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婵娟

作者:wetter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1 章


      天朗气清。
      山光水色之间一排垂柳茵茵,随风招摇。初夏时分,农忙时节,尚有儿童在翠色葳蕤中穿梭嬉戏,一旁三两黄发倚竹椅,话家常,有一搭没一搭晃着大蒲扇,颇为惬意。
      都是葫芦村的村民。
      葫芦村依山傍水,风光怡人,民风淳朴。之所以叫葫芦村,恰因为这湖,登高俯瞰,远阔近窄,边缘呈弧形,于是叫葫芦湖。靠水而居,就叫葫芦村。但却并不曾有人家种植过葫芦。
      村子在大湖之滨,更在群山之外,村民安居乐业,颇有世外桃源之风。却不曾与世隔绝,虽地处偏僻,但风水独佳,灵气逼人。早在三百年前,十方飘渺阁的老祖师眼光奇绝,把宗门设于葫芦村的后山顶上。
      此山仰止,耸入云宵,云牵雾绕,平添神仙气韵。十方飘渺阁修的是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之道,讲究天地灵气滋养,风水万物相合,以乾坤之势成就逆天之道。至此之后,十方飘渺阁宗门壮大,人才济济,傲然于另两大宗门,混元宗和七巧门,隐隐有鼎立之势。
      而这葫芦村,也出了几个十方飘渺阁收入的有名的天才,很是不凡。每年求仙问道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却偏十方缥缈阁前后不着郭店,葫芦村倒成了中转站,虽还叫葫芦村,但早有郡县的规模了。
      此地钟灵毓秀,人才俊杰辈出,多举孝廉。走修仙路的不属平常,多数人退而求其次,科举应试才是正途。
      灵气缭绕之地多有不凡,葫芦湖畔有一垂柳,四季长青,年高岁久,村里的老人也不知其来历,怕是还要早于十方飘渺阁,都成精了。这垂柳早已脱离了四季轮回之苦,虫蛾不得近身成害,枝干修洁,细柳柔韧,在咋雨初晴时,翠色欲滴,泛着玉色的光辉。
      听有小孩子的童言无忌,每次到河边,垂柳就无风自动,对他们摆着枝条,大有欢迎之意。更甚者,有一次孩子失足落水,大人惊惶失措间,这垂柳枝条长入湖中,竟拉着孩子上了岸。大家感慨奇也怪哉时,也认为似乎是真借了仙家的光,就地成精了。
      暮色四合,儿童四散归家,河岸也恢复了平静,只有凌凌的波光和渔船打渔偶尔的水声,垂柳在夜风习习下摇曳枝条,如舞者长袖飘飞。
      可若借着月色细看,河堤尽头最高大挺拔的垂柳却逆着风,向岸边竭力伸展枝条,有活动身体骨节的喀嚓声,细听竟传来舒服的喟叹“嗯----”
      段玉裁趁着夜色神魂溜了回来,正在活动几乎僵硬了一天的身体,一边感慨古代这里的风土人情。是的,垂柳是他的本体,额,也好像不是。
      21世纪的h市也是依山傍水,他从h大毕业后,几番挣扎打拼,年纪轻轻仅26岁就在某上市公司混的风生水起,正是前途无量,人生似锦的时候。于是作为成功人士的新青年住进了临水的观景高级小区。
      本也没什么,只是之后连续了几天晚上的雷雨天气,他就站在阳台上吼了几句“哪位道友在此渡劫”之类的话,得意忘形之下被雷霹了。
      醒来后,他发现自己不仅穿越了时空,还跨越了物种。
      年代他不清楚,观这小县城居民的穿着谈吐,风俗习惯,只能得出这是唐宋元明清的综合。自称是北朝,皇帝年号至正,但也不像正经皇帝唯我独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有仙道,妖魔道与之制衡。
      也不知为何品类不一,还有利益纠纷时有发生的情况下,竟能和谐相处,相安无事。
      之前他未通出窍之法时,每天有大把的时间来思考这些因果纠结。自己所处城市依山傍水和葫芦村别无二致,就在垂柳修炼千年化形渡劫时雷电交加,空气层紊乱,空间扭曲,偏偏他隔空喊话经空间折射(?)竟穿梭千年,真是有缘千里来相见啊!(?)
