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世外医仙化作林

作者:橘柚橙柠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何为可靠



      “禀皇上,虾羹没有问题,只是小阿哥体质与虾相克,日后万万不可轻用鱼虾。”晴玉好不容易平复了孩子的症状,出来时就碰上了一句“彻查”,心中暗叫不好。
      辅食是她给的方子,宴席是皇贵妃安排的,按说大家都是“没想到”,可若东拉西扯起来难免让人心里落下疙瘩。晴玉摸不清德妃是真的被吓到了还是意有所指,当务之急是先把“过敏”这事给大伙说明白。
      说起来严重的过敏症状不多见,但诸如花粉过敏、尘螨过敏引发的皮肤病并不少。过敏,在晴玉前世也高居疑难杂症的榜首。对于这种“体内”症候,外用药膏治标不治本,中药调理名医难求,就算靠现代仪器做出过敏原,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发生变化。放在古代,有“风疹”之类的说法,但食物过敏乃至威胁生命的状况过于玄乎,偶尔有之也被夸大其词,以至于黛玉哪怕万书中寻医,在这方面也少有明确收获。
      好在晴玉还有一个仙人托梦的背景,足够她婉转解释一些现代医学原理而不被拖出去。

      “如此说来,臣妾幼年也曾食用鱼虾过敏,似乎是起了疹子……”郭络罗贵人惊魂未定,为了儿子听得比谁都认真,忽然就想起父母口中的幼年经历来。然而话还没说完,就被康熙怒目而视:“既知如此,何不早说!”
      “臣妾那时没有如此严重。”郭络罗贵人也是愧疚不已,“加上后来渐渐好了起来,这些年再没犯过,臣妾就不曾在意。是臣妾大意,求皇上责罚。”
      晴玉偷偷窥见一眼,郭络罗贵人是真的自责,也是真的勇敢。她自述经历无疑让晴玉的话更加可信,却难免要惹得皇帝这种管生管养但不上心的物种迁怒。若她不说,事情则可以不动声色引导向皇贵妃的疏漏。
      然而真正爱护孩子的父母是不会在出事后先想着推卸责任的,只会拼命挤出更多信息,试图补偿孩子:“林姑娘,小阿哥是不是因为我才吃不得鱼虾?他日后还能用这些东西吗?还有没有别的忌讳?”

      对于母子亲情,晴玉从来都很动容:“的确与血脉传承有些关系。不过放心,正如娘娘当年症状轻微甚至后来消失,小阿哥的症状也可以改善。”既坐拥万千医术,晴玉调理过敏也很有一手,手里不乏她前世那个世界都没有的好法子。
      想想多少人因为忌口吃不了好吃的,晴玉不由得觉得这东西也是推广之重:“待阿哥好些,我为便为他开份调理身体的药,慢慢喝着能减轻乃至消除。不过在此期间鱼虾是万万不能再用了。至于其他食物,也等小阿哥身体好些后我为他测一测。”
      郭络罗贵人长舒一口气,连皇帝的指责也顾不上了,一个劲地说“好”。看着当额娘的如此情状,孝庄先消了气:“罢了,你虽大意,终究不是有心。回去后抄写十卷经文给胤?祈福,日后莫再犯了。”
      宜妃听闻,也自请抄经。皇贵妃亦免不了请罪:“是臣妾照料不周,以至胤?受此病痛。臣妾想着该吸取教训才是,既然林姑娘要为胤?测过敏,不如给孩子们都测一测常见的东西,将来也好安心。”

      德妃本恼恨着一场大事被轻拿轻放,闻言登时收起了继续攀扯的心:过敏诶,看着真的很严重。虽说胤祚没遇到过,但万一遇到了哪还来得及?那还是让神医看看吧。
      晴玉心说“过敏原可能会变”这事你们是一点都不记啊!不过好在基本上变化也不会从“可以吃”变成“吃了会死”,她更只是检查一些常见物,遂再次强调一遍原理后才答应下来。
      转眼又想到,预防是一回事,救治是另一回事。若遇到突发症状,旁的大夫真未必有金针救命的本事。实际上,太医院旁观她治病了大半年,也就刚在制药上有些成就,金针之法实难速成。于是忍不住提起:“臣女曾研制过几种急救过敏的药丸,只因难以保存数量不多,若皇上允准,臣女回去新制些备在宫中。”
      药方就不用提了,方子充公已是晴玉惯例,晴玉是绝不会守着方子累死自己的。只是急救药还得备着成药才稳妥,可惜药物保存真是古代医学一大难题,制好的药到期用不了就得销毁——未此晴玉还给康熙提了一波药物管理。

