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第九章
吃过汤圆,黎燕就跟黎尤英说谢家小哥的事,上次吵架之后,就把这件事一直搁置到现在。黎燕舀一瓢水倒进玉米面和猪草里,一会儿混好了端去给猪吃。
“妈,黎家村谢林你知道吗?”
“谢三爷家的?”黎尤英想了一会儿,看着黎燕说。
“嗯,现在他考上老师了,上次回家,我妈让我问你把小雯说给他成不成?”
“谢三爷家不是没得婆娘?”黎尤英也听说过谢三爷的,毕竟是同村人。这样刘雯嫁过去不得承担起一家老小的杂物事。黎尤英心里打着算盘。
“嗯,谢三娘早就死了的。这回小哥考上老师了,三爷觉得他该找个成家了。就托我妈帮忙看看。”黎家村的人都叫习惯谢林的小名了,黎燕也一下没改口。
“从小就没得妈的娃,怕没啥子教养的。”黎尤英还是一再觉得不行。
“这倒是不会,小哥平常时间看到都挺好的。现在又当老师了,领工资吃饭的在这乡下犄角旮旯的地方说出去也算是有面儿的。”黎燕说着脸上都泛着一丝笑意,她自然是希望表妹有个好人家的。
黎尤英突然冷着脸说,“这么好,你妈怎么不介绍给你?就想着把我姑娘往火坑里推!”
黎燕没想到婆婆会突然这样,脸上的表情也是变了又变。然后没说话,端着猪食去喂猪了。
刘雯和刘玲吃过汤圆就去摘猪草,刘家三父子也出去背粪了,所以刚才的不愉快谁都不知道。
把碗里的酒喝完,黎尤英就背着小背篓上山,地里的麦子该除草了。那麦地里一拢拢的小麦苗,绿油油的,看着特别的舒心。再等三个月,就可以收成了,这是冬小麦,今年的雪很大,这是庄稼人都期盼的,瑞雪兆丰年。
“大爷大娘,你们也来除草啊?”黎尤英看到刘连扛着锄头,后面还跟着他媳妇儿曾芬芳。村里叫人都是随着孩子叫的。
“是啊,来看下麦子,今年的雪大,应该有好收成哈。”曾芬芳仰着头回话。“三贝娘,你家麦子才好哦,才正月间就长这么好了。”路过黎尤英家的麦地也不忘记夸奖一声。
“哪里哦?这都长草喽,养分都遭吸光喽。”青山的人都有这个习惯,如果别人夸奖了,就挑一些短处说。
“你家小雯小玲没来帮忙啊?”
“没有,吃了饭就去摘猪草去喽。我都还没谈,个人就自己做自己的。”虽是抱怨的语气,但是黎尤英脸上却是骄傲的神情。比起刘连家中的四个出了名的懒姑娘,刘雯刘玲真的算勤劳的了。
“呦,三贝娘,你们的福气才好哦,小军儿又找到那么好的婆娘,不像我家小五还在外面浪,晓得哪个时候带个姑娘回家来哦。”曾芬芬也知道黎尤英骄傲,但是硬撑着扯话题,完全不在意已经走远了的刘连。
“三贝娘,你家那媳妇咋一直没动静啊?”曾芬芬突然神神秘秘的凑到黎尤英跟前,黎尤英听到她这么说,脸上有些挂不住,完全没了刚才的傲娇姿态。
黎尤英傲骨依旧地:“哎呀,现在年轻人有想法,说啥子有条件了才要娃娃,太早生了没条件养。”
“娃娃有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三贝娘,这是你家小军儿的想法还是媳妇的想法啊,不要遭骗喽,马家寨养猪的那家也是说要晚生,后来你猜怎么着?”曾芬芳看着黎尤英脸上的变化,心里也是暗自窃喜的,什么都可以,但是让她吃瘪的人,她就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怎么了?”
