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春秋

作者:谭真邦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0013章裴寂寒风勒马熄兵祸


      这几年借着头人之令招兵买马,那些羌人多都是没出过山寨,未见过外面世界的山民,自然不明真、实情况,都以为是头人之意,只听令编营操练,况且梁庸化治军很严,没人敢异议。

      大家都知道这天誓师之后就要进兵赣州了,听说要反唐,出兵在即,因怕军纪,不得不从,可心里早悚然暗惧,尤其是梁庸化原属下兵将,他们都见过大世面,打过大仗,经历过诸多战役和玄武门之变,虽这几年隐于羌寨,不知外面变化,但他们都深知李世民的厉害。

      此时,站在校场上军士的脸色都铁一般的冷峻,而那寒风细雨的浸浸冷意和内心的恐惧以及站久了的疲乏和饥饿,一个个都觉得从后脚跟一阵阵颤抖袭来,有些抵不住的牙齿都开始打颤了。

      好不容易才见一骑从寨内飞驰而来,看那人策马至军阵前大声道:“大将军令————”众人瞬间便打起了精神,又听那传令的说道:“全体将士,按羌人、汉人分开,羌人头人要领众羌人举行祭奠羌族先人仪式,汉人不得参与。”

      那传令者传了军令,又转身策马离去,那些汉人不知是计,也便听令从羌人中分离出来。

      不一会,那传令军士又策马至,大声传令道:“传大王、大将军和头人令,汉人将士分成赣州将士和大将军原属下将士各成队列,由大王和大将军点将,重新编营。”

      军阵中将士又一阵骚动,因编制都打乱了,花了近半个时辰,那羌人、汉人和汉人中的赣州人马以及梁庸化原属下人马方列阵排好。

      一会儿,裴寂和羌人头领及十余名军士乘马缓缓来到军阵前,那时裴寂感到心里微微颤抖,他深恐一旦过早露馅,梁庸化原属人马拼死杀将起来,那羌人又不明真相,局面恐一时难以控制。
      他铁青着脸色,在军阵前勒住马头,眼睛朝众军士扫了一周,大声说道:“赣州将士听令,出列成横排列于军阵前。”

      赣州军士们不知何意,也只听令成横排列于军阵前。

      此时,梁庸化原属下将士不见梁庸化到来,看这阵势又不合誓师阅兵常理,仿有所悟,有些将领已拔剑出鞘,裴寂见状,大声喝道:“有谁胆敢不听令者,杀无赦!”

      裴寂虽这么呼喝着,可心里早已发毛,生怕那拔剑军士杀将过来,可这一声断喝真的奏了效,那几个拔剑出鞘的军士又悄悄把剑插回剑鞘了,只一双双狼虎怒目盯住裴寂的脸。

      裴寂稍微缓了神,朝头人使了个眼色,那头人坐在一匹枣红马上,轻轻抖了抖缰绳,那马朝前迈了两步停了下来。

      那头人清了清喉咙,说道:“我们羌人之寨数百年来不涉兵戈之事,这是为何呢?我们的先人以友善坦诚于天下,不管何方来客,皆以礼待之,这是我们羌人的传统,也是我们羌人的灵魂。”

      “礼待天下可谓仁也,仁至则兼和坦荡,化敌为友,况我羌族无树敌之心,何为敌也?故有数百年无兵戈之事,平和而泰然,乐业而安居,此何不善哉!”

      “大唐□□有数十民族,我羌人不过其中一族,若诸民族皆虎狼相向,野心毕现,狼奔虎逐,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岂不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乎?况大唐□□,是已征讨四方,平定离乱而成一统江山,怎能漠视一小撮人妄动擎天之柱?蝼蚁之辈,竟撼大堤乎!”

      “我族安居蛮地,得受□□之福也,不以祖先致礼为训,反成叛逆,狂妄以倾覆□□,此一背祖先之训,二为不自量力,自寻死路,实非我数十万羌族父老之愿也!我既为头人,问问诸位羌人将士,有愿意妄动兵戈,滥行杀伐者,给我站出来!”

      那几万羌人将士听头人这一番话,竟鸦雀无声,静得连冷风拂动旗帜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那头人又道:“既然没人站出来,说明咱羌人没有野心,皆愿行仁于天下,既无野心者,何来反唐乎?三年前,大将军到此,我族以礼待之,殊不知大将军是挟隐太子之仇而来,避居我族实为隐营叛逆之事,伺机复仇也。”

      “然其挟一人之仇,以乱天下之心,实为不仁也!其以兵戎密谏于本头人,假以号令招兵买马,致成今日,幸得裴大人相助,本头人才得以重与诸族人相见,此为裴大人之大恩也!”头人说着,朝裴寂望去,那神色肃穆,目光凛然而和蔼。

