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宝钗城府-那个深啊!)

作者:挽卿

薛宝钗脖子上挂了一个金锁,据说是一个和尚送的。并说只有有玉的才能与她相匹配。
更妙的是,宝钗金锁上的两句话,与宝玉所佩“宝玉”上的两句话,正好“是一对儿。”
宝钗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的则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宝钗之母薛姨妈与宝玉之母王夫人,乃嫡亲姐妹。宝玉的玉及玉上的字,她不会不知道。薛宝钗这样做,等于是在向贾府公开求婚。她明知宝黛相爱,却默默的掏出了金锁,连念两遍……
当黛玉察觉到宝钗意图的阶段,史湘云又加了进来。湘云天真单纯,胸无城府,但也一样的才思敏捷,容貌美丽。心机颇深的宝钗,却已看出了湘云这个“同盟军”的重要性,因此一味笼络,果然不久,就获得了单纯的湘云的极大好感。
听说史湘云来到贾府,宝钗坚持与宝玉一起去看史湘云,说“等着,咱们两个—齐走。”“等着”二字,显得何等亲密。所以胭脂斋在此批道:“‘等着’二字大有神情。”
宝钗往潇湘馆瞧黛玉,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就不好意思再进。正巧碰见一对大蝴蝶,宝钗就想扑住,—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忽听亭子里有人说话,宝钗恐人嫌疑,故意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宝钗是否有意陷害黛玉,因作者没有细写,不好妄度。但耐人寻味的是,宝钗听到亭里人谈话时的一段想法: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知道:
1、宝钗与小红非常熟悉,她能单凭声旨,就听出是“红儿”
2、宝钗很熟悉她的性格,知她“眼空心大”、“刁钻古怪”。
小红是宝玉房中的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小丫头,宝玉本人见到她时,还不认识她,宝钗作为一个怡红院外的大小姐,为何对宝玉房中的小丫头也这般熟悉?其中奥妙,读者当能深思之。
原以为宝钗只结交了袭人,看来大小丫头,凡与宝玉有关者,宝钗都下过功夫。
遇到如此老谋深算的对手,林黛玉不一败涂地才是怪事呢!
宝钗、王熙风等人的冷眼冷语,加上又对宝玉的误解,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辞》。
当然,疾病的缠绕,生命短促的预感,也是黛玉创作此词的原因。
对于薛宝钗,曹雪芹总是用“春秋笔法”,先说宝钗冈为元春所赐东□□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似乎宝钗对宝玉无非份之想。
但接着,又写宝钗大热天,非常明显地带上了元妃所赐给她的红麝串。此举恰巧证明宝钗觉得这红麝串“越发有意思起来。”
宝钗当真是稳重平和?
宝黛矛盾时,贾母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无疑是一种暗示,证明她对宝黛婚姻是认可的,所以黛玉听后,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很快就和宝玉和好了。
两个人对拉着手“赔不是”,用王熙凤的话说,是“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
贾母如此表态,宝黛如此亲密,使宝钗心中甚为不舒服。
薛蟠生日,宝玉因与黛玉拌嘴,推病未去。见于宝钗,又专门道了歉。可心中有气的宝钗,一反“稳重平和”的姿态,反而讽刺起宝玉来。
宝玉问她为何不看戏,她说,怕热,客又不散。“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不来了。”这明显是讥刺宝玉装病。
宝玉听了宝钗的话,心里也不高兴,“由不得脸上没意思”,马上讽刺宝钗像杨贵妃“体丰怯热”。宝钗竟当着贾母的面“不由的大怒”。
此时的宝钗,与过生日时专门讨贾母喜欢,“点热闹戏文,甜烂食物”时,简直判若两人。
因为那时,她还误以为贾母专门为自己过生日,嘱意于自己。
现在贾母态度已明,她潜意识中对贾母也不满起来,情急之下,也顾不得“形象”了。
宝钗讽刺过宝玉,还要讽刺黛玉,因为黛玉才是他真正的敌人。
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怀疑宝钗逗她玩,宝钗竟正言声地指着她说:
“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明骂靛儿,实骂宝玉。和宝玉平日“嘻皮笑脸的”姑娘,自然是黛玉无疑。
黛玉因贾母表了态,心情也格外好,明知宝钗讥讽她,也不以为意,反而有意找宝钗搭讪。遂问宝钗,看了什么戏,宝钗竟答“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天真,忙说这叫“负荆请罪”。
宝钗笑道:
“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词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在“宝玉争夺战”中受了挫伤的宝钗,竟来了这么多的怒火,哪还有一点“豁达大度”的影子?
宝钗发怒,与宝钗“同为一体”的王夫人,也对贾母的“表态深怀不满。宝玉与金钏开了几句玩笑,王夫人就大怒,撵走了金钏,直逼得金钏跳了井。
逼死了人命,连王夫人也觉得“罪过”。但薛宝钗为了替自己的姨娘开脱,讨好姨娘,竟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了。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当王夫人表示“这话虽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时。”宝钗竟表示,“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宝钗之兄薛蟠,打死冯渊后,也持这种态度,认为平民的性命,只值几两银子。“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
对自己“无用”的丫头,如此之冷漠,对那些“有用”的丫头与小姐,宝钗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天真的史湘云,被她完全“收服”了,湘云送给她的戒指,她再转送给袭人,弄得袭人、湘云满心感激她,湘云曾很动感情地在宝玉面前说: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没妨碍的。”
看见的,私认为有理,复制了。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