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的白月光

作者:明月清寒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四十章宋濂


      和陈三分别之后,杨庄又买了一些石灰和粗盐将人头腌好,特意用来防腐保存。
      一路上,杨庄虽然无心多多考察民间疾苦,但是偶尔瞥见的种种惨剧却也让他脆弱的内心有些震颤。
      除了旱灾之外,一路上杨庄也发现江南各地也有零星的鼠疫存在。也许是因为杨庄本身是厉鬼附体的缘故,虽然他经常在疫区穿梭,但是却一直没有得上鼠疫。
      也因为如此,杨庄时常在疫区奔波,他想为这个艰难的世道多出一点力,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多从鼠疫中挽回一条人命。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虽然杨庄在各地奔波,但是他并没有救下任何一条人命。毕竟杨庄不是医生,也不懂医书,况且面对这般可怕的鼠疫,就是名医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救活每一个人。
      如今杨庄突然碰到了一个小村庄,虽然里面人烟稀少,但是走近之后还能听到依稀的哭喊声音。
      望着村子周围茂密的树木和里面参差不齐的茅草屋顶,杨庄心中一惊。虽然是大天白日的,应该不是妖魔鬼怪出来作祟的时候,但是这若隐若现的哭泣声音却让杨庄心中不安。
      可是杨庄转念一想,其实自己也是怨恨不散的厉鬼,就算有鬼,自己做这种人又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
      走在荒草萋萋的小路上,望着此时此刻已经有些破败的村落,杨庄心有戚戚然。此时一阵清冷微风吹拂而过,杨庄头顶上的黄杨树哗哗地响动,而他脚边的绿草也隐隐约约有些泛黄的纹路。就在杨庄感慨万千的时候,一片树叶缓缓落在杨庄面前。
      这时候杨庄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唉!真是天凉好个秋!”
      这个村庄不大,杨庄走了没多久,就看到一户人家里有人走动,并且那女性的呻吟声就是从这户人家那里传来。因为里面的人似乎在忙碌,就让杨庄走进了这户人家。
      处于一种奇妙的热心,杨庄忍不住拉着一个老仆人的手问他:“你们家出了什么事情?”
      老仆人一见有陌生人问他问题,虽然觉得杨庄这个突然出现的人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出于自家的修养,他还是说道:“我们老爷的小星突然生孩子,可惜遇到了难产的情况。现在我们忙着呢!”
      一听有人遇到了难产的情况,杨庄也觉得不好办,毕竟他是男子,而生孩子就是女子的大事,因此他实在是不好掺和。
      想到因为自己的贸然闯入,给别人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杨庄觉得无比羞愧,就是那老仆说了一句抱歉,就起身匆匆离开。
      就在这时,一个温润的声音突然响起:“且慢!”
      这声音虽然温和,但是有一种不怒自威的从容,因此杨庄知道这人估计就是这户偶尔到这个小村庄留宿的一家之主。
      杨庄转身对他做了一个揖,说道:“您这里不是有家人生产吗?”
      那人说道:“小星有她养娘陪着。况且男人进产房不吉利。其实说来也是我的过失,本来打算携美游历天下河山,结果却出了这种事情。”
      听了那人侃侃而谈,杨庄才抬起头看清了他的容貌,虽然那人已经人到中年,原本光洁白皙的脸颊也有些皱纹,并且垂下一缕飘逸的胡子,但是那人容貌清癯,湛然有神,虽然不如杨庄精致,但是他昂首阔步,却有几分儒者的淡然从容。
      那人一见杨庄也不见外,直接吩咐老仆人在这个农家小院中搬了个凳子,然后招呼杨庄和他一块坐下休息。
      望着这个让人如沐春风的儒者,杨庄好奇地问道:“不知先生姓啥名谁?”
