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巧巧

作者:变成岳绮罗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七十四


      圣上近两年来,一直是病了好,好了病的,到今年六月的时候,再次病倒了。

      大家一开始都习以为常,但隔了几天之后,宫里的各位娘娘便开始侍疾了,朝中诸事一时间也无人主事,朝中未有太子,因而是几位王爷各司其政,下面的人也基本上开始站队了,彼此攻伐,自是不用说。

      索性裕王爷这边有萧家,因此到了七月初的时候,裕王爷以及基本控制住了京中的局势,只是真正大权在握,还是要通过一些操作的。

      因着前朝事忙,王爷索性每日都宿在衙门中,甚少回来,索性后院里有王妃和侧妃坐镇,王爷又不来,后院一直安静得很。

      云夫人倒是也闹腾过几次,只是王爷不在,她连府门都出不去,更别说进宫告状了,宫里娘娘要侍疾,只怕一时也没工夫管她。

      苏巧巧本是要给方姨娘家里钱,在置一次地的,但现在这个情况,怕府里人心不稳,便也歇了歇,只仍旧种菜吃菜,甚至还重新恢复了花姨娘份例的饭菜,只是方姨娘仍旧只跟着苏巧巧和花姨娘吃饭,省下来的月钱两人平分,也不算是谁吃了谁的。

      因着今年低调,府里的冰也少了很多,夏日格外难熬了一些,所幸三人的冰集在一处,也还算是够用的,只是用冰的时间缩短了一些。

      每日清早,花姨娘和方姨娘就会因为冰或者炭的原因,来到苏巧巧这,其实也就是和请安没什么差的了,哪怕方姨娘因为资历最老,住在了主屋,可真正每日聚集了三人的,还是苏巧巧。

      这日早上的时候,两位姨娘自然也是到了苏巧巧处的,早上还算凉爽,因而不曾用冰,两人却是已经习惯了来苏巧巧这里报道。

      姨娘份例的菜原本是不多的,但苏巧巧和灶上的关系好,所以两份餐食并不重样,且都是可着好的来,所以满满一桌子看上去很丰盛。

      因着三人都是姨娘,因而并不兴什么请安不请安的,人到了便坐了开始吃饭,有说有笑的,气氛倒也轻松。

      正吃着饭,便有王妃处的丫鬟通报,让三人过去一趟。

      三人互相看了看,俱是一愣,最后还是苏巧巧开口应下了,三人才准备一番,跟着过去了。

      正院里如今不止王妃,竟是萧侧妃和云夫人也在,要紧的几个管事婆子也都在。

      其实把众人叫来,说是有什么大事,其实也没有,但若说是小事,却也不能这样说。

      宫中命诸位皇子侍疾,裕王宫务在身,故以裕王妃替代自己尽孝,所以裕王妃要入宫,所以便将管家之权交给了萧侧妃,如今不过是要跟诸位要紧的人叮嘱几句罢了。

      众人应了,又目送王妃离开后宅,便各自回去了。

      苏巧巧的策略依旧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只不过这一次垃圾还是能及时倾倒的罢了。

      王爷已经稳定了情势,皇上那边也已经要诸位皇子侍疾了,想来入宫的事情,应该也快了。

      不过苏巧巧这边虽然不要例菜,不出门见人,但却还是有一些消息来源的,比如她就知道,云夫人闹着要入宫见娘娘,再比如云夫人挑衅萧侧妃,再比如云夫人和萧侧妃打起来了,再再比如云夫人跑出去要入宫,被萧侧妃抓了起来。

      再再比如云夫人给萧侧妃下毒,被关了起来,以及定王谋反被抓了起来。

      等定王的事处理完毕后,王妃便回来了,王爷也抽空回来了一趟,处置了云夫人。

      云夫人一死,那个占着位置的何侧妃,自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王爷本意是将这事交给了正妃,但是萧侧妃却将这活抢了去。

      王妃自是明白萧侧妃的好意,她那一胎流了之后,于子嗣一事上,便是真的再无指望,她所能倚靠的,也就只有何侧妃生的那个孩子了。

      因而王妃立刻逆着萧侧妃的话,说了好些为何侧妃说情的话。

      王爷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他看了两眼面前的两个女人,才突然发火训斥了王妃,声音之高,一听就不是给屋子里的人听的。

