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美的奋斗

作者:疲惫的候鸟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三美的成长


      王芳进了柳家门后,三年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柳顺十二岁,二儿子柳涛十岁。王芳家的孩子读书都晚,柳顺读五年级,柳涛还不如八岁的一美,读三年级。柳培东也不关心孩子的学□□拿阮老太太的那套理论敷衍王芳,阮老太太认为大老爷们能读书就读书,不能读书的打死也读不进去,典型的例子就是柳培东,作为厌学代表的儿子,老太太认为柳顺和柳涛不会念书是遗传的。王芳作为六七十年代的初中生,对这种说法很是鄙视,但也不敢反对老太太。于是两个儿子的童年过得非常的舒服。
      在杨大新家二美出生的那年,刘培友在部队领回来个姑娘,一同回来的还有刘培现和赵兰香。姑娘姓袁,名字也是圆。袁圆姑娘细高个,披肩发,穿了件农村很少见的小花褂。这让很少有外人进来的柳花泊都沸腾了。袁圆的爷爷祖上也是汶水镇,在解放前当兵出去了,这也不知道怎么让柳培友打听着了,柳培东准备的虾干鱼干自己一点没吃,全给袁老爷子解馋了。袁老爷子的两个儿子现在都留在军队里,大儿子袁建国是柳培友那个团的团长。柳培友进部队后表现很不多,尤其在打靶上很有天分,在师部的打靶比赛上拿了个冠军。加上柳培友心思活泛,嘴甜腿快会哄人,结果柳培友直接把袁建国的女儿拿下做了女婿了。
      在杨大新忙活盖房子的七九年,柳培友又回家一趟。等回了部队,柳培友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南下参加对越战争,并且是尖兵连的狙击手。在越南打了一年多,也是运气好,没少胳膊没少腿,全须全尾的回到原部队。经过了这些历练,柳培友比他三个柳培现升的还快。在柳培现在副连的位子上蹲了七八年都没挪窝,柳培友已经连升三级干到了副营。
      身在柳花泊的老太太家的大门上挂上了拥军模范的牌牌,这老柳家在柳花泊也成为了村里的第一大户。柳顺和柳涛对上学不感兴趣,就等着他五叔给她找关系去部队呢。
      八三年一整年,杨大新家过得都很顺,杨大新带四年级的数学,同时还是四年一班的班主任。四年级两个班,一美和二美都在一班。赵秀梅跟着下乡的技术员学养蚕,为此还专门包了三亩桑园,并且把东屋专门空出来养蚕。第一年的时候也是手忙脚乱,没办法,把娘家的几个妹妹弄进来帮忙。等卖了蚕茧,给来帮忙的妹妹没人做了一身新衣服,还送给自己老爹了二十块钱。杨老太太把家里的猪养的膘肥体壮,等年底一卖,下一年的一家的零花钱都出来了。杨大新在年底的时候从供销社托人买了辆自行车,这又是在柳花泊独一份的事情,谁家办喜事,都要借一下充充门面。要说是不顺心的事情,就是在八三年年底的时候三美的二姨跟着柳花泊的孙忠跑了。赵秀梅的老娘把赵秀梅一顿乱骂,怨她把自己妹妹都看丢了。赵秀梅和杨大新没办法,掏出了五十块钱给自己爹。等过了年,也有消息传回来了,三美的二姨赵秀琴跟着孙忠跑东北去闯关东了。
      家里上学的上学,下地的下地,就三美一个闲人。三美基本上也不在家,在家吃晚饭就待去王芳家。王芳没事的时候找出儿子一年级的课本教她。有人看病打针的时候三美帮着王芳团酒精棉球。阮老太太就住王芳家东边,没事的时候也经常去东院玩。王芳的公公相比婆婆存在感很低,基本上是老婆让干什么干什么,但就这老头手很巧,三美小时候睡得扁筐就是他编的。小孩子玩的蝈蝈笼子,小蜻蜓小蟋蟀什么的编的活灵活现。柳老头还有一个爱好,爱钓鱼,没事就到村头的河边座个小凳支个杆,带上草帽就到树底下坐着等鱼,柳培友抓鱼的本事就是跟他爹学的。
      三美跟着柳老头去了一次就爱上了这个活动,只要天气好,在家吃完了饭去王芳家溜达一圈就转到东院找柳老头,爷俩拿着凳子、鱼杆、提着水桶或端个盆就去老地方钓鱼去。坐的累了,三美就到河边拽点茅草让老头编东西玩。有时候老头高兴了,下到河里还能给三美摸着螃蟹。三美喜欢吃这些小鱼小虾小螃蟹,在盆里让他们吐完泥,直接下锅里炸就好。
      三美跟着老头慢慢悠悠的过着时光,有时候的确闲的难受,就提前多编几个小玩意插到草垛子上到临近的宁县去赶集卖卖。卖出去多了就到集上的小饭馆吃个面条,卖的少了就去买根油条爷俩一块吃,卖不出去的就直接在回来的路上扔了。柳老头干了一本子农活,脸晒得黝黑,和天生黑色素较多的三美远看的确像是亲爷孙。
