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评 共有3条评论,分1页,当前显示第1页。
[-收起] №1 网友:小灰灰10% 评论:《红楼炮灰们的逆袭》 打分:2 发表时间:2017-08-30 16:40:39  所评章节:126
我老家是农村的,我爸年轻时脾气差,动手打过我妈,但是我妈就只能忍着,因为娘家兄弟不肯给撑腰,我妈也没多生几个儿子,在婆家日子也不好过。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7-08-30 21:53:56
所以说,娘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女人,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娘家的支持。这里的贾敏列外,因为她本身就足够强大。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2 网友:懒懒哒鱼 评论:《红楼炮灰们的逆袭》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4-24 01:25:56  所评章节:126
科举考试只有一道题好不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7-04-24 09:34:46
这个,真不好说,还是用数据来回答吧。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变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墨义
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在一张卷子中,这类题目往往多达30至50道。口试则是口头回答与墨义同类的问题。
帖经
帖经,有如现代试卷的填空与默写。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
策问
策问,即议论。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墨义来难度更大,有的也还有一些实用价值。
诗赋
诗赋,唐高宗永隆二年有人认为明经多抄义条,议论只谈旧策还是表现不出真才实学,建议加试杂文两篇(一诗一赋),于是开始了诗赋考试。
经义
经义,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如果说策问还有考生发挥的余地,经义便已经无所谓个人的思想,考生惟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自宋朝开始,经义取代帖经、墨义,而明朝就干脆专考经义。
而为了科举,当时的读书人需要背诵下列书籍:‘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以上合计四十万七千二百多字。这些都是归属伦理教材。背诵之外还要融会贯通。为了达到融会贯通之目的,必然要几乎是倒背如流般地熟悉几十倍于四十万字的各家注释。就算十倍吧,也就是要几乎是倒背如流般地熟悉四百万字的注释!?远不止此,还要涉猎浩如烟海的,以儒家归属伦理为主线写出的诸朝“正史”、典籍、和文学书籍!绝大多数选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皓首穷经,年过古稀仍然考不上科举制度台阶中最低的级别——秀才。
反正我是不可能去背这么多东西的,也背不下来。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 网友:天晴无雨17% 评论:《红楼炮灰们的逆袭》 打分:2 发表时间:2017-04-24 06:55:45  所评章节:126
板凳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