      在这之后,府里的事情便都交给了萧侧妃来处置,王妃虽然还在,但在王爷的这一层,便已经是不在了的。

      苏巧巧知道这件事后,不由得觉得很妙。

      本来只是何氏的发落问题,萧侧妃却短短一句话,就将整个局面得以扭转。

      萧家的这份从龙之功,如今定然是跑不了了的。如今已经不是与门阀大族治天下的时候了,皇上若是担心萧家,只怕萧家日后也是会被清理掉的,而标志性事件差不多就是萧侧妃到时候被废或被赐死。

      就算侥幸活下来,但也注定无花无果地过上一生,没有盼头,也没有指望。

      但是现在萧侧妃领了这差事,却是两头讨好。

      先前因为宫里的娘娘,王妃在宫里司正的手上过过了一趟,如今是不大可能当上皇后了的。王爷与王妃相敬如宾惯了,王妃也是很会让王爷知道她的不易的,因而对于这件事,王爷多少是有些愧疚的。

      王妃连府门都不出,宫里娘娘那证词也是漏洞百出,况且从月份上来讲,那孩子必然是他的,这事引起不了什么猜忌。

      况且那也是他的孩子,他甚至知道的还比王妃要早上一些。

      所以王妃就算不做皇后,王爷也是不想她待遇太差的。但是以他这个年纪,后宫无后,又不太可能。

      如今萧侧妃与皇后的关系好,不若就选萧侧妃,这样他心里会好受一些。与此同时,萧侧妃解决了何氏,因着孩子的关系,这两人也不会太好,能防止这两人的母家结成一派。

      但至于萧侧妃会不会反击呢……王爷或许是想过的,比如如果反击,就顺手灭了萧家,或者视情况而定压下来。

      这件事情之后,王妃便一直缠绵病榻,也不大见人,据说已经开始读经避世了。只不过有萧侧妃压着,倒也没人敢对王妃不敬。

      苏巧巧还算喜欢这位王妃,也因着通关要求,至少希望有王妃和皇后的,自然还是恭谨的,而剩下的两位姨娘,并不与正妃有什么接触,如今都只给侧妃请安,不过是在请安的时候遥遥对着正院的方向先隔空给正妃请个安而已,于她们而言,没什么变化。

      王妃侍疾之后,宫里反而是传出了圣上病情缓和的消息。

      苏巧巧趁着这个间隙,赶紧给了钱,让方姨娘的家里置地。

      这之后十一月的时候,皇上办了封太子的大典,而后就又病了下来,虽还能处理公务,见一见朝臣,但已经是不上朝了。

      苏巧巧本以为就是这个冬天的事了,便没怎么准备过冬的东西,结果一拖就等到了下一年的三月。

      也是苏巧巧在这个世界的第四年。

      一个很是平常的中午,苏巧巧正在侍弄她的那盆小柿子,忽地就听见映月进来通报国丧。

      苏巧巧冲着宫里的方向,跪下来哭了两声,便去换了衣裳。

      之后的事情都是有礼官来教的,忙活了陆续一个月之后,终于定了下来,萧侧妃做皇后,宫里娘娘仅尊为太妃,剩下的位分之事,都交给皇后拟定。

      本朝后宫妃嫔位分设置得比较简单,一皇后,三贵妃,六妃,十二嫔,余下低位妃嫔六等。

      苏巧巧和方姨娘的位分很快便定了下来,苏巧巧封了妃,方姨娘在嫔位,这都是正经的皇家人,皇上那边也是同意了的。而王妃自然是被尊为皇后之下的贵妃,提前开启了养老模式。

      只有花姨娘的位分,嫔位,被驳斥,嫔位下的才人,又被驳斥,才人下的美人,再被驳斥,美人下的良人也一样被驳斥了,递了个最末等的答应上去,还是被驳斥了。

      大家哪还能不明白,皇上的意思便是不给位分,只养在宫里。

      花姨娘哭得梨花带雨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若是没有位分,在宫里便是只能依靠皇上——虽然本来就是要靠皇上。

