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变之大宋皇位

作者:闲听竹林细雨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即位风波


      历史的车轮从不曾停止,但是车轮的方向却可以因某个人而改变。无声无息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进了大宋王朝。
      公元960年赵宋的开国之君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取后周而代之。当时在所有人的眼中这次政变不过是北方第六个短命的王朝而已,不曾想它却改变了历史的方向。
      自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梁,名义上统一的大唐帝国已经彻底土崩瓦解,进入史称“五代十国”时期。然而赵宋王朝的建立却改变了这一历史趋势。
      公元963年灭南平;965年灭后蜀;970年宋灭南汉;975年灭南唐,赵匡胤的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彻底震惊了分裂的中华大地。随着这一切军事行动的进行赵宋王朝逐渐有了统一天下的趋势。然而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晚赵匡胤的突然去世改变了这一趋势。太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皇位出现危机。
      这段波云诡谲的历史就从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晚的一场大雪开始了。
      傍晚时分开封城就飘起了雪花,此时漫天飞舞的大雪已经将整个开封城笼罩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平静地世界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了。

      这是当朝宰相赵普的府邸。
      这一段时间赵普身体不适,失眠非常严重,所以自己住在花园东北角一个僻静的院落中。晚上是严令任何人打扰的,所以上夜的仆人都不敢惊醒赵普,赵忠友无奈只得自己前去叫醒仍在睡梦中的主人。
      赵普似乎是被外面的嘈杂声吵醒了,隔着窗户问道:“什么人在外面?”
      赵忠友急忙回答道:“老爷,是小人,出大事了。”他的声音十分急促,赵普知道如果不是有紧急情况他的管家是绝不会深夜来这里的。他赶紧披上大氅,打开了房门,看见老管家满头大汗的站在门外。
      “快进来。”随即赵忠友关上了房门。
      “怎么回事?”
      管家跪下哭到:“官家殡天了。”
      听到这个消息,赵普身子便不由自主地往下沉,还好被跪在地上的赵忠友扶住了。不过片刻地功夫,赵普便已经稳住了心神,说道:“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消息是怎么得来的?”
      “回老爷,是王公公派人送来的。”
      “他人呢?”
      “在前厅等候。”
      “快带进来。”
      不一会儿小内监便被带了进来,赵普问这个小内监:“是王公公让你来禀告本官的?”
      “回大人的话,是王公公让小的来的。”
      他接着问:“此时宫门早已下钥,你是如何出来的?”
      “回大人的话,小的是和王公公一起出来的,只是王公公被晋王府的人叫走了,他老人家让我悄悄的来给您送信。”
      赵普连叫不好,“小公公,辛苦了。你现在立马回宫去,这件事的利害你是清楚的,不必本官详说,怎么回复王公公你应该清楚吧?”
      他看了一眼赵普说:“小的明白。”
      赵普吩咐管家说:“你立马派脚程最快的人去打探晋王府的动向。希望现在的行动不晚。”
      赵忠友说:“咱们在晋王府外一直有人盯着,一有消息我们立马会知道。”
      “你再派人去看看。再命人备马,立刻进宫。”
      他们走到大门的时候迎面碰上刚刚下马的朱三。
      赵普赶紧问道:“晋王府有什么动静?”
      “老爷,晋王已经进宫了。”
      “什么?进宫了?”赵普脸色变红,哇的一口鲜血喷出。赵忠友本想背起赵普奈何岁月不饶人他是在是背不动,就让朱三把赵普背进了书房。他知道现在不能进后宅,等主人醒来以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向晋王府。
      晋王府的消息比赵普的消息更加灵通。就在一个时辰以前,晋王府门口就坐着一个人,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他在晋王府门口徘徊许久便顺着宫城的方向走了过去,在路口碰上了刚刚出宫的王继恩。
      王继恩问道:“德玄何以在此?”
