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了

作者:陈奶盖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十七章婚嫁



      余巧最近要去一趟邹家村。

      胡良梅让她去看看同父同母的妹妹余绣,最近胡怀素的家里出了点事,闹得有些难看。胡良梅对于这个抱出去养的女儿总是比对于余巧这个放在身边养的要更上心一些。

      毕竟一个是抱给别人养的,关心给外人看的,一个是自己家门关起来,外头人也不关心发生了什么的。

      反正自己家养的也是亲生的,谁爱看亲生母女之间那点破事。人们总是更偏爱看继母、后妈、第三者这样词汇参杂在其中绕不过去的故事。

      人是群体动物,爱看热闹是天性。

      胡怀素家里出了点小问题。

      她那个忠厚老实,家底在农村算是过得去的老公,和人合伙集资开猪场,结果合伙人卷了钱跑了。

      祸不单行。

      如果只是卷了积蓄跑了,那再熬个十几二十年还钱就好了,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结果那个跑了的合伙人给胡怀素的丈夫下了套,让胡怀素老公邹光武把家里的地和鸡舍都抵押给了别人,拿去贷款盖猪舍了。

      合伙人卷钱跑了,邹家没了积蓄,没了地,没了鸡舍。

      等于是直接断了生活来源和继续生活的勇气,人活着总是要有个盼头的。

      邹家看不见盼头了,胡怀素的生活一夜之内从天上掉到地上。余巧代表胡良梅去看望她,余巧惊讶的暗暗发现,胡怀素好像比上一次见她老了十多岁。

      胶原蛋白好像一夜之间就流失了,比起那些比喻说眼尾纹忽然就攀上了她的眼角的写法来说,更贴切的说法是,余巧发现胡怀素的头发好像变得干燥黄枯了起来。

      余巧以前很少关注到别人的发质,十几岁读初中的时候,班上的女生都多是绑着个大光明的发型,漂亮的女生马尾就高高的翘起,普通一点的女生,则多是绑着低马尾,或者散着头发。

      那时候大家之间还会羡慕谁谁谁的头发天生就是带着黄的,在阳光底下晕着金黄色的光。

      好看的很。

      有传言说拿啤酒往头上洗三遍,头发就会微微的带着一点黄。余巧没试过,一来是她不愿意和那些追着潮流走脑子里只有今天穿什么好的女生混为一谈,二来是她连吃早饭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闲钱买三瓶啤酒。

      再后来,她去高级西餐厅当服务生,她发现那些有钱的女人,或者是傍着有钱人的女人,她们的头发都是乌黑发亮的。

      发量浓密且顺畅,多是一大把的头发,就那么自然的垂在腰上一点的位置。

      余巧的审美彻底的被这群连头发丝都散着贵气的女人改变了。

      从那时候起她就格外的在意女人的头发,胡家的基因好,几个女儿个个都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

      一直到了胡国瑛七十五岁这一年,她的头发都还是黑白交杂的,黑还是占了大部分。

      基因给的优势,后天是很难企及的。

      胡怀素的头发就这么枯了,好像她的人生也停在了这一年。

      余巧替胡良梅给胡怀素捎口信,胡良梅的意思和胡国瑛一样,如果胡怀素愿意的话可以去镇上务工,胡国瑛那够住,可以先住着。

      这几年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村里的那几亩薄田和后山那些依着时节才长出来馈赠给人类的竹子。

      但仅仅这些,只够生存,不够生活的。

      这些农家人要筹出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下一辈娶老婆的彩礼,自己的棺材本,都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城里挣钱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人跟着亲戚朋友进城去打工了。