“后来被查出来是她不能生。”曾芬芳努了努嘴,又假装好心的说:“三贝娘,你可要看紧了,别到时候小军儿连半个儿子都没有。”
“昂”黎尤英此时已经是脸色沉重,完全没了刚才的姿态。
“但是呢,燕子也是黎家的人,你们家也没有这个遗传,应该没事,三贝娘你不要多想哈,我还要去看麦子,先走了哈。”曾芬芳打着哈哈离开。
这一上午黎尤英因为曾芬芳的话一直闷闷不乐的,麦地里的草也没有除去多少。心事重重的回家。
黎燕想着弟弟妹妹该上学了,但是脚上穿的还是那一双补了又补的单鞋。黎燕就去拿了针线开始纳鞋底。
庄稼人的鞋子都是自己做的,鞋底是大竹笋外面的那层皮,先用剪成鞋样,然后用把几层合为一层,细密地缝上。然后剪鞋面缝合。有条件的去街上买一对塑料鞋底,这样鞋子的使用时间更长些。
摘猪草回家的两姐妹看到黎燕给纳鞋底,满心欢喜,都问嫂嫂自己能帮什么忙,恨不得能赶紧穿上新鞋。黎燕也想早点做成,只是这不是一会儿两会儿的事。明天就要修房了,估计得晚上才有时间。黎燕只让她们不要心急,过两天就能穿上。
中午饭是刘家两姐妹做的。刘雯现在15岁了,小学六年级读完就有人来家里提亲,但是刘雯不愿意,还想着念书,刘家两个儿子念书都不是很好,两个女儿倒是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现在刘雯在读卫校,到时候出来就是护士。要是真能当上护士,那够黎尤英显摆一辈子的了,青山村还没出过护士医生呢。
刘玲也是个出色的佼佼者,有一次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半节课过去了,就刘玲一个人做出来,数学老师很欣慰,说自己这三年没白教。今年刘玲就中考了,考的上的话就直接选县城师范,到时候她也要回来当老师。
黎尤英回家吃了饭就去提着两斤白酒和两包白糖去李家了,刘耘马上就要初三毕业了,他已经复读了三次初三了,一直没考上,黎尤英也不想再强求他念书有出息了,趁着他们老两口还能动,得赶紧找个好姑娘。
青山村有三个姓的村民,靠学校比较近的王家,刘家大多都是住大山上,夹在王家和刘家中间的是李家。
李家有个祖母与刘家祖母是堂姐妹,所以两姓人也亲近得很。黎尤英今天要去的是李德裕家,那李德裕早年从外地找了个外地姑娘回家,生了三个姑娘都很招人喜爱,现在大姑娘已经15了,虽然比刘耘小两岁,但是农村男人比女人岁数大个七八岁都算是很正常的。
黎尤英一走进李家院坝,就看到大姑娘李兰蹲在屋檐下在切洋芋,农村的洋芋在播种之前要切成几块,这样能节省很多洋芋。
“妹妹,在切洋芋种啊你家爸妈呢?”黎尤英笑吟吟的看着李兰。
李兰抬头看到是黎尤英眼里也是充满笑意,“三娘,我爸和我妈在屋头嘞,你进来嘛。”一边说一边放下手里的刀,站起身来招呼黎尤英进屋。
“妈,三娘来了。”李兰对着里屋喊了一声。
“诶,来喽”里面李家媳妇应到。
黎尤英跟着李兰进到侧屋里,李家媳妇急急忙忙的从里屋出来,脸上带着笑意,“好稀罕呐,三娘,坐嘛。”看到自家老妈出来了,李兰就出去继续切洋芋了。
“呵呵,没啥子事嘛,来找你耍哩。”黎尤英笑着把东西递给她。
“来就来嘛,还带啥子东西来嘛。”李家媳妇笑着客套一下,然后把糖放在墙角的碗橱上,又打开碗柜拿了一个碗。
“你要做啥子?不要倒了,我刚刚从家里喝了过来的。”黎尤英是来办正事的,再说了李德裕不在家,李家媳妇不会喝酒,她自己一个人喝酒会显得很突兀。
“放下放下,我真的喝了的。”黎尤英站起身来拉着李家媳妇的手阻止她。两人推搡了一会儿,李家媳妇才妥协。
“我是来说正事的。”黎尤英警惕得看了看门外。
“啥子事嘛,三娘你说嘛,能帮忙的都会帮的。”李家媳妇以为是要她帮忙种洋芋。青山的人家到了种洋芋的时候都会请人帮忙种,主人家给饭吃,这家种完了又去帮另外一家,这种约定俗成已经延续多年了。但是现在估计已经没有这种习惯了。
插入书签
其实我设定的结婚年龄已经算大的了,我小学毕业就听说我班长嫁人了,?????当时就是震惊。才那么小怎么就嫁人了。我是95后
我们那种土豆就是把土豆切块,这样可以节省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