      柳老头闲的没事的时候,在河边的空地上种了一片花生。地方不大,种的也不多,到了秋天就收了两麻袋。两人挑了个大饱满的,回家找了些香叶和八角,爷俩闷烂了后给家里分了分,看还剩不少。柳老头装到大兜里和三美提着去集上卖了。除了吃喝,爷俩竟然剩了五块多钱。柳老头把钱往三美兜里一塞,:“留着吧,小美,回家买糖吃”。三美一点没客气,点头就收下了。还对老头说:“钱我存着。爷,我煮的好吃吧,我们干脆把剩下的都煮了,看能卖多少钱”。
      爷俩这年冬天就没干别的,到了赶集的日子就提前把花生煮好了去卖。最后等花生卖完俩人一合计,竟然有五十多块。俩人对着瞪了会眼,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柳老头一咳嗽,说“小美,过了年你就上学了,你留着买书本吧。”三美也迷糊:“爷,上学要收秋的时候才去,还好长时间呢,要不我们出去吃点好的吧,脚上柳顺和柳涛。”
      三美找到柳顺和柳涛,说要带他们去吃好吃的,四个人带着钱去宁县大集,找个好点的馆子,要了瓶好酒,爷四个从早上十点吃到下午四点,临走还买了两个烧鸡提回家。到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柳老头把三个孩子扔给王芳,自己回家睡觉去。柳顺在院里唱歌,柳涛拿根棍子在耍,三美提着酒瓶子,嘿嘿直乐,她爱死了这飘啊飘的感觉了。
      王芳气的要死,又不敢说自己公公的不是,摁着孩子们睡下,自己搂着三美。第二天,三美把事情一说,王芳又好气又好笑。柳培东听着直乐,说下回也要跟着去,他没吃过宁县的馆子呢。
      柳顺和柳涛醒酒后的好一段时间都围着三美转,三美让干啥就干啥。王芳开始还站边上看热闹,后来烦了,给柳顺出主意,“你教三美识字吧,三美报答你还请你们吃馆子”。经过这一件事情,三美财神爷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了柳顺和柳涛的脑子里,他们还真当回事的教三美。
      三美很聪明,学学就会,王芳经常感叹杨大新会教孩子。但三美大部分时间还是跟着柳老头转悠,跟着他钓鱼,编草,种地,摸虾,唱戏,赶集。反正家里找不到三美,问阮老太太准知道,肯定是和柳老头在一起。
      三美五岁的时候,杨大新领着她走进了柳花泊小学一年级的教室,一美二美上五年级了,杨大新如愿以偿当上了柳花泊小学的副校长。意气风发的杨大新三十多岁,虽然也在地里干活,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里,全身上下收拾的干干静静,整整齐齐,本来人材就好,经过几年在学校的沉淀,出去一站,非常讨一些大姑娘小媳妇的喜欢。反而是赵秀梅,虽然比杨大新小了七岁,但常年在地里干活,也不怎么讲究,两人站在一块显得比杨大新还大一些。
      村里风言风语就慢慢出来,主要围绕着杨大新和柳花泊村新来的代课老师赵玉。赵玉是赵家村人,刚刚初中毕业,在柳花泊村小学代课。两人的传言绘声绘色,据说有人在玉米地头看到一辆躺着的自行车,村里除了杨大新家,谁还有自行车啊。后来又传出,有人看见杨大新带着赵玉去汶水镇,当时赵玉还搂着杨大新的腰呢。
      整个八四年的冬天,杨大新骑自行车带人出去的新闻就在村里传,后面经过加工,已经变成了非常香艳的桃色事件。杨大新家在风口浪尖,有一天出去玩的一美哭着回到家,质问杨大新,“爸,你是不是和赵玉搞流氓?”杨大新正在看书,听了这话脸胀的通红,扬起手给了一美一个巴掌,“听谁说的这种混账话?”。
      一美长这么大,还没挨过打,杨大新的巴掌都把她给打懵了,说不出话。赵秀梅一把拉过一美:“你打孩子干什么,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心虚什么,啊,对着孩子撒气有什么用,有事儿冲着我来,不就是觉得我碍事么。”
      两个人对着锵锵起来,杨奶奶一看自己拉不了,赶紧叫发愣的二美三美说,“赶紧找你舅老爷来。”二美三美撒开腿就跑,找来了柳西平和柳东平。这时候两口子已经拉开架子打起来了。赵秀梅一边打一边摔东西,还喊着:“过什么过,这日子过不下去了,我挣的东西就是摔了也不能留给你”
      杨奶奶在一边急的跳脚,想扯着杨大新给赵秀梅赔礼道歉,“大新,给你媳妇陪不是,这本来就是你的不对,你不是不知道外面话传的多难听”。杨大新跟赵秀梅拉扯:“她听风就是雨,怨谁,没有的事,她这么闹,丢人不丢人?还不跟我过,你以为我愿意跟你过,大字不识一个,连儿子都生不出,你除了干点活还有什么用”。这话刺激的赵秀梅嗷一嗓子就哭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599486/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