      只是靠与靠的,终究是不一样的。

      苏巧巧却明白,皇上这是现在就已经防着她到时候有孕,成为贵妃派的核心,拉拢不能生的花姨娘宫斗。

      但她也知道,这跟直接去让那个花姨娘死,没有任何区别,虽然希望渺茫,但她觉得,得去试一把。

      但是哭了一天的花姨娘却突然拦住了苏巧巧,自己去见了王爷,最后得了一个贵妃的位分,留在潜邸看宅子。

      登基虽还要再等等,但皇上已经是皇上了因此批阅奏折,处理公务,自然也是要皇上来的,诸位女眷当然也要早早入宫去陪伴陛下。

      因为苏巧巧是妃,而方嫔也是嫔主子,两人自然不会住在一处。

      苏巧巧分到的宫室是蒹葭宫的芳菲殿,宫殿以桃花和幽静为特色,地势也稍微高上一些,取的便是一个“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只是芳菲殿到底不是在山上,若是想见处处开放的桃花,还是得靠宫人们动心思。

      苏巧巧所住的芳菲殿,是宫中正殿,最大,最宽敞的,一位是主位娘娘一个人住,功能区域就全了很多。

      这差不多是苏巧巧第一次真的正儿八经地住这么大个地方。

      本来她觉得就带一个映月来其实也是够的,可是来看了一眼她便发现,若是全靠映月,那只怕得累死映月。

      她倒不是没想带一些王府里熟悉的人来,但是因为花贵妃留在了潜邸,她就把人手都留给了花贵妃。

      苏巧巧的东西少,带的行李也少,但她带的银子多,很多东西都是入宫之后另安置的。

      因为认床,被褥都是自己带来的,但是衣裳首饰之类的,一部分是宫里的份例,另一部分则是花钱又要的,再加上她这边人少,收整东西都比别人花的时间长上了许多。

      倒不是她不想或者宫里不愿给她派人,而是她觉得近身伺候的人总归是要有空细细观察才行的,因而先是自己整理,就连芳菲殿中伺候打扫的宫女,也都是临时叫过来的,并不留下。

      宫里过了三个月,皇上这边登基了,苏巧巧才开始选人,并嘱咐映月观察留心着,看谁能提拔。

      而皇上这边也开始下后宫了。

      虽然还守着三年的礼,但好歹也是时常来坐坐的,哪怕是吃顿饭,省了御前的那些规矩,也是好的。

      如今花贵妃不在,方嫔又是个安静的性子,皇上常来的,自然也是苏巧巧这里。

      反正此时来了也不关子嗣的事,因此苏巧巧倒也不劝着皇上去别处,但是初一十五皇后的日子,那就另说了。

      虽说当了妃嫔,以后也只能看着别人做菜了,但是苏巧巧还是可以在饮食的花样上下些功夫的,倒也让皇上愿意来吃顿饭。

      一时间,倒也算是宫里的宠妃了。

      仿佛是当了皇后的人,宠爱都会减少吧,萧皇后那边,皇上反而是很少去了。

      请安的时候萧皇后和苏巧巧她们聊天,也承认约束亲族,管理后宫,其实很累,很难的,她也知道,她必然是赶超不过沈贵妃和皇上之间的夫妻情分。

      太妃们出宫奉养的出宫奉养,守皇陵的去守皇陵,如今倒是只剩下了一个空头司令的太妃,三不五时地便要折腾一下萧皇后和众位——其实只有两位,避世的那位基本上谁也不见——妃嫔,还多次试图再塞提个她们冯家的女儿进宫。

      这个时候,苏巧巧倒是知道了,为何皇上坚持要守着三年的礼了。

      无非就是躲着冯家的女儿罢了。

      倒也不是说这个女人就不能接受,而是太妃对皇帝后院的这种把控,让皇帝属实很不舒服。

      更是会让一个为君者,怀疑冯家到底是有什么想法。

      冯家其实没什么想法,但是太妃是真的狠下那个有一个流着冯家血脉的小皇子的,但因为之前云夫人的事,现在冯家反而不是很想往宫里送女儿了,太妃最终能选的人,也只是一个冯家的弃子。

