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唐宦补录》

作者:晨风

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看到这篇文完结,算是我在晋江现在唯一的执念了。看过全文至少六七遍的我,总是念念不舍的我,四处卖着安利的我,似乎无论如何也应当像是郑重地在此立下碑文一般,写点什么以望让作者知晓些许了。
《唐宦补录》,明智的名字,天然带有历史长河中回首一瞥的悲悯之感。是我这种偏执喜爱着历史沧桑感本身的读者的福音。
我没想到,除了两位主角身边的人际关系以外,宦官与朝臣之间、门阀与寒族之间的复杂关系,乃至胡汉冲突、朝廷与藩镇的冲突,都能寥寥几笔写得简洁有味。总之,足够尊重历史的复杂性。情节饱满,群像不错,回味无穷,丰富到令我愿意相信曾经真的有这样一段历史,只是如今才重见天日。历史素养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叠加,而更是对人性和历史复杂性的尊重,是作者对权力斗争、□□势和历史浪潮的公正不倚甚至冷眼旁观。(这样说来我就更期待《一帘风月》了(捂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初看觉得开头感情走向略突兀,反复看来却觉得文章处处恰当,处处分寸得宜。在《知心人》那篇当中,我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异常细腻而真实的对心理和情感细节的把握,比如当时女主为何离开。有人不会注意到这些微妙的感觉,只当是追妻套路,要我这种Fi过剩的人来写只会情绪铺陈过多,而耿直的人来写只会沦为喊口号。但是作者对情感的分寸,尤其是这篇,把握得很好,是普通而可爱的小夫妻,含蓄而不疏离,对等而不颉颃。文字克制得恰到好处,关键时刻才去点染情感,让人心里痒痒的,再多几分则腻。
其实这篇文我最喜欢的是,江年是正在展开、尚未定型的人格与人生。没有什么惨痛与狠辣,也没有那么坚硬而无摧,江年只是在那样平凡的生命中曾偶然承受过世间道义的恩惠,他沉默着向前走、被感召着抬起头,虽身陷残破不安,举目四海动荡,却终于想要伸手抓住些什么,私情也好,公义也罢。
江年的时而自疑,时而自得,容易心神动摇,对未来期待又茫然,云笺的草木皆兵,自怜身世又倾心开导,无不是动荡又温怀的意味。于是,压抑与希望并存,恐惧与勇气同在。前者,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江年退败了政敌而出殿仰天的那一刻,本该志得意满的,可长久的周转与家国不安却使他只是叹息。真的,很有我所理解的建安文学“忧来无方”的美感,忧伤像是生命的本质。后者,我最喜欢的场景,是云笺逗江年说,你不许这样笑,后者以为越界了,小手背背后,前者却说,你这样笑真的很像兔子,我怕有人将你抓走烤了。太可爱了,非常有效且有趣的打情骂俏。没有这些瞬间,漫长的道路就只剩下悲情戏剧(在骂我自己写的东西)。所以,年轻的人们仍然走在路上,只是将要经历各色的渴望与失望。这个分寸我真的很喜欢。
我本身是“宦官”题材的受众,在这方面令我惊喜的是,作者的确看见了宦官的群体而非个体,这是绝大多数小说不会有的优点。首先因为作者似乎能够描绘给我,在宦官相对强势参政的时代,宦官政治的常态是什么样的,这很难得。其次因为文中他们自身也相互讨论过,他们这样身份的人到底应该怎么活——为奴与为臣,这当中是有挣扎拉扯的。也或者说,这篇尚显稚嫩的文独独提供了宦官的政治群像,丰富到可以形成对照组:忧敏内敛、温善有谋、仍渴望着报效君恩的江年;直犷简率、勇武有胆、为平乱而放箭御辇的同僚徐樟;峻厉矜傲、大权在握、终因天家忌惮而心寒的养父江寿鹤;丑貌笑面、为人活泛、并不愿宦官过度掌权的父友怀琇。——性格截然各异,政治态度各有所偏。真的精彩,很期待后续的发展。
当然,这篇文章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令我喜欢到几乎视之为不刊了。虽然读者不多,但它本身仍是美丽耀奕的。另一篇我认为如此能打的同题材冷门作品只有《大明西厂》。
可我仍存一丝希望,想要看完江年和云笺更多的故事。想要看到在史页里谥号曰“隐”的这个模糊影像,是怎样展开为我们所能触到的这个有温度的人,怎样还原为曾与云笺一起行过慢慢长路的那个“不得已”的爱人。
翻看多遍,每次都想为作者纠一纠错字和不连贯的句子,又怕徒增烦扰。很早就想写写长评,又觉得如此复杂的面向不知从何写起,便拖到如今。
便如此吧。以为纪念。
祝作者好。
来自甘肃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