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来喜食肆

作者:载启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有客来


      虽说来喜对自己厨艺有些信心,但奈何食肆刚刚开张,外边虽不说脏乱无度,但也空空旷旷,除了那个带字的木牌,倒没有什么能证明其用途的了。
      开业第一天,难免萧条些。
      扈婶显然想到这点,也怕来喜不好意思,这天中午,拉着扈大叔来到食肆里边,夫妇二人坐在那张新桌子前,来喜有些讶然,但想通其中关窍又忍不住感动。
      扈婶点了淳熬,也就是肉酱浇稻米饭,肉是猪肉,一早去排队买的,米是来喜之前的系统奖励。

      这个时空有它严格的等级制度,在饮食上的要求也能体现,古语有云,“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在这里虽然并没有铭文规定的那么严格,但遍观市集中的吃食,来喜默默将几道原料划掉。

      依照律法,耕牛不食,违者杖二十,祀畜不食,各家用来专门养来祭祀祖宗的动物不能吃,祭祀完也不行,违者杖二十。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对于百姓来说,本朝除了耕牛明令禁止,其他的也没什么不能吃,但市集上出现的肉类主要就是猪肉、鱼肉、鸡鸭鹅等,羊肉还有其他譬如鹿肉什么的,平常人也接触不到。

      烹饪方式依旧以蒸、烤、煮为主,并不兴炒菜。
      来喜将买来的猪肉猪皮剥掉,肉切成小块,再逐一切细,锅中挖两勺猪油,将葱蒜放下去炒香,随后把切细的猪肉末放进锅中翻炒。

      炒至断生,肉沫变得金黄,再加上去酱菜铺买来的豆醢,也就是类似酱的调味料,不断翻炒,让其与锅中肉沫充分融合,霸道的酱香味儿直冲鼻子,肉香葱香酱香混合,添上清水,盖上木制锅盖,让火再小些,静静焖几分钟,肉酱就做好了。

      刚出锅的肉酱浇在事先焖好的白米上,淳熬完成。

      来喜将两份肉酱浇米饭端出来,用窄口木碗盛上两小碗开水放在上头,端去扈大叔夫妇面前。

      事实上,扈大叔夫妇并没有对来喜的厨艺报什么太大期望,小姑娘娇娇弱弱,就不像拿的动这么沉的锅铲的人。

      可今天也并非为吃饭而来,就是怕开店第一天没人过来捧场,女娃娃怕是要难过,夫妇二人便商议着,在开业这天前来,给来喜捧个场。

      可在等菜上来的时候,厨房里做菜的声响,伴着肉酱下锅那种霸道的香气,瞬间勾起人的馋虫,闻着还怪诱人的。

      扈大叔夫妇瞬间就抛却之前的想法,夫妻俩对视了一下,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些讶然。