      程德玄答道:“晋王偶染微恙,唤小人前去诊治,只可惜小人医术不精,只能来迎接大人前来医治。想不到小人运气不错竟然能碰见您深夜出宫。”
      王继恩说:“哦?德玄医术精湛都无法医治,我又有什么办法。”
      “此病非药石可医。”
      “也罢,我开一剂药引子,至于能不能治还得看晋王。”
      两人对视一眼,都心知肚明指的是什么事情。此时的王继恩心中犹如油烹一般,心知自己果然猜对了。今晚的事情和自己面前的这个人脱不了干系,更和他们要去的地方密切相关,但是他现在能做的只有默默祈祷上苍一切顺利。他心里在打转,现在应该怎么办?
      他转身向后,对身后的小太监说:“王三儿,你不用跟着了,回宫去吧。记得照料好宫内的事情,对娘娘说我立马就赶回去。”对这个小太监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事情有变让娘娘准备应急的办法。他感到庆幸的是他已经做好了应对突发事件地准备。
      晋王府外一切如常,跟在王继恩身后的小太监前来敲打门环,三声响后,便有侍卫打开大门。看见是王继恩和程德玄立马把二人迎进晋王府中。侍卫知道王继恩和程德玄是晋王府的常客,二人都是晋王的重要谋士,他们在晋王府的地位非同寻常。
      他们刚进晋王府大门就看见晋王府的管家迎面迎过来。这位总管半百的年纪,长着三绺花白胡须,脸上都是褶子看起来似笑非笑。立马向他们二人施礼道:“恭迎王大人、程大人。”
      王继恩道:“李总管不必多礼,王爷在哪里?”
      总管说:“王爷在书房恭候。”
      “头前带路。”
      今晚注定是不平静的一晚,晋王晚上与赵匡胤一起用的晚膳,那一句“好做、好做”至今仍然萦绕在他的脑海。所以从宫中回来他并没有入睡,自己在书房踱步。又想起宫门口和老丈人说的话,他实在是做不下去就让下人去请人。
      李总管推开门王继恩走进屋里发现,书房里坐着不少人,都是晋王网罗的朝中大臣。有参知政事薛居正、吏部、礼部、户部等部的官员,还有一些武官。
      王继恩看见晋王倒头下跪,晋王赶紧走过来将他搀扶起来。
      王继恩道:“王爷病体如何?”
      晋王哎了一声。
      王继恩接着说:“我给王爷带来一个药引子。”
      晋王问道:“哦?什么药引子?”
      王继恩道:“陛下归天了!”
      “怎么?晚膳是皇兄还康健如常怎么会突然……”不等把话说完,晋王早已泪如雨下。他在用衣服擦泪之时用眼角偷偷扫了一眼程德玄,程德玄微微点头,王继恩没有发现他们这些小动作。
      王继恩道:“殿下,现在不是悲伤之时应该为身后计啊。皇后娘娘让我请大皇子进宫即位,我趁此机会赶紧来通知王爷。”
      薛居正也赶紧说:“王爷您现在应该赶紧进宫,抢得先机。”
      王继恩道:“殿下不可推脱,先进宫再说。”其他人也都支持王爷进宫。从他踏入晋王府看见那些盔明甲亮的卫士之时他就知道晋王早已有所准备。
      晋王虽然对进宫稍有迟疑但是为了那把天下独一无二的椅子他也只能冒险一试,因为他手中还有一张王牌。这张王牌就是他的岳父,殿前都指挥使符彦卿,不论如何符彦卿都能保住他的性命。况且今天晚上是符彦卿当值,晚宴结束出宫时他还曾见过老岳父,将皇兄的话都告诉了他。符彦卿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让他赶紧出宫去。
      晋王道:“也罢,进宫。”
      当他们走到门口之时正好看见符彦卿,符彦卿早知道王继恩出宫的消息但是不知道他去做什么。现在看见王继恩和晋王一起走来便赶紧迎上来,问道:“深夜进宫所谓何事?”
      王继恩道:“官家归天了。”
      符彦卿问:“怎么突然?”
      王继恩道:“现在不是说话之时,我们得赶紧进宫去。”
      “好。”刚走出去没几步,符彦卿就赶紧赶来问:“这件事情可告诉大长公主了?”
