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不得不死的人--第一个逝去者
《银》可以说一本死亡的故事,田中先生所需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在适当的时候杀死角色。这本书中,第一个死去的梦幻一般的人是齐格飞·吉尔菲艾斯。
吉尔菲艾斯有一头红发,“象血一样红的毛”“红的像火焰燃烧一样漂亮”,这是莱因哈特对齐格飞头发的评价,也是我对吉尔菲艾斯的评价,“血”与“火”统一在莱因哈特身上。
如果说来因哈特希望自己像火焰一样燃烧的话,那么吉尔菲艾斯就是照看火种的人,就象几万年前人们还不会人工取火时,把火种积存起来,不让它烧得太旺以免酿成火灾,也不让它熄灭以保护族人。吉尔菲艾斯是照看火种的人,他的责任就是避免莱因哈物伤害到不该伤害的人,避免不该伤害莱因哈特的人伤害他。
在地球上,红头发的人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他们对事物的投入是全身心的,而且永无更改,这正是吉尔菲艾斯的性格,为了他的责任,他的一生就像影子一样永远在莱因哈特的身后半步,只要“莱因哈特大人”需要,他可以做一切牺牲。火一样的热情,用血写下忠诚,这就是齐格飞·吉尔菲艾斯。
吉尔菲艾斯的死是必须的。以二人的友谊来看,莱因哈特所取得的一切,都会与这位红发友人分享,姑且不论王位与权力无法分享,莱因哈特的这种想法根本无法实现。因为部属们效忠的是罗严克拉姆侯爵,不是侯爵的朋友,忠心怎么可能同时给两个人呢?所以,根本无从分享起。既然如此,莱因哈特对待吉尔菲艾斯和其他部属不同势必会引起不满,因为忠心是无法比较的,谁也不能说你忠一分,我忠两分,他忠三分,世上没有衡量忠心的尺度。因此,吉尔菲艾斯的存在会让莱因哈特渐渐地失去人心,除非莱因哈特对吉尔菲艾斯和其它部属一样,可这样一来,吉尔菲艾斯的定位就变了,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他不就是如是死的吗?因为友情变了,那亲如一人的友情不存在了,虽生亦死。
在外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吉尔菲艾斯会永远跟在莱因哈特身后,可他没想过,当莱因哈特停下脚步时,他将何去何从。每一个开国皇帝都知道,开国和守成不能是同一批人,天下既定,第一件事就是除去有功之人,杀也好,撤也罢,总之不能留。莱因哈特会对吉尔菲艾斯怎样呢?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闲职,这样一来不会有人背后搞小动作(像对罗严塔尔那样),二来莱因哈特也可以放心,不管这个朋友会不会背叛自己,都没有能力抗衡。可是,莱因哈特肯吗?吉尔菲艾斯是他的分身,他要把银河握在他的手中的,所以,吉尔菲艾斯一定会手握兵权,继续帮助莱因哈特,这样的话,“必有小人谤”,田中先生也不用编故事了,天天写密告、调查、审理就可以为生了,就算莱因哈特对吉尔菲艾斯绝对信任,所谓众口铄金,时间长了,他们的友谊还是会产生裂痕的,不如死一个,保留人物的完美。
同样从政治的角度考虑,吉尔菲艾斯若想不给自己的好朋友添麻烦,他那里就应该从半步之遥向后退,退到百步之后。这样做也是不可能的,第一,莱因哈特不会同意,第二,吉尔菲艾斯等于死了。所以吉尔菲艾斯的死亡应该在莱因哈特成就霸业之前,这是政治上的必须。
吉尔菲艾斯身为罗严克拉姆侯爵的部属和朋友,必须死在莱因哈特成就霸业之前,为了完成侯爵大人的心理建设。帝王学的第一课就是视天下为一种人--“率土之宾,莫为王臣”,任何人都不可信任。从外传和第一篇来看,莱因哈特有称霸的能力和气度,但他的心还有够狠,不够冷,没有一座江山不是用尸骨堆积起来的,一将功成尚且万骨枯,一王呢?要意识到这点,莱因哈特必须失去些什么,有两个选择,吉尔菲艾斯或安妮罗杰,作者选择了吉尔菲艾,他承诺为这一对姐弟而死。结果是莱因哈特再也不曾“笑得像个小少年”,而是以一双冰蓝色的眼睛宣判着黄昏的到来。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吉尔菲艾斯都必死无疑,为了莱因哈特大人,吉尔菲艾斯,死吧,逝去的刹那会成为存在的永恒。
----------
又及:《银》所倚借的神话是日尔曼神话,在日尔曼的莱因河中,有传说中的黄金,从那远古时起,叫“齐格弗利得”这个名字的人,就无一善终,从吉尔菲艾斯出生被命名为“齐格飞”的时刻开始,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如此看来,齐格能够活到二十一岁,是因为莱因哈特从不叫这个名字吧。
插入书签