      裴寂会意,策马上前几步,那赣州兵将则集拢于前作护卫状。裴寂说道:“鄙人是大唐带罪之人,虽曾有功于朝廷,然功是功,过是过,赏罚分明,是为大唐□□律令之严明也!鄙人先是涉嫌妖教蛊惑一案,罢官回乡,后涉嫌赣州叛乱一案,带罪流刑一年。后思之,鄙人目睹妖教猖獗,不挺身执法,知狂人造乱不奏闻朝廷,自以为明哲可以保身。”

      “然天下之事,万民同责,苟一己之私而不顾社稷之安危者,焉能无罪乎?鄙人先为朝廷重臣,实为渎职而受罢黜,后知赣州叛逆之事,仍不奏闻朝廷,是为知法而纵恶,其罪非轻也。然朝廷姑念鄙人曾有功于朝,据实查明鄙人涉叛逆之事而非同谋者,非置鄙人于死地而依法轻惩,实为朝廷执法之仁也!”

      “流刑途中,过羌人之地,被劫持于羌人山寨,尊为伪大王者,实非鄙人之愿也。鄙人虽身负刑罚,然刑律严正,既获罪当自甘承受,焉有怨言于大唐乎?”

      “故日夜思之,一小撮人叛逆之经营,逆天而行,终将自食其果。鄙人不得已而伪作权谋,伺机而动,唯制叛逆,遏涂炭生灵于未行,方能洗鄙人之罪也!”

      “梁庸化假隐太子之名,为一人之仇,而不顾天下之乱,实非仁义之举,然隐太子果为仁者乎?玄武门事件之前,与齐王同谋,几欲置当今皇上于死地而不能,后借北征之名,设陷于昆明湖,意欲擒杀圣上,坑杀同僚,此为仁者之行乎?”

      “玄武门之变,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应属正义之举,并非无道不仁也!圣上登基以来,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如魏征、薛万彻、冯立、冯诩之辈,原为隐太子旧党,圣上不计前嫌,仍重用之,此能非贤明之圣仁乎?”

      “武德七年后,圣上励精图治,济安社稷,止历朝贼盗之风,劝归盲流之潮以安民;削除苛捐,周济贫弱,引导农工商业以富民;惩贪墨,扬正气,纳群谏,远谗佞,广开贤路以正朝纲,此能非仁者之政乎?”

      “贞观之初,天下奇旱,旱灾刚过又是涝灾,大唐长年战乱初止,国力本是羸弱,朝廷为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倾尽国库,刮尽宫廷所有以救济灾民,此能非朝政之仁善乎?”

      “然梁庸化之流,却把大唐说得漆黑一团,诬大唐之政暴如秦隋,此无非唯恐天下不乱而难遂其野心也!然大唐虽仍未富强,却广有四海,宇内万众同心同德,江山之固,非几许蝼蚁可摇摧。梁庸化之流鼠目寸光,谋不及三岁稚童,妄妄乎自以为无敌于天下,殊不知大唐贤达睿智之能臣,其盛谋可决胜千里,大唐之强兵健将,其气势可遏断江河,天下之兵谁能敌之?”

      “鄙人不入大唐睿谋之流,尚能制叛逆于未轨,屈指之间,剪戮贼首,若真兴不义之师与大唐对决,诸位将士岂不成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哉!”

      听着裴寂说话,伫立在寒风中原梁庸化属下三百余名将士,有人惊惧沮丧,有人欣然窃喜。

      惊惧沮丧者,原有狂妄之心,矢志追随梁庸化,要干一番惊天动地事业,可毕力经营数年,竟未成出师便先折于裴寂一人之手,何况将与大唐为敌乎?

      欣然窃喜者,知梁庸化已亡,再无叛唐兵戈血刃之事,幸得苟全了性命也!惊惧沮丧者又思:事既如此,安得无罪乎?眼下搏杀不敌三万羌人,遁逃无望,不知裴寂可有怜悯之心否?

      欣然窃喜者又思:但得祸事平息,回家种那一亩三分地,再无涉兵事之念。

      然裴寂接着说话道:“事已至此,鄙人相信诸位将士再无叛逆之心,识时务者为俊杰,以卵击石者非明智者所为。鄙人知大唐皇帝仁厚之心,素不计前嫌,鄙人想,今以息事宁人为上上策也,羌人之族,解除武装,卸戎装归田户,汉人将士,弃武回乡,安居乐业,回家盘缠由头人从军费中拨出发足,自此之后,再不提兵戈之事,诸位将士,看看如何?”

      当下便先有十数位原梁庸化属下将领走出军列,弃械于地,朝裴寂拱手拜道:“事已至此,我等无话可说,裴大人既作了主,我等谢过了,也不贪那几两盘缠,就此告辞。”说了即卸了军甲,头也不回,离校场而去。

      其余军士,看着头领都弃了械,也都纷纷弃械卸甲,站一旁等着发了盘缠回家种地去。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448163/1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