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过年过节
因为家里用的是灶,所以煮出来的饭特别香,家里人回乡下的时候,都抢着灶里的饭吃,不乐意吃电饭煲里的,说是木头烧出来的饭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灶里的饭不仅香,往往还带着一层锅巴,外沿还有一圈像大白兔奶糖中间那层可以吃的糖纸一样薄的“锅巴”。打开锅的第一时间就是把外沿那一圈扒下来塞嘴里,不用嚼直接就化开了。
再是用铲子把饭扒拉开,翘起底层的一块锅巴用手拿出来,烫得双手不停互换呼呼吹气。
再去饭桌上夹菜,红烧肉,干菜,青菜等夹到一半的锅巴上。装的差不多了,把另一半合上,双手用力裹,把锅巴粘起来,把里面的菜裹得实实的,成一个长圆柱体。这时吃起来就别有一番风味了。
就是现在长大了,牙口不好了,美味的锅巴也不能吃了,更何况最近还在长智齿,很多美食也不能吃了,真不知道为什么要有智齿这种没用还疼的东西。
清明节前几天,家里会开始做准备。小孩子也只对吃的感兴趣,所以记得的就是清明果,我家那边叫青果,而且甜的咸的都做。
大概清明节一周前,家里人会挎着大篮子和剪刀出门。去河边或者田里剪青,用来做青果。
说是叫青,其实就是矮小的艾草,那种正面青色背面带着银色的艾草。但我家那边把可以做青果的艾草叫“青”,把那种用来挂着的泡脚的泡澡的叫“艾草”。
青往往长在河边的泥土里,芦苇的旁边。挎着篮子和一群人越好,沿着河边一路走去剪去,剪个一大篮子回家。
清明节那段时间并不热,也不是很冷,剪青也是挑着晴朗的日子去的。我也会跟着一起去,但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也就是为了出去玩玩。太阳晒得也很舒服,青多的地方要花好一会剪,我就在一旁倒在芦苇上,衣服脱下盖过脸,躺着边晒太阳边睡觉。
做青果这种活动也是大家一起来帮忙的,流水线分工。
青煮好弄好摆到桌子上,两个人换着按揉。揉好的青里揪出一坨放一旁,有人拿着按压的板子在旁边等着,搓成球型放到板子上。板子像是两块顶端合在一起的方形乒乓球拍,把球型的青放在两块板子中间。控制好力度往下按,一块厚度适中的皮就出来了。
这可是门技术活,皮压得厚了,包出来的青果就不好吃也包不下什么菜,一口咬下去全是青。皮压得薄了,人也不好包,容易破。所以这一环节都不让小孩上,玩玩可以,真干不行,省的浪费。
再往旁边一甩,这边就是包馅的区域了,包馅的人最多。前边放着几盆做好的馅料,先说咸的吧。咸的馅料一般是由自家腌的雪菜,肉,豆腐组成,反正我只能看出这几样。一盆辣的一盆不辣的。
拿到压好的皮后,一手捧着,一手拿筷子夹菜。菜量也要适度,少了吃青么,多了包不下。
把菜夹到皮的中间,半边的外沿抹上水,再把两边合上,掐出花边来,这一个青果就算完成了。完成的青果像一个大型的青色饺子一样,就是花边和饺子不同。
我老是掐不好花边,能开头收不了尾,丑了吧唧没有规律,一看就知道哪个是我做的。
奶奶家的甜的青果分豆沙馅和没有馅,通常是做成扁圆型。
塞好馅后搓成球放到模具里。模具像一块乒乓球拍,“拍子”上挖一个圆形的洞,里面刻着花样。
压好型之后拿着模具在桌子上磕几下,一个成型的表面带着花样的甜青果就完成了。
甜咸青果的样式不同,好区分。
桌子上放不下了,就有人拿着盆过来收,把青果放盆里,提到灶上去蒸熟。这些当场蒸熟的是分给来帮忙的人吃的,忙碌完后吃几个自己的劳动成果,美滋滋。而且刚做好的青果,很新鲜,再配上这个氛围,一次性能吃好几个。
其余的就是收到冰箱里冻着,想吃的时候拿出来蒸。