      只是可惜了那垂柳惨淡经营,修行千年,落得个身死道消,魂飞魄散的结局,反给他占了天大的便宜。他虽暂时不会用很多法术,但这一身修为确是实实在在难以抹去的,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就如同前几日他还困在本体中发霉,只能发个呆救个人什么的,这日突然福至心灵,魂魄出窍变化人形,顿时开启了游客模式,溜溜达达把葫芦村逛了个遍。天色渐晚又走到无人处偷偷回来。
      总之已经过来了,像段玉裁这样的孩子自认为天大的好处就是随遇而安,及时行乐。
      段玉裁从临近的垂柳枝干上捉住一只光肩星天牛,栓在细枝上,溜着玩,看它费力挣扎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嗡嗡地求饶声真是让人心情愉快。这可是天敌,没事啃啃树叶还不算什么,更甚者会中空树干以产卵,想想也是够了。
      觉得出了口恶气,又把它放走了。唉声叹气的,这种嫉恶如仇的心情以前做人的时候哪能体会,果然食物链地位大大的退化了。
      而在葫芦村的另一边,村舍的尽头,一家茅草土屋独立成院,一直狗卧在柴门后,偶尔叫唤两声。
      “阿黄,歇息了,夜深了,”声音磁性温润,娓娓动听。阿黄果然复又卧下,颇有灵性呜咽两声以作回应。
      话语声从屋里传出。只见木头为支柱固定的窗口,简陋地以黄纸糊上,透出莹莹微光。
      詹穆清在窗后正襟危坐,室内昏暗,只桌前一抹蚕豆大小的油灯,映着他盈润如玉,斧砍刀削的侧脸,和只一袭麻布衣裳任飘然不若凡子的姿态,在依稀朦胧的光晕下引人神往。提笔悬腕,笔走龙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乃是临摹卫光正《高堂田野赋》。
      若是比照原作,就会发觉竟一点不差,形似神更似,字里行间的气韵风采毫不逊色的同时反添了作者自己的特色。《高堂田野赋》是前朝丞相卫光正为改革科举制,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入朝为官而作,文笔惊才绝艳不说,行书书法乃是当世一绝。在他告老还乡后,被当今圣上钦定为书法正统,无数文人才子争相效仿,算是走上科举的捷径。
      而詹穆清这种程度真算是天下无两了。完美复制了卫丞相的行书书法可见已得他书法精华,而凌厉的笔调,遒劲的力道,打破了卫丞相行书运笔的拘谨之感,风骨清奇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詹穆清在葫芦村这个小地方算是远近皆知,邻里街坊无不称道。不说那光风霁月的绰约风姿,让人如沐春风的待人接物,更是还未及冠就有功名傍身。他8岁参加童生试,三试皆是第一,这成绩虽不大,却不得不让人赞一句少年天才。也是名师出高徒啊。
      詹穆清的老师张承善辞官隐居于此地,之前乃是当朝礼部侍郎兼任太子太傅,官至正三品,从二品,文采飞扬享誉全国。归隐后安心颐养天年不问世事,多少名门子弟求取无门,竟毫无征兆的收了一个寒门子弟为学生,表示实在不解。此时众人才得到答案,不愧是张侍郎,眼光毒辣,竟早看出此子天资不凡。
      众人不知道的是,詹穆清父亲是张承善的至交好友,临死之前托孤,之后由张承善将他教养长大。
      八岁通过童生试后已是廪生,以他的天资若说早已是贡士也不为过,之所以未再进一步,也是为其恩师服孝所致。詹穆清在秋闱前夕得知恩师突发急症,奄奄一息,连夜赶回尽心服侍,不惜错过准备几年的考试。而张承善死后,躬亲料理后事,为其守孝三年。
      里正不忍其自误前程,亲自登门来劝,詹穆清神色淡泊,语气坚定:“清早丧父母,匍匐道中,屡濒于死。先生悯清孤弱,躬亲抚养。清如临父母,涕泣奉迎。忠孝不能两全,清尚且不及弱冠,不尽孝道,愧谈前程。况此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里正何虑?”里正失落而归。
      如此,詹穆清守孝三年期间又错过一场会试。旁人唏嘘,他却安然若素。
      为不辜负先师的期望,他不声不响恢复参加每年的大考小考,次次名列前茅,岁贡毫不疑问落到了他头上。这岁贡可不简单,在考生中按名次择优选取进京入国子监的名额,一个大省也不过十来人,关键是这国子监。
      国子监是当朝最高学府,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子弟择优进学,先生也多是当朝大儒,朝廷命官,入得国子监,就算已窥得着那高高在上庙堂的根系脉络了,再顺藤摸瓜,何愁没有光明前程。前朝卫光正肃清国子监,拔高了贵族子弟入学门槛,同时特许各府县优秀贡生入学,不仅让京城为学风气一振,更是达到了鼓励科考的目的。
      今春新年伊始,就被催促赶紧进京入学。
      夜色深沉,微弱的油灯要被逼近的黑影攫住。
      詹穆清顿了顿,搁下笔,想着确实该着手入京事宜了。起身端起油灯,掀起门帘进卧室就寝不谈。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866809/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