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国史传

作者:清歌赋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十一章 王不留行


      第十一章 踏歌千里,王不留行
      夏末的夜晚,蝉鸣声依然不绝,空气中少了风,透着一种湿黏的凝重,莫名让人觉得有些烦躁。
      崔赋在太尉府的书房顶上坐了会儿,想着上次与太尉司马瑞的对话,司马瑞最终也未给他明确的答复,因皇上突然宣召,司马瑞走的仓促,只司马孝送他出门之时,代司马瑞传了一句口信,“过个三五日再谈”。
      崔赋突然觉得夜色不错,很是应该好好欣赏欣赏。
      看了会儿天空中朦胧的下弦月,崔赋叹了口气,翻窗跃入房中,家里还有那么多人等信儿呢。
      “你来了。”司马瑞手中拿着一本兵书,并未抬眼。
      “我来了。”崔赋没精打采的赖坐在胡床上,给自己倒了杯茶,大夏天的在外面坐了那么久,真是渴了。
      “来了这么久为何不进来”司马瑞问道。
      “你不是也没有上去么?”崔赋随便抬了下眼皮,算是看了他一眼。
      “不是说三五日再议,怎么这许久才来?”司马瑞被噎了一下,也未在意,温言问道。
      “三五日,不就是八日吗?”崔赋漫不经心的回复,仗着茶不烫,一会儿功夫喝了大半壶。
      司马瑞闻言,愣了一下,忽而一笑,今天确实是第八日。
      他忽然有几分能体会当日太子陌霁的心境,这样的一个孩子,让人爱不得恨不得。
      因为崔赋主动找了他两次,也因为崔赋一直表现出渴望被认可、被夸赞的少年人的模样,使他忘了,这个少年是崔赋。
      崔赋是墨家第十七代巨子。
      崔赋有崔赋的骄傲。
      墨家的巨子可以为天下安定在诸国之间奔波,却不会为了王权富贵三顾茅庐,折节下交。
      实在是他托大了。
      他看崔赋总有几分看孩子的心态,却忘了崔赋代表的是有七百年传承的墨家。
      想来崔赋能在第八日前来,还是很给了他几分情面的。
      司马瑞起身绕过书桌,行至崔赋身前。
      崔赋依旧慢悠悠的喝着茶水,并未多给他个眼神。
      司马瑞郑重拱手、平推,行了个平辈之礼。
      “咳、咳……”崔赋被这猝不及防的行礼惊了一下,一口茶水差点喷出,闭着嘴生生咽了下去,才狠狠咳嗽了几声。
      司马瑞哈哈大笑着拍了拍崔赋的后背,帮他止住了咳嗽。
      “是我的错,你我所谈之事本就是平等论交,我实在不该一直把你当个孩子。”司马瑞诚恳致歉。
      崔赋羞窘的挠挠脸颊,耳朵有些微红,旋即,整肃表情,起身回了个平辈礼,已然一副墨家巨子的高深做派。
      两人互请了下,算是重新正式见礼。
      “吾尝闻楚欲伐宋时,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与公输班模拟攻守,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公输班之攻械殆尽,墨子之守圉有余。吾心向往之。”司马瑞态度郑重,言辞恳切,“今日不若对弈一局?让吾见识见识墨家和兵家的厉害。”
      “下棋?惭愧,我少时便坐不住,琴棋书画都非我所长。”崔赋摇头,他倒不是谦虚,他自来喜欢耍帅,但只限于秀自己擅长的东西,不能碾压别人的,他都没有展示的兴趣。
      而下棋这么消磨时光又无趣的事情,他自小就不喜欢,只勉强不算庸手,却也着实算不上顶尖,有这个时间他到更愿意练武、演兵、思辩,在实践中寻求进步。
      “哈哈,老夫也不耐烦下棋,”司马瑞朗声大笑,“我们模拟实战,如何?”
      这个倒是可以有,太尉司马瑞是天下闻名的大衍战神,传言其不仅勇武不凡,还极善兵法,与高手过招总是能有所突破,正是崔赋所求而未可得,崔赋点头应允。
      司马瑞命人搬来行兵推演用的模拟阵盘,邀崔赋分坐两端。
