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世外医仙化作林

作者:橘柚橙柠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番外7 岁月催



      “夫人妙手仁心,必定长命百岁!老妇人家里无以为报,这是昨日新上山采的蘑菇,您千万收下。”
      山间一处村落里,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抱着孩子左谢右谢。晴玉一面拦着她行礼,一面给她交待照顾小孩子的注意事项。
      不远处,一副富家老爷打扮的康熙极有耐心地看着,嘴上却不饶人:“这些乡野百姓就是磨蹭,每次都谢来谢去。咱们又哪里缺这些东西?平白耽误了时间。”
      梁九功刚送走打点好行程的暗卫们,一转眼就看见自家主子眉梢眼角分明都是高兴,听到这“口是心非”便陪着笑:“老爷和夫人一路行医救人,是胜造七级浮屠的大善事!百姓们虽没读过书,却也感沐礼仪教化,自然感激不尽。”

      说话间,晴玉已经提着一小篮蘑菇回来,篮子顶上还有一片废衣料剪的简易杏花——每每遇上非要表达感谢才安心的穷苦人家,晴玉实在不能收他们的东西,便留这么一片杏花做纪念。零零总总几年下来,竟也攒了一大箱子。
      晴玉自己珍而重之,本还有点担心康熙看不上百姓的心意,没成想这位更重视,巴不得专门派了暗卫去看守。
      也对,大抵只要不是太过昏庸的帝王,总是喜欢百姓的。只是他们常年生活在云端之上,百姓太远。如今有机会见证自己治下最真实的世间,收获最质朴的情谊,想来对当年龙椅上的主宰者而言,也是从未想过的日子。

      其实康熙是南巡过的,在这个世界南巡的次数还格外多。但每每虽不至于说奢靡,起码也是体面。因此就算他把儿子们丢去民间又勒令不许泄露身份,晴玉也没想到他本人能做到这一步。
      而这样看到的东西自然又有不同。

      总体而言还是欣欣向荣——毕竟眼下也算是一个王朝的上升期,又适逢近几十年大清与海外交往日密,于是有许多令人欣喜的改变。他们在街头吃过小贩们用土豆琢磨出的薯条薯片,在巷尾的布匹店见过新式的纺织机。
      可自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粮种和医术带来人口的增长,这本是好事,然而“人口陷阱”四个字即便在后世也令人头疼。放在这个封建王朝里,土地兼并与官员压迫又是永远避免不掉的事情。人口增得快,压迫却不会变少。
      晴玉于政事上不是很通,只是来民间看了看,忽而有点明白在这个世界里,为什么康熙最后选择了手腕更硬、执法更严的胤禛。也明白了为什么太子被废后,其他皇子面临的考验会是那些——她本以为皇帝只是为父子之情所伤,想换条路子。现在才晓得那时候的帝王或许就已经看到了一些隐藏的风险,以至于不惜放弃自己更偏好的“仁政”路线也要肃清党争与吏治,又选择了更坚定的继承人。
      胤禛做得已经算不错。这个世界的他看过更多民间疾苦,眼界更开阔,后来又被皇帝悉心教导。
      至于那些不如意的地方,他们也只有走过一处、看过一处,然后试图着解决一处。

      晴玉作为一个后世人,知道封建王朝的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若不改变的话,有些事情终究是受限的。
      至于康熙的想法,她倒是不得而知了。只是很庆幸这人没有逃避,也没有因为不如意就一味推卸责任怪儿子,而是愈发爱在民间行走。甚至这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还没等到晴玉想法子去看,皇帝就主动提了。
      人说“老小孩”,皇帝虽不能用小孩形容,如今卸下包袱后也颇有几分随意,仗着晴玉的医术好,就宣称自己是医药世家的老爷,如今带妻子云游。每每晴玉治好谁,他当时不爱说,事后却抓着随行的史官往起居录上写——大抵这样切切实实的事情的确令人踏实。

      如此岁岁年年,竟也乐此不疲,反倒是将近七十的身体瞧着比紫禁城里还硬朗。不过跟晴玉还是没法比就是了。岁月不饶人,晴玉如今也不算年轻,只是有医仙的外挂附体,年近六十却看着不过四十的模样,有时候气得皇帝不乐意跟她一起出现,转过头愈发注重保养。
      晴玉曾亲眼见到他年初在畅春园抓了做生意的九阿哥骂了两句,后脚微服的时候自己又偷偷派人去九阿哥产业里买了两盒保养面霜。看得晴玉哭笑不得,只好同梁九功一起绕着法子哄,又亲自给他调了保养面霜升级版。
      向往年轻,终究是每个人都不例外的事情。只是晴玉如今瞧见帝王脸上的皱纹时,晓得他虽然嘴上更在意了,其实却真正迈向了释然,而不是当年嘴上不说却又疑神疑鬼的日子。

      这事说起来,大抵算是太皇太后给皇帝上了最后一课。
      这位历经三朝的显赫老人终年100岁。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高寿中的高寿,奇迹中的奇迹。只是人生的最后十年,自然也不可能如当初那样还能恣意游玩。
      以晴玉医仙的医术以及皇家最顶级的物资保障,如果要继续将寿命拉长并非完全没可能,只是那时候恐怕就真是字面意义的“苟延残喘”了:虽活着,却只是吊着一口气。
      太皇太后心有所感,不知是不肯过那样的日子,还是想要给一手养大的孙儿做好最后的表率——彼时胤禛已在最终的储位争夺中显露胜局,而皇帝依然在位,许多人私下里怕又是一场太子旧事的重演。
      于是太皇太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拒绝一切汤药,也拒绝晴玉的诊治,向所有人证明她无惧老去也无惧死亡,只希望在生命的最后尊严而体面,温暖而无悔。
      一场阖家欢乐的饮宴后,太皇太后在正月十六的清晨安然离去。
      次年,康熙在自己的六十大寿上宣布禅位。

      “老爷,咱们从山里出去后往哪走?您七十大寿在即,咱们要直接回京城吗?”
      梁九功的声音传来,将不知不觉陷入回忆里的皇帝唤回。
      “慌什么!”康熙下意识嘟囔一声,随手将晴玉提的那一篮子蘑菇接过来,招手叫来暗卫,“带下去处理一下,今晚就吃这个。”
      说完,才肯回应梁九功的问题:“慢慢往京城去就是了,既是我过生辰,也没有我去赶日子的道理。”
      晴玉笑笑:“您不急,只是公主阿哥们怕是都已经急着往京城去了!”
      “那就让他们急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现在是轮到他们操心的时候了,当然什么都该他们急。”

      嘴上说着,却拿起老花镜接过梁九功给的路线图,思量起如何按时回京的同时多逛些地方。
      也不在乎刚才的话无人应答,只当是说给了岁月。
      岁月催人老,有人老了,幸而总有人年轻着。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7章 番外7 岁月催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561699/10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