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盘珍馐

作者:素昧平生v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三鲜水饺、豚肉笋丁馄饨


      何珍馐捧着茶慢慢地啜着,惬意地听何翁翁算账。

      何翁翁取了一个算盘来,拇指流利地拨.弄起算盘,开始算道:“铺子租金十五两,上下打点关系所耗十九贯七百文,商税十成去二……”

      何珍馐听得咋舌,不知何家用于打点关系的耗费竟然有这么多,但她回想一下发现除了刘姐角子,何记的摊子再没有遇上其他风波。过去的半个月里尚算平稳,摊子生意那么火热,太容易惹来别人眼红。

      何翁翁继续算着开支:“这十八日以来豚肉共开支二十二贯又六十文,河鲜五贯又三百二十文,面粉四贯三百文,香料三贯五百文,虾皮三贯五百文,老母鸡三贯一百二十文,时蔬两贯九百文,鸭肉两贯五百文,茶水九百文……”

      听到这里大家心中升起一个模糊的念头:即使今日挣了那么多钱,恐怕也没凑够一百两。甚至差得很远很远……

      这时候何翁翁开始算进项,他将一日日的进项相加,边念边敲算盘:“今日进项是二十三贯又三百二十一文,昨日进项是七贯又五百三十七文,前日是十二贯又三百八十二文……”

      算珠之间相互碰撞发出清脆,一声声仿佛落在人的心坎上似的,听在大家的耳朵里却如闻仙乐,他们恨不得算盘敲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好让他们听到一个足够惊喜的数字。

      拼拼凑凑地算了良久,何翁翁终于停下算盘,缓缓地报数目,“扣除所有开支,我们何家还剩——”

      何嘉仁听着祖父嘴里念叨各项数目,一直在默默地心算,他笑着与祖父异口同声地说道 :“八十八贯又五百六十文!”

      他们这些日子竟然挣了这么多?

      这岂不是意味着明日再加把劲,何家便能凑出卖身债的钱?

      这一刻,何家所有人都不可遏制地激动起来,眼泪控制在不糊地簌簌地流下,是狂喜、是惊愕、激动,也是……数不清的心酸。

      何奶奶掏出手帕,埋头擦拭着双目,呜呜地哽咽起来;田秀珍伸出手捂嘴一直在笑,可是笑着笑着眼里落出了泪。何嘉信狂喜地抱着大兄,惊喜得原地直蹦;何二叔用力地咬着自己的手,莲娘双手捂脸,同女儿呜呜地哭出声来。

      何美馔紧紧地拥抱着妹妹,力气大得让何珍馐几欲喘不过气来,何珍馐唇瓣蠕动正欲说话,可是脖子处却传来一片湿意。

      这一刻何家人太想哭了,这段日子过得实在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别人还在熟睡的梦乡中,他们就已经干完了大半的工作。

      若不是每晚全家人聚在一起点铜板,有每日进项激励着,他们恐怕支撑不下去。

      何嘉仁自接过采买以来,凌晨从未睡过饱觉。有一次,他用来拉食材的车轮轴坏了,怕耽搁了何记的出摊时间,何嘉仁硬是靠着双肩生生扛了两百斤的豚肉青菜,走了几里地回家。那天他累得边走边哭,心中很茫然,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每次摊子起了冲突,多是何父解决。何父总是笑脸相迎,好声好气地安抚所有人。为了挣钱,他几乎把客人当爹娘伺候。连刘姐角子铺那些人,拿着扫帚往他身上招呼,何父也不计较。他不是没有脾气,只是生活太过艰难,逼得他打折自己的腰……

      何奶奶锦衣玉食半生,如今头发都白了,仍在忙碌地干活。她不疼惜自己,却心疼子子孙孙。她只求入土后无愧于心,子孙永永远远不要去给别人当奴才。

      还有田秀珍日日都要揉发疼的肩颈和双手,何美馔消瘦了十斤,何二叔反反复复生了好几场病,何佳肴被无理取闹的客人气哭过好几次……

      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何家终于看得见希望了!

      何珍馐含笑着对大家说:“明日我们再干一天把钱凑够,后天我们一起去银庄把利息销了。待还清卖身债,咱们何记歇业几日休息休息!”