      他们二人对视一眼,两人都发现自己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个人,这个人虽然多年不问朝政但是她一个人抵得上守卫京师的数十万大军啊。
      符彦卿看到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已经忽略了这个人,他立马说:“无妨,只要宫中之时办妥再派人去请大长公主便可,这件事情没有她的认可不好办啊!不过长公主是明白人,她不会看着京师出现动乱。你们放心进去吧,外面的事情交给我。”
      万岁殿中只有赵皇后陪赵匡胤的尸体。听到殿外有脚步声,她以为是赵德芳来了,满心欢喜迎接出来,可是走出来一看是赵匡义。她看了王继恩一眼,她看见的是一个空洞、无奈的眼神,她知道大势已去。还好她早早得到了王继恩的通报,宫中的事情她已经做好了完全地准备。
      赵皇后也不是一般的后宫女人,她的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母亲是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永宁公主,她也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人物。
      只见她梨花带雨一般哭了起来,向赵匡义行下拜皇帝的大礼,赵匡义赶紧将她扶了起来。“皇嫂,不可行此大礼。”
      宋皇后道:“妾之性命全赖皇弟。”
      赵匡义道:“共保富贵而已。”接着他问道:“皇兄的遗体在哪里?”
      宋皇后向的手指向龙榻,赵匡义就带人走了进去。王继恩趁机赶紧扶住宋皇后,道:“娘娘保重身体。”宋皇后在他胳膊上重重地用力,又趁擦泪之际点了点头,告诉王继恩事情已经办好。
      张匡义看见龙榻上的尸体体内百感交集,又是痛心又是惋惜又是高兴,他看向了程德玄。程德玄知道是什么意思,毒药是他自己下的绝对百无一失,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一是为了让晋王放心也是为了让自己放心,检查结束他向晋王点点头,直到这时晋王才放声大哭起来。

      赵普已经悠悠转醒,口中叹道:“大势已去、大势已去……扶我起来,此时我不能倒下,不能眼睁睁看着陛下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给他人。”就在他苦思良策之时,又有人来报,宫中有人求见。赵普看了一眼身边的管家,让他去应付,他知道风云已起他要经历比战场更凶险的境地。
      赵忠义不一会儿就跑了进来,今天晚上这个老家仆累的可是够呛,许多年没有经历这样的夜晚了,他知道以后又要经常经历这样的夜晚了。他走到赵普身边耳语几句,赵普立即站了起来说:“人在哪里?”
      赵管家答道:“已经带进了密室。”
      密室的榻上躺着一人,还是那个熟悉的面庞,他已经服侍这个人数十年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一天。他懂一点点医术,脉搏很弱但是一息尚存显然是中了慢性毒药。他无法解毒他知道宫中把人送过来是想在这里求得一线生机,突然他想起了当年华山陈抟老祖的话,那樽玉斧便是生机。他把玉斧放在榻上那个人的口中,他一直守在床边,直到家人来报是时辰上朝了,他看看榻上的人看看口中的玉斧已经渐渐变黑,他知道这一夜要过去了。他要振作精神去上朝,他把赵忠友留在了家里。
      从家里到皇宫的路是他第二次感觉到如此沉重,上一次还是赵匡胤登基之时。他知道今天早上他的行动会决定以后几十年大宋的命运,他必须打起精神,他要为赵匡胤争取时间。
      他走下轿从宫门口走向大殿,这条路他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次,但是这一次非同寻常,这条路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走下去。皇宫中并没有改变什么一切都看起来依然如旧,走在路上的同僚似乎对昨晚的一切都不知情,他们还在彼此打着招呼。赵普对这一切都充耳不闻,他的目的地是朝堂,他要神采奕奕地站在朝堂之上,他要争取时间。
      时辰已经到了,陛下并没有进来,走进来的是满身孝服的宋皇后和搀扶着她同样身披孝袍的晋王。宋皇后的眼神很坚定这和她疲惫的身躯很不相称,她只说了一句话:“昨夜陛下驾崩于万岁殿。”顿时所有人都跪在大殿痛苦起来,他们哭的不仅是死去的皇帝还有自己的命运。但是没有人去质疑为何皇帝会突然病逝,官员们似乎对这件事情已经习以为常,是啊,在战争频繁的五代时期又有几位君王是寿终正寝的呢。
      赵普是众臣之首他先镇定了下来,其实他一直都是真定的。在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谁都不知道他昨晚经历了什么。人生如戏,大殿是戏台、大殿上的人都是戏子,唱得好便可以飞黄腾达。唱得不好便随时可能身首异处。赵普看了看站在龙榻边上的晋王,从他的脸上只能看出伤心看不出其他,晋王位在宰相之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赵普出班跪下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生前并未立储,敢问娘娘陛下可有遗照?”
