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

作者:南葶苈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愿解如来真实义的“佛系”女皇武则天


      【愿解如来真实义的“佛系”女皇武则天】

      声明:本文只作哲学探讨,作者不是宗教人士,随便谈谈而已。

      首先,这里“佛系”不指网络用语,只是标题的戏谑之称,不过,如果另加附会这个词语,那么也可以拥有更多含义。

      提及一件十分著名的事情,武曌为《金刚经》创作四句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很多人想改都改不动,改不动当然不是因为畏惧武曌权威,直至后世依然很多人想改都改不了。这四句偈言,人们无法撼动它的地位,说明它完善、恰当,也证明武曌对《金刚经》理解深刻、到位。如果按照佛教徒的世界观,那么武曌就是所谓的菩萨转世;如果按照哲学观点,那么武曌也算一位佛学哲学家了。

      天授二年四月,她改变了中国的宗教次序:制令释教于道法之上。长寿元年,武曌收复拥有大乘信仰基础的安西四镇,之后命人迎《华严经》梵本至神都洛阳,新译为最全的八十卷,并亲自作序。证圣元年,武曌亲自到神都上东门外迎接从印度游学归来的高僧义净,并赐予“三藏”称号。以及整个武周时期,武曌宣传佛教与佛法所做之事不胜枚举。

      附带一提,关于武曌早年的经历,许多电视剧让武曌在感业寺怀孕或者生子,这给很多人带来误解。当时李治刚刚颁发永徽律,明令禁止与宗教人士发生关系,难道还能带头犯法?武曌深受其母影响,自小笃信佛教,难道也对信仰不负责任?古人通常使用虚岁,李弘逝世于上元二年,虚岁24,实际年龄23岁,正确的生年应该是永徽三年或者永徽四年,而不是永徽二年。

      武曌给自己加尊号为“金轮圣神皇帝”,“金轮圣王”是印度文化中“转轮圣王”的最高级别,是以“大慈悲”、“大智慧”统治四大部洲的帝王,以及后来的“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是弥勒的别称。虽然武曌的尊号都有夸大成分,但却表明武曌要以佛法治国的美好期望。

      武曌称帝前后,曾经大力宣传《大云经》,并且自称弥勒转世。虽然弥勒在中国民间知名度极高,但与世俗人士认知不同的是,在佛教体系中,被称为未来佛的弥勒,根本不是佛,而是于未来成佛,所以只能称作弥勒菩萨。再有,经王国维、陈寅恪等人考证《大云经》不是伪造,也不是由男宠薛怀义找到,而是当时的高僧法明找到。如果伪造,为什么不一步到位?伪造弥勒生为女身,得转轮王四分之一国土,还要先加一个净光天女,再在宣传中改成弥勒转世,一方面净光天女名气过小,另一方面武曌没有兴致造谣。佛教哲学体系有“千百亿化身”之说,所以武曌可以同时声称自己既是《大云经》中的净光天女,并且也是弥勒菩萨。在《金刚经》中有多处非xx是名xx的语句:比如“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所以,名号并不重要,武曌无论怎么声称,那都只是假名的名称。《金刚经》中还有一段话是:“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概意思是,如果有人理解并且宣传这部经典,此人将在未来成佛。那么按照佛教世界观,即使武曌说自己是未来佛,也不算撒谎。

      对于“金轮圣神皇帝”的称号,虽然武曌深知无法统一“四大部洲”,但还是铸造铜柱天枢,铭刻“大周万国颂德”文字,以此可以确立武周在旧大陆的霸主地位,那么即使未能统一世界,也令万国称臣,一定程度上算是“金轮圣神皇帝”。另外,天枢为铜质柱体,经济价值稍高于铁,这可能为了超越另一位被称为转轮圣王的帝王——古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位君主阿育王,其在印度境内至今留有许多刻有敕令的铁柱与石柱。

