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投机
12月,张楚突然刷到一条朋友圈,那个人她已经许久没有想起。第一份国企工作时打过一段时间交道,那时候他刚开始创业。只见朋友圈里写着: 恭喜Light半导体公司获得A轮融资,金额5000万。那个人极少发朋友圈。她职业性地点了个赞。突然转念想,或许可以联络下。
“林总,恭喜事业再上一个台阶!很久未见,明天有空来拜访您下。”
许久未回。
临近下班,手机震动。
“明天不在,后天可以”
“好!”
约在了中午,为表示重视,张楚提前20分钟到了林子睿的公司。三年多前前台还只是一张桌子,她来的几次都是径直到他办公室,听他对未来事业规划侃侃而谈。这回是前台接待客客气气地问她,找谁,有没有预约。继而把她引到了一间会议室,说林总在开会,让她稍等。
那时候她来也时不时要等他处理完手中的事,不过她时常靠着边上的小吧台,端着现磨咖啡一边打量一边等。现在被安排坐在一个中型会议室,不由得让她感觉到局促和不安。她不住地在想,是不是有点唐突,会不会尴尬。
“我到了”她还是发了条消息。
“稍等”对方回复。
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她又等了许久。
“在哪儿呢”
她刚要回复。只见林子睿推门进来了。
见到真人的时候张楚反倒安心了。林跟之前比变化不大,颀长的身材,显露着理工科男的特有的严肃模样,眉眼透着冷峻之色。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缺乏运动的缘故,腹部略微显出些小肚腩,眉头也似乎刚刚因为什么事紧皱过。
“你来了啊”
张楚还没回答。
他一看手表,11点半多了。
“走,带你吃饭去”
张楚没想到他会安排吃饭,毕竟这个阶段的公司都是创业关键期,创始人尤其分身乏术。
午餐约在了边上一家比较精致的西餐厅。
两人各点了一份套餐。
“你换工作了?”林子睿问。
“嗯,现在在一家小型券商。”
“我那时候就劝你不要离开国企”,张楚感觉他幽幽地望向了自己。
回想起来,张楚一直觉得他俩并不算太熟。国企是她的第一份工作,那时候有个项目安排她跟进,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林子睿。他比她大几岁,初见的印象思维敏捷,逻辑性强,但难免有些苛刻,不算特别好相处。在公事上对接了几次,还算融恰。有次闲聊,偶然得知林是大她几届的校友,感觉熟悉度增加了一些,但也仅此而已。张楚准备离开国企的时候告诉过他,他那时候还问过她几句,帮她做了些利弊分析,并不建议她离开。但张楚去意已决。
后来初时他们还偶尔手机上聊上几句,之后各忙各的,毕竟是渐渐疏远了。张楚想起来那时候林子睿除了创业,还听说正在筹备婚事。
“新工作怎么样?证券公司也没什么含金量”林子睿脱口而出。
“你不要一直对做金融的有偏见好不好?”
“这不是偏见,这是事实。金融圈乱的很”
“......”
张楚觉得刚刚故人重逢的一些喜悦被他这些话冲的烟消云散。
张楚忿忿地说”那大部分还是好的,有良知的,比如我们公司”
于是出于职业惯性,在将将果腹的时候她停下手中的刀叉,从包中掏出事先备好的几份资料,开始开启工作模式,把公司和业务模式详尽地介绍了一翻。
只是她没注意,林子睿餐间稍微舒展开的眉头越皱越紧了。
还没等她说完,他就是从她的介绍当中挑出了好几处瑕疵,不容置喙地宣告她所在的公司对他毫无价值。
气氛渐渐变得尴尬。张楚原本确实希望凭借着往日的一丝交情,看看有没有业务合作的空间。然而,在他犀利的话语间,她明显感觉到没有办法继续了。
“我要走了,下午有个会”
“好的,林总,我们到时候有机会再约。”张楚清楚地知道这种礼貌性的说辞,通常代表没有下一次。
两人站起身,两相无言地走到电梯。
张楚本该程序化的寒暄,说自己地铁回去,再约。但是她感到一种寒凉,竟没有说出口。
“你怎么走?”林子睿突然问。
“嗯,地铁吧”
“那我送你,这里过去地铁有段路。送你到地铁站。”
张楚有点受宠若惊, “啊,不用了。你不是还要开会么。”
“来得及。”
她只好跟着他去了车库。张楚坐上副驾驶的时候,总算回过点神来。她心想,不能结束地太尴尬。
“林总您换车了?没换新能源车么?”
“电车的技术还不安全。现阶段我是不会换的”
“为什么?现在新能源车的销量不是涨得很快?”
于是林子睿一边开车,一边好好给她分析了燃油车和电动车技术方面的一些情况。气氛渐渐缓和下来,很快到了地铁站。
“那再见!”随着这一声再见,张楚舒了一口气。心想,应该不会再见了吧。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