      旁人倒没有医学大业的惆怅,听到不仅孩子能检查,自己花粉过敏时也有东西用,顿时就开心起来。毕竟妃嫔爱惜容貌仪态,人家赏花你起疹子那还有什么美感?
      “虽则小阿哥受了一场病痛,好在发现了症结所在,也算化险为夷。”深受杨柳絮困扰的荣妃忍不住开口,把先前因突发事件凝结的气氛缓和过来,“更幸有这般灵药,真是上天赐福。”
      “重阳节值‘九九’极数,合否极泰来,逢凶化吉之变。”皇贵妃迅速反应。作为宫宴负责人,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她的责任。虽说晴玉把人救回来了,但败坏太皇太后兴致这一条已足够严重,就是瞎掰也得把老祖宗的情绪掰回来,“如今小阿哥‘危’已过,正是‘吉’将来,臣妾今日备了茱萸香囊,不若现在就配上,除晦迎祥。”
      重阳插茱萸,取的是消灾辟邪、以招吉祥之意,跟小阿哥由危转安相对。老人家多爱着神神叨叨的东西,就算不迷信也至少信奉“实用主义玄学”——拣好的听。
      皇贵妃的说话无疑正中孝庄心思,连宜妃和郭络罗贵人都巴不得“蒙皇贵妃吉言”。

      绣工精致的茱萸香囊立马呈上来,孝庄身边的苏茉儿亲手拿起几株茱萸插在慈宁宫内殿门口。趁此时间,听雨早就溜去膳房安排厨子重做新菜,把席面上凉透的撤下去,换上的菜一个比一个意头好,什么“岁岁平安”“金玉满堂”“花开富贵”,一个比一个能压晦气。也是亏了皇贵妃做事谨慎,宴席上留有备菜。再让选好的戏班把那些热闹戏换成“平安”主题,总算把孝庄、太后和皇上哄了回来。
      作为“逢凶化吉”的大功臣,晴玉在第二宴上的地位比早上又高了些。尤其是一个时辰后,离宴照顾孩子的郭络罗贵人回禀小阿哥身上红疹全消,已经恢复过来嘎嘎乐了,在众人眼里可谓现场版药到病除。要知道眼见为实,亲眼所见的震撼之感甚至胜过听说七阿哥残疾痊愈,哪怕有人之前浅浅怀疑晴玉沽名钓誉,现在也得信这份真本事。

      元春坐在接近末席的位置,目光和其他人一样不自觉落到那张略小些的桌子上,心中突然有一阵迷茫。
      当然不是觉得风头被抢的迷茫。
      哪怕省亲闹得轰轰烈烈,哪怕她多少次期待,也在近一年的人情冷暖中明白了一些事情。恩宠不可靠,荣耀不可靠,可是林晴玉让她看到了什么是可靠——她自己的能力就是她的可靠。
      医匠,说到底是匠,身为世家贵女、天家妃嫔,她们都“应该”看不起晴玉才对。但是匠怎么了呢?有自己一双手在,就有一份生存的空间在。
      元春冷静地咽下一杯酒,试图压住自己“离经叛道”的想法,却忍不住越想越多,乃至想到她的童年。

      说来元春自己都觉得可笑,在成为一个满口贤德的女子之前,她也曾是一个很好学的孩子,好学到祖母总说“读这些没什么用,不做睁眼的瞎子就行了”,对着外人更乐于渲染元春“无才”,仿佛“无才”就是“有德”。
      那时候家里孩子不多。她的嫡亲兄弟贾珠被父亲逼着读书,以至于日渐消瘦。她想读,却只能自己缩在屋里孤孤单单,家学里所谓启蒙,真的就是启蒙而已。多余的,父亲不会问,母亲不理解,做出的第一首诗只有自己看。后来……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吧,家里确定了她的去向。
      她可以“好学”了,学《女德》,学礼仪,学忠君,学家族一体。是学习,但不是她想要的学习。日复一日里,她曾叛逆地考虑过自己喜欢什么,最后爱上了琴。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情少,弦断有谁听?
      再后来,她进入深宫,身边跟着被她取名抱琴的丫鬟,然一个宫女再没有弹琴的资格。
      她也没有了曾经的心。就算身处藏书阁,她也记得家里的声音,不会逾矩看任何一本书,只会逾矩地去讨好一位帝王。
      景阳宫中,抱琴替贤贵人要了一把好琴,元春把手覆上又收起。弹不出从前稚嫩的音律,只有落在耳中自己都听不下去的野心。

      元春成了家里想要的样子。
      迈步从慈宁宫出来,更衣、上妆,镜子里是从前家中描绘的天家威严。这份威严上了车,在颠簸中驾临荣国府,被亲身父母跪拜相迎。人们用艳羡的目光看她的仪仗,看她披金戴玉的衣裳,就是不像在看她。
      元春再次确定,她成了家里想要的样子。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何为可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561699/3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