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该作品尚无文案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欢喜冤家 虐文 天之骄子
 


一句话简介:''

立意:立意待补充

  总点击数: 461   总书评数:0 当前被收藏数:0 文章积分:59,388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评论
  • 作品视角:
  • 所属系列: 无从属系列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1187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从秋狩看帝王家的无情

作者:毛小简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1章


      难得这周末没事,一气儿看到了最新的《秋狩夺魁》。
      因为背景是架空,故事比较放松,也不必拘泥于时代的特色。看到秋狩这一段的时候,估计大家都会想到《雍正王朝》里那段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吧?不管是二月河的小说原文还是胡玫版的电视剧,都蛮传神的。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君主制的书,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君主基本上都还是“武士君主”,也就是说,君主的第一身份是军队的统帅,首要责任是指挥战斗,保卫人民和财产。从文艺复兴开始,武士君主渐渐落伍,像路伊丽莎白女王、路易十四大帝什么的除了赫赫武功还要有灿灿文采,要炫耀自己华丽的宫殿,精致无比的生活,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呵呵,中国的历史和欧洲的不完全一致,中国的君主很早就脱去了单纯的武士身份,所以中国的君主一开始就是文治武功并重的。对于像昭世安这样的马上天子,又有相当的胡人血统,重视子弟的弓马骑射就很自然了,和康熙是一样的心理吧~
      这么多废话,我想说的重点是,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武力是君主的至少一个方面的象征,因此秋狩虽然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演习,同时还是帝王家权力争斗的一个战场。
      康熙晚年的那场秋狩,玉如意被弘历得了(至少小说和电视里是这样的),江湖盛传,康熙立储是受了方苞“观圣孙”的启示,实际上选择的传人的弘历,确保了大清江山的三代圣君。实际上,弘历处处以祖父为法,也确实曾经缔造了一个乾隆盛世,只是他缺乏祖父的眼光和胸襟,没有虚怀若谷的气度和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大局观。……好像扯远了。回到昭世安的秋狩,夺魁的是明至仁,代表的是以长公主和领兵的驸马为首的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原本(至少看起来)是太子党的班底,可是现在明至仁似乎已经和昭怀撇不清了。
      这场秋狩发生在前线失利的情况下,用意大概在于选将,像很多话本小说里那种设擂台选二路元帅的情节。但是在夺嫡之争白热化的这个节骨眼上,选将的意义就不那么单纯了,谁都知道,昭世安是靠带兵夺储成功的,而事实上,历来的夺权斗争,谁掌握了军队谁就掌握了胜算,所以这次对外战争,谁拿到了统兵权,谁就获得了一枚分量很重的筹码。
      昭怀是不是真的泯灭了夺储之心,还不好说,也许他真的想要做个安乐王爷,但是他所处的位置不允许,对他这个所谓的“两朝皇室的血脉”来说,除了继承大统,就只有死路一条,换言之,昭怀绝对不是可以真正做安乐王爷的,即使他自己想,别人也容不下他。所以我们毋宁以为昭怀是故意以退为进吧!笼络明至仁,迎娶春晓,加上在驸马府的种种,其实已经将这股力量化入自己这边,他本来就不缺军中的支持,不必亲自出马也不愁这股力量,拥着美人,让大家以为他已无此心,还可以留出充分的缓冲余地,不愧黑白高手,实在是高着。
      最后想说,正如秋狩选出的是帝王家的继承人,但牺牲是的大批无辜的猎物一样,每一次帝王家的夺权斗争,都伴随着民间的大量无辜牺牲,这也许是无情的另一种解释。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33421/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