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以作夜

作者:脉脉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四章


      片子连拍到后期拍了三四个月,从初夏不分昼夜拍到秋天,只为赶在第二年春天的金像奖收片的死线前把样片送给大会的评委会。这本来不是什么大制作的电影,档期紧成本少,最关键的主演又是新人,再加上一个素来以严格闻名的导演,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拍摄的每一天都像是一个艰难的战役。经过程静言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穆岚算是开了窍,一天演得比一天要更好,但与此同时,她也从来没有这么累过,甚至比最辛苦最穷一天要打十四个小时的工的时候还要令她心力交瘁而神经紧张,每个月都往下瘦十磅,到第二个月底的时候给程静言看出异状,人前不说什么,就是每天拍戏结束之后叫人送汤去穆岚公寓,又硬是在睡眠不足压力狂大的情况下一点点把她再养回来。最后的两个礼拜穆岚觉得自己都要疯了,整夜整夜睡不着,躺在床上瞪着眼睛看天花板,满脑子都是之前拍过的镜头和背完的台词,白天在片场吃过午饭没多久就躲去卫生间统统吐干净,吐完之后不敢让别人看见,擦把脸补个妆继续拍。最后两个礼拜,穆岚耳边全是不知道哪里来的电子金属音,仿佛连皮肤都在尖叫了,震耳欲聋地灌进脑袋里,穆岚以为自己无论怎么咬牙都熬不下去了,但谢天谢地,到底还是给她撑了过来。

      杀青那天最后一个镜头是一条过的,也就是个点烟喷烟的镜头——经过这几个月,她虽然还是不怎么会抽烟,点烟的姿势却是很好看了,拈起一根火柴,轻轻一划,呲啦一声轻响,一朵火花开在手边——穆岚做得很专注,不觉得自己在演戏了,忽然听到一声“可以了”,她也没立刻放下手边的东西,而是直到四周的欢呼声鼓掌声都起来,那根火柴也燃尽了,她一抬头,看着程静言的脸,泪水就落下来了。

      还来不及看清对方脸上惊讶的神色,穆岚先匆匆地低下头,她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其实心里并不委屈,也不觉得难受,恰恰相反,甚至还是觉得终于解脱和放松了。

      地狱一般的工作结束,其实怎么看都是件好事,她原本也应该加入那庆祝的人群,和朝夕相处了好几个月的同事们一起大笑大闹一番。就是在听到程静言的声音那一刻,穆岚更觉得像是从一场大梦醒来,被他叫醒了,于是幻境消失魔力退却,她被打回原形,又变回那个一无所有的穆岚。

      或许在私心的最深处,她是不愿意这部片子拍完的。

      卢海清当时就在她身边,见穆岚这样,以为是她也和大多第一次担纲主演的年轻人一样,不舍得这个角色,又骤然从这紧张的节奏里松弛下来,一时心有所感才掉眼泪。他掏出手帕递给她,很有长者风度地安慰她:“小穆,好了,片子杀青了,这是一件好事啊,大家都在笑,你也擦擦泪,一起去喝杯酒吧?来,你是女主角,不好让大家等你啊。”

      在人前落泪,无论何时在穆岚心里都是一件颇值得羞耻的事情,她遮住眼睛,嗯了一声,赶快擦干眼泪,幸好眼圈没红得太厉害,就是声音因为心中情绪激动有些嘶哑:“我这就好了,没有事。”

      卢海清含笑对她说:“这就对了。应该高兴嘛,怎么倒哭起来了?这几个月你是真的辛苦了,现在可以稍微歇一歇,你还年轻,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穆岚抿着嘴点头,又把手绢还给他,说了声“我去一下程先生那里”,就朝着程静言走过去。程静言看着她走近,并不说话,等她走到身边了,刚要说话,穆岚先朝着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半晌之后直起腰,先起了话头:“程先生,这几个月,谢谢你……”

      她心里千头万绪,不知道要怎么措辞,才能表达这一刻百感交集之下的万般感激。尤其是看着程静言的眼睛,穆岚发觉愈是说不出话,或是没有别的话可说,声音渐渐轻下去,只又重复了一次:“谢谢你。”