      一个生母极度不受宠的庶女。

      这个孩子送到太后的身边之后,太妃也承诺了不会再跟冯家要女孩子了。

      皇上这边本来是要以守孝的名义,拒绝了这个冯家的女孩的,但太妃只是一句话,就逼着皇上立了冯氏为嫔。

      她说,动与不动的,本不着急,先给个位分,留在宫里。

      皇上答应是答应了,但却是生着气,离开了太妃处的。

      憋着气,便也无心处理政事。现在整个皇宫都是他的,他自然想去哪去哪,索性便在宫里乱逛散心。

      于是便遇到了方嫔。

      方嫔本就是端庄大气的类型,如今位分上来了,地位上来了,穿的用的,规格自然也就上来了,加上身体养好了些,如今看着倒是有些让人移不开眼睛了。

      这日之后,皇上便时常去方嫔处,苏巧巧会的东西,她都会,苏巧巧不会的东西,她其实也会一些。

      她虽不是多么才情绝艳,可能被太妃选上,能在王府这么多年,到底也是个聪明人的,哪怕不能让皇上觉得多惊艳,但至少她能让皇上感觉心里不那么累。

      到了这里,苏巧巧是想过,大不了再再重开的。

      此后一直到三年期满,方嫔升为妃位,方嫔一直都算是专房之宠。

      选秀之前,方嫔那边诊出了身孕,同时萧皇后那边也怀了孩子,也不知道是个由头,还是皇上真的谨慎,在乎这两人的肚子,竟就推迟了这一次的选秀。

      也就是,至少要在苏巧巧在这个世界的第八年选秀。

      苏巧巧不是没想过,如果是第九年或者第十年才选秀,要不要直接用一些非常手段,让自己脱离剧情。

      漫长的宫闱生活,对于她而言,已经开始变得难以忍受了。

      但她最终还是放弃了。

      她还想过出了剧情还要不要当系统,当系统的话,剧情很可能还是宫斗,那她是帮一人,还是帮那一宫的人呢?

      她想不出个答案来。

      两位妃嫔先后有孕之后,宫里便只剩下了苏巧巧和冯氏。

      冯氏封的是个才人,平日里也见不到皇上。只不过和之前的云夫人不一样,她似乎一开始就对皇上没什么兴趣,好似她感兴趣的不过是宫妃的位置一般。

      不过相较于冯氏的入宫前的生活而言,成为宫妃确实是缓解了冯氏的困境。

      皇上不来,冯氏也安安静静的,和苏巧巧这个宠妃的相处,也是极好的,闲暇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苏巧巧也会有意无意地拉上冯氏,大家一起玩。

      其他人倒是没什么意见,因为现下里,后宫也不大存在什么争斗,沈贵妃不争,苏巧巧不愿意争,方妃则是不想争,如今她安静养胎,谨慎程度甚至高于萧皇后,都不怎么出来了。

      第八年的时候,方妃诞下一子,萧皇后同样诞下一子。皇上再次以孩子还没立住为由,将选秀推迟了两年。

      皇帝还年轻,朝中倒是没怎么反对,毕竟新人入宫,到底也是为了皇嗣。如今皇上用的就是皇嗣的名义,朝臣还能说什么呢?

      难道说“不行,我想让我的女儿入宫”?

      因着选秀推迟,苏巧巧又差不多独宠了差不多一年,和方妃平分盛宠了小半年,然后就是第十年的六月,新人入宫了。

      这届新人选的也不多,一共四位,出身都不是很显赫,苏巧巧的宫里还分到了一位。

      可巧,这人也姓苏,只是看样子却对苏巧巧这个妃,很是不以为然。

      她和之前王府里的一样,看不起苏巧巧的“农家乐”,觉得苏巧巧曲意媚上,觉得苏巧巧年老色衰,没有子嗣。

      不过也是,这位苏才人在新进的宫妃里,是位分最高的,家世最好的,更是长得最出挑的,还差一点就自己一个宫室了。

      一般来说,新入宫的人,住在哪,都是由皇后或者负责六宫事的妃嫔来定的,一般是下面的人按照殿选时的表现,表现好的就单独分一个宫室,或者是没有主位的宫室,免得升了位分之后,还得再挪宫。