清明留下的艾草,泡澡治感冒特别有效,小时候有一次感冒了,奶奶把家里收着的艾草拿出来煮一锅黑黑的水,倒进澡盆,不能掺冷水,得自然放凉。可以忍受了就赶我进澡盆,拿板子把澡盆的空隙堵住,让我在里面泡个一段时间。泡完出了身汗,神清气爽,感冒也就好了。
还可以用来煮水喝,也可以用来治风湿带来的疼痛。
小时候有看过奶奶做艾灸,是一种土方子。切一块生姜放在疼痛的地方,再拿一团干艾草捏实,点着艾草,放在生姜上。等一处烫了就挪到另一边,慢慢地把疼痛的地方都烫个几遍就可以了。奶奶说特别好使。
奶奶还有一个土方子,全村就奶奶会弄。
小时候偶尔头疼,不知道什么缘故,奶奶就说我是被吓着了,要“收吓”。
所谓“收吓”,就是挑几根筷子,用一个碗装上水,把筷子握在一起竖着放进装了水的碗中间。然后用手撩碗里的水,把筷子打湿,嘴里不停念叨着什么。然后走到我面前,用筷子一头点一下我的嘴唇,再反过来用另一头开始绕着我头顶转,嘴里反复念叨着什么。
大致好像是叫谁干什么来着,土话等级不高,这涉及到了我的知识盲区,不懂。
几遍下来算是收好了一半,把我赶开,说是那个地方我不能坐了,换个地。然后把筷子竖着放到碗中间,继续边撩水往筷子上浇边念叨刚刚“收吓”的那句话。过一会筷子就立在碗中间了,而且是必须立在碗中间。等到筷子倒了才算这个“惊吓”是收完了。
神奇的是竟然百试百灵,玄学吧。
奶奶是信佛的,这些无非也就是上身什么的,筷子自然倒了就代表上身的走了。
有一次那几根筷子到了第二天也还没倒,我的头疼也没好,奶奶说比较严重,对着筷子骂了几句,然后拿把菜刀,对着筷子劈下,才算是好了。
可惜奶奶去世了,村里有孩子受惊吓病了也没人会弄了,奶奶嘴里的那句话我再也没机会弄懂了。
我是奶奶最疼的小孙女,家里有些人有梦到奶奶,也有被托梦。但我却一次都没梦到,他们说奶奶疼我,知道我是很容易被吓到的,所以从来不来找我。
端午节,包粽子。包粽子的粽叶也是家里自己去摘的,粽叶长得位置更挑,都长在水边的坡上,摘起来可废力,得做好弄湿鞋袜的准备。
摘下的粽叶得先在锅里用水煮一通,再放到冷水中浸泡。随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我家的粽子也是分甜咸的。
照样是大伙来帮忙,农村就是这点好。一盆糯米是用酱油(好像是这个吧,我也分不清)拌好的,一盆是干干净净什么都没加的糯米,一小盆加了花生的糯米。两三盆是弄好的菜和肉,是用来包咸的粽子。一盆豆沙和一碗蜜枣,用来包甜的粽子。
包粽子不需要流水线,大伙围桌一坐,就开始动手了。
拎出两片大小差不多的粽叶,大概三分之一出折起,折出一个漏斗状,一勺糯米装进“漏斗”,一块馅料放到糯米上,再一勺糯米盖上馅料。多出去的粽叶盖上来,拿绳子捆好,一个粽子就诞生了。不同的粽子用不同颜色的绳子便于区分。
老实说,我最爱吃的就是干菜肉馅的和豆沙馅的。
奶奶还会包一头尖尖的粽子,看起来就像是个细长漏斗一样,我很喜欢,所以奶奶总是会给我专门包几个留着给我吃。现在家里应该没人会了吧。
年前,奶奶家也会做年货,一些吃的东西。比如馓子,比如冻米糖,这两样是必做的,也是奶奶最爱吃的。
我们那的馓子有点不一样,不是细长条。
弄好的面团压扁,切下一小块两头长的菱形,竖着往中间切道一口子,把一头长的拉过来塞进去,再一拉,就做好了,可以放进油锅炸了。很好看,松松脆脆甜甜的,两三口就能吃完一个。
还有冻米糖,不过我没记住怎么做,印象里只有一堆白色混着一些黑色的像米粒一样热乎乎的东西放进了模具里,然后压一段时间压实。取出来后就是长长的一条,用到切成一块一块长方形。那个超甜,还有点粘牙。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