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太傅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作者:方不吝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十三章


      此刻皇帝身边的内侍,是秉笔太监叶道安,也是纪辰在宫中的故人。
      叶道安一见扳指,便知是元家之物。虽与之前相比,这扳指多了一些裂痕和金线,但青花玉自然天成的纹路无法仿制,仍是一模一样,独一无二。
      他见兰因并没有说出扳指实情,反而故意遮掩,便有心助她一番。
      兰因虽不知其中缘由,但能感觉出他在帮自己说话,便寻了个合适的时机,用笑意致谢。

      “是他啊,朕想起来了。”陛下点点头,看着兰因,想她幼时失恃、少时失怙,不由令人怜爱。
      思及元恕对她的下作行径,不禁义愤填膺。又念其父生前尽忠职守,如今孤女无依,不好让人心寒。
      而阶下之人,似有笑意,当是对自己“明辨是非”的“由衷感激”,便心生柔情,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民女名唤颜般画。”兰因恭声应答。
      “美颜似玉,般般入画。很适合你!”皇帝笑了几声,又说:“你可愿入宫伴驾?”

      兰因看着比自己现实中的父亲年纪还大的皇帝,真是有苦说不出,只能在心中“出气”:“你个老登,我伴你个大头鬼!”
      但此刻,除了“英勇献身”,又能如何呢?
      为了让自己“死得其所”,兰因又对皇帝说:“蒲柳之姿,不敢奢望陛下垂怜。莫说入宫伴驾,即便是入宫为婢,能侍奉君王左右,也是民女三生有幸。只是民女仍有一事相求,望陛下开恩。”
      皇帝听她语气,似是不愿,以为她所求之事是当宫女而不是当后妃,有些不悦地问:“什么事?”

      没想到她说的是:“元恕害我家中数条人命,如今又断我生路,我对他恨之入骨。只求日后,陛下在取他性命之时,允我在旁见证,也算告慰家人的在天之灵。”
      此言一出,君心甚悦,皇帝当即道:“朕准了!朕还要封你为玉美人,如此,你父亲也不算枉死。”
      皇帝说完,便把扳指递给叶道安,让他拿去还给兰因。
      “谢陛下圣恩。”
      兰因接过扳指,磕头行礼,低下头的那一刻,她紧紧握住元恕的扳指,回想起玉露曾对自己说过的话——“等真到了那一天,你再问问自己的心”。
      原来,真到了这一天,什么自由,都比不过你的性命。

      兰因刚进宫,被安排住在瑶光苑,里头已经住了有几位妃嫔。
      圣上近些年来身体不佳,不入后宫许久,她们都以为,兰因跟她们一样,也是哪个门阀世家送进来的可怜女子,要在宫中孤独终老,到死都见不到圣上一面。
      却没想到,当晚,圣上就来了瑶光苑。
      兰因倒是提前得知了消息,让她做好准备迎接圣驾,她自然是要“做好准备”的。
      皇帝一进来,就见坐在书案前写字的兰因,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出门迎接自己,不由好奇,想看看她写的什么,写得如何?
      见她写的只是寻常诗句,但写得却是行云流水,不是女儿家常见的簪花小楷,倒是很像元恕的风格。

      想到元恕,皇帝更是心中有气。自今晨抓获元恕后,对他严刑拷打,都没有问出兵符的下落。
      杀了元恕倒是不难,难的是问出兵符下落。这元家军,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便只认兵符。若是问不出兵符下落,就算杀一百次元恕,也无济于事。
      皇帝越想,眉头越皱。兰因见状,特意过去给他捏肩放松,然后顺势提起:“不知陛下为何事烦神?”
      知道她与元恕有私怨,皇帝也不打算瞒她,屏退左右后,便直言道:“还不都是那个元恕!名声虽不好,骨头却很硬,重刑之下也不肯交代兵符下落。如今元锡大军压境,京城战事迫在眉睫啊。”
      兰因虽然心里清楚元恕是逃不掉的,但真的听到他被抓,还受了重刑,仍是忍不住地痛心疾首,只能死死咬住牙关,才稳定住情绪,对皇帝说:“妾有一计,可解陛下燃眉之急。”

      “哦?”皇帝没想到今夜来瑶光苑还有意外之喜,“说来听听。”
      “陛下。”兰因停下了给皇帝捏肩的手,行了个礼,才说:“妾擅临摹百家书体,可仿元恕手笔,给元锡去信,让他退兵。”
      “倒是个妙计。”皇帝思索片刻,又说:“只是元恕也算书法高手,笔画难摹,你有把握吗?”
      兰因敛目垂眉,并不看皇帝,而是看着书案上自己写的字说:“陛下明鉴,妾并无十足把握。军队行止,想来也不是一封书信就能撼动的。但妾愿勉力一试,若有转圜,也算为陛下分忧。”

      皇帝听她不卑不亢的语气,倒也舒心,便称好应下,又问她:“你打算怎么做?”
      “陛下可否拿几份元恕的亲笔奏折当作范本?军情紧急,妾彻夜临摹,明日早朝后,您可派人来取信。”
      皇帝一听她要彻夜临摹,起初有些不愿,但转念一想,元锡的大军还在城外驻扎,还是忍忍算了。若她的退军之计真有效果,有些事往后推推也未尝不可。

