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世外医仙化作林

作者:橘柚橙柠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带崽日常



      “我要出去!”
      美好的一天,从应付熊孩子开始。
      当皇帝真正下决心推进一件事情,即使作用对象是堪称天下第二尊贵的妃嫔及皇嗣群体,速度依然是相当之快。从告知晴玉到把人塞进永寿宫,拢共不到五天,愣是逼得荣妃等人连收拾行李都忙不过来,再没功夫去皇上眼前“磨”。但即便再忙,荣妃、皇贵妃和宜妃都不约而同地把带孩子拜访晴玉挂上日程。
      “我是多么怀念那天见面的时候啊!大家都保持着拘谨、礼貌和职业假笑。”晴玉沉痛地想。

      犹记得那一天,三皇子是多么信誓旦旦,俨然把自己当作接种群体中的带头大哥,张嘴就是:“杏娘娘放心,儿臣一定做好表率”。
      四阿哥又是多么稳妥懂事,拦住了皇贵妃给他布置“宾馆”的脚步:“这是天下大事,儿臣当尽绵薄之力,自不在乎外物。”
      就连五阿哥都欢呼着自己打开了“新地图”,以十二万分的热忱入驻永寿宫。

      如此热情配合下,第一天接种的时候顺利无比,以至于晴玉还有闲功夫心疼,想着三个崽现在都才七八岁,搁现代也就是刚上小学背“鹅鹅鹅”的年级,在康熙填鸭式教育下竟显得那么老实。为此晴玉专门从内务府琢磨了点小玩具,以期带领他们感受“童年的亮光”。然后就听到……
      “儿臣已经长大了,哪里好玩这些东西,杏娘娘您宫里有书吗?”

      啊这,小朋友你是否有点太卷了?
      别说晴玉刚入宫还没办凤藻阁借书手续,就说这三个“半养病”状态,她也不敢给书啊!不是等着人家妈妈来骂人吗?连康熙都没打算让孩子这个时候卷,否则早安排教学课程了。
      “那杏娘娘您有纸笔吗?我不看书,就练会字。皇阿玛说练字要持之以恒。”
      有是有,毕竟要经常开药方。但是稍微一想就能知道,既然这么想练字,怎么可能不在隔离前就让人把纸笔收拾好呢?无非是被自家亲妈强制扒拉下去了。既如此,管别人要算怎么回事?
      晴玉倒不觉得孩子们有什么心眼,只是由衷感觉到了皇室中一股子令人窒息的压力——九子夺嫡的风浪分明还未开始,却已经有人在积蓄力量了。现阶段他们的努力当然不是为了夺嫡,可正是因为现阶段努力了,之后才有拿到入场券的资格。如此因果之下,又怎敢断言现阶段的他们没有一些政治直觉呢?那是一种无时无刻不敢忘的,要紧跟父亲的步伐,时刻响应父亲号召的直觉。

      当然,这种直觉主要体现在三阿哥和四阿哥身上,五阿哥跟他们完全是另一种画风。毕竟是在上书房给亲爹持续“丢人”的猛崽,胤祺真心觉得来永寿宫是放假,玩玩具玩得不亦乐乎,每天张嘴就要点心,生动诠释了“能吃能睡”的快乐生活。但当晴玉担心他的牙口断了泡芙供应,这个崽也是哭得最快的。
      “我要回皇玛嬷那里!皇玛嬷给我好多点心!”
      跟着他的嬷嬷又心疼又急:太后当然知道溺爱不对,但就是忍不住,导致孩子遇事就举起大旗,以为被太后抚养是“高人一等”,而不知是丧失了竞争权。这样得罪人下去,现在妃嫔阿哥们看着太后格外宽容,以后呢?
      本来三阿哥四阿哥都加入了劝服弟弟的阵营,左一句“男子汉”又一句“要懂事”,一听到太后的名号却都忍不住闭了嘴。

      最后还是晴玉想到宜妃往日里压抑的担忧,叹口气蹲下来:“胤祺真的要为了几样旧点心吃坏牙齿吗?可是杏娘娘这里还有很多新方子呢。你现在吃坏了,以后新点心的味道就尝不了了,你还怎么给他们起名字啊?”
      能打败吃货执念的只有另一桩对吃的执念。
      接下来的一天晴玉开始扮演《舌尖》解说员,从中式点心说到西式蛋糕,从甜点说到煲汤,最后甚至把新弄来的良种都考虑进去,开始描述红薯粥和红薯饼。
      幸运的是这玩意终于让大家都感兴趣了。

      三阿哥探着脑袋:“听说杏娘娘见过神仙的书库才得到这些东西,神仙的书库大吗?书库里还有什么呀?”
      “还有其他良种吗?能给百姓种吗?听说是杏娘娘的阿玛带回京的,皇阿玛那里还有一块地,什么时候能熟啊?”很好,这是务实的四阿哥。
      “三哥四哥别打岔!我想知道红薯还能做什么吃的!”

