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世外医仙化作林

作者:橘柚橙柠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帝王涉险



      战事一旦起了,伤亡是无论如何免不了的。尤其是与准格尔这一战,对方既起了叛乱之心哪里肯轻易服输,更不知从哪里得了些大清都没见过的火枪火炮。好在那年春猎后,大清这边的研究也不少,火力上不逊于对方。双方你来我往,交锋不断,伤亡也不断。
      营地里搭建了诊治伤员的专区,流水一样的伤员被送进帐篷,其中一部分又断断续续变成尸体抬出,粗略看去,抬出的尸体竟占了抬入的十分之四五,叫人不得不心疼哀叹。
      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帐篷的抬出者只有十分之二,就不可能不引人注目了。

      第一天人们以为是巧合,只是运送伤员的士兵本能地往那个帐篷里送更多人,第二天依然如此,到了第三天,那个帐篷的伤员量几乎超了其他帐篷的一半,而抬出者比例竟然不升反降了——毕竟莲叶和平安的训练成果已经在几日适应里彻底激活,而晴玉根据他们每天的反馈不断调整着最合适的抢救链。
      负责统计伤亡的将官大为震惊,忍不住想知道是如何做到的又能不能推广。于是层层上报后,这事迅速到了皇帝面前。

      “朕一向知道你教了宫人些医术,却不曾想没读过书的宫人也能学到如此地步。杏嫔,是你教导有功啊。”
      龙帐之内,皇帝半躺着由晴玉推拿,车马劳顿之感渐渐转化为舒爽,略带慵懒的声音传来,晴玉谦逊道:“臣妾当日也只是闲不住,又希望叫他们出宫后能有个一技之长。没敢教复杂医理,若说看病,莲叶他们未必精深。倒是手上功夫利索,处理军中伤员有些助益。皇上若感兴趣,臣妾近日整理了一套军中急救的手册,可叫其他军医和学徒们看一看,若能帮到将士们一星半点,是臣妾万千之幸了。”
      晴玉说着,将前几日魏远献书的事提起来,顺带讲了讲这急救分工上的细节。一整套军中救助体系凝聚了万千世界的智慧结晶,且在本世界的观察实践中打磨,晴玉要做的就是尽力用皇帝能听懂又感兴趣的方式诠释。

      而皇帝一向识货。
      尤其是对自己有好处的“货”。能减少伤亡又彰显仁德,何乐而不为呢?
      最关键在于并不费事。
      拿了现成的东西交给将官照办,无非让医官们轮流挤出时间去观摩学习,再选几十个心灵手巧的士兵先行培训。横竖不出伤员区那一亩三分地,成了是赚,不成也不亏。
      ——等两个月后,死亡率被整体降到十分之二,乃至到战事结束时基本稳定在十分之一以下时,如何让军中传起“圣上亲临带来福泽才有伤亡大减”“皇上心怀天下,仙人降神医辅佐”的说法或许还更值得皇帝费心。

      “罢了。”晴玉吐槽:反正就算为了歌功颂德,也得把这套体系稳固完善起来。趁着皇帝高兴,晴玉连忙给辛苦付出的大夫们请功。
      只是她没想到,白苏会在领赏时主动提出不要金银,而想要留在军中帮忙教导外科手术以及急救护理的体系。
      ——女医官,还是军中的女医官。在世人看来多少有些“出格”了。

      连晴玉都有一瞬间失态,不是因为出格,而是震惊和担忧:白苏从未告诉过她这个决定。
      晴玉一直希望自己妃嫔的身份能庇护身边人,可这是边境,是军队啊!一旦御驾离开,晴玉也只能回京,从此白苏就真的是背井离乡、孤身一人。
      然而迎上白苏的目光,晴玉又忽而觉得说不出话来。
      坚定,而且清醒。

      “若是军中不便留下奴婢,奴婢便愿在边城开一医馆,方便军医们闲暇时去问询。奴婢不求官职,只是在宫中蒙受皇上与娘娘恩德多年,虽为女子亦有尽忠报国之心,愿在边疆为我大清尽一点绵薄之力。”
      以退为进,以忠为名,慷慨陈词。
      白苏长大了。那个从前入林府时怯懦病弱的女孩,后来在永寿宫风风火火的掌事宫女,到如今耳濡目染,成为晴玉的同行者。
      不,是比晴玉更勇敢的前行者。

      没有帝王会当众否定忠诚。
      先前对女子身份的顾虑果然被这番能成为爱国佳话流传的发言打动,何况白苏已经表明了不用帝王为她破例开设什么,不用大张旗鼓也不用惊世骇俗,只要给她一个被皇权首肯的机会。
      于是她获得了这个机会。
      皇帝最终虽没允准她常驻军中,却允了她在边境开设医馆的做法,并保留她宫中女官的身份,御笔亲书一个“忠”字赐下。莲叶和平安见状,果断提出愿意留下帮助白苏,一样获准。
      于是许多年后,边境的战士都记得城中的那个医馆,医馆主人从青丝待到白发,日常装束时鬓间总有一支杏花簪子。不过更多时候是不带任何饰品,一身药香出现在死亡的边上,将濒死者的生命延续。
      因主人是女子,招收的学徒助手也多为女子。许多失去了家人的妇人壮着胆子去讨个生计,边境女子的勇敢与心灵手巧一点点被开发出来,一个“忠”字牌匾足以护持她们一片安宁,让她们能够救下他人也救下自己。