      何家人擦掉欣喜的泪水,坚定地攥拳,若非太累他们恨不得立即去干活,早点挣钱还债。

      何珍馐说完发觉自己有些鼻酸,她连忙掩饰着打开窗子。她凝视着灯火璀璨的州桥街,嗅着炙肉铺子传来的阵阵香气,她心想:后天的空气,一定是芬芳而甜美的。

      因为,那是自由的味道啊……

      ……

      次日。

      这条街上的某家不起眼小店一夜之间传遍了街坊邻居。何记的角子干净便宜,滋味鲜美,脆嫩弹牙,吃过的人都说它家的角子比酒楼的还好吃。

      他们家不仅价格低廉,称赞他们家的角子还能打折,东家听得开心还会送角子!手头不宽绰的百姓也能去尝尝何记。

      何记的老顾客们听见别人口中称赞何记,常常有种与有荣焉的滋味。以前是他们从不起眼的地方挖出了这家默默无闻的小摊,后来小摊越做越出名,做成了食肆。他们用自己的嘴,把何记一点点吃大、吃壮,何记就仿佛是他们一手拉扯大的孩子般。

      五更不到,比以往更多的客人排在了何记铺子门口。

      东家按时推开门,何二娘子挂出了一块菜单。客人七嘴八舌地念道:“四喜蒸饺、元宝蒸饺、水晶虾饺、三鲜水饺。”

      又一人念道:“河鲜馄饨、豚肉笋丁馄饨、酸汤馄饨、荠菜肉馄饨。”

      食客们揶揄地道:“东家的‘角’字可是写错了?”

      黎朝面粉裹着素馅、肉馅一类的食物统称“角子”、“扁食”。

      何珍馐微笑地道:“没有错,我们私以为这一‘饺’字更为贴切,饺子乃佳节团聚之食。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食者聚集一桌,酒盏几盏杯,无论亲朋好友,走南闯北之人皆可凭一碗饺子坐下交谈,一顿饭的功夫足以交以为友,是以为饺子。”

      读书人听了立即拍手称赞,“东家好文采!”

      “如此听来,饺子这名更有寓意!”

      “饺”之一字,左边是食物的“食”,右边是交友的“交”,合起来理解便是通过饺子结识一个人。比之以前的“角”字更体现热闹,更有情谊。

      其实只是何珍馐习惯了叫饺子,把它叫成饺子,仿佛是留住一点家乡熟悉的味道。何珍馐私心里也认为“饺子”一词更有韵味。

      自古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占据了人绝大部分的时间。许多人情都牵扯着餐桌,人生下来有百日宴,长大一些有周岁宴,入学后会有请师长吃的谢师宴……再到后来的婚宴、离开世上的丧宴。由生至死,好像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一顿宴席作为见证。

      茫茫人海中,很多人冥冥中会通过食物缔结缘分。而饺子是中华传统美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每逢佳节亲人团聚,必定要呈上一碗饺子。若是连坐下来一起吃顿饺子的功夫也没有,便不可能交以为知己。

      饺子的热闹,也是人情的热闹。

      何珍馐伸手示意,“客人里边请,今日每位客人只限买两份饺子馄饨,为了以表歉意,称赞小店食物的客人皆可以打八折。”

      后边的客人听了何珍馐的话,心落在了地上,今日他们肯定能很快吃上饺子了!

      客人们鱼贯地涌入铺子,坐下占位,顷刻之间清冷了一夜的铺子座无虚席。

      一份份热腾腾的饺子、馄饨被端了上来,色香味俱全,直勾得人食指大动。

      方举子便赫然在列,前两日他还暗自窃喜日后吃何记再也不必排队,直到昨天他傻了眼了——从书院温书回来后,他发现自己想去何记吃饭却根本挤不进去!

      他眼看着别人吃得满脸感动、惊喜得吱哇乱叫,而自己只能忍下腹中饥饿,望眼欲穿地看着他们进食,心中有多郁闷不必再说。

      他明明是还有不到十日便要考贡试的堂堂举子,昨夜却破天荒地失眠了。昨夜夜间,他拿着孔孟贤书,一遍遍地温习。直到把四书五经都翻了一遍,方才听到街上的打更人吆喝“五更喽——”

      方举子连忙收拾钱包前来排队,终于顺利地吃上了饺子。论早起,还真没几个人比得上读书人。

      何珍馐见了老熟客方举子,想到他前日仗义之举,特意把每种样式的饺子给他来了一份。

      方举子把一色饺子皆摆在桌上,他终于吃上了自己最想吃的四喜蒸饺。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河虾脆嫩,劲道弹滑,豚肉醇厚,笋丁清爽,它们吸饱了老汤的精华,互相渗透,又各自保有自身独特的滋味,一只饺子能尝到四种口味。

      他舀了一只云吞,皮薄易吮,精制的肉馅浓香味美,汤汁甚美直让他想一饮而尽。不过方举子还想留着肚子吃别的饺子,只能惋惜地放下馄饨汤。

      直到他尝到了三鲜水饺,三鲜水饺直叫他吃得魂都丢了,饺子皮吸饱水汽,口感滑嫩绵密,荠菜鲜得流汁,春韭香脆润喉,那普普通通的豚肉,也鲜美得似龙肉。外表越是平平无奇越是美味,方举子不得不感叹一句,果然是大道至朴!