      等到下面的人拟定了宫室,呈给上面的主子,由上面的主子做最后的裁决。

      这位苏才人原本是被拟定到了一个人的宫室里,但被萧皇后大笔一挥,就来陪苏巧巧作伴了。

      而这位苏才人也是个消息灵通的主儿,自然也知道了这一回事,觉得是苏巧巧要打压她。

      但苏巧巧其实没那个心思多管苏才人的事情了,大概是通关条件差不多达到了,苏巧巧也开始逐渐感觉自己应该是生病了。

      会离开这个剧情的那种。

      在生病的时候,病容憔悴,维持住要求的宠爱,确实是有点为难。

      索性皇上挺忙的,实在是没什么时间下后宫,因此按照总数来分,苏巧巧还是勉强合格的。

      再后来,苏巧巧便是病重了,每日反是得涂脂抹粉的,才看着能见人,等到冬日的时候,便已经有些形销骨立了。

      妃嫔病重,皇帝一般是要来看一下,意思意思的,苏巧巧本就算是宠妃,自然是不例外的。

      但十年之期快到了,苏巧巧到底是越病越重了。

      到了十一月的时候,皇上终于下令将苏巧巧升为贵妃,算是冲喜。

      这种情况下,说是冲喜,其实多半是有准备后事了的打算,到了这种程度,只怕寿材之类的东西都备上了,只不过还顶个冲喜的名头罢了。

      这之后十二月份的一整个月里,皇上就再没来见过苏巧巧,不过好在也没去别人那,这通关条件才算是勉强达成了。

      差不多是苏巧巧在剧情离体验过的唯二的、真实的、死亡的感受了,恐惧与下坠感让她沉溺许久不肯睁开眼睛。

      等她重新回到了作者的小屋,看见的就是作者一双似笑非笑的眼。

      作者问苏巧巧:“你似是有所感?”

      自然是有所感的,人非草木,怎么会没有感知。

      可剧情里那些复杂的情感,那些畅快的年岁,那些眼见的故事,那些看起来反应平淡实则并非全无触动的瞬间,在这一刻最终就像是万紫千红汇成了一盘黑色,被它们自己无声无息的吞噬了。

      她能想到,如果这个剧情还会继续,那新入宫的四位嫔妃会在后宫里将风云搅动得如何,三个皇子都成年之后,争储夺嫡又该是怎样的血雨腥风。

      制度是制度,但人情终究是人情,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这些剧情中,制度里说了君为臣纲,可若是个傀儡皇帝,又如何为臣纲?制度里也说了夫为妻纲,可真的到了一定程度,病床旁的后妃和皇帝,究竟哪个手腕才更硬呢?

      制度里还说了奴才是奴才,主子是主子,但是奴大欺主的事情几乎在宫里的每一时每一刻都在发生。

      宫规制度永远是不近人情的,理想化的,所以它努力屏蔽一切变数,一边异化着人,一边又希望所有人像大拼图里的小拼图一般,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

      一旦其中一块变了形,就是再也拼不成一副画了。

      可格局就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才有的生机。

      苏巧巧沉默了片刻,最终看向作者道:“我要做系统。”

      作者叹了口气,扬了扬手里的人设笔记:“你是想做系统呢?还是想渡这里面的妃嫔人设呢?”

      苏巧巧但笑不语。

      作者倒是也没阻拦:“行吧,那我安排时空穿插,你去做系统吧,只不过这次你选的人,可真的都是要在这个时空里生活到转世投胎的,你可能也要跟很久。”

      室内一阵寂静,只剩下作者忙碌。

      这一次入选的妃嫔人设,一共有三十六位,皇帝则是差不多是随便揪了一个,长得还行,能力中等,算是个守成之君,脾气倒是还行。

      剧情正式开始是在皇帝登基的第十二年,苏巧巧选定的女主则是陆家特意培养来,准备送进宫里的女儿。

      当时门阀衰落,新兴势力崛起,是后宫争斗最为混乱的时刻,皇帝身边的女人,多是带有目的地留在皇帝身边。为家族谋取利益还是其次,有些甚至就是家族派过来,传递圣上或者宫中消息的间谍。

      而为了制衡前朝,皇帝身边也围绕着寒门、低微儒生,女官和太监,种种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可能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都是有关系的。

      哪怕没关系,只怕若是想,也是能攀上关系的。

      这样的情况下,被陷于宫中的小小女子,能做的事情,也十分有限。

      皇帝身边的这三十六人,自然不可能都是得宠的,加上当时的皇城设计,游乐赏玩跟住处都是在一起的,因此基本上直接截宠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到苏选女主被送进宫来之前,宫中形势是一后三贵妃四妃三嫔并上夫人若干,其中后位一人,贵妃三人,妃四人,嫔九人是定例,嫔以下的五等妃嫔皆可称夫人,无人数限制。

