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红盒子长篇小说
进山抱着好奇,抱着对队长办公室红盒子钥匙的线索,抱着找到自己挖出的红盒子的下落,紧随大夫其后,不让大夫的行踪从视线里消失,不让大夫的落脚点成为谜团。
大夫蹑手蹑脚走到了深山里的一个古河道,穿过古河道进入一片古树林。古树林里长着千年胡杨,百年榆树、沙枣树、杏树。树身弯腰驼背,上面长满了疙瘩,像巨型瘤子,疙瘩上流着树胶,像血,像脓,像泪。树上爬满了一尺多长的蛆,地上跑着扁担一样的蛇,树梢上蹲着三条腿的青鸟,草丛里九条尾巴的狐狸出没。附近坡地上,苁蓉开着淡蓝色的花,茎上长满刺钉,像古代大将的刺鞭。满地的锁阳,像火焰,像刀剑。大夫带着护身驱虫的妙药,他过去安然无恙,蛇蝎鸟虫都远远躲开他。
大夫穿过怪树林后,上到了西面半山腰一个古山洞里。据说,这山“祁连猿人”开凿居住的。祁连山山口众多,各山口都有天然泉眼和冰雪融水形成的水系,这为“祁连猿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各河均遗存古代猿人居住的山洞、地穴,并有石弹、石床、石斧、石磨、石刀等器物。“祁连猿人”的传说由来已久,祖辈相传。从这一带发现的恐龙化石、鱼化石、虫化石、犀牛角化石、木化石看,可把“祁连猿人”的生存上溯到2亿至3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祁连猿人”可能就是后来的中国西部羌族、乌孙、月氏和匈奴。
进山想跟过去,但又不敢跟过去。除非变成一只翼龙,腾空飞过去。进山既失望,又兴奋。既恐惧,又有收获感。他潜意识里感到,他从院子里挖出来的那个红盒子也在这半山腰的洞穴里。因为队长有奇艺怪术,说不定他用了什么邪法弄走的。也可能有穿山入地功,从庄墙外钻进去拿走了。
其实,进山压根不知道,他家庄墙拐角的地窖,既是一个院内的隐藏室,也是一个通向庄外的地道口。这,大夫一清二楚。之于红盒子是如何被人盗走的,还需要慢慢探究。
大夫和进山来到的这河叫红水河,红水河是条古老的河流,早在《尚书》中就有记载:“万水皆清,而黑水独黑。肃城又有所谓红水者,是又异于诸水。”
河水发源于祁连山谷,是泉水和雪水的融合流。下流与讨赖河、黑河汇合。河长一百多里,宽约三十里。进山队里浇地、饮用都用此河水。
《肃州新志》载:“红水坝,城南二十五里。水由南山发源,夏流冬涸,山中有红土,山水经其地,色变红,遂名红水。”从地质资料看,祁连山脉在形成过程中由于铁元素的作用出现了一个红色带状层,有红砂,也有红色黏土,民间俗称“红乱山”,此处的河道又叫祁连丹霞。
据老人说,这红水河有不少异景奇观。
一是玉石房子。红水河上游的祁连山深处,有一座巨大的玉石山,山上有古代人开采玉石留下的遗迹,有挖下的玉石大坑,有挖成的二十平米左右的玉石房子。从凿取的痕迹看,玉石是整方块被凿取下来的,可见古人破石的技艺之高超。房子深沉坚固,晶莹体透,满室氤氲,堪称世界上最豪华昂贵的房子。此处车辆无法到达,所以古人用牛、羊等往山外驮运玉石。
《禹贡》云:“雍州琅矸,青色。”史界称这里为古雍州,秦始皇早期辖域西界,像珐琅彩般的琅矸美石,即指红水河玉石。《肃州新志》云:“玉石,一名噶巴石。出红水坝河内,乃石之似玉者,有菜色,有白色,深碧浅绿,俱可琢器,治之者,取山丹回回砂磨之。”这玉是磨制夜光杯等的优质原料,磨制的杯器薄如蛋壳,驰名中外。
二是地下通道。河脑地带断壁更加陡险,有一条一千多米长的地下通道,从涧底通至沟后水源,奇险古怪,胜似鬼工。据说是早期羌族人游牧居住生活的遗迹,考古人员曾进去过一次,发现金纽扣,干枯完整的老鹰,满身长头的黄的绿的青蛙,酷似小孩兵马俑一样排列的“太岁”。考古人员险些送命,好在遇险后发现抢救及时,如今再无人胆敢进去探秘。
