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楼

作者:叶叶相重重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36 章


      36
      诸侯王到了封地按照惯例是有权掌管一方事务,结交地方官员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只是高文暄还是皇子,而且之前事情让他前往封地这件事在外人看来更像是皇帝对他的惩戒,所以他也不想郑重其事的接见地方官员,来刺史府拜访一次就算了了。本想坐坐就走的,谁知崔钰一再请他们留下用晚饭,盛情难却,又因为他是赵祁的故交,便答应了。
      他无意表现出对越州政务的关心,崔钰却像是洞察人心一般,只与他说越州的风土人情美食美景。从城南的湖说到城北的江,从城西的山说到城东的寺。又说了清明时该去哪儿踏春,端阳时要准备什么吃食,中秋时哪里的桂花最香,正月里百姓们都有什么习俗……
      这崔大人说起话来十分有趣,明明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却能教他说的妙趣横生,让人听入了迷。不过有一点不好,三两句话便能说清楚的事情,倒他嘴里要说上一大串,若是遇上十万火急的情形,八成要被他这啰嗦耽搁了。高文暄在心里暗自想着,不禁笑了出来。
      这时,一名男子走了进来。
      崔钰看到他,立刻嗔怪道,“你这孩子,怎么才回来。”
      “姨丈可别冤枉我,我看正门停着马车想是有贵客到来,怕在客人跟前失了礼数,进来也不是,不进也不是,在外头犹豫了好一阵才耽搁了。”
      “油嘴滑舌,还不快来拜见客人。”
      那男子走到跟前,他们才惊讶地注意到,他就是在树林里救了他们的那位“宋公子”。
      崔钰说,“这是内人长姐的儿子,成国公家的世孙,来越州游玩,从小被家里头宠坏了,还请王爷见谅。”
      宋成章缓缓上前,抬手作揖,“宋某拜见王爷,不知王爷的伤可好些了?。”
      高文暄想起赵谨桓之前提过,崔夫人的娘家是泉州有名的大户,家里姐妹几个全都嫁进公门侯府。
      崔钰惊奇,“怎么?王爷与成章之前就认识?”
      宋成章便将平潭镇外的一切细细说来。
      “竟有这种事情,真是惊险,可要下官修书一封给泉州刺史请他彻查此事?”
      高文暄不欲声张这件事,叫京中知道了免不了又是风波,此时只好说,“本王也是这样想的,山匪作乱,有碍一方安宁,是该彻查,但是转念一想……本王初来乍到便遇上土匪打劫,父皇母后知道了难免担心,而且父皇肯定要责罚泉州刺史,说不定也会连累大人。本王不愿因为自己的事使他人受过,所以这件事,大人就不必再查了,也最好不要再告知旁人。大人多花些心思在城中的防卫上就好了。”
      崔钰听了心里不住称赞这越王还真是善解人意。
      宋成章又说,“之前没想到您竟是越王殿下,若是有失礼之处,还请王爷见谅。”态度倒是诚恳,但高文暄才不信他的话,他见到他们没有一点惊讶,未等介绍便知道他的身份,之前还说什么还会有相见的时候,说不定早就猜到了他们是谁。此人心机颇深,不可小觑。

      夕阳西沉,仆人们在前厅摆饭,崔夫人带着赵谨筠从内院出来。“妾身去厨房看看,王妃先去前厅坐下吧。”
      “夫人尽管去忙,我自己去就好。”
      一个侍女领着她穿过游廊往前院走,宋成章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
      “王妃,这是我家表少爷。”
      宋成章面带笑意,“此前不知是越王妃,多有唐突,还请王妃恕罪。”
      赵谨筠被吓了一跳,等了半晌才憋出一句,“都是误会,公子不必挂怀。”
      宋成章并不满意她的答复,追问道,“王妃当真不记得我了?”
      赵谨筠皱眉,不懂他在说什么。
      之间他又笑起来,“也是,您是王妃,贵人多忘事。家母与崔夫人是姐妹,崔夫人是我姨妈……”他一字一句的说道。
      赵谨筠咬住下唇,用力回忆着,突然一个场景闪过脑海。在秦州崔府里,她挟持过一个少年,崔夫人当时说过,那是她姐姐的儿子。
      “是你!”
      “看来王妃想起来了,才数月不见,王妃就不认得我了,真是令人伤心啊。”
      赵谨筠尴尬地笑,“那时只顾着找崔大人,没看清公子的长相,所以才没认出来。当时情形危机,挟持了公子,还请公子原谅。”
      “既然王妃这么说,那就算是您欠在下一个人情了?来日在下若要请您报答,王妃可别推脱哦。”
      赵谨筠素日见惯了粗犷豪迈风光霁月的男儿,极讨厌这种油腔滑调的纨绔子弟,沈长鸿如此,眼前这个人亦是如此。
      “昔日失礼于公子,此来越州又承蒙您仗义相救,我家王爷是重情义之人,定会回报于您的。”她意在再次提醒他她的身份。

      众人落座之后,崔钰端起茶杯,“王爷光临寒舍,下官本该以美酒相待,只是下官酒量实在不好,以茶代酒,聊表敬意,望王爷包涵。”
      高文暄到不介意这个,他也不喜欢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只是奇怪,这样的行事风格竟也能爬到刺史之位,想必一定有过人之处。
      的确,这位崔钰崔大人比起旁人确实有过人之处。先不论才干,单是这些年的为官经历就比其他官员值得说道。
      崔钰从十八岁开始参加科举的,直至元熙三年才中了进士,被留在弘文馆做个校书郎,但仅一年之后就被调往凉州平川县当了个小小的县丞。在任时遇上旱灾,从刺史到各县县令都焦头烂额,关键时刻他的几条提议十分奏效。那之后他顺理成章被升为县令,没过几年又成了司户参军,仕途也算是顺风顺水,还娶了妻成了家。他做司户参军期间,凉州又发生了瘟疫,他凭着多年来的经验和机敏果敢,有效的协助刺史遏制了疫情,没有使疫病向外蔓延。不过可惜的是,他的妻子也不幸染上疫病去世了。
      就是在凉州他和赵祁相识,二人十分投缘,妻子丧事赵祁还特来吊唁。
      疫情过后,凉州刺史向吏部递折子,着重叙述崔钰的功劳,希望让他得到升迁。但是不知为什么,吏部只是把他调往泉州为官,级别未动。不过泉州繁华,不必凉州偏远,也算是好事。他到了泉州以后,政绩依旧出彩,修桥铺路,治理河坝,防治水灾……泉州有位梁家,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他家老爷看中了崔钰,定要招他为婿,丝毫不介意他是丧偶之人。崔钰见梁家小姐温婉贤淑,便也同意。按着大楚律法,他要娶泉州女子为妻便不能再在这里做官,所以成亲之后便调往秦州为司马。
      回去的路上,赵谨桓把从父亲那儿听来的种种转述给高文暄,“父亲说崔大人是个书生气很重的人,在别人看来有些古板,固执,但他做事很做事很用心,人也正直,是个值得结交的朋友。”
      高文暄点头,“难得有这样的官员,若非洁身自好清高孤傲之人,凭他这么能干早就被调往京中任职了,不会等到今日才坐上刺史之位。”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644889/3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