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过门》

作者:叶臻亲闺女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今天起的不算早,早上做完题,看了最近几更,那时候阳光透过卧室朝北的窗子照在我脸上,我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满眼都是宽大校服和试卷的时候,成了那个早上跑完三千米摊在课桌上晒太阳的别扭中二少女了。
      年少的爱情几乎就像诗人的灵感,不知哪里来的灵犀一瞬,事后回想起创作的过程才发现,原来这是爱情的样子。你小的时候用很多力气去长大,成年之后用更多的时间去怀念青葱的年岁。一些曾经让人气恼的事也被回忆里自带的柔光改变了原本的面貌。
      我在懵懵懂懂的年岁里,曾经和人大谈理想的爱情。说了大段大段的漂亮话,在自己“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概念里设置了不少标准,比如,希望TA正直、善良、尊重他人,希望TA和我一样“不世俗”,希望TA的心不囿于一方天地,绝对自由……我看着那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贴子,觉得自己真是个机智的少女。和我聊天的那位,当时年纪比现在的我还要大上几岁,估计是觉得我男朋友都没半个还能扯一堆也挺好玩,回复得很耐心,言辞也委婉动听,全篇下来一句话,你没经验,太天真。而此时此刻,过不了几年就要一脚踩上我朝的晚婚年龄线的我,终于能体会到那个知心小树洞当时心情的万分之一了。
      以上大概全是废话。
      “归根结蒂,一个人对于别人的看法,有一半是荒唐的。这种看法完全出于一个人自己的个人动机。”
      以上是我在看到一位读者的评论时心里炸出来的那句话。因为立场不同,我无法指责那条评论的错误。只能说对于这类读者来讲,凡是TA不能理解的东西,其存在的合理性都会受到质疑。
      我也不能说我有多理解窦寻,只是我个人的生活体验告诉我,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活着。小时候会觉得这种想法挺有趣,其实有点像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提到的,本是球形的人被劈成两半,终其一生寻找另一半的说法。“我们原本是完整的,而现在正在期盼和追随这种完整性,这就是所谓的爱情。”(他的本意是在说明同性相恋有其合理性)年少时喜欢过的偶尔善解人意的中二少年,有选择性地看过,并在某个阶段被我奉为圭臬的几段话,因为被偶然戳中了红心,就像昆虫在暗处,突然有人开了一盏灯,颇有些不能自拔的感觉。
      其实窦寻和团座的想法融合起来,就是现阶段我对爱情全部的看法了。
      在我看来,爱这个东西,它的第一个本质是兴趣。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任何感情的基础在于了解与熟悉,而了解与熟悉的前提是要有为了这个事物付出精力与关注的动机,那就是兴趣。
      以爱情为例,当人遇见另一个人,将TA作为潜在配偶来估量时,也就是对此人有了性冲动,这种交丨配的欲望是生物传承基因不可或缺的,因而在一段时间内会赋予人几乎无穷无尽的力量来靠近与了解对方(我觉得这时还不能算是爱情,只能算是激情,而当交丨配完成后这种由生物本能提供的兴趣则会下降,所以要维持关系和情感交流需要人为努力,这是后话),建立感情基础。
      但正像豆馅儿顾虑的那样,维持关系和情感交流都是两个人的事当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对所获取的信息缺乏理解,甚至误解了对方所传达的内容,就可能产生豆馅儿之前的那些不安情绪。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我曾经觉得,我很认真地相信爱生忧怖,人生无常,说通俗一点无非就是缺爱。文艺理论中有个词叫“缺失性体验”,是说审美主体在物质或精神上对各种缺失的体验(举个栗子,张爱玲和萧红的许多作品就深受这种缺失性体验的影响)。在我个人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也曾存在两种极端状态,先是完全的自我封闭,固执的要死,好好的话不能好好说,偏要带着刺。后来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回避和拒绝,对什么都消极抵抗。这个过程前后有四年时间,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相处(豆馅儿这样比我当时好太多了)。简直快被自己作死了,在恢复到正常状态之后,多少了解了一下依恋类型理论。好巧不巧,当时的我对应着典型的“回避型依恋”,即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会因对方的疏远产生压力,却并不表现出来,而是用一种防御机制隐藏了这种压力感,表现出冷酷和不在意。从豆馅儿与他父母的相处模式来看,他应该是属于回避型当中焦虑感低,回避感高的疏离型依恋,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因为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临临家是他不曾接触过的另外一个世界,比他以前的那个世界多了人情味。徐女士对他的关注和教育简直是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所幸豆馅儿此时还是一棵小树,需要修理的地方,有徐妈妈给解决了,他才没有一点点长歪。在徐进女士去世之后,随着团座情绪的起伏,豆馅儿的依恋类型开始发生变化,更期待团座能回应他的感情,于回避中多了些焦虑和矛盾,这时候他多多少少能够控制情绪,并未完全依赖于团座的主观认同,没有发展成完全痴迷型。这边带着满腔爱意冷嘲热讽,那边暗搓搓地希望你能透过这语言的帐幕看到我有多爱你。就是这么个奇怪的性子,看皮皮的文,小攻骨子里多多少少都带着这样的不安,也都非常像小动物,不管是扁毛孔雀还是圆毛的喵汪和狐狸(白离和华沂除外,毕竟他俩本来就是小动物……和半个小动物?【x)。
      团座则和他完全不同,他对应的是“安全型依恋”。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友好、善良和可爱的人,也认为别人普遍是友好、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他们十分容易与其他人接近,总是放心地依赖他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在徐进女士的教育理念影指导下,团座长成了一个小太阳。即使在母亲离世之后,他也能控制自己的悲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冷静,试图像妈妈那样撑起这个家。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徐家母子的亲子关系,徐进这个人物和我三观完全相合,她把儿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而非曾长在他体内的一个胚胎,对他不多管束,也没有过多的期待,只做适当的沟通和引导,这种轻松愉快的相处模式是传统的亲子关系中不存在的。团座自己也是个十分体贴的人,所以他会认同两人意见出现分歧时应当求同存异。爱的另一个本质,接受,也就是求同存异。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经过不同的人生历程,有着独特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与思考问题的逻辑,所以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几十年的人,也可能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蛮横的要求对方必须与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有着相同观点,做事有何相同喜好,是基本不可能的。我理解的爱,是要能接受一个人与自己的不同观点、喜好,以及所谓的缺点,在完全了解这个人闪光面与阴暗面后,仍然选择接受与之共享人生。

      仍然拿爱情做例子,最开始两个人互相吸引而在一起靠的是兴趣,也就是喜欢,但只有在互相进行了深入了解以后,仍然喜欢对方的陪伴,并且愿意对于两人所持的不同观点与生活习惯要求同存异,也就是所谓磨合,才算得上是爱情。
      但我所担心的是,团座性子里有十二分的理性,众所周知,皮皮家小受最擅长的就是冷静地作死……
      嘛总之还是发自内心地期待接下来的故事里两个人的成长。像诗人说的那样,爱的要义并不是什么倾心、献身、 与第二者结合.它对于个人是一种崇高的动力,去成熟,在自身内有所完成,去完成一个世界,是为了另一个人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
      分享写这篇评的时候循环的歌
      有几句歌词我很喜欢:
      我忧郁的白衬衫
      青春口袋里面的第一支香烟
      情窦初开的我
      从不敢和你说

      年少的爱情真甜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722601/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