      但同样的,五等的夫人里,也只有第一等的美人是勉强够看的,算是有体面的,剩下的四等,往往待遇不怎么样,甚至最末一等的夫人,可能待遇还没一些大宫女的好。

      这是此朝宫规制度里,最为奇怪的一项,实则是为了防止宫女争宠献媚,蓄意勾引君上,宫女封妃,没有服侍的主子开恩,便只能从最末等的更衣做起。

      但是剧情真正开始时的后宫里,却真真是有一位盛宠的更衣,是从制衣处的小宫女晋升而来的。

      一无母家帮衬,二无权势地位,进为妃嫔虽已经五年,生有两女一子,却还只是个更衣。宫里虽不至于生母的位分比孩子低,可樊更衣的三个孩子,终究是都没养在自己的身边。

      一个小小的更衣,也着实没有条件去养孩子,三个孩子几乎是满月了就抱到了皇子所皇女所,第三个孩子因为是皇子,所以抱走得更早。

      不过幸好本朝一般没有养别人孩子的规矩,所以樊更衣的儿子倒还是她自己的儿子。

      除此之外,剧情开始时,那个瞩目的皇后,情况也很特殊。

      这位皇后是登基十一年后的续弦,到女主进宫的时候,满打满算也不过新婚四个月而已,在宫里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自己的势力,甚至是身边的人都没有摸齐全呢。

      皇后能带进宫里的人虽然多一些,但是终究不过四个,况且为了讨好皇上,皇后身边的人,多半都是前皇后身边的人,一时收拢也收拢不过来。

      而皇上的后宫那么多,对皇后只能说是相敬如宾,再加上历来皇后与妃子的定位就不同,皇后的位子可以说是极其不稳。

      这是设定,但至于能不能坐稳这个位置,看的是皇后的命,也是皇后的本事。

      宫中的女子各有各的故事,一一对应上时空里穿插的空缺,故事便开始了。

      苏巧巧作为一个系统,和这个故事的女主陆霓裳一起出生在了陆家。

      陆家,定国侯,门庭显赫。

      只是武将世家大多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当没有仗可打之后,家中的权势富贵便会在达到顶峰之后,逐代衰减,往往不过三代,便会沦为寻常人家。

      自古富贵权势最是迷人眼,能将弯弓搭箭的儿郎腐蚀成寻欢作乐的风流公子,也可将靠着嫁妆一辈子自过自活的主母逼得争斗不休。

      到了陆霓裳的这一代,侯府凭借着老侯爷的功劳和急流勇退,获得了极高的声名和待遇,这一代的侯爷无仗可打,除了长叹生不逢时,倒也无可奈何,而三个儿子也是不大相同。

      长子是精心培养的,依旧从武,但是文武双全,因为是要承袭爵位的,倒是没领什么差事。

      次子的时候虽不及长子严厉,但也是用心的,武艺虽然不强,但却是考取了功名的,如今已经在朝中任职了,虽不是什么大官,但好歹清闲,背靠着侯府,也不过是多领份俸禄而已。

      到了小儿子的时候,就几乎不怎么严厉了,文也不成,武也不就,唯独诗词上厉害得很,上门拜访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来讨论诗词的。

      简单来说就是有才华,但跟经世致用的那一套完全不搭噶。

      三个儿子都是一母所出,关系也好,但就是性子不大一样。长子稳重,次子聪慧但是有些体弱,小儿子娇气又散漫,不过倒是机灵。

      侯爷不太管家中的事情,一是他坚信男主外女主内,二则是按照定国侯的情况,也不大适合联姻一些显赫的门第,因此除了家中一个女儿是嫁到了文臣家中之外,三个儿子基本上都是平娶甚至是低娶,可谓是低调至极。

      长子的婚事是老侯爷在世的时候,老夫人定下来的,娶的是同为侯府的武安侯家的庶女,虽是平娶,就家中条件而言,已经算是低娶了。

      次子的婚事算是人家自己求来的,是个京官家中的女子,一手花枪武得厉害,虽没有别的特长,却写了一手好字,同样是低娶。

      小儿子的婚事则是侯夫人定的,同样是低娶,选了个商人家里出身的,很会管家理账,倒是妙得很。

      陆霓裳是长子所出的唯一的女儿,也是定国侯这一辈唯一的一个女儿,她比较让人惹不起的一点便是她的兄弟加上堂兄弟一共有八个。

      只是这一点在皇家并没有什么用处。

      从她生下来之后没多久,家中便定了下来,她是要进宫的。

      因此从一开始,她的容貌也好,一举一动的习惯也好,都是格外注意的,光是负责按照宫里规矩约束陆霓裳的坐站行走的,就有四位宫里退下来的教养嬷嬷。

      人家家里的女儿背女训,她陆霓裳额外还有一本宫规,别人可能一两项特长就够,她则得在差不多同样长的时间里,学上好些样的东西,还样样都要拿得出手来。

      早上起来读女训宫规,然后制衣刺绣,下午练规矩学才艺,晚上听书背诵,顾着规矩又吃不饱,除了长个子的时候允许多吃一些,倒也真的是身量纤纤了。

      漫长的养成岁月里,陆霓裳觉醒了她的系统——苏巧巧。

      如果说有一种相处模式叫做“亦师亦友”,那她们两个的相处模式就是“不师不友”。陆霓裳学的东西太高端,苏巧巧除了能在背东西的方面帮忙拿小本本记一记之外,能帮的东西着实是挺有限的。

