.875年大赦一次。这与中国其它朝代相比,是非常高的比例。武曌每一次大赦,都放过了许许多多的人。(2)武曌执政时期外战情况,详见第九条,以及我的文章【武曌执政时期的对外战绩】。

      第十三、武曌设立铜匦,是用于告密吗?

      武曌设置铜匦的目的是调查民意,铜匦的效果则是“人间善恶事多知悉。见《旧唐书》:“(垂拱元年)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关于铜匦是否用于告密?可以仔细分析铜匦四格的功能:东面(延恩匦),用于自荐求官(许求官爵者封表)和拍马屁(上赋颂),完全与告密无关;南面(招谏匦),用于给统治者挑错误,针对武曌本人(言时政得失及直言谏诤者投之),完全与告密无关;西面(申冤匦),用于申冤(得罪冤滥者投之),甚至可以中和“酷吏政治”的有害后果,完全与告密无关;北面(通玄匦),用于通知统治者“超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玄象灾变),以及对外战争策略(有军谋秘策者投之,这句文言文的理解,不是投之者告知哪里有军事密谋,而是投之者自己的军事策略),完全与告密无关。铜匦四格的详细功能已经决定,铜匦不是用于告密。

      暂时想到这几条,以后留待补充。

      ——南葶苈子于2020年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762663/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