      送走皇帝,兰因赶紧把元恕的扳指收好藏起来,才长舒一口气,庆幸“今天这关算是过了”,至少短期内,皇帝不会再来瑶光苑。
      没多久,皇帝就派了内侍送来元恕之前亲笔写的奏折。
      坐回到书案前,翻看这些奏折,兰因并不打算真的“彻夜临摹”,毕竟元恕的字,自己烂熟于心,明天早上随便写写就能交差。
      眼下更重要的,是要想想,能不能在朝中或是宫中,找到能帮元恕的人。

      第二日上午,皇帝果然派人来取了信。
      又过了几日,皇帝派人唤兰因去昭明殿。兰因见这次皇帝身边的内侍,不是之前帮助过自己的那位,而是换了一个人,不由屏气凝神,准备“迎接挑战”。
      兰因刚行完礼,就听皇帝笑着说:“玉美人,你的信果然好使,那元锡已经退出百里了。你再写一封!让元锡说出兵符下落。”
      “陛下,非妾不愿,而是不能。”兰因万般不愿,也只能跪倒在地,恭敬地回禀:“此前去信,信中只写‘退兵百里’,元锡即便心有困惑,也不敢用元恕性命去赌。若讨问兵符下落,元锡定会看出蹊跷,便得不偿失。”

      皇帝听了之后,觉得她所言不无道理,一时也没有开口。却听边上内侍出言:“陛下,玉娘子所言甚是。俗话说,好钢得用在刀刃上,玉娘子既有这样的本事,日后总是能用的上的。不如先晋了她的位分,也好让她知道陛下您的恩宠不是?”
      “嗯。”皇帝听了陈荃的话,点点头,对兰因说:“就晋你为昭仪吧。”
      “谢陛下。”兰因磕头行礼,心中只觉得奇怪,“今日这个太监,看着像在帮我,实际上却是问我讨人情,八成不是什么好东西。”

      兰因一回瑶光苑,就向侍女停云询问,皇帝身边的内侍都有哪些,为人如何。
      才知皇帝身边常有两位内侍,一位年纪稍大些的是掌印太监陈荃,大权在握,不好得罪。另一个年纪稍轻些的是秉笔太监叶道安,讷口少言,不怎么与后宫妃嫔打交道。
      两人正说着,就听有人通报,陈掌印前来宣旨。
      兰因迅速准备好便迎了出去,见陈荃宣读完晋升自己为昭仪的旨意,又对自己说:“玉娘子灵慧,甫一进宫,就从美人升至昭仪,恩宠无双呀。”
      “全赖掌印抬举。”兰因一边假笑,一边塞给陈荃一叠银票,“妾在外无父兄傍身,入宫无姊妹依靠,生死荣辱,日后都得仰仗陈掌印您。”
      陈荃见她既有仿写笔迹之能,又聪明灵巧,本就有意收为己用,如今见她主动投靠,心下一动,便问:“玉娘子可想再晋位分?”

      兰因见自己“投诚”有效,便又放低姿态:“掌印说笑了,什么位分不位分的。这深宫中,只要能得掌印护佑,无论何事,妾自是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陈荃听后未置可否,揣了银票便离去。
      但过了几日,陈荃派人让兰因摹仿元恕笔迹,写了一封透露长孙煦行军布阵的信。
      十余日后,兰因就听后宫众人纷纷议论,元锡之前退兵百里,长孙煦趁势进攻,却被元锡绕后包抄,失守一城。
      皇帝听了消息,似也被气得旧疾复发,停了好几日的早朝。

      之后数月,一直有长孙煦兵败的消息传入宫中。奇怪的是,元锡一直没有攻入京城,只在京城百里开外,与长孙煦周旋。
      传闻渐起,说长孙煦与元锡勾结,也想改朝换代,他们二人正在谈合作,这仗是故意打给皇帝看的。
      皇帝听了传闻,自是怒气攻心,一病不起。
      朝廷战事虽不利,兰因却是很庆幸,毕竟皇帝身体不好,既不会来后宫,也无暇顾及元恕,至少他目前还安全。
      “只是,不知道他如今怎样了?”
      兰因还来不及忧伤,就见陈荃派了内侍,让自己去景福殿侍疾。

      刚到景福殿门口,陈荃拦住兰因,递给她一个食盒说:“一会儿找个机会,说你是越州人氏。”
      兰因接过,行礼应下,陈荃便带着她一起进殿。
      皇帝见陈荃带着兰因过来,便咳着问:“怎么是你?”
      兰因不知如何作答,好在陈荃已经准备好了说辞:“陛下,皇后她……”
      “她又怎么了?”皇帝的声音似有不悦。
      “皇后称长孙督公战事不利,她亦有罪,要在自己的颐华宫中为陛下抄经祈福。”
      陈荃的话听起来有些无奈,但兰因知道他多半是装的。

      但陛下却信以为真,有些生气地说:“她想抄,让她抄便是!”
      陈荃见时机成熟,便对皇帝说:“陛下,让玉昭仪侍疾妥否?她怕您服了药口苦,还带了亲手做的点心。”
      “嗯。”皇帝听了陈荃的话,很是受用,招手示意兰因前去喂药,还顺带夸了她一句:“玉昭仪有心了。”
      兰因刚给皇帝喂完药,就听皇帝问:“做的什么点心?”
      “我哪儿知道是什么点心?”兰因心中直骂那该死的陈荃怎么不说清楚,面子上还是要哄好皇帝:“陛下您猜猜看。”

      ——

      【人物访谈】
      记者:请问你为什么要给侍女起名叫停云?
      兰因:因为我在京城元府住的水云阁。
      记者:那为什么不叫停水?
      兰因:你自己寻思为什么?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第二十三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772949/2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