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山河万古,把栏杆拍遍。
敬一百周年。
(2021.07)
内容标签:
 
主角 视角
配角

其它:随笔

一句话简介:虽千万人,吾往矣。

立意:随笔

  总点击数: 39   总书评数:0 当前被收藏数:0 文章积分:84,549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随笔
  • 作品视角: 其他
  • 所属系列: 随笔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2821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本文作者建议18岁以上读者观看。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生火燎原,焦茅后发

作者:任陆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申敬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

      李大钊先生这句话是美的。它是写给我们青年的。跨越百年,它仍为良金美玉。

      《觉醒年代》看过,眼眶滚热几趟,深受震撼,心间耿耿。

      几句说不够,长篇怕洋洒,啰嗦出矫情,反而破坏了这份感动。知道我拙手难写恩意,但还是忍不住想落下些字。

      提起爱国,我猜,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或许大多有些相似。问说爱国吗?那当然是爱的。我们礼敬国旗,尊怀国家,接受中华温良的文化教育。

      这很真实。但若再上升一个层面,提到“献身”、“牺牲”这样的字眼,我们是没有实感的、没有概念的,甚至是完全茫然的。

      让我们身往那个年代,亲自抛头颅洒热血,不吹不擂,不立台柱,真的想象不到。

      不知诸位如何,我觉得我可能更是个怯俗人,比起脊梁骨直溜溜的刚挺,我恐怕会先抖起来?

      毕竟我不怎出息,怕极了生死大事,听听看看就会心惊肉跳。

      我平时倒也容易开心,为一鸳鸯火锅,一支口红,浇了顿雨,打了雪仗……鸡毛蒜皮足够乐呵。

      我偏好大团圆的故事,知道人生有起落,向往波澜过后美满的结局。

      凭这样的小家子气,不管遇见了什么挫,经历什么痛,也都还想拉开窗子,哭哭后再笑笑——因为贪图美好“明天”。

      凭这样的小家子气,我不深刻,怕悲剧。我为烈士震撼,为英雄感动,但我再多的敬佩,总觉得肤浅,掏不尽心窝,遂不敢多说,便只藏进心底铭记,再铭记了。

      而《觉醒年代》看下来,除去那些壮志悲歌,里面还有很多细小的生活,这些让历史人物更厚重了,也让我有了更直白的体会。——不仅关于他们,不仅是高扬;也关于我们,关于平凡。

      下面是我一点零碎的触感,内容含有部分剧透,若诸位有缘打开这篇随笔,还请包涵,介意即舍掉不看罢。感谢。

      。

      一.胸中有一躬

      整部剧看下来,第一时间打动我的,不是意气风发,而是鞠躬行礼。

      那是那个年代的礼节,是尊礼,是善礼。不仅对长辈,也对同辈,以及小辈。甚至在争辩得面红耳赤后,骂一句“无可救药”前,他们也会恭敬地弯一弯腰。

      这姿态足够优雅,足够的风度。

      而现在我们没有了这等礼仪,少了繁文缛节。别说鞠躬点头,平辈莫提,真上了头,鼓了劲儿,也有急赤白脸和师长呛话瞪眼,拍桌子的时候。

      更不论那一张网络千丝线,不露面貌不显姓——我们得了便利,竟做起流量的乌合之众,抬枪胡扫了。

      这让我想到剧中辜鸿铭老先生的一句话:“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

      那些年的尊重是身体力行的,现今的尊重可还长在胸膛?

      对恶自要反抗,不容姑息,但抬枪中靶,是为公道,而非撒泼,更不是伤及无辜的泄愤。善良和风度,才是为人为事的亮点。

      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我们要成为这优秀。

      。

      二.长路漫漫,掌灯于顶

      片中蔡元培校长赴北大任职时发表的演说,听得我头皮紧绷,妥妥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回头追究原因细想,除了蔡校长讲话真切滚烫以外,还因为自己中了一箭,被射疼了膝盖。

      尤其当下的处境,我们打小听着“学海无涯”,而背上负重,对于学问,功利性极强。

      少年求学,多望日后飞黄腾达。所谓“墨香铜臭”,难成人生理想。这让我们焦虑、浮沉,在最灿烂的年纪里,我们犹豫、徘徊、彳亍前路。

      迷茫无目标,脚下无远方,虚度是只饿鬼,它吞嚼骨气——年轻变得放纵,人性中的软弱懒散也要顺脊梁骑上脑袋。以至于大学、知识,对许多人来说没有了理想的意义,面目全非了。