      晴玉本在见缝插针喝水润喉,动作却随着几个孩子的七嘴八舌略有停顿,脑海中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比起影响康熙,影响这些孩子是不是更快呢?
      当然不能直接做人生理念和政治观念上的影响。永寿宫里全是眼睛,今天她敢给孩子们讲民主,明天她大约就“被死亡”了,而且孩子们也不会听。毕竟他们再小,也生来就属于统治阶级,会本能反对影响自己利益的一切。
      那如果只是讲讲“睡前故事”呢?一些普普通通的民间轶闻,一些比童话还童话的故事,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常识”?

      晴玉的笑容越发和蔼:“天上书库包揽万象,杏娘娘也只看到了医术相关的皮毛。有些东西即便看到了,也不晓得人间有没有;又有些技巧幼年时觉得离奇怪异,长大了一点点见到才懂其中奥妙。如阿哥们感兴趣,我便说与你们听听。”
      好奇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如就从红薯开始吧。
      “你们可知道,红薯最初是长在哪里?”

      “边疆?”胤祉迟疑道。他一向爱书,却爱的是文采飞扬,并非耕作种地。只是既然被问到,自然也不愿显得自己没知识,略想想良种是“新”发现的,自然就认为从前在边疆之地才会被忽视。
      倒是胤禛略知一二:“我听皇阿玛和额娘说过,是林大人从江浙一带找到的农人,想来那里就是起源。”
      胤祉闻言忍不住冒起了酸水:都是皇阿玛的儿子,他的额娘哪可能听到这种正事相关的东西,老四也是命好,明明不是皇贵妃生的却也因皇贵妃得到偏爱。
      正酸着,却听到晴玉略带无奈的声音:“若生来就在咱们本土,数千年来遇上灾荒时节大抵早被发现了。”
      “不在本土?!”这下孩子们是真的惊了。理智上他们确实知道周边有些小国家存在,可情感上他们的皇阿玛可是号称天子诶!普天之下都是他的,怎么会有不在本土的东西?

      “我第一次知晓此物的时候,就是在神仙书库中。书上说红薯可‘止血热渴,去宿瘀脏毒’,但这生长之地却在一片奇怪的大陆上。那块土地似乎跟我们隔了一片遥远的海洋,生长在上面的人和我们有不同的长相,生活习惯更是迥然相异。等我从神梦中醒来时,脑海中的事物太多,一时间难以尽数,可是这片土地太过奇怪,以至于我怎么都忘不掉,甚至开始怀疑这个梦是不是真的,我真的那么幸运能遇到神仙吗?”
      晴玉声音温柔,娓娓道来,讲的又是这样神奇怪诞之事,别说小孩子,连宫人们都听住了。
      “后来呢?杏娘娘去找这片土地了吗?”胤祺忙问道。
      “哪里能够呀!”晴玉笑笑,“杏娘娘那时候比胤祺还小呢,路都走不稳,可怎么去找?不过好在还记得些别的,有金针之法,有药物配置。我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尝试,就像胤祺学汉字,要从最简单的开始认一样。慢慢我发现,这些医术都是有用的,能治好多人……这下我可不敢不信了。”
      “越长大,就越晓得当年梦中所见之奇。后来我偶尔在路边遇见了一株梦中见过,现实中医书却没有的草药,第一时间就想起那片土地来。我便觉得,它可能真的是存在的。于是我求了家人找一找,毕竟抛开药用不谈,红薯的产量也足够惊人。”

      “可既然原长在另一片土地,林大人又是如何从江浙一带找到的呢?”胤禛敏锐抓住其中矛盾之处。
      “这也是巧了,若它一直在原来的土地上,即便家人纵容我一些,怕是此生也无从得见了。谁知好东西果然是藏不住,早早被人从那片土地上带出来,漂洋过海流传到各国。据当地的农人说,此物最初到咱们这大抵是从闽地开始的。”
      晴玉拼命回想着前世看到的科普,因为时间久记载少,红薯土豆等的引进时间和过程都略有争议,她也只能选相对流传度高的说法含糊着转达给孩子们:“说是商人引进来。似乎是个姓陈的商人,做生意到了安南,当地的酋长以红薯做菜招待,他便注意到了这奇物。在那边观察两年,最后冒着生命危险收买那边的士兵,把薯种藏在铜鼓里带了回来。”

      “为什么会有生命危险?不只是带个种子吗?”
      胤祉忍不住疑惑,这也是其他两个孩子共同的疑问。在他们眼里,良种重要只重要在一个“新”字,衣来伸手的日子过惯了,很难理解“粮食是贵重的”这个概念。特别是晴玉描述的故事里还牵扯到士兵,甚至花了两年还要藏进铜鼓,简直跟打仗一样。新奇是新奇了,却“逻辑不通”。几个孩子从未听过这么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对其中细节格外较真。
      “很好,终于问到这里了。”晴玉心中感叹。
      这才她要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的根源,指望这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皇室子弟耕种其实是没什么指望的,但他们必须要主动意识到粮食有多重要,以及——被他们轻视乃至忽视的那些小国家并不是温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时刻存在,在你以“天朝上国”自居以为自己什么都有的时候,其他人也巴不得你这么想。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带崽日常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561699/4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