      待上菜时,果然不失所望,刚出锅的热菜色泽鲜亮,浓油赤酱,香气诱人,扈大叔试探着用木勺挖一勺,就着饭送入口中,肉汁四溢,令人胃口大开。

      不知不觉用饭的速度越来越快,待最后一口饭下肚,再拿起木碗,将热水一饮而尽,暖意顺着喉咙一直热到胃里,不禁发出饱足的声音。

      再看旁边的夫人,和他大抵差不多,平常扈夫人只能用一小碗饭,就着些小菜,时值春暮夏初,雨下得勤些,吃得就更少些。

      但这份淳熬,稻米给的更是两碗的量,扈夫人竟都吃净了。

      来喜上完菜就进厨房收拾了,直到听见扈大叔叫她的声音才跑出来。

      见二人面前的饭都吃空了,想来也是满意的,来喜不禁松口气。

      见二人执意要给钱,来喜推拒不过只得收了。

      一份淳熬是二十文,到目前为止收入四十文。

      午后仍是冷清,来喜站在厨房里,看着现有的食材,决定闲着也是闲着,做些小食。

      糯米和上水,拌匀后反复摔打,再将小块饴糖捣碎,拌上芝麻,擀好皮包上馅料,来喜将它们捏成各种小鸟小兔子等形状,上锅蒸。

      蒸好的米糕带着香气与白白的雾气,不需要额外蘸料,白白软软,看着颇为喜人。

      来喜将它们放置一边冷却,准备当个零嘴,又将厨房餐厅里外打扫一遍。

      干完这些事情,她见无事可做,搬个矮凳放在门口,托着腮看着杏树上边的小虫。

      酒香也怕巷子深,自己得找个办法宣传一下,或者干脆做些小食,在外边摆个摊出去叫卖,也不失一个办法……

      越想越深,不禁想的入神,来喜的思绪直到被来人的声音打断。

      “这是家食肆?原先怎的不晓得,新开的?”

      来人是个约莫四十的汉子,身材中等,穿着藏青衣衫,容长脸,脸色被晒得微黑,留着一小撇八字胡,正神色疑惑得看着来喜食肆外边的木牌。

      来喜忙站起来招呼,

      男子神情犹豫的进门,
      男子经过来喜时,来喜在他身上闻到一股奇异的味道,说不上来,不算好闻。

      “有什么新鲜吃食么?”

      他坐在中间的那张桌子前边,看着食肆上边的菜单。

      “来个桃花饼,再来个云灶面。”
      许是信不过,男子还是点了两样经典吃食。

      桃花饼是这地界特有的吃食,一般食肆的食肆里头,都有这道点心。

      桃花饼虽名为桃花,但原料实则与桃花毫无干系。
      原料用熏肉、糯米豆沙做馅,酥皮包在外边,在酥皮上再用模具印个桃花图样,吃起来酥、香、鲜,馅料咸中带甜,也是这边检验好媳妇厨艺标准之一。

      这桃花饼由来还要往前数二十年,传说有个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此地,邂逅了个美貌娘子,书生一时大意,被这女子骗去全部盘缠。

      走投无路时被一哑女所救,两人就相处了许久,彼此有意,书生怕唐突人家,哑女苦于无法表达心意,两人就这般缠磨着。

      后来等书生实在要离开时,哑女就做了一种点心,上边印着桃花图样送给书生,书生大为感动。

      后来金榜题名,衣锦还乡之时,书生被榜下捉婿,娶了尚书府小姐,与小姐说明此事,小姐大度,同意书生将那哑女接入府中,三人一起生活,妻妾和睦,不失一段佳话。

      来喜初初听这段典故时,略略无言,但这个故事也侧面说了桃花饼这种吃食在此地的普遍。

      这里的女孩子,桃花饼做的好不好还会是相看人家的重要倚仗,桃花饼做的好了,大抵都不愁亲事。

      那云灶面来头就更大了,这还和本地的举人老爷云符椿有关系。
      这云符椿年少孤苦,在还是个童生的时候,钱都用在读书上,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当时最大的愿望便是在不漏雨的地方,穿着不打补丁的长衫,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面要用鸡蛋和着,上面也要铺上荷包蛋和满满一层的虾子。

      后来等云符椿考上举人,一读书人上门请教,在饭桌上见这面汤鲜味美,唇齿留香,不禁问起由来,闻后热泪盈眶,这面声名逐渐传开。
      家里有读书人的,在学子临行前都要做上一碗云灶面,一家人都跟着一起吃。
      不说是学习举人老爷那种求学的精神,就是沾沾喜气也是好的。
      何况这面也实在好吃。
      来喜做好两样东西,端到那男子面前。
      男子起先有些犹豫,但拿起筷子叨了一小撮面条送入口中,微皱的眉松开,下筷速度也快了。

      吃罢,问好价钱,男子将一锭碎银放在桌上,把没吃完的桃花饼用油纸包起来揣怀里,离开了。
      这约莫是个老饕。
      来喜观察许久,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看衣着,男子显然有些闲钱,更对吃食有些研究。

      就是他点的东西有些意思。
      桃花饼好得,云灶面却不常吃,也不知这男子家中是否有要远行的学子,吃了这云灶面,学子也得个好兆头?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有客来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725874/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