      宋皇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官家并无遗命,只是曾经说过国家当立长君。”说话的时候她无意识地看向了赵光义。她接着说:“陛下之子尚且年幼,本宫以为当由晋王继承大统,保我大宋国祚。”宋皇后知道,不论她今天怎么说皇位必然是由晋王来继承的,赵普又何尝不知道只一点呢。
      听到这话晋王赶紧跪在宋皇后面前说:“皇嫂,此事万万不可,皇兄有两子皆以弱冠请选贤者即位。”
      赵普首先发声道:“晋王此言差矣。陛下虽有两位皇子成年但是经验尚浅、资历尚轻。如今我大宋初兴,宇内尚未统一、外面强敌环伺,国家当由长君即位。殿下可曾记得西魏宇文泰向宇文护托孤之事?”
      晋王哭到:“赵先生莫要害本王,本王一定会尽全力辅佐新君。”此时他也很纳闷,他与赵普一向不和为何赵普会让他即位。
      此时大殿外突然响起了一个苍老妇人的声音:“二弟莫再推辞,皇位只能从我赵家人里选择,你比德昭、德芳更加合适,为了我大宋天下你理当担起这份重担。这不仅仅是要你承担天下的重任更是要你承担我赵家的荣辱。”
      伴随着这几句话一位中年妇人已经走了进来,大殿上的人都认识她,这是大长公主。她是张匡胤和晋王的姐姐,虽为妇人但是巾帼不让须眉,谋略不在赵匡胤之下,她的话从来没有人敢反驳。
      当年如果不是她的一脚就不会有大宋的今天。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中午,她正和赵匡胤的妻子贺氏陪身体不舒服的母亲坐在凉亭下乘凉,就看见赵匡胤一脸愁眉走进来。对坐在凉亭的三人说官家总是怀疑身边的人夺天子位,只怕有一天他们家要家破人亡。听完这话贺氏吓得一惊,他母亲也甚是不乐还咳嗽了两声。
      大长公主站起来就是一脚,把赵匡胤踹在地上。骂道:“男子汉大丈夫,不自己想办法如何免得杀身之祸,回家吓唬妇人作甚。”
      赵匡胤站起来向长姐深深一揖,道:“求长姐指教。”
      大长公主伸食指在赵匡胤的额头一戳,说:“你啊,自己手里握着大好地资源不会用么?”
      赵匡胤一脸疑惑:“我手里的资源?”
      “是啊,你的那些兄弟啊。”
      赵匡胤如醍醐灌顶一般,又向长姐深深一揖,多谢长姐指教。自此以后他凡是遇到困难都会来找长姐指教,大长公主在赵匡胤夺取皇位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赵匡胤最重要的谋士,只可惜长公主不想走出前台,大宋建立以后就在家相夫教子,只在赵匡胤找她之时才发言。长公主在大宋的朝政中起着巨大地作用,年轻的人可能不认识,但是朝堂之上的老人都知道大长公主的分量。
      大殿上的官员们早就跪倒齐呼:“拜见长公主殿下。”
      彼时早有小太监搬来了座椅放在了龙榻之旁,大长公主是唯一一位在大殿之上能坐下来的人。就连宋皇后和晋王都没有座位。
      她坐下之后对跪下大殿上的人说:“众位大臣免礼,老身许久不来大殿走动了,想不到众位都还记得老身。如今吾弟突然身亡,国不可一日无君,当由我二弟继承皇位,内统天下外抚夷狄。诸位以为如何?”