      程静言注视着她,又在下一个瞬间露出一个微笑来,向穆岚伸出手:“辛苦了,也谢谢你。”

      穆岚赶快别开脸,不让这一次那陡然袭上的泪水再一次落下来。

      接下来就是剪辑音效再有一些配音,虽然也是每天都要去新诚的大楼报道,但紧张程度比起还在拍片的时候,简直是一天一地,不可同日而语。一边为后期忙碌,穆岚还是继续坚持去上表演课,进一步地充实自己。

      《长柳街》最初一场的试映,能入场的只有新诚的几大股东,再加一个又是老板又是导演的程静言。连周恺都没资格进场,和片子的主演在厅外见过几个老板寒暄客套完毕,程静言他们进厅看片,临走前他交待周恺:“大家这段时间都辛苦了,不要再等,有什么事明天说,你送穆岚回去,或者带她出去玩一玩,散散心,放松一下。”

      等程静言他们都进去,放映厅的门也关起来,在外面的一群人陆陆续续散开了。周恺悄悄叫住穆岚,到一个人少的角落,说:“静言要我送你回去,不过现在还早,先去吃饭吧。”

      穆岚有些神不守舍的样子,听周恺提议,犹豫了一下:“不用了,不能每次都麻烦你,我自己搭车回去就好了。”

      周恺不以为意地挥手笑笑:“好了,不用客套了,你不饿吗?我是饿透了,再说总算忙完了,总要好好庆祝一下。来来,今天我请客,走吧。”他生来是不拘小节的爽快人,不由分说地推着穆岚的背,朝停车场的方向走去。

      去餐厅的路上周恺接到一个电话,穆岚听他语调都雀跃起来,心想必然是什么好事,谁知放下电话后,周恺双眼发亮地转过头来问她:“你今天累不累?有人开了桥牌局,差一对搭子,怎么样,过去吃饭再顺便打几轮?”

      周恺知道穆岚会打桥牌,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之下。那还是几个月之前,穆岚听从程静言的建议去玫鑫剧院想买一张正在上演的话剧版《小城之春》。那场戏的票出奇得难买,最近的一场有票的场次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她自然不可能等到那么久,正好想起程静言提起女主角是周恺的姐姐,就给他打了个电话,想托他的人情要张票。谁知道周恺自己也没来得及看这出戏,就多要了一张,和穆岚一起看了那出戏。

      那天下戏之后恰好有朋友打电话给周恺叫他去打桥牌,也是缺一对。周恺找了一圈拉不到人,随口一问身边身边的穆岚,不想她居然说会打,于是把她带过去一起打牌。几轮之后,他发现穆岚的桥牌打得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是超出年纪的老练,所以这次又有了桥牌局,也又是穆岚就在边上,干脆约她同去。

      “累是不累,但是阿花一个人在家……”

      周恺一下子笑了,摇头说:“一只猫还什么‘一个人’,就几个小时,不是这么舍不得吧?”

      阿花是一只血统不纯的虎斑猫,刚生下来没几个月,不知道怎么和父母走散了,流浪到片场来。穆岚看它可怜又可爱,逗着喂了几天,有一天一人一猫在太阳下玩耍的样子被程静言无意中看中,触动灵感,把这场景写到剧本里,后来镜头拍完,穆岚再舍不得它,就取了阿花这个名字,带回家去养了。

      穆岚知道周恺的牌瘾很大,他们这些人所谓的“一轮”,是拿二十四副新牌全部打完一次,按照水平高低和手上牌的好坏,一轮可以打上三四个小时到大半个晚上不止。要是说几轮,那就搞不好还要通宵。之前她说是不累,多半还有些客气,所以现在有些骑虎难下,不知该怎么回绝才好。

      大概是看出了她的疑虑,周恺继续笑着说:“其实就一轮。我这个朋友看起来嬉皮笑脸,自制力其实强得可怕,你就是求他打两轮,他也不打的。怎么样?上次和你搭档之后就再坐在一起玩过牌了,现在好不容易《长柳街》的事情完了,我还真想好好看看你到底是什么水平呢。你说呢,穆岚?”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穆岚也不会去扫周恺的兴,何况打牌三缺一的确是一件颇恼人的事情。这边穆岚刚点头,周恺又问:“我上次忘记问你了,你哪里学来的牌?你们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会打桥牌的真的不多。”

      “我打得也不好……是这样,高中的时候我住校,有个老师很关照我,周末叫我去她家吃饭。他们一家四口,都喜欢打桥牌,我看得多了,老师和师公教了我,就这么学会了。进了大学身边的同学都不打,我也好久不碰了,那天是牌好,真的说不上什么水平的。”

      “谦虚了吧。”想到牌局成了,周恺整个人状态都不一样了,开车开得有点手舞足蹈,“不要紧,打了再说。”

      “还是那天的同两个人吗?”