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祁连山各山口均居住羌族部落。羌族为中国古代五大民族之一,有语言无文字,喜欢金银佩饰,善吹笛箫。他们以战死为荣,死后火葬,将死者焚烧成灰烬装进陶罐,平地掩埋,所以西北地区地下多出土陶罐。当时红水河上游羌、汉因争夺草场矛盾激化,羌族不让汉族人进山,汉族不让羌族人出山,羌族人为了生存,为获取粮食、蔬菜,躲避汉族人略杀而开凿了这条地下通道。
三是山涧瀑流。山涧水流从悬崖倾泻而下,晶莹壁立。还有古代人用石头垒筑的拦水坝,形成巨大的水面,非常壮观。水边有被人踩出的坚硬的屏障,可能是古代人捕鱼或上船的地方。如今,这里仍是建设水上游乐项目的理想之地,在此游乐,既可尽情欣赏祁连雪景、丹霞风貌,又可避暑纳凉。由此让人不由推断,这里崖壁洞窟壁画绘制的有灵性的三青鸟、美丽动人的九色鹿、威猛无比的祁连虎,可能曾经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过。
四是野谷寺庙。古河道西崖壁上有座寺庙,共两个洞窟,窟内塑像和壁画保存完整,色彩也十分鲜艳,主要为山川之神。窟门用锁锁着,平时来人无法进入。窟外一面侧墙上绘着身材高大的白衣仙女从宝瓶里倒水浇灌庄稼,另一面绘有龙、虎等威猛神物。此庙俗称红水河龙王庙,因建在无人居住的深山野谷中,知者甚少,来者更无,所以不论在战乱年代还是大搞建设时期,都没有遭到破坏,成为这里至今保存时间最长、最完整的寺庙。
寺庙附近有大片古代人耕种过的撂荒的田地,可能是随着岁月的延续,河床被水流冲刷下沉,水低田高无法浇灌而致。夏日,绿树掩映,鹰飞鸟鸣,林庙交相辉映,气象空灵绝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据传,曾有大户为逃避抢劫烧杀将三箱银元埋入此地,后被人挖掘盗走一箱,其余两箱至今下落不明。
五是绝壁暗渠。《旧志》云:“卫城南有红水坝,又分为东洞子坝,西洞子坝。昔时,地高水下,田不可艺。明景泰间,千户曹斌凿崖为碉,引水由下渐上,直透崖顶,分流而下,大为民利。”此渠开通后,开垦了大量耕地,从山西迁来了大批移民,定居耕种至今。现在红水河陡峭的东西崖壁上,每十几米就有一个洞口,酷似碉堡,绝大部分是明代从崖壁间开凿暗渠时往外运砂土的出口,少部分为古代淘金、加工玉器者所为。这些地下古水渠,在当时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暗中摸索施工,能够互相吻合穿通,非常惊人。如今遇到大风时,这些排列整齐的洞口犹如古笙,发出阵阵奇异之声,让人惊魂失魄。。
六是分水闸坝。古河道下游东岸,有一百多里废弃的明代砂石大坝。据说早期此坝用石头垒筑,经常被大水冲毁。嘉靖三十六年,县衙调拨军队重新修筑,使水得以流通,当时这一带农民的收成,比城郊好的多,所以种地者纷拥而至。但由于此水来势凶猛,水流量大,有倾城之势,有一年,将果树园、耕地淹没冲毁几千亩,后经改造维修,再未遭过水灾。
大坝入水口有分水闸,据载旧时有分闸七道,分别为:头闸、小闸、店子闸、单闸、双闸、柳树闸、新渠闸。现在有分水闸遗迹,附近崖壁上有一洞窟,内绘有龙王等彩色壁画,眼睛等主要部位已毁。还有书写的开渠筑坝题记,制定题写的分水办法,那正楷字工整优美,饱满流畅,苍劲有力。东河岸上有红水河堡遗址,残垣断壁尚存。
进山正全神贯注的欣赏着,抬头一看,大夫所在的那山洞里,出来一位浑身是毛的女毛野人。胸部凸起,臀部肥大,满头、满身的小辫子,小辫子上缀满了骨珠、玉珠和动物牙齿。头型、脸型与黄土滩上挖出的那骷髅头极其相似,指甲修长,像尖刀,似匕首。脖子上用红布带挂着一把钥匙,自认为是一个稀罕珍贵的装饰品,显出异常高兴的情态。
一四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