      “在下宋濂!金华浦江人。如今带着家眷四处游玩,正巧附近发生了时疫,我们没有办法,才到这个小村庄躲避。”
      宋濂看了一眼杨庄,心中也是十分喜欢,因此回答道。
      虽然宋濂也是以学问出名的一代大儒,但是在大元朝,读书人并不吃香,而读书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只排在第九,只比最卑微的乞丐好一等,不少人都称呼这些读书人为臭老九。因此宋濂第一次见到见到杨庄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架子。不仅如此,这大元朝廷连科举都很少举行,这些熟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们报国无门,要么追逐风月,要么醉心书画,要么暗地里和江南义军共谋大业。
      “原来是宋先生!”一听眼前的人自称宋濂,杨庄惊喜地说道,“我叫杨庄,如今因为家变,现在流落江湖。如今能够三生有幸和宋先生结识,也真是不枉此生了。”
      事到如今杨庄能够有幸和宋濂相遇,他也是有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宋濂才华横溢,因此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并且因为其文才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杨庄不仅仰慕宋濂的才学,更知道他可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皇子们精心选择的帝师。虽然因为孙子牵涉胡惟庸一案的缘故,宋濂差点被朱元璋杀死,但是在孝慈高皇后的劝告下,宋濂还是保得了一条性命,并且全家流放茂州。虽然这个结局看起来很惨,但是比起其他因为胡惟庸一案枉死的人,宋濂的结局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了。因此提前搭上宋濂这条线,对他杨庄日后立足江南,甚至在大明官场上,其实是好处多多。
      如今的宋濂也不是大明帝师,如今看见一个陌生的少年对他表达仰慕,内心暗自愉悦,并且觉得现在的杨庄是这般可爱可怜。
      因此宋濂便问道:“不知你可否取了表字?”
      在如今的华夏,一个人有没有表字,正好说明了他所处的阶级。杨庄前世是江南士绅,自然是有表字的。只是今生因为杨庄这个名字是自己取得,再加上一直跟着慧明流浪,故而迟迟未取表字。
      如今宋濂问起来,杨庄只能老老实实说一句:“未曾。”
      宋濂仔细打量的他一眼,发现这少年五官端正,神态从容,虽然不是那种特别大富大贵的面相,但是将来也颇有几分福寿。宋濂虽然一直闷头读书,但他也偶尔了解过世事,也隐隐约约感觉到元朝在中原的社稷即将倾覆。而在改朝换代的时刻,有许许多多的人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宋濂不愿意主动参与谋反作乱的事情,但是他也可以提前和江湖之人交好,并且提前给他们结下一个善缘,等到将来他们有了出息,也好保宋家一门平安。杨庄自然不是第一个,当然他也不是最后一个。
      而宋濂知道杨庄没有取表字之后,便对他问道:“不知道杨兄弟你可否有什么能够为你取字的师承?”
      杨庄虽然和慧明一道拜了彭莹玉周颠和冷谦三人为师,但是彭莹玉对于杨庄和慧明两个人始终不太满意,就没有为二人去表字。而周颠则没有这个心思,因此杨庄摇摇头,表示否认。
      宋濂一见杨庄摇头,突然他觉得自己似乎捡了个大便宜,因此他压抑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对杨庄说道:“不知道你可否愿意我一个萍水相逢之人为你取字?”
      杨庄听宋濂要为他取字,突然间一种参与历史的玄妙感觉油然而生,自然他忙不迭地答应了宋濂的要求。
      宋濂拈着胡须想了想后就对杨庄说道:“对了,日后你的表字是则敬可否?”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杨庄也很少读四书五经这种儒家经典,他知道前世自己在清廷的压迫下剃发易服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违背了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点。因此知道自己错了的杨庄已经不敢继续再读什么书了。一听宋濂这样说,他对于宋濂为他取得这个表字突然有些恍惚。
      “临之以庄,则敬。出自《论语·为政》篇。希望你能够以圣人的教诲为榜样,能够做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望着杨庄的眉眼,宋濂温和笑道,仿佛看着自家的子侄辈一般慈祥。
      听宋濂似乎对自己有所期冀,杨庄内心五味杂陈,他既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更担忧自己将来能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愿望。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5265674/4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