      听到穆岚这句话,周恺静了一静,露出一个微妙的,乃至于有点狡黠的笑容来:“他们今晚不在,不过今晚的人,有一个你一定认识……见了就知道了。”

      穆岚踏进这个圈子才几个月,大部分的时间又全部泡在《长柳街》剧组,除了剧组那些演员,还真的不认识什么人。她想了半天,没想出个所以然,试着提了几个唯一知道的名字,周恺一味摇头,还一脸卖定了关子的得意神色,穆岚不由得有些好奇,但也没再强问下去,心里想等车到了目的地,自然也就看到了。

      周恺把车开到市中心的商业区,带她走进一家外表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也不知道是酒吧还是餐厅的地方。走进之后满眼流光溢彩,这才知道是个高级俱乐部,而周恺显然是熟客,领着她穿过长长的玻璃长廊,一路到了安静角落的一间房间外。

      他也不敲门,直接推门而入,正对门的大厅一角的桌边,或站或坐一共六个人,男女都有;穆岚一来没料到会是这样大而宽阔的厅堂,简直像是高档宾馆的大套间了,二来也没料到有这么多人,倒叫她有些发愣,好一会儿才有心思去看房间里的人和局面,原来一桌牌已经先开起来了。

      无论是桌上的还是看客,大多注意力都在牌局上,根本没注意到有人进来了,只有侧对着门的一个人,不知道是怎么留心到动静,朝穆岚和周恺的方向看似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

      那人懒洋洋靠在椅子的深处,是一个极其舒服的姿势,他轻轻压下手里的牌,反扣在桌面,这才笑眯眯地看着穆岚说:“这不是那天那位冒冒失失的小姐吗。”

      他一出声,桌边的一群人先后移过目光来,然而穆岚眼睛里只能看见一张面孔,也直到这时,她才知道为什么过来的路上周恺说“见了就知道”——这并不是那人也正看着她,或是彼此离得最近,只是这个人天生光彩丛生,无论在何时何地又或是与何人,都熠熠生辉、瞬间就夺去所有人的注意力。

      穆岚没想到他竟然也还记得那么久之前的事,又在他目光的注视之下,没来由地蓦然觉得背后一凉,但还来不及分辨这凉意从何而来,周恺已经笑着走过去给那已经离座而起的男人一个大大的拥抱:“攸同,接到你电话的时候我们本来准备去吃晚饭,临时绕路过来的,到得迟了,惠恕惠恕。”

      何攸同也笑:“到了就好,我们看你这么久不到,就先开了一局。现在既然人都齐了,那就先吃饭,吃完再重新开局洗牌。”

      周恺点头,把还在发愣的穆岚推到何攸同眼前来:“这是我今晚带来的拍档,叫穆岚。不过听你刚才那句话的口气,怎么了,你们见过?穆岚,这就不用介绍了吧?何攸同。”

      听到这句介绍穆岚忍不住轻轻笑了,心里想只要不是住在深山老林和这文明社会彻底脱节,哪里会不知道何攸同的?就算没看过他的电影也不关注他的新闻,只要看电视读报刊乃至走到街头,都能轻易寻常地听到他的名字看见他的脸。

      不同于几个月前在新诚楼梯上那慌张的一撞一望,这次在周恺的介绍下重遇,穆岚才有机会好好看他——这么说其实也不恰当,与何攸同正视实在是太需要力气和勇气的事了,哪怕只是看着他,都觉得此人散发的光芒逼人而来,照得人心慌意乱而手足无措,不得不转过目光以避锋芒一般。

      但这次先转开目光反而是何攸同。他听见周恺的问话,侧过脸笑着说:“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在新诚里见过一面。”