      且如今苏巧巧就是个系统,接触不到实物,所以在很多才艺上,真的除了做笔记之外啊,帮不上忙,陆霓裳小时候本来就学不会这许多的东西,苏巧巧还在她脑子里提醒要点吗,那个时候陆霓裳可讨厌这个系统了。

      但是后来,两边的分工就明确多了,磨合得也更适应了一些。

      因为陆霓裳已经习惯了要入宫这件事,并且一直在为此作者准备,因此苏巧巧也会拿宠妃和后宫里局势,当做故事将给陆霓裳听。

      其中便有皇帝的结发妻子,承安公主的生母,皇后南氏。

      和苏巧巧上一个剧情里的裕王妃一样,这位南氏皇后出身略略逊色,但她嫁的不是王爷,而是太子,因此出身还是很高的。

      只是入东宫之后,却是长久的未有子息,因而一直被当时还是皇后的太后训斥,被施压,被王后院里塞人,后宫目前的二十三妃,里面至少有一半,都是太后亲手送过来的,但是皇帝还是只有三个儿子——甚至还有一个没活下来。

      别人的后院可能是因为妾室年轻的原因,不好生养,或者互相争斗的原因,生了又流了,也可能是因为孩子太多,用上了避子汤。

      但是皇帝的后宅却是基本上没有这一类的动静,别说儿子了,就是公主也只有五个——哦,有俩还是那个樊更衣生的。

      后宫的女人多,孩子却少,所以到了后面,太后也就不再往里面塞人了,但是南氏皇后的身子已经亏空了,后来到底是走了。

      就是在那四五年之后,陆霓裳接到了让她择日入宫的圣旨。

      而她接到圣旨的几个月之前,皇帝刚刚娶了续弦皇后,沈家的姑娘,外面只知道那是沈氏,苏巧巧自然是知道这位皇后的情况的。

      哪怕任务关系上不熟悉,但是人设她是看过的。

      沈氏皇后名叫沈晚棠,和陆霓裳差不多的年纪,入宫的时候带了四个大丫鬟,分别叫抱枝,盼枝,望枝和犹枝,分别擅长医术、庶务、管理下人以及武功。

      沈晚棠本是要相看人家的,因而一早便在京中颇为有些才名的,擅长古琴与书画,一手好字写得极佳,但至于手段如何,却是“书上没写”,这就只能等陆霓裳自己入宫去看了。

      不过陆霓裳倒是没什么手段的。

      这倒是有意的,因为如果得宠的话,不需要什么手段,如果不得宠,有孩子的话不需要学,有的是人原因为这个孩子投资,没孩子的话,耍这些手段也没什么用。

      手段不手段的,很多时候都是看皇上让不让使出来。

      且后宫争宠,第一要紧的便是圣心,若是把心思用在别处,那都是想左了。

      且若是得宠死了……那对于定国侯府而言,也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按照定国侯上下的做法,应当是不至于真想靠着一个死了的宠妃获得什么,至少陆霓裳的所学里,是有兵法和管宫手段的。

      定国侯送女儿入宫,其实就是求稳,其实若是想要培养一个宠妃,往往不需要这般面面俱到,最要紧的还是学东西快,性子讨喜,长得好看,以及——能生,但不是很能生。

      能生是为了保证活着,不是很能生,同样也是为了保证活着。

      因为是奉旨入宫,且入宫位分就在嫔,因此陆霓裳能带的东西不少,连伺候的人都能带两个。

      和陆霓裳一样,伺候的人也是经过培训的,为了适应后宫的生活,一开始就是按照宫中的规矩训练的,本以为只能送一个进去,却没想到能带两个。

      不过一共培养了八个,怎么着都是够用的,陆霓裳最后是按照丫鬟们的排序,带了珍珠和翡翠两个丫鬟。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181464/8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