      浮躁喧嚣里,其实不如慢下来,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起点,想一想作为。想一想所追求的模样。抱定宗旨,便朝星空走好了。眼里有光,脚踏实地。

      时间和努力不一定会成就梦想,但会成就堂堂正正的人。大地从未辜负每一个脚印,泥土新成,这一路风采,未必不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

      三.一滴泪

      印象中有一个画面,不算支离破碎,却生疼难忘。

      是鲁迅先生写《狂人日记》的时候。先生趴在地上歪过头,提名“鲁迅”,眼角流下一滴泪。

      那是滴热泪,热是全身的热,一定比心尖血还要烫手。

      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我最是喜欢、尊敬。打小在教科书上遇见,读不明白,苦大仇深,只觉得先生说话有意思,好玩儿。

      后来看的越多,越是被先生的语言惊到。

      知道先生的文字有深意,总有更深邃的价值,《狂人日记》也看过几遍,明白它有独特的意义。而先生的泪还是蛰到了我。

      真正的鲁迅,写的时候一定也是流泪的。不在眼中,就在心里。

      鲁迅是沉默的,鲁迅是振聋发聩的。先生的笔杆子是刀尖,先生的话是明镜。

      建构更迭,苦难消磨,可明镜中映照最深最久的,必是你我,是那国民性的沉疴顽疾,是那根植的麻木和冷漠。

      人血馒头,当街斩首……看客遍地。就连几岁的孩子也挤到大人腿边,睁大一双清透的眼睛,看杀头。这画面毛骨悚然。

      别人的苦痛,到底有多少好看?别人的悲惨,又算什么故事可听?

      我们知道嘴是会吃的,吃五谷杂粮;可原来眼睛也是会吃的,吃的是皮肉骨血。

      ——自己的眼睛吃别人,别人的眼睛吃自己。

      若是知暖知热,倒可以在人家灶下添一把柴火;若是一腔义气,倒能够拨个小太阳去照照光亮。可如果手上只剩一根儿支横八叉的破笤帚,就别把霜雪再糊去别人腔子里了。

      陌生人的冰凉眼光,是人间最寒冷的东西。

      我们年轻的手,该结实接住先生的一滴热泪。先生故去已久,他的泪,不应再流了。

      。

      四.痛彻非生死,而是辜负

      民国的深情,十有九悲,这是一句常话。它悲并不是悲在不真切,而恰恰悲在一个真切。

      大义的史剧,情爱颇少,正像记载中一般,寥寥几笔,绘为英雄铿锵的脊梁,而他们细腻的温度,倒鲜少被我们感知。

      当剧中李大钊在赵纫兰肩头写名字,又握着赵纫兰的手,说“等你亲手写一封信给我”时,他们离我们最近。

      那是我听过最动人的情话之一。不是甜言蜜语,不是巧言令色,只有普通,最普通的一个愿想。

      而他们背过身去,却只剩下各自的眼泪。家国难两全,世事茫茫,就连眼泪也不敢许给对方。

      陈延年总说□□先生贪心——“你这个人太贪心,既想要家,又想爱国。”

      这个坚毅温暖的大男孩,他其实是最爱家的。他和父亲犯拧,可也会呆呆地望父亲的背影,也会在离开前从背后给去一个拥抱。

      他可以笑着死,却在和柳眉分别的时候哭了。

      转身不仅是离开,还是辜负。精神与躯体奔赴牺牲,他们没办法把家人、爱人,完好无损地呵护住。

      血肉的本质就是温度,没有冰凉的活人。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悲愤,才能舍了那热,冷却一身性命,抛掉儿女情长。

      而现在的我们呢。崇敬之外,不由觉幸。

      我们无需那么残忍,除了一份真心,还有什么配我们计较的?

      父母的叨念,朋友的固执,爱人的脾气,一个偶尔鸡飞狗跳的家。这些,是这个时代送我们的宝藏。只要耐心一点,诚心一点,留心一点,就会发现它们最珍贵。

      ——于是,我们爱极了这个年代。爱这和平,爱前人披荆斩棘带给我们的幸福。我们为这幸福努力,努力享受,努力创造更大的幸福。

      这么说有点投机取巧,但我想,这也是这个时代,这届年轻人,最可爱的地方吧。

      。

      碎念完了,想不出什么合适的结尾,就引用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的一句话: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年轻的我们,加油。来日方长。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84845/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