      最后他吃得连连打起饱嗝,只能把剩下的六份饺子打包起来,捂着肚子扶着墙,顶着众人羡慕嫉妒的眼神离开了何记。

      众食客心中纳罕不已,为什么同样是早起排队,这人也没有作诗称赞何记,东家却偏偏给他十份饺子馄饨?难道是因为他长了一张好脸?

      ……

      后厨。

      何家人提前准备好了饺子、馄饨各一百斤,熬馄饨的汤准备了满满的六大锅。何珍馐想着今日饺子馄饨限购,怎么着六百份也够应付客人了。

      不料她仍是失算了……门口的队伍排得很长,明明每人只能买两份,食客们却买出了昨天累死何家人的气势。

      厨房里的何家人忙得脚不沾地、热火朝天。何父抬头一看,食客的队伍一点也没减少,反而随着时间流逝有越来越长的趋势,他心下不住焦急。

      何父对女儿喊道:“二娘,把你二叔叫来,我们这边忙不过来了!”

      何珍馐对何近说道:“二叔、二婶,外头不用你们忙活了,你们进厨房帮帮爹爹他们,他们应付不过来了。”

      她思忖片刻,便找来一块木板写下一句话:“本店繁忙时人手不够,碗已经用尽。客人请自行打包,吃馄饨请自带碗筷。”

      昨天在后厨洗碗的是三娘与何奶奶,勉强应付过来。今日食客热情似火,直让何记吃不消。馄饨用的碗洗都洗不过来。包子和饺子倒是可以用油纸垫着放在碗里,吃完后把纸弃之不用即可。可是吃馄饨却得洗碗。

      可怜祖孙俩一直在洗碗,洗碗的速度仍是赶不上吃的速度。

      何珍馐挂出那张告示后,何奶奶与小孙女终于从繁忙的碗筷中解脱出来,颤巍巍地上楼喝茶歇息了。

      ……

      中午,新的一波客人路过何记。陌生的食客被何记火热的生意吸引了过去,他们很快看见了东家挂在门口的告示,读毕,客人心头隐隐涌起不满。

      这家铺子的态度未免嚣张,让客人自行打包也就算了,还让他们自带碗筷?

      新食客们七嘴八舌地议论道:“谁上街吃饭还带只碗出门?”

      “不吃这家,我们去别家用食。”

      很多人是图方便才下馆子吃饭,让他们带碗出门吃饭岂不是本末倒置?几位客人头也不回地去寻了别的食肆。结果他们刚坐下,便听到店里的其他客人感叹:“何记的饺子果真名不虚传,不枉我排了两盏茶的队!”

      其他客人提醒道:“你这赞美应该在何记说出来,东家还能给你省下四文钱!”

      陌生的食客惊奇地发现这家乃是炊饼店,菜单上并没有馄饨这一项。可是店里的客人却在吃馄饨,只在手边略点了一块烧饼聊表心意。

      他们方才恍然明白过来,这条街最好吃的店恐怕是何记,能让食客心甘情愿地为吃上一碗馄饨、自己带着饭碗上门,姿态摆得这般低,这不算好吃,什么才算好吃?

      他们想通之后立即点了一块烧饼,问东家取来一只碗跑去何记排队。

      炊饼店的伙计从早上开始便懵到如今,刚开始第一个客人问他要碗筷去何记打包馄饨时,他感到了一阵气愤、羞辱、恼怒。凭什么如此羞辱人!可是直到第二个、三四五六……数不清得客人问他要碗后,店小二已经麻木了。

      炊饼店的东家倒是心态很稳,他言笑晏晏地看着店里坐满了客人,仿佛听到了耳边铜钱哗啦啦掉落的声音。何记的客人到他们店里每吃一碗馄饨,炊饼店便多卖出一块炊饼。店东家灵机一动,赶紧吩咐店小二道:“你速速去买一百只碗回来!”

      大家快来炊饼店喽,馄饨配炊饼,好吃赛龙肝!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三鲜水饺、豚肉笋丁馄饨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5185183/2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