      穆岚还没从那震惊里挣出来,有些不好意思,说话的时候仿佛踏在棉花堆里,深深浅浅站也站不稳,句子都有些不利索了:“……就是试镜的那一天,我出门的时候走神了,不小心撞到他,差点从楼梯摔下去……多亏他好心搭了我一把,我才没滚下去摔断脖子。”

      “哦,竟然这么巧。那正好,攸同啊,这是小穆岚,静言那部新片的女主演。”

      何攸同微一颔首,含笑说:“穆小姐,幸会,我是何攸同。”

      从前穆岚读书,读到“月临寒江,花树堆雪”,想不到什么样的活人能当得起这种形容,没想到如今面前的这个男人一笑,脑中竟然鬼使神差一样划过这八个字。没来由的,穆岚心口往下重重一沉,忙先递出手去,这下已经镇定得多,说:“何先生,当初我只向你道谢,其实是我没长眼睛撞到你,应该道歉的。虽然迟了,现在在这里补上吧。”

      何攸同依然是笑的:“我不习惯别人称我何先生,也很少有人这么叫我,大家都叫我何攸同。公平起见,我不跟着周恺叫你小穆岚,直接叫你穆岚,好不好?”

      这话要是别人笑着说,恐怕不免有几分调笑之意。但是自何攸同嘴里说出,却是又亲切又真诚,大有如沐春风之感。穆岚登时双耳一热,哪里还说得出不字,有些迷糊又更加腼腆地点了点头。

      接着周恺向穆岚一一介绍在场的其他人,除了何攸同,倒再没什么演艺圈内的人了,医生律师居多,还有一个是大学的讲师。一群人看来都是老友,说说笑笑之间毫无拘束和生分,也绝没有演艺圈里司空见惯的两套面皮。穆岚起先还有些初入陌生圈子的紧张拘谨,后来一桌吃过一顿饭,牌局也开了,倒也渐渐地自在了一些。

      ……

      哪怕是看熟了的面孔,放大若干倍后投影在大银幕上,还是会产生一些奇妙的距离感。这已经是片子的最后,是一个漫长而精致的长镜头,越推越近的镜头之中,女人的脸渐渐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画面,那是一张看不出年纪的脸,尖尖的下巴,艳红的唇,雪白的脸颊上镶着一双描得细长而黛的眉,杏眼里云遮雾掩,沉沉蕴了看不分明的光;她脸上满是老气横秋的世故和疲沓,时不时垂下眼眉抽一口烟,又抬起头来撩一把额发,露出光洁饱满的前额,眼波流转地看着前方,惊鸿一现地露出少女一般天然而满怀期冀的明亮眼神来,像一只小小的鹿,紧张,敏捷,而温顺。

      她的眼睛忽然瞪大了,继而那些疲乏和懒散都消失了,欢喜的光彩从眼底一路流淌出来,照亮了整张脸颊,这时他们才想起她其实还这样年轻,二十岁不到的年纪,几乎还算个半大的孩子呢,就已经在这条街上讨了这些年的生活了。但好在这些日子都要过去了,她等的人也要来了,接她走,离开这昼夜颠倒的长柳街,也离开这黑白混沌的世界。

      镜头还是紧紧贴在她的脸上一样,动也不动,诚实地记录下她最微小的情绪的变化,眼睫的颤抖,嘴角的轻勾,乃至鼻翼的微微颤抖,都看得再清楚不过。音乐戛然而止的一瞬,她脸上才扬起的笑容也跟着猛然僵住,眼里的光还在最盛时,惶然不可置信和凄凉相继涌了上来,又迅速度被飞快闪动的睫毛遮住了。她死死瞪大了眼睛,糯米般的牙齿咬住猩红的唇,血一样的颜色染上贝齿,嘴角扭了几扭,终于那眼底的光潮水一般退了下去,只有垂死的兽的眼一样的冰冷的残光,飞电似的一闪,整个屏幕彻底暗了。

      样片没有演职员表,演到这里就结束了。过了半分钟放映厅里才亮了灯,是程静言先站起来,目光一扫,每一张脸孔都神态各异,又都无一例外地沉默着,似乎谁也不愿意先开口表态。