      参知政事薛居正立即出班跪倒说:“大长公主所言甚是,请晋王殿下继承大统。”随后众文臣已经跪在大殿之上请晋王登基。其实不管今天谁提议由晋王继承大统,群臣都是会同意的,因为这些文臣大多数都已经归附与他或者与他同谋。
      此时只剩下武将无一人发言,枢密使石守信虽然位在赵普之上,但是作为军人他对政事从不发言。站于他下首的是晋王岳父符彦卿,尽管他心里倾向晋王但是自从大宋王朝成立以来就有了规定,武将不可参与政事。在武将中也有不少倾向于晋王的人但是只要石守信不发言他们都不敢有任何动作。
      大长公主看向武将说:“武将不参与政事,是我大宋立国的规矩。既然众位柱国大臣都已经无异议了,那么二弟你也不会有异议了吧?”
      晋王只是哭着道:“谨遵长姐安排。”
      “好,大事已定。礼部何在?”
      文臣中走出两人跪在大殿之上说:“臣在。”
      “大行皇帝的丧葬仪程如何办理?”
      两人对望一眼,礼部侍郎奏到:“大行皇帝丧葬仪程并无例可循,先帝创业艰难,北征草原南抚诸蛮。建立雄功伟业,可比秦皇汉武,可依先皇太后丧葬仪程例遵唐制办理。”
      “中书门下以为如何?”
      赵普道:“甚是妥当。”
      “二弟以为如何?”
      “臣弟无异议。”
      “既如此,二部阁臣便依此办理。”大长公主继续问道: “新皇何时登基为妥?”
      赵普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应当尽快登基、坐殿理政。”
      “既如此,此事老身便做主了,明日晋王于大行皇帝柩前登基,礼部、鸿胪寺依大行皇帝即位仪程办理。今明两日各路奏议由中书省门下省阁臣依例办理,待新皇登基再交由皇帝办理。诸位柱国大臣可有异议?”
      众臣齐呼:“谨遵公主教旨。”
      “好,诸事已定,老身要回宫养神了。望诸位尽忠职守,全力辅佐新皇。”说罢看了看晋王,俯视着跪在她脚下的众人,扶着他身边的少年缓缓走出了大殿。
      这是一个辉煌的背影,也是一个孤独的背影。她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的顶峰,将世人踩在了脚下,她似乎就是这个王朝。
      第二□□阳初升,一切都已经准备好,随着一纸新皇即位诏书的发布:
      王者继统承祧,所以嗣神器;节哀顺变,所以宁万邦。顾历代之通规,谅旧章而可法。先皇帝勤劳启国,宵旰临朝,万几靡倦于躬亲,四海方成于开泰。念农民之疾苦,知战士之辛勤。多壘尽平,生灵永逸。而寒暄遘厉,寝疾弥留。方臻偃革之期,遽起遗弓之叹。猥以神器,付于冲人。遵理命而莫獲固辞,涉大川而罔知攸济。负荷斯重,攀号莫任。宜覃在宥之恩,俾洽维新之泽,可大赦天下。恭惟先皇帝推诚损己,焦思劳神。念将士之忠勤,知战伐之辛苦。衣粮禄赐,无非经手经心;土地官封,不惜酬勋酬效。生灵是念,稼穑为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不贪游宴,尽去奢华,减后宫冗食之人,停诸司不急之务。方岳止甘鲜之贡,殿庭碎珠玉之珍。狱讼无冤,刑戮不滥。凡开物务,尽立规绳。予小子缵绍丕基,恭禀遗训,仰承法度,岂敢踰违。更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共遵先旨,同守成规。庶俾冲人,不坠洪业。宣布遐迩,咸使闻知。(《宋大诏令集》,卷一《太宗即位赦天下制》,北京:中华书局,第1页。)
      看似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旧的时代并没有结束,就像暴风雨来临的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所有的事情都在酝酿,只等风云际会的契机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870764/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