      “近些年北方部族出了不少英雄人物,北方本是部落征伐之地,现渐成割据之势,部分地区已形成稳定政权,不可不防啊。”司马瑞指着阵盘上各部族所建的城池,言道,“近处的鲜卑、羌、氐、羯、北部汉室大族,远处的匈奴、柔然、卢水胡、契丹……皆在卧榻之侧。”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而大衍的卧榻之侧,却有多国伏卧虎视。
      大衍看起来平静安然,实际上却是如履薄冰。
      “现在与我大衍接壤的,有氐部的秦、鲜卑拓拔氏的魏、和鲜卑慕容家的燕,皆是野心勃勃之辈,”司马瑞指着阵盘上的地图问道,“你可知为何多年来我大衍与这三国相安无事?”
      “一是因为北部诸国之间相互牵制,这三国可替大衍抵挡更北的匈奴、柔然、契丹等劫掠部族;二是大衍东西南部总有战事,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三是近些年尚无大的天灾,北部诸国可自给自足,暂无攻打大衍打破平衡的必要。”崔赋道。
      这正是大衍近年来未与北部诸国征伐的原因:不想、不能、不必。
      “不错,因为微妙的平衡,谁也未先打破,但这种平衡却不可能长久。”司马瑞道。
      “匈奴分裂出鲜卑各部,鲜卑各部又各自为政,匈奴鲜卑旧时对柔然的压制已然不存,反倒柔然对更北的高车部族多有奴役。柔然秋冬有劫掠之习,与他接壤的北部各国都要整日备战,若无大灾,这几国数年之内应还不至于对大衍动武。”崔赋指着阵盘上北部各国地形的谬误,随手做了修改,“盛乐与朔方郡的距离不对,阴山和金山也要更远一些。”
      “你去过北部诸国?”司马瑞见崔赋修改得随意且果决,可见对北部地域相当熟捻,实不像是纸上谈兵。
      “前两年去高车取过火种。氐秦、拓跋魏、慕容燕、赫连夏、柔然、高车都到过。”崔赋答得随意,并不觉得有何值得惊奇,“高车族善锻造,其熔炼之术很有些可取之处。”
      司马瑞闻言一愣,崔赋总能让他更惊诧。
      沉吟片刻,司马瑞疑道,“踏歌千里,王不留行。我听闻北武林曾出过一名绝世高手,莫不是你?”
      前两年北武林曾出现过一个戴面具的神秘高手,挑战北武林三庄九派十六寨,无一败绩,据闻其人所到之处总伴有歌声,且有神行千里之能,往往今日尚在此寨共饮,明日已有人在千里之外觅得他的影踪。
      据闻此人从拓跋魏和柔然交战的大军之间翩然而过,如入无人之境,竟无人能拦;赫连氏夏国曾派兵围追他,匈奴铁骑急追百里,不见踪迹,终不可得。
      遂北武林称他为“踏歌千里,王不留行”。
      司马瑞早就听过这个人的传说,只是此人如昙花一现,他也并未多关注,现在想来崔赋在阵前约战之时,也是伴有歌声而来,他有飞鸢“千机伞”,也确实可能日行千里,与“踏歌千里,王不留行”何其相似?
      无人将两者联系到一起,一是因为崔赋的出场太过高调,与覆面人前、行不留名的“踏歌千里,王不留行”相差太远。二是因为崔赋太过年轻,两三年前他才多大?实在难以想象。三是因为苍麓阅志只字未提,便是连猜想一下都没有。
      “不想太尉公还关注这等江湖小事。”崔赋轻笑,未置可否。

      小剧场:
      崔赋到了太尉府书房顶上,重重的一坐,书房内灰尘簌簌的落了太尉司马瑞一头,太尉呛得咳嗽几声。
      司马瑞抬头看了一眼房顶,想:怎么还不下来?
      崔赋盘坐在房顶上,想:怎么不来接我?
      较劲ing。

      作者说:
      要为新地图做铺垫了,最近一直在研究大衍的地图,并敲定北部的国家分布。这是一篇架空历史文,但基本符合公元300年到550年其间的魏晋南北朝设定,这一时期政局变化太快,我从这一阶段淘出几个特别出彩的原型人物,力争汇集到一个时期,描绘一个美色和精彩同样纷呈的时代。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敲定后期走向和地图,最近不敢轻易下笔,更新较慢,见谅。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947990/1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