      胡良梅是胡家第一个到镇上去务工的,因为余朝生的狠心离开,她不得不被迫振作起来养活自己和儿子。

      胡良梅走的时候,村里已经丧失了一部分青年劳动力。

      日子又过了一阵,胡国瑛和余山明在核对账本的时候发现最近开在村里的小卖部,收入的钱越来越少了。

      胡国瑛脑子转得不算太快,余山明更是个没什么心眼的老实人。

      但好在胡国瑛人缘好,大家有事没事都会和她说点事,她又在村里开着小卖部占据着情报信息的一手地位,胡国瑛自然就知道了,生意衰退的原因——

      村里的年轻人跑了一半,东西自然也卖不出去了。

      胡国瑛和余山明在家里的床上面对面,手在空中指来指去的聊了半个晚上,第二天就决定了,他们要搬去镇上开小卖部。

      胡国瑛先去,余山明殿后。

      胡国瑛可以先去投靠胡良梅,村里人都是这样,去外头务工的时候,总要靠着那点血缘和八竿子才能打着找关系麻烦人家帮自己一把,会做人的往往都会扛着一大袋子东西送到人家去,才别扭的开口求个介绍的工作。不会做人的,带着自己那破铜烂铁般的行李就往人家家里一靠:“我是你妈妈的三姑家的表弟。”

      中国人的系带关系大差不大就是这么个延续。

      余山明之所以殿后,有两个原因。

      一来是村口小卖部的东西还没倾销干净,他要留下来把本钱挣回来,虽然人口流失了,生意少了,但总归还是有生意可以做的。

      二来,他最近在村口的小学给人代课,也算是半分有收入的正经工作。

      还有就是,胡国瑛说,万一她在镇上做不起来,还可以回村里吃一点老本,所以村里的小卖部,先别关。

      就这么的,村里又失去了以胡国瑛为代表的一拨人。

      十里八乡的人都在往外走,走着走着,山窝窝里就好像没剩什么人了。

      胡怀素是最后一批要离开的人。

      她原本在这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的很好,她家里有鸡舍,土地也多,自己种不了的地就租给别人。

      她的公婆,家叔,再往上几辈人都是纯纯的农民,靠着一田一锤头养活了几辈人。

      他们对于这里的草木有着格外深厚的信任感,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更超常人的恐惧感,外面的世界——那是一个陌生的,没有被他们祖辈踏足过的领域。

      要是早几年有人来游说胡怀素跟着她出去打工,大概会被胡怀素的婆婆冷眼轰出去,那个日常都慈眉善目的老人家这种时候都会显露出一股刻薄来:“外头有什么好的?我和他爹不是靠着这几亩田和一群鸡养活了这几兄弟?我们可以,你们怎么就不行了,非要跑到外头去?”

      可现在不行了。

      田被抵押掉了,鸡早就被人抓去了。

      胡怀素和邹光武不得不走出这片大山去另谋出路了,他们在山里已经没有出路了。

      至此,以胡怀素和邹光武为代表的最后一批山里人,走出了大山。

      几十年前人口繁多的余家村,邹家村,还有附近或大或小的村落,慢慢的就人烟稀少起来。

      村里还留着好多新翻新的屋子,明亮,但是空旷。

      没有人住了,整个村子,一到了夜晚就寂静的可怕,像座空城,又像个鬼城。

      再也没有小孩追着青蛙跑了,青蛙在一顿时间里泛滥成灾,大胆的肆意的跑到了平日里人来人往的乡间小道上呱呱乱叫。

      村里剩下的老弱病残也无心于青蛙作对。

      也不用作对,地里没人耕作了,青蛙没得吃食,激素增长后又急速死亡,一段漫长的时间后,又回到了原有的种群数量。

      这世上总是这样。

      太快增长的,就会很快消亡。

      多少人如青蛙,又有多少人比不上只青蛙。

      阳春三月,春暖回寒的时候,地里依旧空空荡荡的无人播种,小地方的人跑到了大地方,大地方的人却跑回了山窝窝。

      余秋雁,她在这年的春天,像只巡回视察般的大雁一样的奔回来了。

      大城市里没有她的容身之地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060841/2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