      久视元年,武曌敛天下僧钱做大象。如果这件事情属实,那么武曌国库的钱肯定足够,为什么还要敛天下僧钱做大象?《金刚经》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既然武曌“愿解如来真实义”,能够受持读诵《金刚经》,那么肯定清楚相是虚假,但是天下僧众未必有此觉悟。所以敛天下僧钱做大象不是为了自己积累功德,而是为了给天下佛教徒积累功德。虽然《金刚经》一再强调,比如:“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但是,武曌恐怕天下僧众觉悟不够高,总不能布置课业让他们每天张口就来四句偈,所以只能采用物理方式强制积累功德。武曌这种行为简直“教皇级”帝王,对宗教人士用心良苦。

      圣历元年之后,因为已经立李显为太子,武曌对两大宗教做出了一些协调措施。比如圣历二年编撰《三教珠英》,是在圣历元年编撰的《御览》、《文思博要》等集录基础上,加佛、道二教事典,故以“三教”名之。再比如颁发《禁僧道毁谤制》,原文如下:“佛道二教,同归於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比有浅识之徒,竞生物我,或因怼怒,各出丑言。僧既排斥老君,道士乃诽谤佛法,更相訾毁,务在加诸,人而无良,一至於此。且出家之人,须崇业行,非圣犯义,岂是法门。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其中措辞和处理方式相当中立,如果不看武曌以前的宗教态度,甚至很像一位宗教绝对中立者颁布的制令。还有,嵩山出土的除罪金简,时间为长安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很多人以为武曌出于畏惧才要谢罪,这样显然低估了武曌的心理素质。首先,武曌完全不需这种方法除罪。《金刚经》有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武曌既然创作开经偈,肯定能够受持读诵并且广泛宣传,那么不只“罪业即为消灭。”而且还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屡次申明受持读诵这部经典有大功德,更何况武周时期还翻译出许多部经。如果按照佛教世界观与因果律,武曌哪怕搞法西斯主义都足以抵消罪业,但显然武曌作为开国皇帝,杀人还算较少,更无需担心自己有罪。不过,可能还有一种逆向思维,古人一般相信各种宗教世界观共同存在,那么武曌一生精印,估计得罪华夏土著神祇,所以搞出谢罪金简赶紧讨好一下。——这当然更不可信,只是作为玩笑谈谈。实际上,嵩山金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还政李唐的政治表态,一定程度上推崇李唐国教道教,以期武周向李唐政权能够平稳过度。最后提及一点,武曌说自己“好乐真道”,包括后期提高道教地位,这是背弃宗教信仰吗?当然不是,因为佛教哲学体系中拥有大境界的人向来不会执着具体的事物、具体的行为。

      武曌登基前后造了20多个字,尤其是“曌”字,“曌”字按三字拆解有“日月凌空”的含义,但还可以拆成二字“明空”,这样拆解相当具有宗教含义,翻译成英文大概就是“know empty”。整篇《金刚经》全在讲“空”,武曌说自己“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是明白了解“空”。另外,还有几字也相当具有宗教含义。“卍”字肯定不必多说。“國”字之前框里加“或”,同“域”,指国土疆域,“圀”字框里加“八方”,表示这个国家大的没边。《金刚经》中还有一段话是:“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圀”字的含义指金轮圣神皇帝的国土八方不可思量,虽然这依然有很大自夸成分。“人”被改成“[一生]”(上下结构),按照佛教世界观,“人”只是作为人的一世,武曌要提醒人们,下辈子可是不一定做人了。“生”被改成“匚生”(半包围结构),指众生用自己的妄念把自己框住,在轮回中不得解脱。(“汝等。”——《楞严经》(虽然这部经在武周时代还未译出))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乾陵的无字碑,如果真的出自武曌本意,不是因为中宗暂时搁置刻字。那么用意绝非“自谦”、“自大”或者“任人评说”。而是具有高深的宗教含义。正如“曌”字“明空”之解,无字碑的含义依然是“空之境界”,翻译成英文大概就是:“There's nothing.”武曌认为自己的一生,从虚空中来,至虚空湮灭(这可能类似于现代科学理论中宇宙的大爆炸与熵寂)。

      ——南葶苈子于2019年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愿解如来真实义的“佛系”女皇武则天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762663/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