      那都是后话了。
      二十多年后,晴玉随太上皇周游天下,才能带来一束远方的杏花再见故人。

      而在这场战事尚未结束的此时此刻,故人犹未分离。白苏仍在伤员营帐间奔波忙碌,晴玉依然困于妃嫔之身。除了随着反馈改改医书,就是陪伴着帝王的一举一动。
      此刻的帝王显然也不会像二十年后那个老人一样,愿意回首过往软下心肠。他正站在权力的顶峰,并致力于让自己一直站在权力的顶峰,在御驾亲征的雄壮中挥斥方遒,意图一战解决准格尔大患,为大清扫除障碍。
      于是这一场战争格外漫长。

      其实晴玉也试过在医术之外,靠着后世人的记忆回想点帮助战局的东西,结果失败得很彻底——实际上晴玉能记得准格尔都是当初学《尼布楚条约》的附带品。原本的历史上,清朝一面处理与鄂国的边患,一面更在意这个想闹事的部族。据说准格尔的野心也得到了鄂国的一定支持,作为牵制清朝的棋子。
      现如今大清与鄂国贸易顺畅,交界处被索菲亚的部下关照得格外和平,准格尔这边自然连带着起了变化。起码和鄂国议和的头两年,准格尔大约是想观望一下,一直默默减少着存在感。
      只是野心会隐藏却不会消失。几年过去,准格尔首领葛尔丹终于按耐不住,带来了这场脱离历史轨道却又殊途同归的战局。
      晴玉就更无从参考了。

      倒是在仅剩的一点印象里翻来翻去,想起了另一桩为人津津乐道的事,也是一个传说中的“转折点”——据说康熙曾在亲征中换上疟疾,生命垂危之际被西方传教士的药治好。然而在那之前,赶来侍疾的太子因为神情不够焦急悲伤,在皇帝心理留下了深刻的裂痕。病好之后,这对天家父子便愈发疏远。
      这个“转折点”的可信度不知道有多少,由于战局变化,究竟对不对得上这场战役也不知道。不过晴玉很知道一件事:治疟疾的药她已经弄出来好多年了。
      自打入宫起,皇上从西方传教士那弄来的新鲜玩意就挺乐意跟她分享,晴玉自然抓住机会把能弄的药物都弄来。再者,中药也并非就完全治不了疟疾,那万千世界的医库又不是摆设。
      现在别说皇帝了,就是民间得了疟疾也不是大事,找个大夫开点药,喝两天就好。
      再说晴玉每天都见皇帝一次,连感冒的风险都掐在摇篮了,何况是别的?

      就这么平平安安过了一年多,中途最高级别的伤亡是皇帝的舅舅佟国纲胸前中枪生命垂危。事涉自家亲戚,皇帝遣了晴玉亲自操刀救治。眼看历史上本该死于战场的佟国纲都救回来,晴玉基本认定历史上那桩轶事不会再发生了。
      可皇帝言谈间对太子的态度还是淡了下来。
      过去几年的良性竞争终有走到尽头的时候,晴玉以为的安稳也并非一成不变。
      哪怕从京中传来的总是各种喜报,诸如太子监国贤明得体、广受赞扬,诸如太子礼敬大臣、深得认可,诸如太子妃生下了皇长孙,太子已然是彻底成人……
      可皇上总是说着欣慰,嘴角却未见多少笑容,反而是战场上冲锋陷阵,时时关切着皇帝的大阿哥得的笑脸多一些。

      晴玉过去为了安全,从不肯在皇帝面前轻易置喙皇子们半个字。唯有冷眼瞧着,心里头的不安日渐浓重。
      这份不安在战局大幅度推进,葛尔丹终于撑不住后撤,而皇帝决定亲率骑兵追逐时达到了顶峰。

      可是太皇太后都没拦得住皇帝亲征,晴玉又怎么可能劝得住皇上乘胜追击?
      铁骑快马,晴玉的骑射水平是无论如何跟不上,也不可能被允许抛头露面地跟着。只能在无奈关切了几句皇上安危后,细细将所有可能用到的救命药都备了两三份,交由皇帝和随行亲信随身携带。
      看得出来,皇帝感动是感动的,就是仍没太把危险放在心上——毕竟就算追击,也用不着他老人家亲自去砍人,只是在已经征服的土地上稍稍前进罢了。
      徒留晴玉每天跟着剩下的辎重大军往前赶,力图不要落后太多,一连好几天都是身心俱疲。

      直到第八天,大阿哥和恭亲王风尘仆仆从远方赶来,明面上是传圣上旨意叫大军原地暂歇,又接了晴玉去陪伴圣驾。直到马车驾出两三里地,一向沉稳的皇子才隔着马车帘幕慌了声音:“皇阿玛前日突然腹痛不止乃至吐血昏迷,随行的军医百般都查不出端倪,请杏娘娘速去!”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0章 帝王涉险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561699/9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