      新诚三十年前成立的时候,股份一拆为四,包括程静言父亲在内的三个出资人各取一分,另一份则在当年和他们一起胼手胝足一起打拼下这份江山的摄影灯光道具美工之中按资历平分。三年前程静言接了父亲的位子,从只管拍戏的富贵清闲少东家正式走到前台当大老板,但在这些人面前始终都是后辈,所以即便是这个时候,他也还是客气地等待长辈们的意见。

      最后还是在场年纪最长,也是当年新诚创始人之一的彭正楠发了话,说这里也不好说,另找个地方坐下来再谈。这才有了动静,开始有人离座往放映厅外面走。程静言本来也要跟着出去,却被彭正楠轻轻叫住了:“静言,你留一下。”

      没多久放映厅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彭正楠看了看程静言,对他招手说:“过来坐。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不陪你站了。”

      程静言忙走到他身边坐下,等他坐定,彭正楠转过头去打量了他许久,才以老年人特有的不紧不慢的语气开口说:“你停了三年没拍戏,现在看了这部片子,还是进步了嘛。所以当初你爸爸要你接他的位子,对你也是好事。在不同的位子做一做,再回头拍戏也还是一样可以的。”

      这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前辈,程静言很快听出他话里有话,不吭声也不接话,只看彭正楠接下来要说什么。果然彭正楠没听见回答,再说话语气已经转了:“你接收新诚的管理,也三年了。你从小就是太聪明的孩子,教什么都是举一反三,现在我问问你,这片子你准备怎么卖,上档不上档,几月上档?”

      程静言缓缓回答:“这片子目前不上院线,直接拿去评奖,现在正是国内外几个电影节收片的时间,如果得了奖,可以找几家影院放一个月,然后联系海外版权,反正这片子成本小,我算过了,回本总是差不多可以的。”

      “我想你也事先算过了。要是这点都没有,这三年你这个位置也是白坐了。”彭正楠虽然点头,神色却是不置可否,“看你这个进度,也是要赶金像奖提名期。既然钱都花出去了,吆喝就要赚到嘛,再拿几个奖杯放到新诚的陈列室,也是个新鲜劲头。还有……”

      说到这里他瞥了一眼面沉如水的程静言,嘴边忽然有了个笑意:“你的第一部片子就是我手把手教你拍起来的,到现在也十多年了,这部《长柳街》里的拍法不是你以前最不要拍的?”

      程静言当然知道他是在说什么。他自从正式拍片,素来是坚持把人当道具来用的,从未演过戏的外行人也好,老戏精也罢,只要合适,他只管拿来用,也不觉得一个人和一个杯子一张桌子在他的电影里起得作用有什么差别。所以程静言的电影也是出了名的片子好,然而不捧人——在他的片子里,演员很难得到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没什么大肆展示演技的机会,相反,他们只是一颗螺丝钉,为“程静言的电影”这个大机器无声无息地贡献力量,又最终湮没在电影的光辉里。

      程静言也跟着笑了笑:“太久没拍戏了,难免想用一用以前没用过的方法。”

      “开场拍得真好,最后一个镜头尤其老练。要不是事先知道,我是不信这是你心甘情愿会去拍的镜头。这小姑娘天分不错,就是现在还太嫩,如果不是你在拍摄和剪辑上费尽功夫,这片子的成品至少要打一半的折扣。”

      “扬长避短,这也是彭伯伯你教我的。”

      “你反正一直能举一反三。小姑娘不错,可以用起来。我看什么时候找个人带一带,再安排一些活动和新闻……干脆签个长约吧,签了捧她也名正言顺,不会在公司上下留话柄。”

      “不好。第一次试镜的时候我就知道,她很有天赋,只要有天时地利人和,将来必成大器。我不想把她用错了。再等一等……”程静言先是摇头。说到这里声音轻下去,像是要说服自己一般,他又稍稍加重了语气,重复一次,“再等一等。”

      彭正楠又转过脸去看向程静言,这次更是伸出手轻轻地拍了几下他的肩膀,神色里又是长辈看晚辈的慈爱,又是过来人的心领神会,他笑叹,“静言啊,你怕是真的恋爱了。”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28628/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